?

下頸椎損傷伴脊髓損傷患者早期手術治療對術后脊髓神經功能的促進作用

2022-07-15 15:41鄒坤良胡出孫久君
醫學前沿 2022年7期
關鍵詞:脊髓損傷

鄒坤良 胡出 孫久君

摘要:目的:對下頸椎損傷伴脊髓損傷患者實施早期手術治療,觀察組其術后脊髓神經功能的改善情況。方法:抽取近一年內(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下頸椎損傷伴脊髓損傷患者,予以早期手術治療。結果:患者接受相應治療后,其脊髓神經功能恢復呈良好趨勢,不良事件發生率較低,生活質量得以改善。結論:針對下頸椎損傷伴脊髓損傷患者而言,早期手術治療的應用價值明顯,在促進脊髓神經功能恢復方面起著積極的意義,值得推廣。

關鍵詞:下頸椎損傷;脊髓損傷;早期手術;脊髓神經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perform early surgical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lower cervical spine injury accompanied by spinal cord injury, and observe the improvement of spinal nerve function in the group after surgery. Methods: Patients with lower cervical spine injury and spinal cord injur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ithin nearly one year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2) were selected for early surgical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the spinal nerve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showed a good trend of recovery,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was low,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was improved.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lower cervical spine injury complicated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early surgical treatment has obvious application value and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recovery of spinal nerve function, 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Lower cervical spine injury; Spinal cord injury; Early surgery; Spinal nerve function

在臨床中,下頸椎損傷的發生率較高,主要是指第3-7頸椎損傷,往往是由外界暴力導致,患者大多伴有脊髓損傷,這就增加了癱瘓及死亡風險。在此病的治療中,手術是主要治療手段,受傷后盡早實施手術,有利于促進脊髓神經功能的恢復,在改善預后方面也起著積極的意義。本文主要就下頸椎損傷伴脊髓損傷患者早期手術治療對術后脊髓神經功能的促進作用進行了研究、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抽取近一年內(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下頸椎損傷伴脊髓損傷患者(40例),基于傷后治療時間的前提下分為兩組,對照組(傷后24-72小時內接受手術)、觀察組(傷后24小時內接受手術),每組患者例數均為20例。對照組、觀察組男女占比依次為13:7、12:8,前者年齡最大、最小分別為62歲、21歲,后者年齡最大、最下分別為61歲、20歲。所有患者均經影像學檢查診斷為下頸椎損傷伴脊髓損傷;未合并其他疾病;意識清楚;具備正常溝通能力;知情同意。通過多患者年齡等一般資料的對比,未發現明顯差異(P>0.05)。

(2)方法

兩組均實施前路減壓鈦板內固定術治療:予以氣管插管麻醉處理,協助患者取平臥位,將軟墊置于患者肩部,適當墊高,顱骨牽引,于患者頸前右側做一個橫切口,使用電刀剝離頸椎前縱韌帶約2cm,分開頸血管鞘及氣管食管鞘,并注意保護,基于C臂透視的前提下,明確頸椎受傷部位,很合理應用撐開器,促使椎節間保持輕度彎曲,通過對上下椎體部位的適當撐開處理,分開復位小關節突,之后切除椎間盤及軟骨板,實施骨折椎體全切減壓處理,將附近椎體終板軟骨清除掉,落實旋轉牽引,復位下椎體,待完全復位后使用cage替代清除的椎間盤,椎前放入鈦板,予以固定,常規引流;術后予以支持治療,包括抗感染、營養神經等,并使用頸托。

(3)觀察指標

針對兩組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后,注意觀察其變化,展開為期1年的隨訪,基于ASIA標準的前提下,合理的對脊髓神經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評估,主要分為A(運動及感覺功能未恢復)、B(運動功能未恢復,但感覺功能有所恢復)、C(運動及感覺功能均有一定恢復,肌力在3級以下)、D(運動、感覺功能有顯著改善,可在他人協助,或是使用拐杖的前提下行走)四個級別。另外,還需觀察患者有無不良事件發生,仔細記錄。

(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的統計分析均由SPSS20.0軟件完成,t、X2分別應用于計量、計數資料的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1)脊髓神經功能恢復情況

觀察組下頸椎損傷伴脊髓損傷患者傷后24小時內接受手術治療后,其傷情得以明顯緩解,脊髓神經功能恢復呈良好趨勢,反觀傷后24至72小時內接受手術治療的對照組恢復情況則相對欠佳,組間呈現的差異較大(P<0.05)。見表1。

(2)不良事件情況

下頸椎損傷伴脊髓損傷患者傷后24小時內接受手術治療后,觀察組術后不良事件發生率較低,術后生存質量較高,反觀傷后24至72小時內接受手術治療的對照組不良事件發生率則相對較高,組間呈現的差異較大(P<0.05)。見表2。

3、討論

下頸椎損傷伴脊髓損傷是較為常見且嚴重的頸椎損傷疾病,受骨折后壓迫脊髓的影響,就極易出現脊髓出血、發炎等癥狀的發生,這就會直接影響患者的感覺及運動功能,病情嚴重者還會出現大小便失禁等情況,患者生存質量較低[1]。在此病的治療中,手術是有效治療手段,本研究應用的是前路減壓鈦板內固定術,采用此手術患者無需更改體位,其下頸椎及脊髓不會受到二次傷害,這對于促進術后肩頸的恢復起著積極的意義。通過分析前路減壓鈦板內固定術的應用優勢發現,主要體現于手術時間段、術中出血量少、成功率高等方面,在下頸椎損傷伴脊髓損傷的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可進一步促進患者脊髓神經功能的恢復[2]。同時,手術的實施旨在恢復患者頸椎生理解剖序列,解除骨折對脊髓的壓迫,進而固定受傷的頸椎部位,減輕或消除患者的痛苦。值得注意的是,下頸椎損傷后,脊髓往往會受到持續壓迫,進而脊髓功能就會受到影響,情況嚴重者還會引發脊髓繼發性損傷,增加了癱瘓的可能性,故早期展開手術治療就極為關鍵,可盡早解除受傷部位對脊髓的壓迫重新構建下頸椎的穩定性,通過對脊髓壓迫時間的縮短,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環,從而達到加快脊髓功能恢復的目的[3]。有研究指出,在下頸椎損傷伴脊髓損傷患者受傷后6小時,灰質中神經細胞則會發生退化、壞死現象,24小時后白質神經細胞也會慢慢壞死,故早期展開手術治療就顯得尤為關鍵,這與本次研究一致[4]?;谑中g時機選擇的前提下來說,如若患者手術指征明確,排除手術禁忌后,就需盡快實施手術治療,這主要是因為脊髓損傷是一個漸進過程,脊髓壓迫早期解除,有利于最大化減輕原發性,或是繼發性損害。此外,損傷早期,在判斷完全性及不完全性脊髓損傷中,無法絕對保證其準確性,一些脊髓短期休克患者也可能有完全性損傷體征,故術前診斷為全癱的患者,也需盡早予以手術治療。

與青年下頸椎損傷伴脊髓損傷患者相比,老年患者的治療難度更大,手術風險更高,這主要是因為老年人疼痛敏感性較低,治療時間相對較長,加之神經功能退化嚴重,在發生意外后往往并沒有意識到自身已骨折,未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治,而是自主購買一些藥物進行治療,如紅花油等,這就直接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促使傷情加劇;老年患者耐受性不,代償功能也較低,受傷后無論選擇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將均存在較高的風險,加之老年人群往往有合并慢性基礎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在治療時還需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就算術前各指征處于平穩狀態,也無法排除手術危險性;由于老年患者大多有合并骨質疏松癥,受本身骨質量下降的影響,出現骨折的幾率就較高,患者不僅要承受較大的痛苦,且復位固定的實施也存在較大的難度,恢復進程相對較慢,治愈后出現再骨折的幾率較高,特別是同一部位的在骨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療難度[5]。因此,在選擇手術治療方案時,除了要結合患者的疾病特點,還需充分考慮患者的年齡及其有無合并基礎性疾病等,這對于降低手術風險起著積極的意義。值得注意的是,考慮到本次研究樣本較少,想要進一步證實早期手術治療下頸椎損傷伴脊髓損傷的臨床效果,就需加大對這方面的研究力度,增加樣本。通過本研究發現,觀察組下頸椎損傷伴脊髓損傷患者傷后24小時內接受手術治療后,其傷情得以明顯緩解,脊髓神經功能恢復呈良好趨勢,反觀傷后24至72小時內接受手術治療的對照組恢復情況則相對欠佳,組間呈現的差異較大(P<0.05);下頸椎損傷伴脊髓損傷患者傷后24小時內接受手術治療后,觀察組術后不良事件發生率較低,術后生存質量較高,反觀傷后24至72小時內接受手術治療的對照組不良事件發生率則相對較高,組間呈現的差異較大(P<0.05)。說明,針對下頸椎損傷伴脊髓損傷患者而言,早期手術治療的應用價值明顯,在促進脊髓神經功能恢復方面起著積極的意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黃堅輝,羅金枝.探討下頸椎損傷并發脊髓損傷的手術效果及影響因素[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9,025(004):32-33.

[2]岳亮,孫進.三種手術術式治療下頸椎骨折脫位合并脊髓損傷的療效及對神經功能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9,032(011):1704-1705.

[3]于瀅,張軍衛,唐和虎,等.單純前路手術治療下頸椎脫位伴脊髓損傷[J].中華創傷雜志,2020,36(03):246-250.

[4]喬志剛,吳超,王曉磊,等.前后路聯合手術對下頸椎骨折脫位合并脊髓損傷患者術后頸椎功能的影響[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9,23(006):177-179.

[5]邱文奎.前入路手術治療下頸椎骨折脫位伴脊髓損傷的效果觀察[J].河南醫學研究,2019,25(012):2157-2159.

猜你喜歡
脊髓損傷
下肢康復機器人的設計
溴吡斯的明聯合巴氯酚對T6以上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的臨床觀察
綜合護理與康復訓練對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的應用觀察
綜合康復護理措施對脊髓損傷神經源性排尿障礙的影響
脊柱創傷合并脊髓損傷患者的治療效果
行動學習法在脊髓損傷患者實施自助間歇導尿中的應用效果
胸腰段椎體骨折手術入路的選擇
康復治療對脊髓損傷患者功能恢復的干預價值評析
康復治療對脊髓損傷患者功能恢復的干預價值評析
綜合護理與康復訓練對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的效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