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芻論

2022-08-03 04:49楊茂芽劉向紅
成才之路 2022年16期
關鍵詞:機械類專業雙高計劃人才培養模式

楊茂芽 劉向紅

摘要:國家實施“雙高計劃”旨在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職業學校和骨干專業群,進一步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當前,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存在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存在差距、專業群思維不足、跨專業課程融合不足、企業參與度低、評價模式單一等方面的問題?;诖嬖诘膯栴},文章探討“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雙高計劃”;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改革;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2;C96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6-0007-03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2019年度陜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課題編號:19GY016);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21年度課題(課題編號:2021SZXYB17)

國務院2019年1月發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并提出“啟動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簡稱“雙高計劃”),為高職教育的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2019年12月,教育部、財政部公布《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單位名單》,全國有197所高職院校成功入選?!半p高計劃”旨在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職業學校和骨干專業群,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和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更好地培養高素質人才。國家職業教育自此開啟邁向現代化的新征程,“雙高計劃”的高質量實施更是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強調,到2025年,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于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這進一步凸顯了穩步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培養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因此,面向新時代高職院校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需求,厘清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及優化策略,是高職院校進行高質量創新人才培養的核心任務和內涵提升的關鍵舉措。下面簡述“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并從幾個方面探討“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策略。

一、“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存在差距

隨著我國科技與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正在穩步由“制造大國”向“創造大國”轉變,社會對技術人才的創新能力要求進一步提高。尤其是“雙高”專業群建設、信息化背景下各專業跨界融合等新變化,說明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目標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即需要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然而,部分高職院校專業建設普遍存在各個專業獨立設置人才培養目標的問題,導致培養目標跟不上現有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變化。信息化、智能化正在改變傳統的產業結構,信息技術正逐步倒逼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上著眼于培養能夠快速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的強融通性、高復雜度、多變化性的人才。因此,高職院校及時修訂人才培養目標,使其符合新形勢下社會對人才素質與能力的需求是首要任務。

2.專業群思維不足

教育部、財政部公布的《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單位名單》顯示,每所高水平學校建設單位負責建設兩個專業群,每所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負責建設一個專業群。這十分明確地表明,國家旨在通過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進行新時代高質量專業人才培養。入選“雙高計劃”的高職院?;旧习凑铡耙匀航ㄔ骸钡乃悸?,對全校專業進行重新整合,組建了對應的“雙高”專業群,同時建立了特色二級分院。然而,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如何按照專業群思路進行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問題比較突出。比如,多專業融合之后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怎樣制定、各專業在專業群中如何進行特色定位、如何利用專業群進行招生、專業群內的基礎課如何進行共建共享、專業群如何進行實訓基地建設等問題亟待研究與解決。另外,多數未按照“以群建院”的思路進行專業群建設的高職院校,更需要緊追“雙高計劃”院校進行專業群建設,否則在2024年進行新一輪“雙高計劃”遴選時,將面臨沒有成熟“雙高”專業群可以申報并面向全國進行競爭的困難局面。

3.跨專業課程融合不足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能夠通過機械自動化操作完成的工作幾乎都可以由智能設備替代,因此工作環境面臨多崗位合并等現實問題。而多崗位合并也不是就意味著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減少,而是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進一步提高,傳統工作崗位的單一技術已經無法滿足目前信息化背景下多崗位融通帶來的新需求,這要求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應當熟悉信息化、智能化,懂理論、熟技術,能夠基本掌握跨專業融合知識。然而,這些要求是目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課程體系難以實現的。一是現有人才培養方案是按照獨立專業進行制定的,主要適應單一崗位,跨專業融合課程內容因為屬于不同專業,涉及較少,學生可能無法接觸對應課程的核心內容;二是傳統產業結構背景下單一崗位長期形成的課程體系,由于無信息化方面新的技術需求,導致相應的課程內容也就未進入課程體系;三是高職院校目前的教師主要來自本科院校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缺乏企業生產一線經驗,知識獲取主要通過課本,因此往往難以做到緊隨企業技術升級和崗位變化動態調整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

4.企業參與度低

高職院校旨在培養符合企業用人需求的現代化人才,這是職業教育永恒不變的主題。自2019年開始,國家發布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試點建設培育國家產教融合型企業工作方案》等重要文件,重點圍繞“雙高計劃”“雙師型教師”“創新教學團隊”“實踐基地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等方面布局。要真正做好這些方面的工作,僅僅依靠高職院校是難以做到的。因為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師資團隊建設、課程開發、實踐教學等諸多環節,都需要相關企業的深度參與。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異軍突起的新格局中,產業結構變化直接改變了企業對人才的本質需求,企業是否深度參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關鍵過程,將直接影響高職院校所培養的人才與企業所需要的人才的契合度。但現實問題是,目前企業往往參與度低。原因之一是企業受高職院校負責培養人才、企業負責使用人才的傳統觀念影響。職業院校按照既定方案培養人才,企業降低標準招聘之后,再自己進行培訓,在這一環節中,企業很少進行深度合作。原因之二是國家未明確企業在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中的法定權利和義務。企業往往認為,深度參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耗時、費力,培養出來的學生也不一定選擇在自己的企業工作,因此主動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不高。

5.評價模式單一

為了滿足國家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的需求,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經歷了技術型、實用型、應用型、高技能、技術技能型等定位階段,目前在信息化背景下又進一步定位為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足見人才培養定位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居于先導地位。在不同歷史階段,高職院校也在積極對標人才培養定位要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開展目標人才培養工作。然而,不同階段各專業既定培養目標的實現度,以及企業實際需求與職業院校供給人才的契合度,缺乏系統性評價。一是國家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的不同階段,對人才培養定位的實際內涵缺乏具體的評價檢驗標準指導。事實上,由于專業背景不同,制定統一的檢驗標準難度也較大。二是企業和學校之間缺乏暢通無阻的溝通渠道,未建立行之有效的多方聯動的人才培養評價反饋機制。學校只能定期通過廣泛企業調研,獲取企業對人才的評價反饋和企業因為技術設備升級、工藝改進等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進而修訂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對自身培養成果進行評價,客觀性較差,說服力也不足,不利于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二、“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策略

為了有效解決“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高職院校需要與時俱進,更新教育理念,積極探索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策略。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優化。(1)積極對標新時代背景下社會對高職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以高標準確立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社會培養德技并修的復合型專業人才。(2)依托初步形成的國家、省市、學校等三級“雙高計劃”建設體系,按照專業群建設發展新思路,優化專業結構,強化專業群的組群邏輯研究、專業群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專業群實踐基地和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等關鍵環節,打破傳統專業各自為戰、惡性競爭的局面,發揮專業群優勢,豐富專業內涵,強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3)根據懂技術、熟悉信息化、跨界融合能力強、創新水平高等復合型人才特征,基于專業群建設實踐,通過精簡課程數量,設置跨專業融合課程,面向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突出復合型人才能力培養。(4)通過優化體制機制、制定優惠政策,不斷引導、調動行業內具有代表性的企業深度參與校企合作,注重從校企共同優化課程內容、增強結構化師資力量等方面持續發力,進一步提高育人質量。(5)完善多元評價模式,針對學生學習過程,構建包含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家長、學生等多方參與的多元評價模式與動態反饋機制,有效推進新時代背景下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

三、結語

國家大力推進“雙高計劃”的實施,旨在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職業學校和骨干專業群,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針對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存在差距、專業群思維不足、跨專業課程融合不足、企業參與度低、評價模式單一等問題,高職院校需要積極探索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策略,注重優化人才培養目標,強化關鍵環節,設置跨專業融合課程,推進校企合作,完善多元評價模式,從而更好地為社會培養德技雙馨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Z],2019.

[2]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Z],2019.

[3]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公布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單位名單的通知[Z],2019.

[4]陳恩倫,馬健云.“雙高計劃”背景下高水平高職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高校教育管理,2020(03).

[5]周建松,唐林偉.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歷史演變與科學定位———兼論培養高適應性職業化專業人才[J],中國高教研究,2013(02).

[6]徐小兵.機械專業人才創新能力“一二三三五”培養模式探索[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3(04).

[7]李兵,楊婷.“雙高計劃”背景下“多元培養、三維融合、協同育人”高職機械類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教育與職業,2021(18).

[8]商譯彤,楊勇.“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邏輯、取向與進路[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01).

Discuss on the Cultivation of Mechanical Talents under the "Double Major" Training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ang Maoya, Liu Xianghong

(Shaanxi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an 710300, China)

Abstract: The nation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uble high plan" aims to build a number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and backbone professional groups leading reform, supporting development,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world-class,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mechanical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ch as the gap between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social needs, the lack of thinking of professional groups, the lack of integration of cross professional courses, low enterprise participation, single evaluation mode and so on.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mechanical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high plan".

Key words: "double high pla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echanical major;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 in education; teachingquality

猜你喜歡
機械類專業雙高計劃人才培養模式
從“示范”到“雙高”:高職院?;貞洕鐣l展的邏輯機理與路徑優化
基于雙高計劃的專業文化建設研究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目標下的專升本課程體系構建之研究
淺談中職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