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科背景下海軍院校英語教師發展的新路徑

2022-07-18 03:09吳新煒
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22年3期
關鍵詞:文科海軍思政

葉 玲,吳新煒

(海軍軍醫大學,上海 200433)

教師發展是我國高等教育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根本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教師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為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明確了發展方向和根本遵循。育人素養始終是教育的第一要務。大學的每門課程都要落實育人目標,人才培養從重知識走向重價值塑造?!洞髮W英語教學指南》(2020 版)對高校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5 個方面的素養提升要求,即育人素養、學科素養、教學素養、信息素養和科研素養,并對高校推動大學英語教師發展提出了指導性意見[1]18。人才培養是提升教師素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軍隊院校的英語教師肩負著培養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中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跨文化交流軍事人才。海軍院校英語教師遵循教師發展的規律,以提升教育質量為目標,積極探索新文科背景下教師發展的新路徑,通過促進知識向應用跨越、能力向崗位匹配和素質向全面遷移來實現教師“全方位”素質發展,實現新時代的強軍筑夢使命。

一、新背景:新文科建設

中國高等人才培養范式正在進行一次重大改革,即“四新建設”:新工科,新農科,新醫科和新文科的建設和協同發展。新文科是一種基于傳統文科而又超越傳統文科,以新時代、新經濟與新產業為背景,融合了理、工等諸多外部學科要素的包容性學科框架[2]?!靶挛目啤敝傅氖俏目平逃膭撔掳l展,對傳統文科進行學科重組,文理交叉融合,把新技術融入文科課程中,讓學生得到跨學科與系統性的知識學習。新文科為新工科、新醫科和新農科等建設提供思想引領、價值判斷和素質支撐。2018年9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 的意見》,致力于提升中國的教育事業,培養一支適應新文科發展要求的高水平教師隊伍,以卓越教師隊伍落實培養卓越人才的歷史使命。大學英語作為本科教育階段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和核心通識課程,在人才培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應該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1]15。

二、新理念:教師畫像

在大數據時代,“用戶畫像”的概念最初應用于電商領域,用戶在網絡上以標簽信息的形式被記錄下來,方便商家鎖定目標用戶,從而獲得最大的收益?!坝脩舢嬒瘛钡母拍钜部蓱迷诤\娫盒=處煹慕巧ㄎ簧?。他們既擁有大學英語教師的一般屬性,又具有軍隊院校教師的特殊屬性。因此,明確新文科建設時代海軍院校的英語教師的教育目標是勾勒這一群體畫像的前提條件。建設一支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海軍院校教師隊伍,對于軍隊人才培養、國防和軍隊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我國在國際事務,特別是國際軍事領域的影響力也日益凸顯。聯合國框架內維和任務的強度和覆蓋的領域不斷擴大,非戰爭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日益頻繁,亞丁灣等海域護航任務常態化,與外軍軍事交流不斷增強等。如何滿足我軍對具有過硬軍事素質、擁有良好跨文化外語交際能力和適應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能力人才的迫切需要是當前軍隊院校外語教學亟需解決的問題。如圖1 所示,《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 版)中提及的育人素養即海軍院校英語教師的思政元素,包括了政治認同和文化認同。其中政治認同涵蓋了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文化認同即文化自信。學科素養和教學素養的組合是思學元素;信息素養和科研素養則是思研元素。海軍院校英語教師與其他英語教師不同之處在于:思戰元素。這里的思戰元素蘊含了軍人的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和作戰意識。

圖1 海軍院校英語教師畫像

三、新路徑:思政、思戰、思學和思研

對海軍院校教師來說,思政素養是教師核心素養的先決條件,為戰育人是根本導向,學習能力和教學能力是核心素養的基石,科學研究素養則是教師發展的重要保障。海軍院校英語教師從這四方面入手加強能力提升和素質培養,能走出一條適合自身的發展新路徑。當海軍院校英語教師的畫像生成后,從思政、思戰、思學和思研的四個角度協同發展,互融互通。

(一)思政:立德樹人

思政素養是大學英語教師核心素養的先決條件?!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2018年1月)明確將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擺在新時代教師發展的首位,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推動教師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和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

新文科倡導課程的進一步融合,英語課程的思政導向正是符合這一時代命題。海軍院校堅持以學校發展和教師發展需求并重為導向,多渠道探索優化提升教師政治素養和人文素養的有效途徑。第一,師德師風教育是教師培訓的必修課,也是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學校開展教師學習師德師風相關的教育理論和法律法規的學習活動,例如,學習“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時代楷?!睆埞鹈返刃聲r代先進人物和典型事跡的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引導教師把關愛學生和為人師表放在工作首位,實現全員師德師風專題培訓的常態化,走可持續發展的教師隊伍建設道路。第二,將政治思想貫穿于教師培訓的全方位全過程,指導教師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知識體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賦能于教書育人的全過程。例如,明確要求教師培訓體系中須包含不少于50 學時/學期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培訓任務。第三,大學建立多部門協調聯動的“大思政”機制,教務處、政治工作處、教師發展中心和各部院系搭建多學科思政交流平臺,克服單一部門或學科的局限性,形成同向共贏的思政合力。拓寬教師培訓的渠道,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優勢,方便教師利用“碎片化”時間參加直播交流、線上工作坊和虛擬教研室等活動,把提升課程思政能力作為教師培訓的落腳點。

1.將政治認同作為教師發展的核心素養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3]。在高校英語教師思政培訓課程中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教書與育人相統一,堅持學術性與社會性相統一。

在“互聯網+”時代,構建“大思政”、全時空的高校教師思政培訓體系。在思政培訓中積極創新培訓策略,引入“思政+專業”的分眾化模式。思政培訓設計要堅持以現實需求為導向、內容為核心和分眾為手段的原則,改變以往培訓中同質化的傾向,增強培訓的專業性和實效性。通過案例講授法,打破英語學科和政治理論學習之間的壁壘,深挖各類學習材料中思政元素,推動政治認同和教學能力的深度融合,促進英語教師跨學科、多維度的發展。

例如,結合當前復雜嚴峻的疫情常態化防控形勢,將落實疫情防控政治責任作為教師思政培訓的現實需求和核心內容。通過培訓,進一步鑄牢教師的政治認同,即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也是戰勝疫情的關鍵所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根本宗旨,堅持“全國一盤棋”,積極調動各方力量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通過對比和分析疫情下的“中國之治”和“西方之亂”,剖析中西方的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從而增強教師的政治自信。在“互聯網+”背景下,以報紙、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等官方融媒體為信息來源,提高教師辨別信息和篩選信息的能力。此外,教師運用各種網絡平臺和即時通信工具,如微信、微博和論壇等開展專題討論,實現政治學習全時空覆蓋。

2.將文化認同作為教師發展的基本素養

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是教師發展中思政素養的重要落腳點。文化認同,建立在對中國悠久歷史文化高度自信的基礎上,對世界文化多樣性持有開放、包容、共同發展的積極態度,著眼于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時代命題。中國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與建設中,為全球治理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必須充分重視和發揮語言的作用[4]。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當代文明成果是世界多元文化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在大學英語教師的思政培訓中突出培訓內容的時效性。通過任務型培訓模式(TBL),組織參訓教師收集各類媒體上與抗疫相關的報道。例如,以一場特殊的“詩詞大會”形式展示和賞析中國援外物資包裝上的中英文標語(如表1 所示)。在全球多元文化背景下重溫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韻味,幫助教師更加堅定文化自信。通過進一步的討論和交流,深度挖掘文字背后隱藏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在大國擔當和構建人類健康共同體的理念下,抗疫大考充分彰顯了中國“以人為本”的文化特質和集體主義的文化優勢。

表1 抗疫中引用的歷史佳句列表

(二)思戰:為戰育人

習近平在2021年的中央軍委人才工作會議上指出,全軍要增強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軍戰略的使命感和緊迫感,科學謀劃,抓緊行動,全方位加強人才工作,更好發揮人才對強軍事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5]。海軍院校的教學按照打勝仗的要求來統籌謀劃,人才培養的質量要用打勝仗的要求進行衡量評價。確定海軍院校的英語教學目標,要明確海軍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以海軍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作為指導,培養高素質、能作戰和打勝仗的專業化新型海軍人才是海軍院校教師的教育目標。作為海上作戰的主力,海軍致力于保衛國家領海主權和維護海洋權益。

海軍院校的學生除了學習通用的大學英語外,還需要學習軍事英語,特別是海軍英語。海軍英語的主題廣泛,如世界海軍歷史、中國海軍發展史、航母、醫療船、護航以及外事禮儀等(如表2 所示)。海軍院校的英語教師大部分畢業于地方高校,對海軍相關的英語知識了解較有限。英語教員需要對軍事思想和歷史、海軍指揮與作戰和海軍裝備技術等知識進行系統且深入的學習,將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和打戰意識有機地融入海軍英語教學體系中。

表2 海軍英語的典型教材

(三)思學:教學相長

思學的“學”包括教師的學科素養和教學素養。這里的“教學相長”特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習能力相輔相承,相互促進。對教師發展來說,教師的學科素養是基石,教學素養是根本。

1.將學科素養作為教師發展的出發點

教師的學科素養是基石。英語教師的英語聽、說、讀、寫、譯等語言基本功是教學能力的基石。中國外語教學具有重視教師語言基本功的傳統,也反映了英語在我國是作為“外語”,教師語言產出長期被視為學生語言輸入來源的客觀現實[6]。英語教師也是終身學習者,不僅持續不斷學習英文知識,也要提升中文的閱讀和寫作能力。英語教師應當把中文水平提高作為業務修煉的一部分,保持相當充足的中文閱讀量和寫作量,通過多讀多寫來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7]。

2.將教學素養作為教師發展的支撐點

教師的教學素養是根本。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教學組織和教學管理等能力是構成英語教師素養的重要方面。在充斥著各種良莠不齊信息的互聯網上,選取適合學生接受水平并且有助于提高學生思辨能力的話題和語言材料。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設計有現實意義的話題、創設接近真實的語言交流情境、監督交流過程和反饋總結等活動上。后疫情時代,英語教師更要主動尋找線上與線下課堂的契合點,教師的主導作用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更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對整個教學活動的領導組織作用。在教學組織實施過程中,教師擁有教學目標制定者、教學任務設計者、教學內容提供者、教學活動組織者、教學管理實施者和教學結果評價者等多重身份。PDCA 循環將任務的質量管理分為四個階段(如圖2 所示),即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處理)。每一次循環結束后,教師和學生將教學反饋的信息和總結的經驗延伸到下一次的任務循環中,呈現螺旋式上升的趨勢。

圖2 PDCA 閉環教學管理模式

(四)思研:以創促改

科學研究素養是英語教師發展的重要保障。信息素養是教師發展的強大助力。新文科建設時代的英語教師要重視加強科研素養和信息素養(如圖3 所示)。

圖3 思研的內涵

1.將科研素養作為教師發展的增長點

新文科建設時代,英語教師的科研素養包括教師的科研意識、方法、能力和科研精神。教學實踐為教師提供科研問題、內容和試驗場。學研一體,知行合一。教師不僅講授知識和傳授學習方法,還要通過反思性研究和寫作,研究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規律,以科研為推手,讓科研成果為教學改革助力。教學促進科研,科研反哺教學。教學和科研是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教研結合的理念促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挖掘研究素材,使研究結果更好地為教學實踐服務。

2.將信息素養作為教師發展的切入點

信息素養包括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信息素養既是促使學生從“淺層學習”向“深層學習”轉變的推進器,也是促使教師從“啃老本”向“立新功”轉變的催化劑。學生在學校里真正應該學習的是搜索、選擇、加工、運用和建構那些能解決現實問題的知識的思維和能力,而不是具體知識本身[8]。

美國思想家愛默生認為,大學之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獲取知識的能力。無論是學習能力、自我管理和發展能力,還是信息素養或思辨能力等方面,教師都是學生的學習榜樣。在教學生態系統中,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合作、共生和雙贏。教師自身必須保持可持續的學習能力,并教會學生可持續的學習能力[9]。

當今世界瞬息萬變,中國面臨著復雜的外部形勢,海軍院校教師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辯證的思考力,致力于傳播知識和思想,培育國家安全觀,塑造有靈魂有血性的高素質復合型軍事人才。育人者必先育己。新時代海軍院校的英語教師作為實現強軍筑夢征途上的領路人,需要積極構建為戰育人的良好生態,努力實現具備思政、思戰、思學和思研“四位一體”教師發展模式,肩負著為海軍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復合型海軍人才的歷史使命。

猜你喜歡
文科海軍思政
曉褐蜻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我的海軍之夢
文科不懂理科的傷悲
思政課“需求側”
求學·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豆文科作品
封面人物·楊海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