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數據新聞研究現狀分析

2022-08-01 02:33畢秋敏章志鵬
傳媒論壇 2022年9期
關鍵詞:可視化研究

畢秋敏 張 順 章志鵬

2009年3月,英國《衛報》在全球第一個設立數字新聞部。2012年,新華網開始探索“數據可視化”新聞。數據新聞成為重要的新聞類型并備受新聞傳播學界和業界的矚目。對現有研究進行梳理,并結合數據新聞應用實踐的需求對下一步研究提出建議,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一、基于CNKI文獻的我國數據新聞學科知識圖譜分析

(一)數據來源

筆者對CNKI中SCI、EI、核心、CSSCI和CSCD文獻,構造“主題=數據新聞”或含“主題=數據驅動新聞”或者“關鍵詞=數據新聞”或含“關鍵詞=數據驅動新聞”的檢索式,截至2020年5月10日,共檢索出文獻684篇。經過人工篩選,去除公告、通信、未標注作者文章、網絡引用及未標注作者引用信息和與主題無關等無效發文,共得到有效文獻507篇。

(二)研究方法

使用信息可視化軟件Cite Space分析工具,生成相關研究的時間分布、關鍵詞共現圖譜等,呈現數據新聞研究的熱點領域及前沿趨勢。

(三)結果與分析

1.發文量分析

國內文獻最早可以查詢到的就是2008年。從圖1中看出2008年到2012年間我國的發文量都低于10篇。2013年開始有明顯增長。2016年進入第一個小高峰時期。2016年后發文量下滑。

圖1 2008-2020年發文量分布圖

2.關鍵詞分析

關鍵詞用標有該詞的圓圈表示,圓圈的直徑越大代表該關鍵詞出現頻率越高。兩個圓圈間連線代表該圓圈的關鍵詞間存在關聯。關鍵詞間的關聯越強,則圓圈間連線越密集。如圖2所示,“數據新聞”的聚集圓圈最大,反映出國內圍繞數據新聞本身展開的研究最多,其他研究熱點為大數據、可視化、新聞生產、媒體融合等。聚集在同一分支上的圓圈較少、較小,反映了研究對數據新聞其他方面的探索相對有限,且研究較分散。

圖2 關鍵詞共現圖譜

利用軟件中的聚類算法把關鍵詞進一步聚類,如圖3、表1所示,得出數據新聞相關研究集中在三個方面:關于數據新聞生產流程的研究、關于數據新聞呈現形式的研究和關于數據新聞實踐媒體的研究。

表1 聚類標簽表

圖3 關鍵詞聚類圖譜

由于與實踐的密切相關性,數據新聞研究主題也隨著國內外數據新聞生產的實踐創新、新興技術的演變而發生變化,如圖4所示。媒體融合是近幾年全球媒體發展的主流趨勢,對數據新聞的研究也置于這一大背景下。

圖4 關鍵詞突變圖

二、我國數據新聞研究綜述

具體來看,我國數據新聞研究可分為兩個階段。2013年-2018年主要是數據新聞的根源性與功能性研究。2019年-2021年則以聚焦數據新聞產業實踐的專業性研究居多。

(一)2013年-2018年

2013年是我國的大數據元年。國外大數據研究的先河之作——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的《大數據時代》被翻譯引入中國。方潔等從新聞呈現形態、新聞生產流程、新聞行業發展的角度梳理數據新聞,認為數據新聞是“基于數據的抓取、挖掘、統計、分析和可視化呈現的新型新聞報道方式”[1]。郭曉科認為數據新聞學“把數據與社會、數據與個人之間的復雜關系用可視化手段向公眾展示”[2]。其他學者開始向國內介紹外國媒體的數據新聞實踐。例如,文衛華等通過分析 《衛報》2012美國大選報道,總結其數據新聞報道一大特點為“擅用社會化媒體,吸引用戶參與數據新聞的制作與傳播”[3]。

2014年起,央視等主流媒體開展數據新聞專題報道,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新聞院校相繼開設數據新聞課程。我國數據新聞研究論文數量顯著大幅上升。此階段主要探討數據新聞的源起、內涵外延、特點、功能等。

(二)2019年-2021年

這三年,全球數據新聞的技術迭代與形式創新不斷加速。數據新聞相關研究以聚焦產業實踐的專業性研究為主,并在不同領域和方向進一步深化。

1.數據新聞與新聞基本理念研究

數據新聞悄然改變了新聞行業的工作模式,也拓展著新聞學基本理念。胡楊涓等認為,數據新聞生產表現出了明顯的產品思維,“以產品為導向,溝通密集的協同式生產,生產信息服務產品”[4]。任瑞娟提出,數據新聞的要素包括數據要素、超鏈接要素、交互化要素、場景化要素、視化要素和語義化要素[5]。

2.數據新聞的可視化研究

數據新聞可視化研究在新階段表現出了跨學科研究的特點。方浩等通過眼動研究的證據來分析數據新聞中柱狀圖、折線圖、餅圖等不同信息圖表產生的閱讀效果[6]。蘇狀基于視覺批判的表征建構理論,批判可視化的視覺霸權、視覺中心與視覺迷思問題[7]。王溥等基于現代圖式理論視角,討論數據新聞可視化的認知深化與故事深化再植[8]。

3.數據新聞的敘事模式研究

數據新聞深刻影響全球新聞報道的信息呈現與敘事模式。許向東認為數據新聞報道中“敘事者”部分物化為“數據”,敘事結構從二維到立體[9]。陸朦朦基于2014—2018年全球數據新聞獎獲獎作品的分析,提出主線索引導模式、間斷性過渡模式和多線程觸發模式3種數據新聞互動敘事模式[10]。

4.數據新聞的報道主題與議題呈現研究

數據新聞與常態情境下的社會、民生、財經、體育類新聞報道的生產理念與邏輯良好結合。王怡溪等分析了20篇新冠肺炎疫情數據可視化報道,發現通過對數據和信息進行可視化處理,受眾能更直觀高效地了解病毒的特點、傳播路徑等,有利于新冠肺炎疫情相關信息的傳播[11]。吳煒華則認為數據新聞與重大突發事件報道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復雜新聞網絡[12]。

5.數據新聞的數據研究

隨著全球數據新聞實踐的不斷探索,新聞業與信息科學的交叉融合加深,對數據新聞中“數據”的理解也在深化。劉英華介紹開放數據是一類可以被任何人免費使用、再利用、再分發的數據[13]。曹瀅則提出能否構建滿足新聞采編需求的智能數據庫,直接影響到內容生產向垂直領域的深入[14]。

6.數據新聞與新技術應用研究

技術裹挾著數據,全面介入人類社會生活,對數據新聞生產提出了新挑戰。方誠提出人工智能在數據新聞中的應用體現在數據的篩選和處理之中[15]。張錚等指出智媒轉型要作為傳媒教育改革的風向標,建立融媒體、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研究實驗室;開設數據素養課程,將大數據倫理、技術哲學知識加入課程版圖[16]。

7.媒體數據新聞創新實踐研究

各媒體對如何生產優質的數據新聞,推動全面數字化背景下的新聞生產創新進行探索、總結和思考。叢紅艷介紹財新數據新聞中心通過開放數據的客觀多元支撐、多維度拓展視角的價值延伸、立足受眾需求的可視化創新,用數據新聞講好中國財經故事[17]。尤莼潔介紹了上觀數據新聞中心強調服務功能和媒體屬性的智庫型數據庫建設實踐[18]。楊亞楠等總結了光明“數據場”利用智能軟件和社區、動畫、立體成像、增強現實、虛擬技術等技術驅動數據新聞,不斷豐富表現形式[19]。

8.數據新聞與法律倫理風險研究

數據新聞生產與傳播可能產生的法律倫理風險也進入了研究者視野,如算法泄露風險、算法錯誤風險以及數據采集侵權風險、數據泄露侵權風險[20]。

9.數據新聞發展困境與對策研究

數據新聞發展的現實困境與可能的對策與路徑是學界基于對業界考察的思考。吳小坤等通過對國內7家數據新聞欄目的調研,發現“生產難度高,價值待突破”是媒體數據新聞現實困境,但從單一的新聞報道拓展到數據服務是突破路徑[21]。郭嘉良認為,因控制生產成本所采取的量化生產策略和由新聞生產要素變化所引發的編輯室話語權沖突成為制約媒體數據獲取能力的主要內因[22]。

三、研究述評及展望

我國數據新聞理論研究前期以梳理和引用國際研究為主,近年來涌現較多跨學科研究。新聞傳播學科與信息學科、計算機學科等交融,提供更多視角,形成了一些有價值的結論與討論,增進了對數據新聞的理解。

應用研究隨著全球數據新聞實踐的創新發展也日益深化,但在案例選擇上具有同質性,研究對象前期以《衛報》等國外領軍媒體為主,近年則以國內財新網、澎湃新聞、新華網、網易等為主。主要研究專業媒體機構這一類數據新聞生產主體,較少關注其他非媒體、非官方的生產者。數據新聞的生產研究較多,傳播研究、用戶研究等較少。例如,當下用戶新聞消費從電腦端“遷移”至移動端,社交傳播渠道成為媒體新聞轉型發展的新賽道,但圍繞數據新聞社交化生產傳播展開的研究甚少,僅有翟紅蕾(2018)(2019)、丁園園等(2019)、唐錚等(2020)四篇文獻。研究相對實踐滯后,甚至是脫節的。

不同研究之間聯系松散、缺乏緊密的邏輯支撐。研究的指導意義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為進一步豐富和深化數據新聞研究,未來可在研究內容上拓展范圍,例如加強對多元生產主體、用戶群體和傳播效果的考察;在研究視角上可引入多元理論視角;在研究方法上應推動方法自覺,規范個案研究,擴充實地調研、訪談研究。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媒體生態環境被重塑,智媒時代已到來。數據新聞歷經十余年的發展已到了技術蛻變的關鍵時點,面臨著形與質的變革。數據新聞的生產、推送與接收都將基于智媒化的技術與平臺。技術催生的數據要素和媒介深度融合也帶給新聞工作者新的挑戰。因而Web 3.0時代智媒技術賦能數據新聞將是下一階段的主要研究方向。

猜你喜歡
可視化研究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視化分析
自然資源可視化決策系統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思維可視化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自然資源可視化決策系統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維可視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融評”:黨媒評論的可視化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