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重梯度設計 歷練學生獨立閱讀能力

2022-08-04 07:52孟鈴燕
成才之路 2022年18期
關鍵詞:閱讀思維閱讀能力閱讀教學

孟鈴燕

摘要:小學閱讀教學引入梯度設計機制,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要針對不同群體閱讀學習需要進行對應設計,從整體閱讀、點面閱讀、鑒賞閱讀、內化閱讀等方面,為學生規劃清晰的閱讀路線,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梯度設計要體現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原則,要具有更高的科學性,這樣教師才能有理性設計意識,針對教學實際需要進行組織和調度,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關鍵詞:閱讀教學;梯度設計;閱讀思維;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1;G623.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8-0061-03

所謂梯度設計,是指教師針對學生閱讀成長規律展開的層次性、分類性、遞進性教學組織,讓學生經歷不同的閱讀階段,順利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小學生大多沒有獨立閱讀的習慣,教師要針對他們的學習需要進行科學規劃,利用梯度設計展開教學引導,讓他們自然進入到閱讀學習環節,逐漸培養他們的獨立閱讀能力。

一、整體閱讀,啟動學生獨立閱讀思維

整體閱讀帶有淺表化特征,教師在組織學生初讀文本時,要鼓勵學生先進行整體閱讀,初步了解文本的主要內容,然后對人物和情節進行對應梳理,對語言和結構進行初步判斷,從而為后面的閱讀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1.布設閱讀任務

小學生的閱讀思維帶有直觀化、感性化特征,教師要針對學生的閱讀思維現實做出布設,給學生設計一些簡單的閱讀任務,并提出相應的閱讀要求,為學生規劃清晰的閱讀學習路線,以幫助學生順利啟動獨立閱讀思維,形成有效學習。學生對閱讀任務比較敏感,教師借助任務進行閱讀組織和調度,其操作效果更為豐富。學生有了閱讀任務,自然會積極行動起來,在任務執行過程中找到閱讀感覺,形成閱讀認知能力。如《草船借箭》這篇課文屬于長篇小說的節選部分,教師在教學時可介紹《三國演義》的相關情節,為學生進入整體閱讀做好鋪墊。然后,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任務投放:這篇文章,重點寫了諸葛亮和周瑜兩個人的斗智斗法,到底誰更勝一籌呢?請同學們整體閱讀課文,理清故事情節,用自己的話講述主要內容,說說諸葛亮和周瑜的性格有什么不同之處。學生進入文本進行閱讀思考,教師跟進觀察,并隨時做出指導和提醒,要求學生重點關注人物的特點,自然會打下閱讀認知的基礎。在這個教學設計中,學生有明確的閱讀任務,就能夠快速啟動學習思維,在深度探究中培養自身的閱讀思維能力。

2.創設閱讀情境

教師借助多種輔助教學手段,積極創設閱讀學習情境,能夠給學生帶來不同的閱讀感受,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多媒體展示圖片、視頻、動畫等信息,能夠對學生的感官形成一定的沖擊;文本故事、示范誦讀、設計懸疑問題、精彩講解等,也能夠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如在教學《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動畫視頻,學生看得興致勃勃。接著教師進行閱讀引導:這段動畫是對草船借箭的直觀展示,從人物表現可以看出,諸葛亮和周瑜兩個人表面和氣,其實在暗暗較勁兒,請同學們結合文本內容閱讀,說說兩個人的心理活動。學生有了動畫觀看經歷,對文本學習會有更濃厚的興趣。然后教師設計閱讀任務,將學生帶入特定的學習環境之中。從學生積極的回應可以看出,這個閱讀情境設計是比較成功的,能激發學生更多的閱讀動力。因此,教師要創設更多的閱讀情境,讓學生自然進入到閱讀環節,在深度研讀中建立學科認知。

二、點面閱讀,理清學生獨立閱讀路線

文本閱讀分為不同環節,在學生整體閱讀后,教師要進一步推演,讓學生進入到點面閱讀環節。而所謂點面結合性閱讀,就是在整體閱讀基礎上,對一些重點內容做“點”狀關注,并結合“面”讀經歷,對一些重要片段和區域進行細致閱讀,在文本細節解讀中使學生形成獨立閱讀思維能力。

1.組織閱讀活動

教師在具體指導時,要借助一些具體的閱讀問題、閱讀任務進行組織調度,讓學生自然進入到文本情境之中,對文本細節進行深入研究,在獨立思考中達成更多的閱讀共識。閱讀學習活動形式眾多,教師要做好教學預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動機。質疑閱讀、話題辯論、課堂演繹、角色誦讀、識字游戲、知識競答等,都屬于閱讀學習活動形式,學生進入這些閱讀活動后,其閱讀思維處于高度緊張狀態,閱讀效果也會更加顯著。如在教學《兩莖燈草》這篇課文時,教師先引導學生觀察插圖,讓學生結合插圖閱讀文本內容,然后推出創編演繹活動:同桌兩個人合作,設計兩個角色,一個是“嚴監生”,一個是其他角色,請同學們對文本內容進行創編處理,編成小品,現場進行演繹。學生對演繹活動更為敏感,自然會積極響應。教師與學生一起研究腳本,對學生排練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并組織學生進行演繹,現場氣氛馬上熱烈起來。創編小品,這本身就帶有挑戰性,需要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度解析,還要對表演技巧進行探究,這有利于培養他們的獨立閱讀能力。

2.規劃閱讀進程

學生進入到閱讀環節后,教師要跟進觀察和指導,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服務。學生學力基礎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教師對此要有清晰的認識,并適時進行閱讀規劃,理清學生的學習路線,進而讓學生展開循序漸進的學習。不同的學生群體需要對應不同的閱讀程序,教師要做好對應的設計,讓學生自然進入到閱讀環節,在獨立操作中提升學習能力。如《兩莖燈草》這篇課文集中描繪了吝嗇鬼嚴監生的形象,小說要素交代比較清晰,教師在為學生規劃閱讀方案時,應圍繞三要素展開設計:嚴監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請同學們閱讀后用概括性的語言進行描述;作者通過什么樣的情節塑造這個嚴監生的?請同學們把主要情節講給大家聽聽;這篇課文的環境描寫有什么特點?請同學們找出兩處進行鑒賞說明。學生根據教師的布設展開具體行動,教師對學生閱讀進程進行宏觀把控,并適時做出一些調整,給學生提出一些操作的建議。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圍繞小說三要素展開閱讀學習,使學生對小說體裁的基本特征有了全新的理解,并在要素分析解讀的過程中提升了閱讀能力。

三、鑒賞閱讀,提升學生獨立閱讀品質

鑒賞性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一些學生語言鑒賞認知基礎和操作能力都比較欠缺,需要教師從鑒賞角度和鑒賞程序設計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方法,這對全面提升學生獨立閱讀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1.精選鑒賞內容

一些學生的語言鑒賞能力不高,教師要在諸多方面進行輔助設計。在選擇鑒賞內容時,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鑒賞角度給予具體指導,讓學生能夠從典型詞語應用、特殊句式分析、文本主旨情感感知、寫作方法特色體驗等方面進行思考。這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還能夠開闊學生的鑒賞視野。如在教學《刷子李》這篇課文時,教師先引導學生進行整合性閱讀,讓他們找出一些精彩的語段,說說這些語言的特點,并嘗試進行語言鑒賞分析。學生開始閱讀文本內容,很快就找到一些精彩的描寫片段,并嘗試進行鑒賞。然后,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在學生鑒賞的過程中,教師及時做出指導,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給了學生更多的啟發。

2.傳授鑒賞方法

一些學生的鑒賞方法不足,這是很普遍的現象,教師要做好學情調查,針對學生的閱讀特點,適時教給學生一些方法,讓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鑒賞,這樣能夠給學生帶來最適合的閱讀支持。鑒賞角度選定后,學生對相關方法運用作具體分析,并結合語境感知其方法應用的效果,對表達作用進行深度解析,自然會形成鑒賞認知系統。如在教學《刷子李》這篇課文時,里面有太多精彩的片段,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做出鑒賞示范,還要傳授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展開思考。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教師發現學生的鑒賞沒有什么規劃,便及時進行提示:鑒賞經典語言時,要先確定方法應用,然后結合語境分析表現效果,最后再結合情感作升華處理,這樣才能形成完整的鑒賞認知體系。學生嘗試著進行鑒賞,教師隨時做出指導,能確保學生的鑒賞順利展開。

四、內化閱讀,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

讀寫結合是最為重要的閱讀學習內化形式,教師要對讀寫內容進行整合處理,積極推出一些新鮮的讀寫訓練形式,組織學生交流互動,培養其獨立閱讀能力。

1.創新讀寫訓練

在進行閱讀教學訓練設計時,教師推出讀寫訓練是最為平常的操作。學生對讀寫訓練非常熟悉,教師做出對應設計,利用讀寫任務進行閱讀調度,能夠形成更多閱讀內化機會。學生充分閱讀文本內容,能為習作奠定基礎,實現讀寫的有機結合。讀寫形式多種多樣,教師要做升級處理,對學生讀寫訓練進行創新設計,讓學生在主動訓練中提升自身的獨立閱讀能力。如在教學《跳水》這篇課文時,教師設計的讀寫任務是:船長為救自己的孩子,將槍口對準了兒子,這種場景真的非常緊張。作為讀者,肯定能夠理解船長的用心良苦,而作為他的兒子,年齡還太小,能不能理解其父親的用心呢?如果讓你站在他兒子的角度來思考,你會想到什么呢?請揣摩他兒子的心理寫一段話,展示其心理活動。學生很少接觸這樣的讀寫任務,教師要求其站在船長兒子的位置進行思考,這的確有一定難度。這時,教師可適時引導:船長的兒子才十一二歲,其心理成熟度肯定不高,他到底會怎么想呢?于是,學生開始閱讀文本內容,進行獨立思考,并對其兒子的心理作深度研究。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借助任務進行閱讀調度,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獨立思考的機會。

2.延伸閱讀訓練

讀寫訓練形式眾多,教師要進行延伸設計,以促進課內課外閱讀對接,讓學生借助網絡等信息渠道搜集閱讀內容,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進行獨立思考,在具體體驗中完成閱讀內化。特別是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訓練選擇,教師要做出對應設計,引導學生參加更多的讀寫訓練活動,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如在教學《跳水》這篇課文時,教師設計了讀寫任務,并引導學生進行延伸訓練:關于父愛方面的文章在網絡上能夠找到很多,請同學們在課余時間借助網絡展開信息搜集,找到相關的文章進行閱讀學習,然后將其主要內容用讀書筆記的形式呈現出來,并參與班級的讀寫展示活動。學生對網絡信息搜集有很高的參與熱情,自然會積極響應,找到相關文本進行深入閱讀。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生都順利完成了課外延伸閱讀學習任務。在讀寫展示環節,學生都能夠主動介紹自己的課外閱讀情況。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評價,并推出一些優秀的讀寫作品,在課堂內公開推介。一個延伸訓練任務,給了學生更多的啟迪,說明教師的教學設計是比較適合的,能切準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生的閱讀效果更為突出。

五、結語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引入梯度設計機制,能夠為不同群體的學生帶來不同的學習契機,也能夠幫助學生實現閱讀能力的漸進式成長。教師要對梯度閱讀設計展開深入研究,為更多的學生提供閱讀學習便利,以促進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提升。教師還要做好必要的學情調查,針對學生的閱讀學習需要,設計漸進性閱讀策略,讓學生從粗淺走向細致、從形式走向內涵、從點面走向整體,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劉力.核心素養下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研究[J].天津教育,2021(21)

[2]王紹霞.引導梯度閱讀,提升語文素養[J].安徽教育科研,2021(01).

[3]車飛.搭建梯度式支架落實提問閱讀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20(19).

[4]程樹驊.書香浸潤童年閱讀點亮人生———淺談小學各年級段梯度式閱讀策略[J].甘肅教育,2020(12).

[5]鄭穎.梯度閱讀,提升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J].小學教學參考,2019(25).

Pay Attention to Gradient Design to Practice Students Independent Reading Ability

Meng Lingyan

(Xianya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Puche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 Pucheng 353400, China)

Abstract: The introduction of gradient design mechanism i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teaching can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good learning environment. Teachers should make corresponding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reading learning needs of different groups, and plan a clear reading route for stud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overall reading, point and area reading, appreciation reading and internalization reading, so as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Gradient design should reflect the principle of layered teaching and teaching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and should be more scientific, so that teachers can have a rational design consciousness, organize and schedul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needs of teaching,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students independent reading ability.

Key words: readingteaching;gradientdesign;readingthinking;readingability

猜你喜歡
閱讀思維閱讀能力閱讀教學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試析提高二外日語閱讀能力之對策
分層導學有效提高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研究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學生應用題解答水平
采取“三級訓練”發展學生閱讀思維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