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商科人才培養理念下高校商務英語教學實施產教融合探究

2022-08-04 05:11劉坤
成才之路 2022年21期
關鍵詞:新商科非英語專業產教融合

劉坤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校為了實現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對接,主動向企業靠攏,與企業聯合辦學的單向過程。產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高級階段,是校企雙向出力、雙向整合的互動過程。文章旨在研究在校本科生非英語專業商務英語教學與外貿企業的高度融合發展,將“新商科”理論要素融入課堂教學,以創設貼合市場實際、匹配商務英語課程的實踐教學情境,讓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能應用到具體的外貿企業中,進而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

關鍵詞:新商科;非英語專業;商務英語;產教融合

中圖分類號:C961;G642.4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21-0009-04

基金項目:2020年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新商科人才培養理念下高校非英語專業商務英語教學產教融合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020YYJG056)結項成果

一、前言

高等教育創新發展勢在必行,未來必須大力發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靶律炭啤笔恰靶挛目啤崩砟钕麻_展經濟管理類教育的新概念。當前,龍頭企業具有行業發展領先優勢和人才就業渠道優勢,高校具備人才培養平臺和科學研究的資源優勢,龍頭企業與高校共建則是“新商科”最佳實踐途徑。新商科人才培養要求各類要素協同作業,課程內容和職業標準無縫對接,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深度融合商務英語作為專門用途英語的一個分支,相關研究主要體現在:(1)非英語專業商務英語課程定位。ESP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因此作為ESP分支的商務英語教學必須將“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作為教學指導思想,培養學生以英語為交流媒介的社會經濟活動。(2)商務英語課程設置的短板及預見性。商務英語課程設置以及人才培養方式均與社會脫節,部分學生的應用能力較弱,不能滿足外貿企業的能力要求。建議高校在制定商務英語培養目標之前先對經濟區域的行業結構進行周詳的調查,并對商務英語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進行調查和分析。(3)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多元性。商務英語實踐教學體系構建過程中應該做到:通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出具有扎實知識功底的學生;與政府部門一起促進人才的流動性,為課堂教學創造良好的人力資源條件。(4)實踐教學開展的方法及路徑。案例教學法本質上屬于交際教學法,它包含著以現實商務情境和問題案例為背景設置的真實的或接近真實的任務,通過以意義為焦點的活動,使學習者參與開放型的交際活動。

盡管新商科人才培養模式和非英語專業商務英語實踐教學研究已經開始,但是將這兩個方面研究組織起來并形成有關聯和強有力的論證的文獻很缺乏?,F有的研究主要是現狀分析、理論介紹和教學原則論述,以往研究者關注的對象大多是商務英語專業,涉及非英語專業ESP分支商務英語課程實踐的研究較少,而且研究多數停留于理論層面,對其實踐過程關注較少。當前,新商科人才培養模式這一理念對非英語專業商務英語實踐教學有何積極影響,建構過程中存在什么問題、如何解決等,鮮少有研究涉及,這是本文的著眼點,也是研究的重點。

二、本研究的意義和價值

1.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蹦壳?,各地方本科院校紛紛轉向應用型教育,通過對新教育模式的不斷摸索,逐步形成了不同于傳統教育的教育模式。如采用“技能+學歷”的教育方法,“七分實踐,三分理論”的教育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教育風潮。校企合作模式,就是應用型教育中探索出來的一條新道路。本課題旨在研究在校本科生非英語專業商務英語教學與外貿企業高度融合發展,將產業先進要素融入課堂教學,建立貼合市場實際、匹配商務英語課程所創設的實踐教學情境。倡導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到企業實操,實現理論學習-企業操練-課堂反饋-服務企業的閉環,與企業密切合作。校企合作是高校為了實現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對接,主動向企業靠攏,與企業聯合辦學的單向過程。產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高級階段,是校企雙向出力、雙向整合的互動過程。商務英語教學改革應從校企合作走向產教融合,讓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具體的外貿操作中,進而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

2.價值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和輸送了大批高素質人才,也為加快發展壯大現代產業體系作出了重大貢獻。但同時,受體制機制等多種因素影響,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在結構、質量、水平上還不能完全適應,“兩張皮”問題仍然存在。因此,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對新形勢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就業創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

商務英語教學與外貿企業融合發展,既能促進教學,又對企業發展大有好處。公外專門用途商務英語對實踐性的要求較高,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部分商務英語專業的教師都是以英語語言專業背景為主,不僅缺乏商務知識,更缺乏實踐經驗,從而對商務英語的整體教學效果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而一些外貿企業又急需外語水平好、業務能力強的人才。要盡快培養出這樣的人才,商務英語教學與外貿企業合作是最好的路徑。

三、具體研究內容

本課題以新商科人才培養理念為指導,以產教融合為路徑,從教師隊伍建設、課程體系構架、平臺搭建三方面,對高校非英語專業商務英語教學進行研究。

1.專兼結合提高教師雙能素質

新商科人才培養背景下,開展思想大討論,統一教師思想,能實現教師思想、素質、技能的提升。堅持“進出”機制,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打造業務精湛、結構優良的教師隊伍,以滿足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師資需求。引進來是引進行業一線專家或資深從業人員擔任外聘教師,充實教師隊伍,提升教師實踐水平。走出去,即分批次安排教師到企事業單位與商務英語運用相關的崗位掛職鍛煉,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

2.產教融合重構商務英語課程體系

產教融合并非簡單的“產業+教學”,是將產業中先進的要素融入課程培養方案和教學實踐過程中。新商科人才培養背景下,高校非英語專業商務英語教學需要打破原有的課程體系,重新構建課程體系。要依據市場及行業需求,對接區域經濟,采用模塊化設計的思路,構建“通識模塊+學科基礎模塊+專業技術模塊+交叉學科模塊”。通識模塊具有工具性,注重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學科基礎模塊注重學生專業理論的培養。專業技術模塊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交叉學科模塊具有開放性,注重學生創造力和特色化的培養。脫離了特定的專業內容就談不上專業語言的學習,因此,專業知識要與語言學習同步進行,有機結合。通過商務知識的學習,學生會充分了解所學專業和商務相結合的優勢。

3.平臺搭建提升學生實踐應用能力

新商科背景下,學生不僅需要具備過硬的商務英語專業理論知識,也要具備對外交流、學習創新、團結協作的能力。因此,各類應用于商務英語實操的商貿軟件實驗室、創業實訓室、外貿交易平臺、模擬政務大廳等要逐步建立。同時,要對接與商務英語相關的校外企業平臺,形成校內實訓平臺、校外實習平臺相結合的模式,保證學生通過平臺提升實踐應用能力。首先,要加強特色項目的建設,在教學環節方面采取商務、英語雙融合,即在教學環節中嘗試采取“點滴滲透,學用結合”的教學模式,融合商務知識和英語知識。其次,要加強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采取體驗式教學、指導式教學和現學現練式教學的模式,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擬達到的目標和解決的關鍵問題

1.擬達到的目標

非英語專業商務英語教學教授的課程主要有專門用途英語、通用英語等,旨在為畢業后從事商務外貿工作行業人員提供英語教學。商務英語教學涉及諸多方面,包括國際商務環境中的大量聽、說、讀、寫教學。融合發展,其概念應該包括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概念是指將不同的形態“融合”在一起,會隨之產生“質變”。本課題是指將商務英語教學與外貿企業有效結合起來,資源共享,共同發展,互惠互利,雙向共贏。

2.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首先,課程建設是先導。課程體系建設,是學科建設與發展的支撐點,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和人才質量的高低,而課程體系的建設主要依托課程設置來實現。公共外語課程在加強課程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應遵循學生所在院系的設置課程的特色,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在加強公共基礎課建設時,要加強其專業化特色。其次,要找出切實可行的校企聯合發展的路徑,使企業與高校深度合作。這樣,學生畢業后就能找到對口的工作,學以致用,上崗后無須培訓即可成為業務能手,為企業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而企業招到學生后,既省去了培訓時間及費用,又填補了崗位空缺。當前,普通高校的傳統教育模式大多數是重理論而輕實踐,培養的人才很難適應當前社會的高速發展,本研究主要是促進校企高度融合發展,互惠互利,雙向共贏。

校企高度融合發展,其概念應該包括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概念是指將不同的形態“融合”在一起,即教學與實踐的融合,有理論知識教學,也有在企業進行實踐的教學,這些都會隨著時間而產生“質變”。本文旨在將商務英語教學與外貿企業有效結合起來,資源共享,共同民展,互惠互利,雙向共贏。

五、新商科理念及創新型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國內外學者對新商科理念與人才培養的探討,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而伴隨網絡成長起來的新商業模式也與傳統的運作有著天壤之別,用英國教育家紐曼的話來說,就是培養“學會思考、推理、比較、辨別和分析,情趣高雅,判斷力強,視野開闊的人”。這樣的人,無疑符合創新型人才的要求。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系統研究是許多學者的關注點所在,研究側重點也不同,但是可以達成共識的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是創新的根本所在。

1.研究重點及框架

從新商科理論的角度分析其對高校商務英語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影響,探討在此背景下,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應該采取的相應的解決方法和策略。

根據當前“新商科”的特征,分析其對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影響:“新商科”是一種以計算機和信息通訊技術為物質基礎的,以全球性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共享為前提的,以自由、多元和速度為特征的嶄新模式,具有多元性、開放性、平等性、互動性等特征,給高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創造了新的外部教育環境,形成了新的資源優勢,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而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所面臨的挑戰,一是對傳統教育模式的挑戰,二是對教育者綜合素質的挑戰。

2.策略研究

“新商科”理念的發展,將改變大學傳統商務英語學科理念,推動其教育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創新與發展。而如何進行創新教育,如何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將發展的新知識通過“新商科”理念動態地呈現給學生,促進創新型人才的全面發展,這是本研究需要突破的難點所在。

(1)適應“新商科”理念環境,改進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結合“新商科”理念內核,高??梢赃m當給予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的自由,并通過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學生探索未知領域的欲望,進而為服務地方經濟培養所需的生產、管理和服務等各類技術應用型人才。

(2)加強“新商科”理念文化建設,改善創新型人才培養環境。高校應加強“新商科”理念文化建設,包括相關教育系統平臺建設、教育資源的豐富和教學建設等方面。為方便學生獲取豐富理念教學資源,高校要為其提供順暢的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學習環境,不斷提高其創新素質和能力。另外,高校應全力提高創新型人才培養者的素質。人才培養者必須具備堅實的學科理論基礎,有較強的專業創新能力,了解學科專業的國內外發展動態,能及時更新知識、思想和理念,且能夠熟練使用各種教學手段,才能擔負起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任。

(3)依托多學科融合教學模式,拓展通識教育內容。作為產教融合新模式的“新商科”理念,其本身就是一個融合了新技術的綜合體。傳統商科的培養目標是諸如市場營銷、財務、金融等以職能為導向的專門人才。而“新商科”注重塑造的是云營銷等以行業為導向的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工智能等技術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商業模式,學生只憑借單一學科知識或者技能已經很難應適應商界的轉型升級。雖然創新型人才需要具備很多方面的能力,但是可以達到共識的一點是:解決問題是創新型人才應該具有的核心能力。隨著高等教育階段學科的分類越來越細,不同學科專業之間呈單向度特點,使人也呈現出單向度的特點。而傳統的商務英語教學內容較為單一,在人才培養方面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也不利于解決商業生活中出現的“多業態”互相關聯的問題。

所謂“學科融合式教學”,主要依托于“多學科學習模塊”課程。這種課程依據一些源于學生生活現象的學習或研究主題,將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融合。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是通識教育的目標所在,是對以分類科學為基礎的現代教育的一種補充?!靶律炭啤笔菓獢底纸洕l展需要而提出的一個概念,相對于工業時代有形物質商品的生產組織方式,無形的數字經濟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生產方式、組織形態、商業模式、金融范式、商務規則,這顯然不是通過修修補補就能解決的問題,而是一場范式的轉變。當前,大學商務英語教學課程改革勢在必行,要順應這一變革,需要高校審時度勢,提出并加快針對新經濟、新管理、新金融、新法學為內容的復合型商務人才培養的命題。

(4)企業與高校共建是“新商科”最佳實現路徑。企業具有行業發展領先優勢和人才就業渠道優勢,高校具備人才培養平臺和科學研究的資源優勢,二者強強聯合共建,是培養掌握最新科技工具的創新型、復合型商科人才的最佳途徑。高校商務英語教學應探索文科實踐教學模式,走校企合作育人之路。高校要通過和地方企業共建商務英語工作室、校本課程和培訓等方式,協力為地方外貿企業和本校培養受歡迎的商務英語人才、外貿人才,從而實現培養應用型人才、培養雙師型教師、服務地方經濟等目標。

六、結語

校企聯合發展對于高校來說,可以使商務英語教學走上開放辦學的路子,擴大辦學規模,提高辦學水平,同時也解決了辦學經費不足和實習實驗基地缺乏等問題。同時,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與一線職工進行直接交流,接受生產實踐鍛煉,這必將對高校的教學科研起到巨大的拉動作用。對企業來說,企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所以,企業一般都很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以最大限度發揮人的潛能,使之為企業的經濟發展服務。校企聯合開展教學,利用高校的教育資源和師資,可以節約企業培訓成本,提高培訓質量。對學生來說,商務英語教學與外貿企業整合發展,符合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需要,既能促進學生就業,也有利于學生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并且通過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學生在實習中初步具備了頂崗工作的能力,能和企業員工同勞動、同生活,切身體驗嚴格的生產紀律、一絲不茍的技術要求,感受勞動的艱辛、協作的價值和成功的快樂,促進自身的畢業與就業接軌。除此之外,對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良好的職業道德、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以及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和堅定樂觀的生活態度都有極大的幫助,值得在高校中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彭勇.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商務英語產教融合基地建設探索———以攀枝花學院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23).

[2]李煜.商務英語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實踐研究[J].安順學院學報,2019(03).

[3]鄧毅群,錢芳.論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實用型人才的培養[J].商場現代化,2007(32).

[4]徐佳.語言經濟學視角下高校商務英語專業建設研究[J].成才之路,2019(28).

[5]劉景岫.產教融合背景下商務英語人才培養的實踐與研究[J].教書育人,2020 (09).

[6]蔣貴琴.“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下的高職商務英語課程改革———以《商務英語綜合實訓》為例[J].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5(06).

[7]高劍嶸.“新商科”人才培養理念下高校非英語專業商務英語教學產教融合策略研究[J].海外英語,2021(03).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Concept of New Business Talent Training

Liu Kun

(Public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Department of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053000, China)

Abstract: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 one-way process in which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tively approach enterprises and jointly run schools with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alent training and market demand.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s an advanced stage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an interactive process of two-way contribution and integ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highly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for non-English majors of undergraduates and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integrate the theoretical elements of "new business"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so as to create a practical teaching situation that fits the market reality and matches the business English course, so that students can apply their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specific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 new business; non-English major;businessEnglish; integration ofindustry and education

猜你喜歡
新商科非英語專業產教融合
高職電子商務類專業教學改革研討會探討“新商科”人才培養
淺議大學英語課堂設計與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