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通訊的文體教通訊

2022-08-08 09:21李欣榮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22年7期
關鍵詞:教學價值實施策略教學設計

李欣榮

摘 要 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再次選入《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通訊?!墩l是最可愛的人》選材組合獨到、表達方式多樣,刻畫了立體鮮明的人物形象,字里行間流露著對志愿軍戰士的禮贊與崇敬,蘊含豐富的語文知識與思想內涵,具有重要的教學價值。然而,通過觀察和文獻研究,發現該文在實際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輕語文要素的引入,輕實際生活勾連,輕批判思維的培養,輕語境身份的引導。對此,不妨依體定教,立足通訊這一文體特點,設計閱讀支架和問題情境,帶領學生品味該通訊所具有的選材的獨特、組織的有序、描繪的真實、感情的真摯的特點,將語文知識要素融入其中,引導學生注重寫作語境和作者身份,帶領學生品味感受作品中傳遞的崇高的精神品質,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 《誰是最可愛的人》 教學設計 教學價值 實施策略

時隔數十年之后,《誰是最可愛的人》再次入選初中語文教材,安排在了統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耙皇て鹎永恕?,《誰是最可愛的人》重返語文課堂,再次引發了大家的關注,激發了不少討論。根據教學觀察和文獻研究,關于該文的論爭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文本教學價值的爭論,進而誘發“教這一篇”教學價值高低的爭論;二是對該文本課堂教學的藝術處理,呈現出語文核心素養的割裂,集中體現在語文知識與文化情感的搖擺不定。換言之,對該文的討論實質指向的是語文教學內容的選取及呈現。王榮生教授指出,解決語文教學內容的問題關鍵在于教師對文本的解讀,合宜的文本解讀需要從文本體式出發。[1]因此,在教學《誰是最可愛的人》時,不妨從文本體式出發,依通訊的文體教這篇通訊,明確《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通訊的文本價值和教學定位,提供新聞通訊的閱讀支架,引導學生閱讀走向深處,感受流淌在通訊背后的真情實感,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誰是最可愛的人》是魏巍隨軍采訪后所寫的一篇通訊,作為剔除教材后再度入選的文本,其教學價值飽受爭議。剔出語文教材數十年后,該文在抗美援朝勝利七十周年之際重回語文教材,確定為精讀課文,安排在了統編版七下《語文》第二單元第七課。這樣的安排,除了與同單元選文《黃河頌》《老山界》《土地的誓言》體現的“家國情懷”人文主題相承接,更多的是該文本本身的特點及教學價值?!墩l是最可愛的人》是魏巍隨軍奔赴朝鮮戰爭采訪后所寫的一篇新聞通訊,體現了一般通訊所具有的特點,即“選取事件客觀再現事物情狀、表現人物精神”,具有對象性、典型性、真實性和感染力。文章所選事件典型并具代表性,真實生動地記載了志愿軍戰士的英勇事跡,是革命傳統文化作品中的經典之作,具有多重教學價值。

1.選材組織的典型性

選材組織的典型性是指文章選取的素材能夠反映中心思想,具有深刻思想教育意義。魏巍在戰地走訪時曾收集記錄了許多生動的事例,反復斟酌,最后只選取了3例放入《誰是最可愛的人》中。文章選取了松骨峰戰斗、烈火中救小孩、防空洞談話三個事件,不僅豐富了文章的主旨,還塑造了一群立體可愛的人物形象。正如他自己所言:“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來說明本質的東西,給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是突出的?!币环矫?,選取的三個事例相互補充,進一步豐富了文本的意蘊。松骨峰戰斗,表現了對敵人的恨,體現了“打擊侵略者”這一神圣任務;烈火中救小孩,表現的是對朝鮮人民的愛,體現了超越國界的國際主義精神;防空洞談話表現的是對祖國人民的忠誠與熱愛,是志愿軍戰士一切英雄行為的思想基礎。三個事例互為補充,組織構成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這一主題。

另一方面,三個事例分別從品質、意志、氣質、胸懷不同角度反映了志愿軍戰士的思想品質,刻畫了立體的英雄人物形象。在松骨峰戰斗中,這是一群奮勇殺敵、舍生忘死、意志剛強的英雄人物;在烈火中救小孩上,從馬玉祥英雄個體反映這是一群舍己救人、愛朝鮮人民、品質高尚的英雄人物;就防空洞談話來說,更是一群愛惜榮譽、愛國擔當、氣質謙遜、胸懷闊大的英雄人物?!墩l是最可愛的人》選取的材料不多,卻能緊緊服務于主旨,反映本質,揭示人性深處的感動,在寫作的組織選材上具有重要價值。

2.傳情達意的真實性

在情感的表達上,《誰是最可愛的人》通過細節描寫、詩史語言等傳達了真摯強烈的情感,即對志愿軍戰士無盡的贊美與歌頌。第一,細節描寫讓人如見其人,備受震撼。在文中所述的三個事件中,松骨峰戰役無疑是最為慘烈的。文章關于松骨峰的戰斗描寫生動細膩,畫面感十足,給人強大震撼。有對戰場地形、兵力的描寫,先頭連的戰士們身處地形不利的“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崗”,敵人是“32架飛機、10多輛坦克發起集團沖鋒”;有對戰時情景的描繪,特別是對志愿軍戰士的動作刻畫,“摔”“撲”“抱”等系列動作表現了志愿軍戰士的英雄無畏、視死如歸;還有對戰后情景的描寫,特寫戰后戰士們的遺體姿態,凸顯戰士們同歸于盡的犧牲精神。此外,防空洞談話、烈火中救小孩的對話,質樸的語言中凸顯了人物的光輝。凡此種種,文章在細節描寫中塑造人物形象,在人物形象再現中抒發贊美。

第二,詩史語言讓人如臨其境,備增感動。首先,文章多次引述別人的話語,增強文章的真實感,進而展現志愿軍戰士崇高的內心世界。其次,呼告、設問、反問、排比等多種修辭運用,創造了詩化意境。如第10段對馬玉祥的外貌描寫,通過比喻來襯托人物的樸實可愛,字里行間流淌著贊美之情。再如文章第14段運用反復的手法,“第一流的戰士,第一流的人”,直抒胸臆,強烈表達了對志愿軍戰士的贊美;結尾多個“當你......的時候”連用構成排比,描繪了不同角色身份的人在和平環境下的生活場景,引人深思,產生共鳴——美好生活與志愿軍戰士密不可分。再次,人稱轉換組合使讀者親切自然,引人深思。諸如“朋友”“你”“親愛的朋友們”等稱呼讀者,呼告直抒胸臆,拉近讀者距離;外加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也使情感表露更為充沛,贊美歌頌之情溢于言表。最后,革命烈士的列舉與補注,傾注著作者無聲的歌頌與贊美。在文章第6段列舉烈士們的名字時,大悲無言,大痛無聲,只能在姓名的列舉中來消解內心的悲慟,以致發出“讓我們的烈士們千載萬世永垂不朽吧!”的疾呼!

3.思維發展的縱深性

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的基本特點,但并不意味語文不具備理性邏輯的特征?!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便將“思維發展與提升”作為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一直以來,對于語文學科的認識,大家更傾向于將其劃入文學、美學上,并認為其注重直覺思考、情感表達、感性思維,多停留于風花雪月之上;對于語文背后的理性思考和邏輯思辨,似乎少了幾分冷峻的思考。久而久之,語文學科也慢慢失去了其基礎學科——母語學科所應有的地位與尊重。語文學科的尊嚴何以建立?筆者認為,更需要立足并深掘語文的邏輯思辨性,在閱讀中學會批判思考,適時開展思辨性閱讀,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與能力。就這點來說,作為革命傳統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語言典范、邏輯清晰、理論深刻、時代精神突出,對學生發展縱深思維大有裨益。一方面,《誰是最可愛的人》選取的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涌現的英雄事跡,體現了革命志士英勇奮斗、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與人格品質,與當下時代精神不謀而合,對學生思想的引領、價值觀的引導意義非凡。另一方面,《誰是最可愛的人》構思巧妙,其選材的處理、主旨的表達便具有邏輯性和深刻性,具有革命傳統作品嚴密邏輯和崇高精神相結合的特點,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性思維水平。

《誰是最可愛的人》用詞淺顯,但教學價值非凡,這也是它在新一輪教改中重回課本的重要原因。學生在通讀這一文章上并無障礙;但倘若要理解其中蘊含的語文知識,發展深度閱讀與思維品質,則并非易事。在課堂觀察和文獻研究中,發現對于該文的教學,存在部分誤區。

1.重語文人文精神的感受,輕語文學習要素的傳授

毫無疑問,《誰是最可愛人》情感真摯飽滿,處處高昂著革命主義精神和革命理想信念。因此,在該課閱讀教學中,感受體會文中的崇高精神也是重要目標之一。然而,在一些教學設計中,發現存在單一人文精神聚焦的問題。如某教師執教該課時的主要環節如下:閱讀文章,梳理文中所描繪的志愿軍戰士的可愛事跡;朗讀感受其中蘊含的可愛精神;分享展示文章中的抒情語句。三個環節由事情——精神——情感,看似環環相扣,但卻過度關注文本的人文精神層面,忽視了語文知識的提取和閱讀方法的傳授。人文精神感受完后,一陣風過,能留下的語文知識又有多少呢?

2.重教材文本內容的講授,輕語文與外部生活的勾連

或許是經典革命傳統作品的緣故,在《誰是最可愛的人》教學中,仍有不少傳統語文課,即執著地教授語言文字,執著于教教材。新課改新課標主張語文教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做好語文教材的加法,做好語文課堂的延伸。[2]作為剔出教材后再度入選的文本,《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通訊是在抗美援朝最艱難的一個階段發出的,刊登在《人民日報》上,并用顯目的字體標注,這篇通訊為何在當時發表?這取決于新聞通訊的文體作用——號召力和傳播性:宣揚英勇事跡,傳承民族精神,號召保家衛國。此外,它也是在抗美援朝勝利七十周年之際重回語文教材的,為何在此時重回教材?因為在新時代也涌現出了一批批最可愛的人;中國夢的實現,更需要一批批可愛的人。不難發現,其問世和回歸教材本身就帶有時代印記,這就需要我們在講解時留意,保有語境意識,勾連時代背景。

3.重低階思維的重復訓練,輕批判思辨能力的培養

此外,通過課堂觀察和文獻研究,發現在開展《誰是最可愛的人》閱讀教學上,多數定位在低階思維的培養上,教學過程中缺少批判思辨,沒有真正帶領學生回歸語境,也就難以理解此文在刊登后轟動一時的現象了。具體來說,一方面,重選材描繪場景的梳理,輕選材組織順序的解讀?!墩l是最可愛的人》選材所展現的三個內容支撐起了整篇文章,無疑是閱讀教學的重點。把握三個場景所寫內容,感受其中流露的英勇精神,是教學此文的應有之義。然而,過猶不及,也需警惕滑向一“極”——從閱讀一篇文章到閱讀三個小故事,單一指向三個事件的梳理,將一篇文章肢解為三個場景的講解,導致三個選材場景分析的割裂。事實上,文章中選取的松骨峰戰斗、烈火中救小孩、防空洞談話三個素材是層層遞進的,三個事件分別對應了戰士“可愛”的三個層面:戰斗、救人、思想,三個事例從不同角度揭示了“最可愛”的內涵;其組織也緊緊服務于“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這一主旨。另一方面,基于帕克集體行為和社會心理學的理解,作為感知性知識,新聞在社會運作中發揮其獨特的力量;新聞是社會生存氣候和道德氣候的表征。[3]簡而言之,通過新聞,不僅可以了解當時社會生存狀況,還可以明晰社會的道德價值取向?!墩l是最可愛的人》的問世與刊發,受到了一眾讀者的追捧,激發了廣大群眾投身保家衛國浪潮的愛國熱情,營造了“致敬英雄、崇尚英雄、成為英雄”的良好社會風尚。因此,在開展該文閱讀教學時,需要引導學生回歸語境,回歸歷史,進而辯證地看待和體會這篇文章的藝術魅力。

《誰是最可愛的人》是一篇極具經典和教學價值的文章,怎樣才能避免在實際操作中出現上述問題呢?對此,不妨堅持大語文的教育視域,立足“新聞通訊”這一文體,以“新聞通訊的文體特點”作為大概念,引入通訊的閱讀方法,融情境朗誦、小組合作、問題驅動、讀寫結合于一體,實現人文精神與語文要素的勾連。

結合該文的文本內容及教學價值,將《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教學目標設定為:把握主要內容和所述對象,學習選材中表現人物品質的典型性;關注事件敘述語言的發出,體會新聞通訊的真實性;品讀體會文中的抒情句段,感受本文強烈的抒情性。教學課時設定為2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設定為“了解新聞通訊的特點,學習選擇典型事件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理解志愿軍戰士‘最可愛’的精神品質?!钡诙n時目標設定為“通過朗讀、還原刪除法,品讀文字的抒情語段,感受作者情感的激蕩”,領會文字敘事、描寫、抒情上的特色,感受文章的真實抒情。在教授本課前,結合課文練習系統,提前布置預習任務,掃清字詞障礙。囿于篇幅,現將第一課時教學實施呈現如下。

1.視頻導入,代入時代背景,引出《誰是最可愛的人》

(1)導入新授課文。通過播放《長津湖》這一視頻資料,將學生帶入當時的時代背景,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關注,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師:在上課之前,老師要給大家分享一段視頻。(播放《長津湖》片段)這段視頻熟悉吧,取自前期熱播電影《長津湖》。你們看完這段視頻后有什么感受?

生1: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我們感受到戰士們非常英勇,觀看后覺得非常的震撼。

生2:非常的催人奮進,覺得戰士們很勇敢,戰火中的他們有點可憐,也很可愛。

師:剛剛大家都說到影片中的戰士們是英勇的、可憐的,又是可愛的,無比震撼!作者魏巍深入戰爭前線,他看到多許多類似的場景,深受震撼,寫下了這篇新聞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今天我們就跟隨他的腳步去一睹可愛的人的風采!

(2)引入閱讀支架,授之以漁。引入新聞通訊閱讀支架,幫助學生了解新聞通訊的特點及閱讀方法,走進文本深處。

師:同學們,這是一篇新聞通訊。什么是新聞通訊,怎么去閱讀新聞通訊呢?

師:新聞通訊通過選取事實客觀再現事件情狀,來表現人物精神品質,具有對象性、典型性、真實性和感染力。閱讀新聞通訊要把握對象,即事件及人物;把握選材的典型性,體會通訊報告再現的真實情狀,感受其蘊含的深情。

2.感知全文,尋找“最可愛”——對象性

立足文體,引導學生把握新聞通訊描寫對象。在該環節中,可從題目切入,讓學生朗讀課文題目,思考本文題目和之前所學的課文題目語言上的不同,進而引出本文的寫作對象——志愿軍戰士,引出本文選取的事件——松骨峰戰斗、烈火中救小孩、防空洞與戰士談話。

(1)解題,“誰”是最可愛的人。本文題目語言上呈現的是設問,就“誰是最可愛的人”問題本身來說,文章就給出了答案,表明了通訊寫作對象。

師:朗讀課文標題,你發現它跟我們前幾篇課文的題目語言呈現上有什么不一樣嗎?

生:是一個問句,題目設置了懸念:誰是最可愛的人?為什么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師:很不錯,小小標題也有著大作用。那你知道問題的答案嗎?

生:志愿軍戰士。因為他們很英勇無私!

師:為什么他們是最可愛的人?你能不能從文中找出直接出現“最可愛的人”的字眼的語句。

生:(朗讀第3段末尾)因為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他們的意志……美麗和寬廣!

(2)“最可愛”體現在哪些事實中。把握通訊描寫對象后,通過瀏覽課文,進一步把握通訊所選取的事件:松骨峰戰斗、烈火中救小孩、防空洞與戰士談話。

3.問題引領,理解“最可愛”——典型性

此部分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不斷拋出問題,借助小組合作、情景再現、角色朗讀等活動,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選材的典型性。

(1)圈點批注,細讀松骨峰戰役。學生聚焦第五段松骨峰戰斗,以句號為單位,概括句意,品讀相關語句,圈劃批注體現戰況慘烈和戰士應用的詞句,總結出戰士們最可愛是通過力量對比、地形對比、戰士行為和戰后情形的描寫加以體現的。

(2)情景還原,采訪救人的戰士。穿越時空,重回朝鮮戰場,做一名戰地記者,去采訪救人戰士圍繞該部分內容,學生要把握采訪目的及采訪內容,體會志愿軍戰士的崇高品質。

(3)分角朗讀,還原最可愛形象。在“防空洞談話”這一事件中,語言描寫頗具特點。對此,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角色對話,進而把握志愿軍戰士崇高的苦樂觀、責任感和榮譽感。

(4)選材典型,揣摩組合的有序。在聚焦完三個事件的描寫后,設置“作者為什么要用三個事例來表現戰士們的可愛,各事例之間的順序能否互換”“從危險程度和付出代價來看,顯然是松骨峰戰斗最重,防空洞戰士采訪談話最小,事件呈現順序是不是反了”這些問題,感受不同事例從不同角度揭示“最可愛的內涵”的選材組織特點,把握志愿軍出征的目的——“抗美援朝,報家衛國”,理解本文中評判“最可愛”的標準是人物品質和精神高度,深化文本主旨的認識。

師:抗美援朝,保家衛國?,F在我們再回過來看,老師現在問大家,這篇新聞通訊有沒有對象?除了寫作描繪的對象志愿軍戰士外,還有其他對象嗎?

師:提示一下,立足文體,新聞通訊,閱讀對象?

生:百姓。當時的人民是接受這篇文章的閱讀對象。

師:沒錯,大家請看課本預習框中的第一段文字:本文是作者隨軍采訪后寫的一篇通訊,發表在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報》上。文章一經刊發,即刻引起強化反響。親愛的同學們,現在你能理解這篇文章為什么寫嗎,為什么引起強烈反響嗎?

生1:因為想爭取全國人民支援,一起保家衛國,抗美援朝。

生2:想告訴人民志愿軍戰士很英勇、很辛苦、很光榮。

師:綜合一下,就更完美了!歌頌志愿軍光輝事跡和崇高精神,鼓舞隊伍;號召人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4.拓展延申,致敬“最可愛”——表情意

(1)現在就請你選取身邊典型事件,描寫一下你身邊的“最可愛的人”。此環節可作為課后練習,讀寫結合,引導學生關注身邊小事,如班級愛心義賣、愛心便當集體活動,聚焦身邊父母、教師、同學等可愛之人,學會珍惜與感恩;同時又可以給學生講述杜富國、竇桂梅、袁隆平、抗疫醫護、東航客機24小時搜救人員等事例,凝聚民族力量,培養愛國奉獻精神。

(2)重溫2021年的堅守溫暖畫面,致敬新時代奮斗者,致敬最可愛的人。

師:可愛的中國是由一群群平凡可愛的人創造的,他們熱愛和平、兢兢業業、艱苦奮斗、銳意進取、團結一心。當下烏克蘭局勢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和平來之不易,當哪天民族危險來臨之時,你們能否扛起保家衛國的重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最可愛的人”!希望你們能繼承先輩精神,以青春奮斗,護盛世華夏!

第二課時便繼續圍繞新聞通訊的特點及閱讀方法展開,緊緊圍繞“真實抒情”來組織教學,體會敘事、描寫、議論中飽含的深情。當然,還可關注人稱、句式以及轉述的運用。在第二節課最后,可播放“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朱彥夫”相關視頻,渲染氣氛,拓展閱讀志愿軍戰士寫給戰友的詩,促使學生再次回歸文本主旨,致敬最可愛的人。

師:之前我們有講到選材的典型性,現在大家也理解本文所表露了對志愿軍展示的無比贊美之情。這篇文章不僅典型有情,而且真實!換言之,這事情不是瞎編的,是有具體話語、事件支撐的,是最真實的可愛!你們找找看,哪里能夠體現通訊的真實?

生1:我發現它多次引用別人的話,比如引用戰士的話“只要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們最大的幸?!薄?/p>

師:轉述別人的話,親切可信、真實自然,將戰士們的崇高品質直接呈現于大家面前。

生2:采訪對話,也很真實,包括第7段轉述營長的話。

生3:我覺得第六段把烈士的姓名全部羅列出來,實實在在的人物,倍加真實。

師:嗯,大家看到這段文字,有個注釋“李玉安:后獲救生還,1997年去世”,這都有誤了。還真實嗎?

生3:好像……真實,因為他是戰地記者,記錯了在所難免,加上戰爭紛亂。

師:好。我直接列舉出這些犧牲的烈士,即使記錯了,我也會加以補注,我這篇通訊不是瞎編的,是真實發生的,志愿軍戰士的英雄事跡和崇高品質,是實實在在的!其實包括文章的采訪描寫,多是戰后描寫,對于戰時場景的描寫幾乎沒有,也是符合作者“戰地記者”身份,他更多的時候是在戰后進行采訪。這文章是最真實的描寫,也夾雜了真實的情感流露。

毫無疑問,《誰是最可愛的人》彰顯了新聞通訊的價值,掀起了一個“‘最可愛的人’熱”[4],感動了千萬讀者,鼓舞了前方戰士。關注文體特點,從這一類到這一篇,深挖文本的奧秘,事關學生發展的起點和終點?;蛟S有人會對“以新聞通訊的文體”切入課文這一教學方法存疑,認為不貼合初一年級學生的學情。筆者愚見,若能關注學生的立足點,充分研讀課標、學情及教材,精心組織安排教學內容,不僅能與八年級新聞單元銜接,還能引導學生深度閱讀,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因此,以通訊文體切入教學,未嘗不可。最后,在理性思考中看到感性的溫度、人性的光亮,激發前行的力量,或許這也是這篇文章再入課文、反復傳閱的原因之一吧!

[1]王榮生.依據文本體式確定教學內容[J].中學語文教與學(上半月.高中讀本),2010.

[2]齊增會.課標視野下的“大語文教育”[J].語文教學通訊,2021(34):26-28.

[3]鄭忠明.新聞的知識特性研究[D].武漢大學,2017.

[4]熊坤靜.通訊名篇《誰是最可愛的人》創作的前前后后[J].黨史博采(紀實),2014(09):30-33.

[作者通聯:福建廈門雙十中學]

猜你喜歡
教學價值實施策略教學設計
關于中職語文教學價值定位及其實現的思考
氣排球與硬式排球工體課教學價值對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學在EDA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淺談小學語文趣味識字教學
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實施策略探討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ERP在大型購物中心的應用研究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增強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