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的社會功能與文化價值研究

2022-07-19 09:43孫芳
中國民族博覽 2022年9期
關鍵詞:文化價值群眾文化

【摘要】群眾文化是一種個體自我參與、自我娛樂以及自我學習的社會性文化,其以滿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是一種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文化現象。我國社會是一個由人民廣泛參與社會而構建的文化社會,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離不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傳承。通過闡述新時期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與文化價值,并在此過程中對群眾文化的內涵進行深度解讀,同時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的成就和困境進行分析,旨在為新時期我國群眾文化事業建設與發展提供新的發展思路。

【關鍵詞】群眾文化;社會公共;文化價值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2)09-115-04

【本文著錄格式】孫芳.淺談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的社會功能與文化價值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2,05(09):115-118.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我國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與落實,工農產業不斷發展,我國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不斷改善,大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自新時期以來,我國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逐漸“富起來”,大眾也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參與群眾文化活動。在此背景下,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發展也更加重視群眾文化事業的建設,相關部門與組織也積極籌辦多元化的文化活動,以此來更好地鼓勵大眾參與社會活動。

一、群眾文化的內涵屬性解讀

群眾文化是在大眾日常生活與行為規范中形成的社會性文化。其活動的主體是人民群眾,客體為人民群眾參與的各類文化活動。從整個社會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國社會發展所衍生出來的群眾文化需要滿足大眾日常文化需求,也需要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實踐力與占有水平[1]。具體來說,群眾文化的內涵意蘊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解讀。一是具有較高的全民性與群眾性。該參與性活動是覆蓋全社會的活動,群眾不僅能夠基于自主意愿來參與社會,也能夠在社會影響下去感知群眾文化的核心思想與內涵。二是具有較好的娛樂性與休閑型。群眾文化是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文化,這種文化有著較好的鄉土性與平民性,一般大眾均能夠基于自身認知與理解來參與群眾文化活動,且能在這種文化活動中放松自己,娛樂身心。三是具有較高的宣傳性與傾向性。從群眾文化的內在特征來看,群眾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更多是基于社群內部的宣傳所形成的,旨在通過文化宣傳在社會上形成文化共情與精神歸屬。四是群眾文化具有傳承性、發展性[2]。群眾文化是我國社會在一代一代的發展中形成的,其能夠在不同社會階段實現文化核心思想的豐富與拓展??偟膩碚f,群眾文化是我國勞動人民在社會發展與歷史實踐中衍生出來的精神文化成果。

二、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的社會功能

(一)共情功能:拉近距離,情感寄托

群眾文化的建設能在區域范圍內創造相似的文化思想,大眾能夠基于地域性、鄉土性民族文化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更好地拉近社會大眾之間的心理距離。人本主義創始人羅杰斯便提出了共情這一理念,當個體嘗試通過自我表達、自我探索的形式與他人進行深度交流時,他人若能夠深入對方的心理世界,便能產生共情效應,從而通過雙方的信息交流與反饋來拉近社會個體之間的心理距離[3]。對于新時期的群眾文化建設而言,其首要的社會功能便是通過大眾所認可的群眾文化來拉近社會大眾的心理距離,且社會個體與個體之間也能將群眾文化作為溝通的橋梁,從而在社會范圍中構建關聯度較強的社群關系。如此一來,多個社會成員之間產生了心理層面的共情,更能將群眾文化視為情感上的心理寄托,拉近個體與個體之間、個體與組織之間以及個體與社會之間的關系。

(二)激勵功能:宣傳知識,團結凝聚

美國學者凱茲·卡恩指出,在社會信息系統中,社會將個體凝聚起來主要依托一定的精神與心理力量,而非生物的力量,如大眾的態度、直覺、信念、動機、習慣以及期望等要素都能實現社會個體的心理激勵[4]。從群眾文化的激勵功能來看,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群眾文化能作為一種社會普遍認可的思想與價值理念來進行傳播,且社會政府或管理者通過宣傳一定的知識與思想更能傳遞社會正面價值觀,從而更好地體現群眾文化的宣傳教育;另一方面,思想凝聚與激勵功能,當社會有組織地進行群眾文化宣傳活動,大眾能夠在此環境中接收到相關的信息與內容,并且通過自身選擇性理解與記憶來將相應思想觀念轉化成自身能夠理解的內容,而這種思想內化的形式便能激發個體對群眾文化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基于此,更好地實現個體行為層面的激勵。

(三)社會功能:全民參與,公益服務

群眾文化的最大特點便是來源于群眾,發展依靠群眾,這就集中體現了人民群眾在群眾文化形成與發展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從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來看,其主要體現在全民的參與性與公益性兩方面。一方面,群眾能通過自發性的活動來感知群眾文化,并且自身也作為群體中的一部分而參與群眾文化活動,將自身的思想價值理念貢獻在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另一方面,群眾文化中所具有的商業化屬性相對較少,其更多是作為一種思想意識形態活躍于社會空間中,且對于群眾性活動而言,相關組織者與管理者籌辦多元化的群眾文化活動也更多是基于公益性、宣傳性的視角來推進的,這就使得群眾文化活動主要呈現為一種社會服務,通過服務的提供來實現群眾文化社會化滲透。

(四)娛樂功能:群眾自娛,休閑放松

當人民群眾對于群眾文化產生一定的認同感與歸屬感之后,個體便能在群眾文化氛圍中放松身心,愉悅自我,從而更好地接受更多的文化娛樂體驗。從群眾文化的娛樂功能來看,其能夠在滿足大眾知識需求基礎上通過趣味性互動來營造輕松的社會氛圍。一方面,群眾文化能作為大眾閑暇時討論的話題,并且在此過程中通過相關話題的探討來滿足大眾的精神生活,豐富大眾的精神文化;另一方面,大眾能在多元化、趣味化的群眾性活動中進行體驗,通過體驗來結交朋友、暢談人生,在滿足自身社交需求的基礎上還能通過相應趣味活動來進行娛樂,更好地達到精神放松的目的。

三、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的文化價值

(一)利于滿足大眾文化需求,促使個體認識世界

在新時期建設與發展群眾文化,能夠基于“以文化人”的形式將群眾文化滲透到大眾群眾中,促使大眾更好地去認知世界與理解世界。美國社會學家托馬斯在《歐美的波蘭農民》一書中提出,文化是社會生活的客觀要素,它具有能夠滿足人民某種需要的社會價值。從這方面來看,托馬斯認為文化價值便是社會價值[5]。對于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而言,其首先能夠滿足大眾的獲知、休閑、社交等心理動機,通過個體需求的滿足來提升個體的幸福感與滿意感,大眾便能夠以一種更為積極樂觀的心態來認識世界、反思世界,從而更好地發揮群眾文化和諧社會建設功能。

(二)利于普及群眾價值觀念,構建良性群體組織

建設群眾文化,能夠將新時期形成的群眾文化核心思想、觀點等內容進行社會化傳播,擴大群眾文化社會覆蓋范圍,提升大眾對群眾文化的知曉度。美國文化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一書中指出,每一種文化都存在著它的價值系統,個體在這個文化模式中生存與發展都會不自覺地接受這種文化觀點與系統的影響,且不同的社會環境也會鑄造不同類型的文化系統[6]??梢哉f,群眾文化的建設有利于普及群眾價值觀點,并通過價值觀念的普及而構建當地特定的文化模式,在此基礎上構建區域性的文化價值體系,建設當地良性和諧發展的群體組織,為群眾文化的傳播提供發展平臺。

(三)利于大眾心理情感認同,形成群體的歸屬感

群眾文化建設最為突出的表現形式便是建設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群體性組織,這種組織文化傳播活動主要是內部個體與個體之間、團體與團體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組織與其成員之間進行交流的,這種信息傳播活動能夠基于組織內部方針、政策等方面來開展相應的群眾文化建設工作,而這些目標、宗旨等內容便能通過大眾心理層面的共識來進行傳播。在這種傳播與互動過程中,大眾能夠基于心理情感、行為行動層面形成組織歸屬感與認同感,更好地在此社會空間中將自身視為組織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而言,大眾心理層面的共識更能為后期的社會性群眾工作奠定基礎。

(四)利于傳遞鄉土文化信仰,豐富民間文化內涵

群眾文化來源于群眾、來源于基層、更來源于中國的鄉土社會。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提到“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從這方面來看,鄉土社會的主要特征便是熟人社會,也就是基于地域性的特征而構建了中國社會的整體發展布局[7]。對于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而言,其文化的核心思想中滲透著諸多地方性、民間性特征,且中國的熟圈也構建了中國鄉土社會,這就使得群眾文化在發展過程中能夠傳遞出當地特色的鄉土文化、民間文化思想與理念,通過傳承與創新來豐富我國民間文化的思想與內涵。

四、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群眾文化建設成就與發展困境分析

(一)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群眾文化建設成就

1.群眾文化活動建設成就

群眾文化活動是傳播群眾文化,普及群眾文化思想的重要表現形式。據調查,2021年棗莊市薛城區共開展文化娛樂活動50多場,吸引當地1.8萬人參加此類活動,同時相關群眾文化活動的線上直播觀看人數也超過了300萬人次,受益群眾基本達到20萬人??梢哉f,從群眾文化活動的建設與發展來看,當地已經在薛城區文化旅游中心及相關政府部門的帶頭下籌辦了多場群眾文化活動,此類文化活動以提升人民大眾的幸福感為目標,重點創造了美術展覽、朗誦活動、廣場舞比賽、非遺文物展覽等活動形式,從而依托多元化、創新化的群眾文化活動來豐富大眾的日常生活,打好文化惠民的組合拳。

2.群眾文化工作建設成就

群眾文化工作是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文化旅游中心的重點工作。截至目前,薛城區已經連續籌辦了24屆百日消夏群眾文化藝術節,旨在通過文化藝術節促進群眾文化的傳播。如當地文化藝術節籌辦了莊戶劇團展演、聲樂大賽、頌歌獻給黨戲曲專題晚會等多項大型專題活動。薛城區文旅中心每年堅持開展民俗文化大拜年、鄰里文化節、廣場舞大賽等大型群眾文化活動,戲曲進鄉村活動246場次,電影放映2638場次,形成了“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動、人人都參與”的格局。同時,薛城區文旅中心也積極開展文化生活滿意度調查座談會,更好地落實群眾文化工作,通過相關組織部門引領來實現群眾文化的社會性宣傳。

3.群眾文化保護開發成就

文化遺產同樣是群眾文化的重要呈現載體。近年來,薛城區重視文化遺產的創造性保護開發,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相對顯著。全區物質文化遺產共有區級18項、市級30項、省級9項、國家1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共有區級99項、市級52項、省級7項。同時,薛城區開展三級聯動管護文物安全工作模式,實現了全區58個文物保護單位的全覆蓋??梢哉f,文化遺產作為歷代勞動人民實踐的成果,當地已經能夠認識到文化遺產對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與作用,能通過相應的政策與行動來保護文化遺產,用文化遺產傳承群眾文化。

(二)棗莊市薛城區群眾文化建設發展困境

1.活動類型相對傳統,文化發展創新不足

在棗莊區薛城市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其群眾文化活動主要以文化藝術節、文化展覽的形式而進行的。這種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大眾的精神文化娛樂需求,并且群眾也能通過參與、觀看來體會到特色的地域群眾文化。但是自新時期以來,我國群眾文化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如網絡錦鯉文化、佛系文化等都逐漸體現在群眾的日常生活中,而此類群眾的文化藝術活動更多是基于改革開放以來文化宣傳的角度而形成的,大眾更多是通過心理層面的認同與歸屬來參與群眾文化活動。而新時期以來我國群眾的思想觀點也呈現出多元化趨勢,而傳統的文化藝術活動創新性不足,長此以往大眾也會逐漸失去參與文化藝術節的興趣,進而影響當代群眾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進程。

2.群眾文化覆蓋度不夠,全面參與興趣不高

對于群眾文化而言,其最大特征便是其全民性、覆蓋性。在當前新時期棗莊市薛城區群眾文化建設中就存在著覆蓋面不夠的問題。一方面,在當地的文化娛樂活動中,諸多藝術性會演參與人數僅占總體人數的一小部分,絕大多數的受眾群體難以參與到此類活動中去;另一方面,當地群眾文化的年齡覆蓋面還比較小,特別是當地的群眾文化活動基本能夠覆蓋中青年群體,但是這種群眾參與性活動對少年兒童、老年群體的關注度不夠,且這些群體由于在思想、行動上與中青年群體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就使得少年和老年難以參與到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中去。另外,群眾文化活動要求實現全社會群體的人人參與。但是在實際參與活動中,還有少部分群體因為工作忙等因素難以參與群眾文化活動。

3.線上線下融通欠缺,網絡文化活動較少

自新時期以來,我國的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這給我國社會的信息傳播與共享帶來了巨大便利。雖然目前薛城區已經能夠通過網絡直播來進行群眾文化活動展示。但是這種直播活動更多是線下表演的一種網絡搬運,而目前線上和線下的群眾文化活動的融通性還有待提高。如當前網絡空間中群眾VR實景體驗、網絡在線評論與反饋、群眾文化在線聊天空間等,這些項目在薛城區的覆蓋面還有待擴大。且棗莊市當前也并未籌辦多元的網絡群眾文化活動,大眾在運用網絡進行娛樂的時候,群眾文化的滲透水平還有待提高。

五、新時期我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方向探究

(一)文化事業全民化

自新時期以來,我國在推進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過程中,需要提升群眾文化的社會覆蓋面,鼓勵全社會群體都過參與到群眾文化建設中去。首先,我們需要實現文化事業的全民化,要求社會群眾各類新聞出版機構、廣播電視臺、圖書文獻事業單位、藝術演出事業單位等都參與到籌辦群眾文化活動中,發揮各個單位社會宣傳優勢來實現文化事業的全面推進。其次,我們要實現群眾文化工作的全面化。也就是在進行群眾文化的宣傳活動中,我國相關的組織部門與管理機構需要落實好群眾文化宣傳工作,實現每個社區、每個區域都能覆蓋,從而擴大群眾文化的社會滲透范圍。最后,在推行全民化的群眾工作時,我國更需要切實做好文化事業單位與群眾的交流反饋工作,充分了解大眾的心理與精神需求。

(二)文化活動品質化

目前,我國社會大眾的生活質量逐漸提升,大眾精神文化需求也逐漸提高了一個層次。對此,我國在建設發展群眾文化過程中需要更加注重文化活動的品質,用優質的內容來回饋社會大眾。一是需要充分了解大眾的獲得感、幸福感等軟性需求,基于大眾需求來提供高質量的群眾文化活動,并且著重通過創新感官刺激、視覺體驗的形式來滿足大眾需求。二是需要將文化創意產業與大眾日常生活充分結合起來,基于大眾日常生活開拓特色的文化產業,并以此為載體來進行群眾文化的滲透傳播。三是我國需要持續培育群眾文化新興業態,通過多元化的新業態來吸引大眾興趣,調動大眾的參與積極性。四是需要做好大眾藝術審美能力、藝術思考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也就是從藝術性的教育來拓展群眾文化活動,更好地實現思想與藝術的和諧統一,以此來實現群眾文化活動的品質提升。

(三)自我發展個性化

我國的社會發展進入新時期,我國公民也更加重視自我的個性化發展,大眾也努力在實現自我的過程中活出自己,為自己創造特色的、有價值的生活。對此,我國在群眾文化活動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就需要更加重視自我的個性化發展。一方面,群眾文化不僅僅表現為藝術文化會演、參觀展覽活動等,群眾也能基于自身的興趣愛好來自主籌備特色群眾文化活動,如篝火節、線上藝術展、方言配音等,從而基于個體的自主性來進行群眾文化產品推出與發展。另一方面,群眾也能基于自身生活區域空間自主籌辦小范圍的社群活動,如跳舞、健身、比賽等,這就能夠將群眾視為群眾文化的創作主體,通過群眾的力量來創建特色的群眾文化。

(四)文化陣地網絡化

當前社會,我國互聯網、社交媒體等已經構成了一個數字化的世界,大眾也將互聯網、智能手機視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一般來說,我國社會在籌辦群眾文化活動的時候,更多是基于線下的形式來進行文化思想傳播,網絡渠道并未成為群眾文化建設主要陣地。對此,我國需要線上線下兩手抓,發揮網絡空間的文化陣地作用來進行群眾文化的宣傳。一方面,我國充分應用網絡平臺來進行群眾文化的傳,如應用“兩微一端一抖”的形式將群眾文化進行社會性宣傳,采用文本、圖片、短視頻等多元組合的形式來提升群眾文化的傳播效果;另一方面,我國也能充分應用網絡上刺激性、沖擊性較強的視頻、網絡游戲等來吸引大眾興趣,并且在這些網絡項目中滲透大眾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更好地運用網絡平臺來提升群眾文化的呈現效果。

六、結語

綜上所述,群眾文化是由大眾基于自身的生活經驗、文化生活所創作的,具有平民化、草根化、娛樂化的屬性,且群眾文化能在社會群體中形成一定的共情效應,更好地通過群體激勵與認同來提升群眾對社會的歸屬感。在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的進程中,我國更應該做好文化事業的全民化、文化活動的品質化、自我發展的個性化等方面,并且充分利用網絡平臺來促進群眾精神文化的多元傳播,更好地發揮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與文化價值。

參考文獻:

[1]俞良早,孟睿.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之“強”[J].河南社會科學,2021,29(3):109-117.

[2]李毅,荊林波.新時代鄉村公共文化建設的功能目標及其實踐路向[J].甘肅社會科學,2020(5):193-199.

[3]鄭廣永.論城市社區文化的功能及限度[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16(1):87-93.

[4]盛新娣,艾美華,盧黎.基于公共文化建設的農村大眾傳播效果管窺[J].新聞愛好者,2016(11):64-67.

[5](美)W.L.托馬斯,(波蘭)F.茲納涅茨基 著,張友云 譯.[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03.

[6](美)露絲·本尼迪克.文化模式[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01.

[7]費孝通.鄉土中國[M].青島:青島出版社,2019.10.

作者簡介:孫芳(1985-),女,山東棗莊人,本科,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文化館館員,研究方向為群眾文化。

猜你喜歡
文化價值群眾文化
被人情綁架的鄉村酒席——記憶鄉村文化
中國傳統義利觀下的市場經濟主體探討
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淺析
中國古建筑的歷史文化價值分析
芻議墨江縣農村業余文藝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談群眾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
承德外八廟的文化價值與保護策略探析
關于當前群眾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淺論基層群眾文化緊跟時代步伐
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相關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