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下近視,來自古代

2022-08-01 02:32芽芽盧盧
趣味(語文) 2022年6期
關鍵詞:黑煙油燈讀書人

文/芽芽 圖/盧盧

不用揉眼睛,你沒看錯,古代真的也有近視眼!

作為一種人類常見病,近視已在地球上“橫行霸道”了太久。即使在今日,現代人依舊頻頻“中招”,在鼻梁上架起生命不得不承受之“重”—眼鏡。

然而在眼鏡還沒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古代,近視的人就只能被迫接受眼前的朦朧美嗎?對此,不服輸的古人有話要說……

盡管光線太暗、用眼方式不正確,都會導致近視。但不得不說,古代近視的人數還是非常少的。

畢竟古代既沒有手機的誘惑,也沒有電腦的輻射,孩子們不用上網課,漫畫、小說也不會在床頭成本成套地摞。在先進的印刷技術誕生之前,書算得上古代“奢侈品”,讀書人則和大熊貓一樣是“珍稀動物”,少之又少。

從“囊螢映雪”“鑿壁偷光”等故事中我們也不難推理出,古代的油燈、蠟燭都價格不菲。西晉首富石崇就曾為了炫富,揚言自己家把蠟燭當柴火燒,引來無數“羨慕嫉妒恨”。在古代,太陽下山就相當于吹響了“熄燈號”,大多數人都不會再上“晚自習”了,畢竟挑燈夜戰這種行為不僅是對眼睛的摧殘,更是對錢包的摧殘。

同樣,當我們翻開古人的課程表就會發現,比起“文化課”,他們還是以“體育課”和“勞動課”為主。插秧耕地,放牛牧馬,累的時候,古人也只會托著下巴眺望一下遠方,簡直不給近視一點乘虛而入的機會。

古代的近視患者多在文豪、富貴人家中扎堆,畢竟只有油燈、蠟燭不限量供應,才有資格吃“徹夜讀書”的苦。

司馬光就曾哭訴自己,“素有眼疾,不能遠視”,白居易也會發朋友圈抱怨,“早年勤倦看書苦,晚歲悲傷出淚多”,陸游則在論壇發帖,“少年嗜書謁目力,老去觀書澀如棘”。

資深近視眼患者歐陽修,因無法忍受“五米開外,六親不認”的尷尬生活,開始尋求一種不傷眼的讀書方法。雖然他的視力下降了,但好在經濟實力還在線,歐陽修決定動用“鈔”能力,體驗“有聲讀物”—他聘請了幾個書童站在他旁邊,讀書給他聽。自從有了這個“人工點讀機”,歐陽修哪里看不清就點哪里,常年疲勞工作的眼睛也終于能放個假了。

隨著印刷技術的提升,閱讀成本逐漸下降,加上科舉之風吹遍大地,讀書人也如雨后春筍般越來越多。

秉燭夜讀成了讀書人的必修課,油燈則順理成章變成讀書人的生活必需品。芝麻油是上等的燈油,燃燒起來煙少味淡,但價格昂貴,會對錢包造成“重創”。古人最常用的還是桐油,但這種燈油燃燒起來黑煙較多,點亮了古人的夜,卻也熏壞了古人的眼。

為了“消滅”黑煙,古人擺出了一種神奇植物—石菖蒲。這種植物不僅顏值高,擺在桌上賞心悅目,還能吸收有害的黑煙,很快就在文人間流行起來,成為書桌必備的養生“手辦”。

下次還是不要給他買芝麻油的燈油了。

也有人另辟蹊徑,從燈油的原料上下手。既然現有的燈油不環保也不健康,那不如選用綠色有營養的原料來制作燈油。

古人翻閱了大量的醫書古籍,終于找到了一味絕佳藥材—枸杞。它有明目安神的功效,是燈油的不二之選。而且枸杞不僅能榨油點燈外用,還能入鍋煎飲內服。白天喝枸杞茶,食療;晚上點枸杞油燈,護目。雙管齊下,保護加倍。

現在想來,現代人保溫杯里泡枸杞的傳統,不會就是從這時候傳下來的吧?

不僅如此,《蘇沈良方》中還曾記載過一種“外洗眼目法”。把容器中裝滿熱水,緊閉雙眼,用手把水灑在眼睛的周圍,直到水變涼。據說“患者”蘇軾就是用這個方法自己“治療”,沒想到眼痛真的得到了緩解。

不過要想視力好,最重要的還是得少看電視和電腦,詩人劉禹錫也是這么想的。他提倡“減書存眼力”,就是避免長時間地讀書,應該多閉眼休息,讓眼睛不熬夜、不加班,保證睡眠質量,視力自然就不會降低。

看了這么多古人應對近視的奇思妙想,你可能要問,他們怎么不戴眼鏡呢?是因為古代沒有眼鏡嗎?

小編可以拍著胸脯負責任地告訴你,古代不僅有眼鏡,而且還品類繁多,花樣百出。

連赫赫有名的雍正皇帝,也是個不折不扣的“眼鏡控”。還不快快翻到下一頁,來看看雍正皇帝“大跌眼鏡”的故事吧!

猜你喜歡
黑煙油燈讀書人
清除黑煙
為什么要說“加油”
趕走黑煙怪
我是快樂讀書人
做個快樂的讀書人
讀書人的事
油燈收藏或成市場新寵
“過時”的油燈
讀書人
廚房小助手
——神奇的“阿拉丁油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