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兒童學習行為偏差問題矯正案例研究

2022-07-17 12:40李炬林
速讀·下旬 2022年4期

◆摘? 要:2016年,國務院發表了《關于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提出要保護困境兒童的發展權益,建立和完善困境兒童保護制度,支持社會工作者為貧困兒童提供專業服務。為了確保滿足兒童的健康成長需要,中國不斷加強相關研究,呼吁社會各界關注兒童的身心健康,社區作為重要的生活單位,應當擔負起相應的責任。本文選取案主陳某作為研究對象,其存在學習適應性差的偏差行為,通過該案例的社區矯正剖析,反映出社區兒童學習行為偏差問題矯正服務的成效,希望能引起國家和社區的重視,促進相關服務工作的展開。

◆關鍵詞:學困兒童;偏差行為;社區工作

一、社區兒童學習行為偏差問題矯正分析

(一)案例背景

陳某(化名),男,9歲,二年級學生,本地人。服務對象來源:社工開展宣傳活動,服務對象的母親了解到相關的服務內容,主動前來求助。陳某家庭條件中上,父母40多歲,有穩定的職業及收入,并在鎮區擁有商品房。哥哥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大二學生。他們對陳某都較為關心和疼愛。陳某是一名較為聰明和聽話的孩子,在學校很少惹事,尊敬老師,和同學能融合相處,學習成績一般。在家的學習,平時主要由母親負責。陳某對積木樂高之類的玩具有較強的理解能力,思維靈活,能快速完成相關的物品拼接。

(二)案例現狀

1.學習行為有偏差,認知不正確。陳某思維敏捷、聰明,雖然上課能安靜坐下,但沒認真聽講,態度散漫,考試總是交白卷。老師和父母分別也與服務對象進行溝通了解,得到的答復是:我不喜歡考試,我為什么要填寫這個試卷。對此,

服務對象的父母也萬分焦急,希望能對此學習行為偏差作出矯正。

2.家庭教育存在病態,責任全交給“一人”。 服務對象在教育和學習方面,一直是由母親負責,父親對孩子的教育較為隨和,也很少陪伴服務對象學習,有些放養式的模式,讓孩子自己去完成相關的任務。服務對象的哥哥因在外讀大學,在配陪伴弟弟方面也受時間的限制。母親對服務對象的學習較為嚴厲,經常陪伴其做作業、親子互動等事宜。久而久之,在這種“一人”陪伴的學習模式驅使下,服務對象養成一種依賴性極強的學習習慣。

(三)矯正過程

1.找出起因,糾正學習行為偏差問題。服務對象在二年級才出現上述的學習行為偏差的問題,是有一定的原因所造成(據服務對象的母親所述,服務對象在就讀一年級時,沒有這樣的情況)。所以,找出問題起因所在,才能選擇更好糾正服務對象的學習行為偏差的方法。運用ABC理論進行問題分析,對于服務對象而言,厭學是事件A,結果C,是他上課態度懶散、考試交白卷。正視他的認知B,他認為學習是自己的,與人無關。社會工作者認為協助服務對象正確對待自己的問題,改變認知,糾正學習行為偏差問題顯得尤為重要。社會工作者認為,自我為中心使服務對象存在非理性信念,缺乏應對心理困擾的自我調適能力,認為學習的好與壞都是自己選擇,自己喜歡怎樣就怎樣。對此,社區選擇個人系統介入:服務對象有很強的厭學動機,可運用理性情緒治療理論從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著手,與其建立良好的專業信任關系。讓服務對象和社會工作者一起回顧過往自己的學習生活,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以解開思想上的癥結,并愿意在厭學此問題上做出改變。

2.促進親子互動,改變原來“一人”負責的教育模式。服務對象的學習責任全有母親負責,而父親、哥哥在此過程的中所承擔的責任較少。服務對象的家庭教育責任是需要每位成員的付出和支持,而這種一人全負責的病態的教育模式也需要做出調整及改變。根據薩提亞家庭治療理論分析,人是活在環境、關系中的。所以,一個癥狀的出現,與個人、與他人、環境的互動都有很大的關系。其中,一個人在原生家庭中經歷到的各種關系,以及積壓的種種應付方式,對這個人的一生影響最為重大。所以癥狀的產生,并不是一個原因導致一個結果這么簡單,而是我們與周圍的人、事物相互影響。而這些關系中的溝通互動較少,導致了各種壓力、情緒、癥狀的產生。服務對象的家庭中,其教育與學習責任全由母親負責,父親及其哥哥所承擔的責任少之又少,這一定程度影響了服務對象的學習,而且也養成對母親極其依賴的習慣。

二、社區兒童學習行為偏差問題矯正服務的成效

(一)關系建立與了解服務對象內心想法

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進行會談,詳細了解其學習情況及家庭情況。為更好地了解其內心想法,社會工作者選擇了“屋樹人”與“沙盤游戲”的方式,與服務對象進行互動。結合服務對象的繪畫及沙盤擺件,社會工作者分析得出服務對象的性格以我為中心較重,而且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有些疏遠的跡象。

(二)引導服務對象樹立正確的學習方式

讓服務對象共同自己學習的經歷,如在就讀一年級時,自己的學習,在取得優異的成績同時,得到家長、老師的認可?,F在二年級了,自己學習方式的改變,成績下滑,而且老師、家長也感到焦慮。社會工作者肯定服務對象過往的表現同時,也對其學習方式的改變提出相應的質疑。也建議其保持原來的態度和方式進行學習。

三、總結

社區在處理兒童學習行為偏差案件中,社工先要了解其過去的學習情況,是否一直存在該問題,盡可能多的收集關于服務對象的信息,明確服務需求,評估服務對象的產生學習行為偏差的原因及其內心想法,運用科學化的兒童矯正理論,對兒童學習行為偏差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對癥下藥,采取合適的方式與服務對象建構良好互動關系,尤其關注對家庭環境的干預,最終改變其學習行為偏差,更好地完成服務。

參考文獻

[1]鄭莉.農村留守青少年偏差行為的個案矯正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1.

[2]戴兵.困境兒童偏差行為的社會工作介入[D].江西財經大學,2020.

作者簡介

李炬林,漢,廣東東莞人,本科,職稱:社會工作師,主要研究方向:社會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