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階段性功能鍛煉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上肢功能恢復的影響

2022-07-30 06:05杜陶
中國實用醫藥 2022年14期
關鍵詞:根治術肩關節上肢

杜陶

乳腺癌占女性惡性腫瘤中的第一位,已嚴重危害了人類的健康發展。如今的治療方法是以手術治療為主,輔以化療和放療。由于乳腺癌手術治療需要進行腋窩淋巴結清掃,可能導致患側淋巴結回流受阻,導致上肢腫脹不適[1]。如果不及時進行功能鍛煉,會出現腋下瘢痕萎縮、關節功能障礙和上肢運動功能障礙等并發癥[2]。本文研究早期功能鍛煉對患者術后上肢功能恢復的影響?,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142 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71 例。對照組患者中患側為左側31 例,右側25 例,雙側15 例;年齡36~65 歲,平均年齡(52.6±1.3)歲;研究組患者中患側為左側30 例,右側27 例,雙側14 例;年齡37~66 歲,平均年齡(52.1±1.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同時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手術操作一致。

1.2.1 對照組 患者術后進行常規功能鍛煉。對患者進行為期3 d 的觀察,如患者在術后未出現并發癥及其他癥狀,護理人員先為其進行患側上肢被動活動,活動過程中應避免患者上肢向外過度擴展牽扯到手術傷口。然后引導患者進行床下活動,用吊帶支撐患者進行小幅度床下活動。初期,患者應在護理人員或家屬的幫助下進行床下活動及手指活動,直至患者自己能夠獨立完成。1 周后指導患者進行肩關節活動和爬壁活動,運動強度逐漸提高。

1.2.2 研究組 患者術后進行早期功能鍛煉。根據患者情況定制合適的早期功能鍛煉計劃?;颊咴诳祻推陂g應進行的運動項目內容以階段性形式列出。項目內容細化到每個細節,包括內容、時間、周期,責任醫生、主治醫生、各階段醫生同時負責,對患者的效果進行詳細記錄和評價。主要項目包括:①手指功能鍛煉。手指功能鍛煉時間約為術后第2 天,頻率為3 次/d;②手腕功能鍛煉。手腕功能鍛煉是在手指鍛煉一段時間后進行的,大約1 d 后;③屈肘運動。屈肘運動從小范圍運動開始,并進一步加強患者運動后的強度范圍。在術后第2 天進行,3組/d,40 次/組。④肩關節運動。主要針對患者的肩關節和肢體功能,是早期功能恢復的關鍵運動。術后5 d 左右進行,包括碰耳、爬壁、包肩等。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鍛煉后15 d、15 周的肩關節活動度(肩關節前屈、后伸、內收、外展角度)及術后并發癥(上肢水腫、皮下積液、皮瓣壞死)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鍛煉后15 d 的肩關節活動度對比 鍛煉后15 d,研究組患者的肩關節前屈、后伸、內收、外展角度均大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鍛煉后15 d 的肩部活動情況對比(,°)

表1 兩組患者鍛煉后15 d 的肩部活動情況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2 兩組患者鍛煉后15 周的肩關節活動度對比鍛煉后15 周,研究組患者的肩關節前屈、后伸、內收、外展角度分別為(178.39±4.90)、(55.34±3.80)、(83.48±4.60)、(175.81±12.00)°,均大于對照組患者的(152.31±3.70)、(45.33±3.40)、(67.03±4.20)、(155.98±10.2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鍛煉后15 周的肩部活動情況對比(,°)

表2 兩組患者鍛煉后15 周的肩部活動情況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患者術后上肢水腫發生率8.45%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39.4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皮下積液、皮瓣壞死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3 討論

乳腺癌位居女性惡性腫瘤中的第一位,已嚴重危害了人類的健康發展。近年來,女性乳腺癌患者數量不斷攀升,嚴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健康。乳腺癌早期癥狀不明顯,可出現乳房腫塊、乳房皮膚異常等,晚期可發生癌細胞遠處轉移,表現為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并出現全身多器官病變,直接威脅患者生命。另外,也會出現出血、積液等其他癥狀。

疾病進展中期,腫塊侵犯腺體與皮膚之間的韌帶,可牽拉皮膚形成凹陷,狀如酒窩;阻塞淋巴回流,皮膚呈橘皮狀;浸潤到皮內生長,可在主病灶周圍形成散在的皮膚硬性結節,衛星結節狀;當腫塊侵及乳頭乳暈,可因牽拉乳頭,使其凹陷,甚至完全縮入乳暈后方。中晚期非生理狀態下,單側乳房可出現乳頭溢液,液體性質多為漿液性、血性或水樣[3]。有些患者還會出現惡病質表現,伴有食欲不振、厭食消瘦、乏力貧血、發熱等。晚期癌細胞發生脫落,可侵犯周圍淋巴管,并向其局部淋巴引流區轉移。一開始多表現為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繼續發展,可在鎖骨上和對側腋窩摸到轉移的淋巴結,腫瘤細胞甚至可以轉移至椎骨。通過對患者行核磁共振、體格檢查、乳腺超聲、乳腺鉬靶等檢查預計與癥狀進行匯總可做出診斷[4]。如果經體格檢查發現患者有乳房腫塊、乳房皮膚異常等癥狀,高度懷疑為乳腺癌時,通過B 超檢查發現腫塊向周圍組織浸潤形成強回聲帶,正常乳房結構破壞以及腫塊上方局部皮膚凹陷或增厚等,經乳腺鉬靶和磁共振對于微小病灶、多中心、多病灶進行仔細查看,此時基本都能對乳腺癌做出有效的甄別[5,6]。不太典型的患者可以通過取病理穿刺或者活檢,通過病理手段直接在微觀下對乳腺癌做出準確診斷。

目前,針對于此疾病通常是使用手術、放療、化療等方法,乳腺癌治療主要采取精準化及綜合性治療原則,根據腫瘤的生物學行為和患者的身體狀況,聯合運用多種治療手段,兼顧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以期提高療效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乳腺癌治療較為復雜,一般情況下治療需要4 個周期,即5.5 個月左右,嚴重患者可能需要更久。因此,對患者術后采取早期階段性功能鍛煉,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與上肢、肩部的情況進行鍛煉,從適當運動到大運動,有助于患者上肢功能的早期恢復,提升患者的康復效果。

根據患者所接受治療方案實際情況、存在的損傷情況以及術后不同階段的康復需求,為患者提供一整套肢體功能、體能康復的功能鍛煉方法,在早期階段性功能鍛煉中,針對不同肌肉組織或功能區域設計康復鍛煉動作,實現針對性康復效果。同時,在早期階段性功能鍛煉中,能夠有效避免患者因手術治療、化療而產生的心肺功能低下狀況,提高患者對運動的耐受能力,進而幫助患者提升體質、體能,幫助患者組織液回流,促進組織間液體流動及靜脈回流,從而有效改善患者上肢水腫癥狀,促進肢體功能恢復,積極預防術后水腫、肌肉痙攣、瘢痕攣縮、肢體功能障礙等并發癥,實現縮短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時間,提升生活質量的目的。本研究結果表明,早期功能鍛煉患者的肩關節活動度優于正常鍛煉患者,提示早期功能鍛煉能促進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的康復。

綜上所述,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采取早期階段性功能鍛煉,能夠有效恢復患者的上肢功能,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猜你喜歡
根治術肩關節上肢
食管癌根治術后肺部感染的影響因素分析
前臂完全離斷再植術后持續康復護理對上肢功能恢復的影響
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對早期乳腺癌治療的近期臨床療效觀察
圍手術期舒適護理干預在乳腺癌根治術患者治療中的應用
肩關節習慣性脫位怎么辦?
近端胃切除雙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術用于胃上部癌根治術的療效
雙上肢訓練在腦卒中康復護理中的應用分析
肩關節為何這么 容易脫位?
兩臂血壓為何會不同
如何預防習慣性肩關節脫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