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一核四層四翼”評價體系的高考英語試卷剖析及反撥效應探究

2022-07-22 04:37張樹偉
考試周刊 2022年24期
關鍵詞:反撥效應高考英語評價體系

摘要:文章以“一核四層四翼”的評價體系為依據,從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和必備知識四個層次剖析2022年1月浙江省高考英語試卷,并在此基礎上探究其對英語教學帶來的反撥效應,提出教學建議,提高育人實效。

關鍵詞:“一核四層四翼”評價體系;高考英語;試卷剖析;反撥效應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2)24-0111-04

一、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要落實立德樹人育人任務,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為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教育部考試中心于2019年12月發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確立了“一核四層四翼”的評價體系(教育部考試中心,2019)。深入理解高考評價體系的內涵和外延,對實現素質教育意義重大。浙江省2022年英語高考首考雖已于1月落幕,但作為育人、選拔、評價、引導和反撥等多重功能的高考評價手段,這場考試持續牽動著廣大教育專家和教師的心弦,值得深入探究?;诟呖荚u價體系剖析高考試卷有利于解讀試題特點,把握考查內容,探究反撥效應,實現以考促學,促進素質教育發展的目標。

二、 “一核四層四翼”評價體系的核心內涵

高考評價體系中的“一核”指“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是對教育核心功能的高度概括?!八膶印敝浮昂诵膬r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是對教育目標內涵的深度提煉?!八囊怼敝浮盎A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是對教育評價維度的全面體現(教育部考試中心,2019)?!耙缓怂膶铀囊怼痹u價體系與高中新課程改革理念高度契合,為高考命題、課程改革、反撥教學提供了理論和實踐指南,對促進素質教育具有積極導向作用。

三、 基于“一核四層四翼”評價體系的試卷剖析

2022年1月浙江省高考英語試卷延續近年來的總體命題特點,題目結構穩定,內容多元豐富,語料真實地道,與以英語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評價要求相符。文章基于“一核四層四翼”的評價體系,對2022年1月浙江省高考英語試卷進行剖析解讀。

(一)核心價值引領

試卷語篇緊緊圍繞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主題語境展開,引領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發展。

圍繞人與自我的主題語境,試題閱讀A篇講述一名失業者機緣巧合成為寵物運送員的故事,凸顯豐富自我、崇尚勞動的精神品質。閱讀C篇是??嫉目蒲蓄愓f明文,介紹了健康的中年女性在晚年患失智癥的概率較小,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養健康生活的意識。該篇所呈現的堅持務實求真的科研精神有利于培養學生不懈奮斗的精神品質。任務型閱讀介紹如何快樂高效安排時間,引導學生在生活與學習中完善自我。

圍繞人與社會的主題語境,閱讀B篇介紹一本關于蒸汽和電力改變人類的書,彰顯科技發展與社會進步,啟迪學生用科技改變世界之美。完形填空通過介紹一位患有眼疾的老太太積極為自己和其他患者帶來光明的經歷,凸顯樂觀向上的精神和幫助他人的大愛情懷。應用文寫作則要求考生給一位愛爾蘭的朋友寫信,回顧雙方參加的“中國-愛爾蘭文化節”活動經歷和收獲。該語篇情境有利于增強學生民族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尊重理解外國文化的意識。

圍繞人與自然的主題語境,語法填空介紹一位美國教授為應對氣候變化,積極降低學術活動中乘坐飛機的頻率,倡導環境保護理念。

此外,讀后續寫要求考生在續文中描述自己和項目隊友如何化解矛盾、彌補自身缺點、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過程,體現了團結協作、合作共贏的合作精神。核心價值可以是基于人與自我主題意義下的自我成長和完善,也可以是圍繞人與社會主題意義下的學會包容與合作。

(二)學科素養導向

學科素養指學生在遇到問題情境時,合理地采用思維方法,融合相關知識和能力以解決問題的綜合素養。學科素養涵蓋“學習掌握、實踐探索、思維方法”三個一級指標和九個二級指標,如圖1所示(教育部考試中心,2019)。

以讀后續寫為例,該試題要求學生在信息獲取和理解掌握原文語篇情境的基礎上,將所掌握的知識有機整合,研究探索續寫的情節,運用精準的語言來完成一篇故事內容完整、情節符合邏輯的續文。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運用歸納與概括等科學思維、多元性與情境性等人文思維、批判性與創新性等創新思維來合理組織已有知識儲備,準確呈現自己的觀點、情感和思想,創造性地傳達信息,并完成續寫任務。此試題引導學生綜合運用不同知識單元、多元思維模式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體現了“四翼”中評價的綜合性維度。

(三)關鍵能力為重

以高考評價體系為依據,結合學科特點,英語學科關鍵能力可概括為理解與辨析、概括與歸納、猜測與推斷、探究與表達等。

試題注重對學生聽、讀、寫能力的考查。例如,本次聽力話題廣泛,語音現象豐富,涵蓋連讀、弱讀、同化、節奏等多種發音類型。聽力試題采用Where(2題),What(13題),Why(2題),What time(1題),Whose(1題),How(1題)等特殊疑問詞設問,多維度考查學生對所聽內容的信息處理能力。例如,聽力第3題考查學生獲取主旨要義的能力,第8、9、13、18、19、20題考查學生推斷的能力(共6題),第14題考查學生理解說話者的意圖、觀點和態度,其余12題考查學生獲取事實性細節信息的能力。閱讀理解第21、23、27、28題考查學生迅速定位和理解文本細節信息的能力,第22題考查學生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的能力,第24、25、26、29題則考查了學生推斷信息和語篇文意的能力,第30題考查學生理解語篇要義、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間接考查學生對復雜長難句子結構分析理解能力。任務型閱讀考查概述、關聯、對照、闡述等技能。其中第35題考查學生對語篇銜接和連貫的把握能力,此題失分較多,反撥啟示在平時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對語篇結構的解讀能力。完形填空考查分析、比較、上下文關聯等技能。語法填空重點考查學生在理解文章主旨內容的基礎上,對詞形轉換、句子結構和語法規則等實際運用能力。應用文和讀后續寫作文考查學生用英語傳遞思想的表達能力。

值得關注的是,閱讀B篇采用了新穎的書評文體,體現了“四翼”中評價的創新性維度,對教學的反撥效應為借助新穎的語篇文體,培養學生在新的情境中獲取新事物的能力。應用文寫作以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為載體,考查學生將文化知識和寫作能力有機結合以完成實用性文體寫作的能力,體現了“四翼”中評價的應用性維度,反撥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必備知識為基

在考核能力的同時,試卷也對詞匯和語法等基礎知識進行了綜合考查,體現了“四翼”中評價的基礎性維度。試題以《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為依據,考查詞匯、語法、語篇和語用知識。如第36、38、40、43、46、50、51、54、55題考查名詞,第37、42、44、48、49、53題考查動詞(短語),第39、41、45題考查形容詞,第47、52題考查副詞,第56題考查定語從句,第57、61題考查時態語態,第58題考查主謂一致,第59、65題考查非謂語動詞,第62題考查連詞,第63題考查冠詞等。

除了要掌握必要的語言知識,學生還需要關注:①試題中加大了對語境中熟詞生義和一詞多義的詞匯考查,如閱讀理解第23題call表示“壓力、需求”的含義,第26題spin意為“有傾向性地”,第27題中的bonus意為“意外收獲”,凸顯了試題加強考查學生對詞匯在不同語境下的含義。②對學生的跨學科知識儲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閱讀B篇以新穎的書評的語篇形式講述蒸汽技術和電力革命給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做出的貢獻,體現學科交融的特點。這反撥啟示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開展跨學科的英語閱讀,豐富學生對新穎語篇知識結構和文體特征的知識儲備。

四、 “一核四層四翼”評價體系對教學的反撥效應

“一核四層四翼”高考評價體系不僅為高考命題提供了堅實的理論依據,而且也對教學提供了明確的方向指引。因此,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該評價體系對教學的反撥效應,緊密圍繞“四層”考查內容和“四翼”考查要求,深入開展指向“一核”的教學活動,積極促進素質教育的育人功效。

(一)樹立核心價值理念,落實立德樹人目標

教師要在英語教學中牢固樹立核心價值的育人理念,將“一核”融入教育各環節,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情懷,培育高尚的品德、不懈奮斗的精神、堅實的責任擔當等核心價值理念,助力學生全面發展。在課程視域下,葛炳芳,印佳歡(2021)提出以學——認識和體驗,引起學習者關注學習內容;思——判斷和回應,即應用所學知識判斷信息的內在聯系,思考推斷信息;悟——領悟和養成,即學習者感悟接收到的情感,獲得觀念系統,領悟世界和人生,促進學生人格發展和價值理念的養成,落實立德樹人目標。此次應用文寫作要求學生分享中國——愛爾蘭文化節的收獲。筆者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從跨文化交流的視角來分享收獲,這既有對對方文化的認同,又有對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弘揚,彰顯文化自信,增強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因此,教師要依托語篇和試題載體,挖掘核心價值,培養道德品質,落實育人目標。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圍繞立德樹人目標而命制相關試題將是今后高考命題的重要發展方向。

(二)探究語篇主題情境,提升英語學科素養

2022年1月浙江卷在語篇主題情境方面的選定,對英語教師開展教學產生反撥效應,即實踐英語學習活動觀。學習活動觀要求教師圍繞語篇主題語境,設計思辨性和開放性的問題。通過開展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活動,引導學生加深對語篇主題意義的理解,助力學生在活動中習得知識,形成能力,發展思維,培養文化意識,促進能力向素養轉化(教育部,2018)。如在讀后續寫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解讀語篇結構,梳理故事脈絡,分析人物關系,探究主題意義,構思續文情節。鼓勵學生運用邏輯性、發散性、創新性等思維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表達思想、態度和情感,促進知識向能力轉化。學生在提高寫作能力的過程中,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塑造正確的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促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協調發展(孔慧敏,2019)。

(三)融合課內課外訓練,重視關鍵能力培養

關鍵能力著重考查學生在不同情境下進行分析判斷和運用特定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需加強對聽、說、讀、寫結合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訓練,使學生知識和技能互動融合,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聽力中的語音是造成考生聽力理解障礙的一個很大的因素,所以日常教學中應盡可能多視聽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音調的英語交流者,熟悉各類的語音現象,應對錄音的變化,滿足實際英語交際的需求。此外,除了課堂學習,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課外的泛聽、自由會話、泛讀、寫隨筆等活動來發展語言能力。例如,關于閱讀能力的培養,葛炳芳(2021)對課外閱讀的課內支撐做了有益的探索,提出課外閱讀可采用“主體化”“語境化”“結構化”“項目化”“個性化”的課內支撐策略。課內課外訓練的融合有利于學生關鍵能力的穩步提升。此外,學生對試卷中出現的書評類文體不太熟悉,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閱讀不同體裁和題材的文章,切實提高學生對陌生語篇結構的解讀能力。任務型閱讀的第35題學生失分較多,這與學生的語篇銜接、連貫意識能力較薄弱有關。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分析語篇邏輯和銜接的能力。

(四)夯實語言文化積累,掌握必備基礎知識

要想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必須要有堅實的英語學科必備知識(張貴福等,2020)。在詞匯方面,隨著高考加強對一詞多義的考查,教師要引導學生除了習得詞匯的字音、字形和用法外,還要特別重視對一詞多義、熟詞生義的積累以及根據語境猜測詞義的能力培養。在句型和語法方面,教師可借助語篇,提高學生長難句的分析能力,強化對句型和語法的輸入和感知。此外,還可以借助寫作來模仿句式和語法結構,突出句式和語法的語用功能。如讀后續寫原文中出現虛擬語氣的特殊句型:“He looked at me as though I weren't there.”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感知句式特點,模仿句式結構來提高寫作能力。如有學生將上句模仿創作為“He treated me as though I were a naive child.”值得注意的是,在新高考強化對文化知識考查的背景下,教師要引導學生增加中外優秀文化知識的輸入和儲備。最后,新高考減少了對靜態知識的直接考查,而側重考查知識儲備基礎上的能力和素養,如應用文寫作就要求學生將文化知識和寫作能力結合來完成寫作任務。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活學活用,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英語學科素養。

五、 結語

面對新高考,我們要認真鉆研《課標》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理念和內容要求,關注高考改革趨勢,把握高考出題方向,剖析試卷考查內容,發揮評價反撥效應,科學制定課程計劃,精準實施教學活動,扎實落實育人目標,積極推動高中素質教育的落實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葛炳芳,印佳歡.課程視域下英語閱讀課堂“學—思—悟”教學思路[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1,44(6):1-6.

[4]孔慧敏.英語寫作能力的四階段培養策略[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9(Z7):12-15.

[5]葛炳芳.英語課外閱讀的課內支撐:任務與策略[J].教學月刊·中學版(外語教學),2021(Z1):3-6.

[6]張貴福,張宇,楊志清.研析高考新題型,精準施策提質量:2020年英語高考“讀后續寫”題型分析[J].山東教育,2020(32):46-49.

作者簡介:張樹偉(1986~),男,漢族,遼寧葫蘆島人,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學,研究方向:二語習得。

猜你喜歡
反撥效應高考英語評價體系
大學英語四六級聽力測試對聽力教學的反撥效應
注意書寫 常抓基礎 多背文章 增強語感
語法翻譯法對高考英語藝術生復習探究
高考英語社會化考試的影響分析及對策研究
高考英語聽說測試反撥效應的區域性研究
從高考英語作文評閱看英語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啟示
評價體系小改革職業技能大提升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體系研究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問題及對策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