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感化語義下光影于紀念性空間的作用和具體應用

2022-07-29 10:06王婧祎
光源與照明 2022年4期
關鍵詞:紀念性情感化參觀者

王婧祎

南京理工大學,江蘇 南京 210094

0 引言

隨著科技的發展,空間內的光源逐漸分為兩類——自然光線與人工光源。自然光線一般指來自大自然的光,自然光線關系萬物生長;人工光源為科技創造的自身能夠發亮的物體,通常作為照明與裝飾的設計要素存在。文章討論的“光影”僅限于自然光線作用下形成的光與影,主要探討了情感化語義下光影于紀念性空間中的應用。

1 光影與紀念性空間概述

1.1 光與影

光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客觀存在元素,影為與之相對的物理現象,二者相互依存,不可獨立存在。光與影的關系從古至今都一直被關注與討論著,無論哪個國家、哪種文化下的神話故事與科學理論,世界誕生初期都總被描繪為一片混沌,沒有光亮、明暗無分,直到由具備某種特殊能力或天賦異稟的神明打開天地、破除混沌、引入明亮,光與影才得以誕生。

(1)時間性和導向性。隨著人類基礎文明的誕生與建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是人們遵循自然光線變化獲取行為引導的典型表現,光影具有時間性與導向性。(2)易塑性。20世紀,法國建筑師勒·柯布西耶在設計朗香教堂時,利用了光影的易塑性。在白色墻壁上開出形狀大小不同的孔洞,使自然光透過特定材質進入室內,通過理性計算與設計轉化光的質感、溫度、色彩等,打造建筑空間內部斑斕的視覺效果,光線交疊形成強有力的沖擊感,帶來神秘的空間氛圍,提供天主教徒與上帝溝通的圣潔空間,此刻的“光”即擁有神性的存在。(3)觸情性。光與影的意義逐步超脫物質層面,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作用于人精神的元素,逐漸具有觸情性。

1.2 紀念性空間

日本建筑師蘆原義信將空間定義為在日常三維場所的生活體驗中符合特定幾何環境的一組元素或地點,以及兩地點間或特定邊界間的虛擬區域[1]。他認為人對某物質實體進行體驗,形成關聯,從而產生空間。研究領域不同,對空間的定義也不同。文章探討的空間是傳統定義的三維物質空間,包括建筑和城市景觀以及有限的相關外延。

“紀念”為一種感性、抽象的精神行為活動,是人抒發心緒、緬懷人或物等的情感行為,具有物質、精神雙重屬性。具體到紀念性空間,東南大學建筑學院齊康教授給出的定義是“紀念過去,表現歷史,并期望這種表現得以延續[2]”的空間。在物質富足的當代,人類的情思變得活躍豐富,從人的行為與場所功能的關聯出發,情感化的紀念性空間是可以讓人緬懷特定人物或事件,感受及傳遞信息與精神的復合型載體。成功的情感化紀念性空間設計能夠打動人心,撬動來訪者思感,使人與有價值的物在互動中引發“流動”狀態,從而實現情感的喚醒[3]。與傳統紀念館相比,情感化的紀念性空間?;谇楦杏成涞姆椒?,利用光影打破人與物質空間的壁壘,實現物質形態至精神形態的流動(見圖1),喚起人對過往事件、特定人物或被歲月沖淡的文化、藝術的情感互通,讓人能動地參與進來,觸發思感的沉浸體驗。

圖1 物質形態至精神形態的流動

紀念性空間也被稱為紀念性藝術綜合體,其特征包括參與性、敘事性、寄托性、象征性,是一個存在模糊思感互動的行為活動場域,可以創造某種場所精神,回應人們精神上的需求與對共情的渴望,同時觸發人對空間情境的反思。

2 光影在紀念性空間情感化設計中的作用

2.1 光影觸發空間情感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設計在滿足人的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時,更加注重滿足人的精神層面需求。在20世紀末,美國的唐納德·A.諾曼(Donald Arthur Norman)在《情感化設計》一書中提出,情感化設計是以人為中心、把人作為服務對象的主體、關注人內心的情感需求和滿足人的精神需求的設計理念。情感化設計雖然強調情感,但不否定理性在設計中的地位,在理性設計的基礎上探索使用者的內心及精神層面的更高層次的追求[4],可以將人腦加工分為反思、行為、本能三個水平階段,從三個水平階段可以演化出本能層、行為層、反思層三個情感化層面。其中,在本能層,人的感知與環境發生關系并產生不同的情感信號,繼而對外界情況作出判斷;行為層由大腦支配身體的日常行為活動;反思層最復雜,可以通過感知、思考最終達到某種思維偏向。三個水平階段也可以對應轉化為三種情感化設計要素——本能情感化設計、行為情感化設計、反思情感化設計。

可以結合情感化設計要素,解讀傳奇建筑作品——意大利建筑師特拉尼的但丁紀念堂,其為感性的游歷與理性形式的分析迭代思考的產物。參觀者會由微傾斜的內街引導至入口,入口極度狹窄,使參觀者被動地產生朝圣心理;入口庭院的光影對比強烈,雖不是《神曲》的一部分,但卻是特拉尼苦心經營的結果;參觀者面對的第一個元素對應《神曲》中一個不可抗拒的理由“我無法說明我是如何步入其中”。穿過走廊臺階來到地獄入口,通過平衡墻、柱、頂的比例以及從頂滲漏下來的光線,設計者精確地控制參觀者對空間尺度的感知,創造出陰郁壓抑、超脫現實的冥想氛圍。向上走可以看到100根玻璃光柱,它們將帶領參觀者來到凈化的神圣之地——天堂,光柱使人看到心靈凈化后的自己,是通往圣潔的路徑,極致地發揮了建筑光影的效果,讓陽光投射于建筑空間內部,使人們以神圣的心情進入,緬懷劇中人、劇中事,當情感凝聚至高點,便體現了設計者為人營造的置身“天堂”的空間情感,體驗旅程也隨之宣告結束。

紀念性空間設計注重場域精神,兼具感官、行為、反思的設計才能確保體驗者對空間產生共鳴。各空間都具有一定功能性,在同一主題下,在不同區域塑造的不同場景需要具備同一場域精神。紀念性空間往往在場域精神(感性)與功能(理性)的交叉下反復迭代,產生流動的情感。

2.2 光影驅動情感映射

光線可以塑造空間氛圍,也使空間產生一種不可確定的性格,形塑出在行經空間時短暫的即時性經驗體會?,F代紀念性空間的營造中光與影形成互動關系,通過光影可以表達空間層次、體積,呈現材料色彩、質感,烘托氛圍的藝術性,并驅動空間的情感映射。情感映射由“自然映射”衍生,逐步引入設計心理學的領域,唐納德·A.諾曼在《設計心理學》中提出,人在使用物品時,能夠很容易地從操作本身看出它將產生的結果[5]。根據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在存在主義哲學中表達的“存在”觀點,紀念性空間不是獨立存在的藝術品,而是建立在情感認知基礎上的情感映射產物,要通過參觀者的感官系統與空間建立聯系,要從對于空間物質的初印象、設計創作本體表象的外在體現到與參觀者的生理感官、心理模型匹配,實現“視感交匯”的雙向流動過程,產生反思判斷精神與情感的雙認同,從而使參觀者理解藝術品所表達的情感。光影的介入是遞進的,從本能層次的光影發揮導向性,行為層次的烘托空間本體、影響參觀者五感,到最終的反思層次的光影觸情性表達,可以升華空間情緒的輸出,激發參觀者與空間交流過程中的強烈情思,如思念、崇敬或悲憫等。

日本著名建筑師安藤忠雄認為,光影與空間結合能夠激發情感,可以以情感映射方式解讀其設計的光之教堂。這位精于清水混凝土與光影搭配的自然詩人,用獨特的設計語言締造了一座座自然藝術佳品,他用純粹的材質表達簡明的建筑理念,用光影表達建筑深度,將光作為建筑的重要控制因子。光之教堂在原有的舊木結構教堂與神父私人住宅上擴建而成,空間朝向參考了當地的日照狀況,布局遵從太陽的方位,減少內部開窗,以非常規尺寸位置開設孔洞,使光源進入室內??臻g流線開端狹長,主體入口隱匿,通過開端壓縮空間、控制進光量,巧妙利用光影導向特性,使光成為行為的向導,影響人本能層次的感知,人有與生俱來的向光性,無須有形物質指示即可開啟紀念藝術體驗。禮拜堂正立面墻壁上割裂大尺度孔洞,形成內部視覺中心的空十字切口,以光分割厚重感材質,控制自然光線呈有形的狀態投射于空間內部,形態提取源于宗教文化元素。光影可以重新定義空間,光影范圍可以調動人視域,將表象空間效果轉化為精神情愫的表達語言,作用于人的感知行為層,從視覺上營造特殊光影效果,產生沖擊;從觸感上破除清水混凝土的冰冷溫感,傳輸光明與希望,促使信徒產生接近上帝的情愫感受;從時間感知上利用光影的時間流動性驅動空間與人之間的情感流通,將原材料帶來的厚重感轉變為肅穆、莊嚴的宗教空間神圣感,隨時間變化動態改變空間內部光影,觸動人的行為層次感受??臻g的通風通過墻體和頂部留出的縫隙完成,縫隙也可以引入光線,光線貼著墻和頂部的縫隙進入室內,形成天光滲效果。教堂內部偏暗,這種設計手法突出了光影的觸情性,可以映襯主要的十字形光線,觸及人的反思層感知。強烈的十字光和從高處播撒下來的天光在人的思感中形成神明象征映射的作用,可以突顯建筑的主題,表達建筑師的設計意圖。

安藤忠雄的設計始終追隨著他“心中那束光”,逐步形成獨特的富有自然靈動魅力的光影設計語言,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光與影的理性與感性的融合設計,通過光影的具象與抽象的結合,可以完成圖像、指示及象征的映射作用(見圖2),從而引導、傳遞并激活人的思感。

圖2 光之教堂中光影介入下情感映射轉譯過程

3 光影在紀念性空間情感映射中的應用

光影是自然饋贈的寶貴設計元素。光與影的組合能夠為藝術創作帶來生命與意義,也可使客觀理性的空間構建產生情緒感與流動感。人們在紀念性空間這類傳達抽象精神與過往信息的場域需要滿足的物理需求和精神感受不僅是空間設計本體的物化呈現,光影與空間的高度互通是紀念性情感傳達的良好抓手。在物質層面,光的無形、影的無界可勾勒空間的動態新維度,光影是無法捕捉、留存的物質存在形式,與紀念性空間需表達的主題極具共性。紀念性空間所表達的內容通常為逝去的人物、隨時間流逝的文化與事件、某種信仰與神明,這類內容要么本就無形無態,要么物質本體無存,需經過敘事方式表達,這恰巧是光影的時間性與觸情性可以傳輸的信息。在精神層面,光影可建構具有時間屬性、情感影響的多維空間,可成為設計者、空間與參觀者之間良好的通情設計因子(見圖 3)。

圖3 光影于空間的可利用維度思考

3.1 光影的介入角色

在紀念性空間創作中,設計者最期待的是與來訪者形成情感共通,這也是紀念藝術的最高呈現。如光之教堂這般巧用自然光影作為設計語言表達情愫的出眾藝術作品,在現今的紀念性空間設計中鮮少出現,情感映射的設計方法和自然設計語言的控制難度較大,公式化流程成為創作者默認的主流方式。通過場地調研、意向對標、功能分區、空間流線,最終生成方案,成為多數設計者的選擇。高效能地追求違背情感的三層次遞進認知方式,阻礙精神的流動,使紀念性空間失去內涵。

雖然光影這類自然設計語言的應用難度較大,但將其介入設計和空間特征搭建、實現情感驅動是可行的。情感映射的設計方法本就建立在人的情感認知基礎上,是將具象、理性、物質的元素與抽象、感性、精神的元素融合作為原型基礎,以設計元素轉化,通過設計語言表達特定情感(見圖4)。紀念性空間具有參與性、寄托性、象征性,光影具備時間性、導向性、易塑性與觸情性,二者的特性互相聯系,將光影帶入情感映射作為設計元素與傳輸語言,是紀念性空間設計的合適選擇。

圖4 情感映射方法轉譯過程

3.2 光影的介入方式

自然光影與人的本能行為背后的情感內涵存在的關聯是紀念性空間光影設計的基本依據。設計者可以將光影的特性與紀念性空間的特征對應,借助光影實現圖像映射、指示映射及象征映射的轉譯物化過程,進而呈現空間表象,驅動情感的三層次遞進流動。情感流動在紀念性空間的情感體驗中是必要的存在,不僅限于單向紀念情感,應包括更多維度;紀念性空間設計應具有豐富的精神內容,不僅限于信息輸出、審美和經濟上的價值,紀念性空間需要使參觀者的情緒真正融進來。具體策略如下(見表1)。

表1 光影介入情感映射的紀念性空間情感化形成策略

(1)關聯參與特征與導向特性,介入指示映射。情感流動的開端應立足于感官層次,吸引參觀者的新奇感知,構建空間、光影與人之間的交互連接;按人的本能行為習慣規劃光影設計,形成空間指引;觸發參觀者五感,使其自發性融入。

(2)關聯敘事特征與時間特性,介入圖像映射。利用時間維度設計多維空間敘事,講述主題內容;對主題內核代表性符號進行再創作,輸出物質層面與精神層面的雙重信息。

(3)關聯象征特征與易塑特性,介入象征映射??臻g內自然光的引入具易塑性,控制光影的狀態、明暗、尺寸等可以表達精神、虛擬紀念內容元素,營造過往歷史文化與場景事件,綜合感官、行為雙層面激活聯想、思考,促使情感共通。

(4)關聯寄托特征與觸情特性,綜合介入指示、圖像、象征映射。意境表達是非物質化的,上升到反思層次的寄托是純粹的情感層面行為,寄托存在于行為、光影、空間的模糊互動,有不可預測性。例如,在公園的同一棵樹下,個體記憶不同,在該場景下親身經歷的事件不同,對此場景的情愫也不同。即使設計目標結果不明晰,但設計者要盡力營造巧妙、復雜的感受,創造埃佐·曼奇尼(Ezio Manzini)提出的“慢性島嶼”,讓人從高速的日常環境中抽離,進行感受、思考、思感整理,給予“紀念”嶄新評價,結合本我產生不同的反思情愫。

4 總結

每種藝術形式均具感性與理性,空間也不例外,情感化設計使得空間擁有雙重性。光影的特性與紀念性空間的特征具有共性,光影又與情感映射有極高的關聯度,通過光影的介入,在理性設計下組織光影,影響空間形態;在感性設計下,以光影轉譯情感并物化輸出,影響人的思感及行為。將兩種對立統一的方式結合,完整性地呈現“紀念”,在傳達物質信息的同時傳遞精神情愫,最終可以實現情感共通,深化紀念意義,在空間內得到反思。光影是情感化紀念性空間中極佳的設計語言。

猜你喜歡
紀念性情感化參觀者
最美的蝌蚪
腦洞大開
數說InnoTrans 2018
中國古典園林植物造景手法在現代紀念性園林中的應用
負情感化設計和它的度
基于情感化的耳機產品設計
情感化在智能家居發展趨勢中的影響
情感化在臺式電腦設計中的應用
場館學習中的參觀者研究:進展與挑戰*
紀念性景觀的隱喻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