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Kruskal-Wallis檢驗的“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研究

2022-08-20 03:10胡彥蓉劉洪久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3期
關鍵詞:白條網購信用卡

胡彥蓉,劉洪久*

(1.浙江農林大學 數學與計算機學院,浙江 杭州 311300;2.浙江省林業智能監測與信息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 杭州 311300)

一、引言

所謂“互聯網+消費金融”,是指以消費為目的,通過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向社會各階層消費者提供的小額日常消費貸款,一般貸款周期不超過24個月,金額不超過20萬元,主要面向有穩定收入的中低端個人客戶,是一種無抵押信用貸款,通常不包括購買房屋和汽車,主要指耐用消費品貸款、日用消費品貸款、旅游貸款等方面的消費貸款。目前,大多數人都在不同程度接觸或使用不同類型的“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如信用卡網上購物、京東白條、淘寶花唄、趣分期、閃白條等[1]。據《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8年末,中國成年人銀行貸款的比例為39.88%,在銀行之外獲得過借款比例為22.85%,消費貸款(不含房貸、經營貸等)為13.91萬億元,較2015年提升了約135%,消費金融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此外,隨著“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發展,“互聯網+消費金融”改變了我國居民的消費方式和消費習慣,降低了消費成本,提高了消費能力,尤其是在當前外部需求疲軟情況下,互聯網金融已成為促進我國消費增長的重要力量。以京東白條和螞蟻花唄支付為例,與傳統消費相比,由于沒有傳統銀行卡繁瑣支付流程,京東白條和螞蟻花唄支付顯得更加便捷,而京東白條和螞蟻花唄個性化的服務及良好的聲譽和品牌形象,一經面市便受到熱捧。同時,京東白條和螞蟻花唄支付借貸平臺提供的消費信貸也給予居民超前消費能力,由于先消費后付款,京東白條和螞蟻花唄支付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消費抑制心理,刺激了居民的消費欲望。螞蟻花唄數據顯示,花唄用戶群呈現年輕化特征,活躍用戶主要是“8090后”,其中,平均每四個“90后”就有1人在用螞蟻花唄進行信用消費??梢钥闯?,“互聯網+消費金融”克服了傳統金融機構覆蓋人群不足,讓許多低凈值人群(如大學生、年輕的工薪階層等群體)的資金需求得到了滿足。

從目前看,眾多學者開始從各個視角研究消費金融,研究成果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居民消費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如孫迎聯(2011)采用排序選擇模型,研究居民消費需求影響因素時,發現信用卡對居民消費意愿有推動作用[1];二是消費金融與消費需求的關系研究,如臧旭恒(2012)在研究消費信貸與城鎮居民消費行為時,發現收入變動和信貸條件變動呈現“過度敏感性”,中等收入、較高收入居民的信貸敏感性高[2];三是消費金融與消費結構、消費升級的關系研究,如田長海(2013)利用面板廣義矩估計方法,基于城鎮居民消費數據,分析消費金融發展對居民消費結構變遷影響時,發現消費金融發展對居民消費升級具有顯著影響[3];四是消費金融與產業結構的關系研究,如賀達(2018)基于中國家庭動態跟蹤調查,采用傾向匹配得分法,研究互聯網使用對于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和結構的影響時,發現互聯網的使用顯著提升了農村居民的總體消費水平[4],鄒紅(2013)基于廣東省城鎮住戶調查數據,研究收入結構對總消費、服務消費和服務消費結構的影響時,發現消費信貸對于外出就餐、通訊服務、文化娛樂等具有顯著性影響[5]。

總而言之,國內外對“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研究,主要采用總量數據,從宏觀視角展開研究,如張李義(2017)[6]、王平(2018)[7]、彭積春(2019)[8];而從微觀視角,研究 “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對居民消費行為的影響并不多。本文問卷調查方法,通過Kruskal-Wallis檢驗,研究性別、年齡、學歷、收入、網購時間、每月網購次數、網購金額等人口特征和“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之間的相互關系,分析“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的差異,為“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研究提供參考。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框架

根據文獻回顧,結合“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的特點,本文將人口統計特征分為個人特征和網購特征,其中,個體特征包括性別、年齡、學歷、收入;網購特征包括網購時間、每月網購次數、每月網購金額;然后,研究人口統計特征和“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之間的相互關系;對于“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的測量,相應的測量題項為“在網上商城,當您特別想去購買一件必需物品時,如果您現在無法支付那筆費用、或者不能全款支付、或者不愿意全款支付時,您的選擇是什么?”,具體研究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研究框架

(二)假設提出

“互聯網+消費金融”從本質上講,也是一種信用貸款。對于信用貸款的研究,學者們研究發現,女性比男性使用信用卡的積極性更高,尤其是以家庭信用卡使用者為研究對象時,同時,性別還影響信用卡的持卡數量、使用態度[9]?;诖?,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1:不同性別的消費者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態度具有顯著性不同。

年齡是影響“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的重要因素,相對于老年人來講,年輕人更偏愛使用信用卡購物,同時,年輕人的期望債務水平在三十歲之前是不斷上升的,期望信用額度越高,則越愿意使用信用卡[9]。王麗麗(2010)通過大規模市場調研,發現19~24歲的消費者比36~50歲的消費者使用循環信用頻率更高,但低于25~35歲的人[10]?;诖?,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不同年齡段的消費者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態度具有顯著性不同。

學歷與信用卡使用的研究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學者們研究發現,高學歷持卡數量及使用頻率,都高于低學歷持卡者,并且教育程度越高,掌握信用卡的知識就越多[9]。通過對比信用卡用戶與非信用卡用戶,發現高收入人群更愿意使用信用卡,并且高收入人群與低收入人群在使用信用卡上存在顯著性差異。董志勇(2007)在北京地區調查發現,收入越低的消費者越認為信用卡的適用范圍越小,同時,對于透支行為的認同度也越低[11]。牛玉鳳(2018)則發現,學歷水平和家庭月收入越高,其消費意愿就越高,進行信用消費的傾向越大?;诖?,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3:不同學歷的消費者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態度具有顯著性不同[12]。

H4:不同收入的消費者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態度具有顯著性不同。

此外,網購時間、每月網購的次數和金額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互聯網+消費金融”的使用。楊銀娣(2021)基于Tobit 模型,研究了大學生信用消費支出,結果發現,月平均信用消費支出與網購數量呈正相關,與月平均消費呈現負相關[13]。

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5:不同網購時間,消費者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態度具有顯著性不同。

H6:每月網購的次數不同,消費者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態度具有顯著性不同。

H7:不每月網購的金額不同,消費者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態度具有顯著性不同。

(三)變量選取

本文主要采用調查問卷搜集分析數據,問卷的設計主要借鑒國內外相關文獻,同時結合信用卡、京東白條和螞蟻花唄的特點適當修改而成。問卷主要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被調查者基本信息,第二部分為京東白條和螞蟻花唄使用情況的相關問題。問卷測量題項分成了被解釋變量和解釋變量,被解釋變量為“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被解釋變量為個體特征和網購特征,具體如表1所示。

(四)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Kruskal-Wallis 檢驗來進行數據分析。Kruskal-Wallis 檢驗是由William H.Kruskal和W.Allen Wallis提出的一種非參數檢驗方法。其檢驗的具體步驟如下:

(1)將多組樣本數據混合,并按升序排列,得到每個觀察值的秩。

(2)計算K-W值

設樣本組數為k,則Kruskal-Wallis 檢驗的統計量計算公式為

這里,k為樣本的組數,N為總樣本量,Ri為第i組的秩總和。

(3)設定顯著水平,并計算統計量的P值

如果P<α,則拒絕原假設(α為顯著性水平),說明群組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否則,相反[14-15]。

(五)數據來源及描述性統計

本文通過專業調查網站“問卷星”發布問卷,并采用付費方式收集問卷,共收到問卷559份,剔除沒有使用過互聯網購物的問卷,得到有效問卷547份。其中,男性為214人,比例是39.1%,女性為333人,比例是60.9%;婚姻狀況方面,已婚為311人,未婚為236人;年齡在18歲以下的為7人,18~25歲的為185人,26~30歲的為133人,31~40歲的為157人,41~50歲的為53人,50歲以上的12人;學歷方面,學歷大專以下的為111人,大學本科的為395人,本科以上學歷的為41人,學歷主要為大學本科,所占比例為72.2%;月收入或可支配收入方面,1500元以下的為72人,1501~2000元的為58人,2001~3000元的為39人,3001~4000元的為53人,4001~5000元的為57人,5001~8000元的為141人,8001~10000元的為74人,10000元以上的為53人;在網購時間方面,1年以內的有31人,1~2年的有37人,2~3年的有93人,3~5年的有126人,5年以上的有260人;對于平均每月網購次數,3次以下的有106人,3~8次的有299人,8~15次的有112人,15次以上的有30人;平均每月網購金額,100元以下的有27人,100~500元的有208人,501~1000元的有183人,1001~3000元的有104人,3000元以上的有25人;對于“互聯網+消費金融”購買的商品,購買衣著的有270人,購買化妝品的有189人,鐘表珠寶的有75人,手機數碼的有198人,電腦及配件的有144人,家用電器的有132人,家具廚具的有69人,家具家裝的有73人,圖書的有69人,生活旅行的有93人。

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進行購買商品和服務的人群,以女性居多,年齡主要集中在18~40歲(所占比例為86.23%),收入5001~8000元居多(所占比例為23.7%),網購時間大多在3年以上,而且網購時間越長,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機率就越大;此外,在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的人群中,大部分使用者每月網購在3~15次,主要購買衣著、化妝品、手機數碼等低值易耗品。

三、實證研究

本文研究性別、年齡、學歷、收入、網購時間、每月網購次數、網購金額等人口特征,與“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之間的相互關系,主要采用的方法為Kruskal-Wallis檢驗,具體的內容與結果如下:

(一)基于個人特征的使用行為分析

1.性別因素

(1)性別與“互聯網+消費金融”所購商品

解釋變量為性別,被解釋變量為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信用卡、京東白條、螞蟻花唄)所購商品和服務,結果如圖2。從圖2可以看出,消費者無論是男、女,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所購商品都集中在食品消費、衣著消費、手機數碼消費、家用電器消費四個方面。

圖2 性別與“互聯網+消費金融”所購商品

(2)性別與“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的Kruskal-Wallis檢驗

解釋變量為性別,被解釋變量為“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信用卡、京東白條、螞蟻花唄),結果表2所示。從表2可知,對于不同性別的消費者,“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的態度截然不同(χ2=4.332,p<0.05),并且差異顯著。根據秩均值,女性消費者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積極性要高于男性。因此,假設H1得到了證實。

表2 基于性別的使用行為Kruskal-Wallis檢驗

2.基于年齡差異的使用行為分析

(1)年齡與“互聯網+消費金融”所購商品

解釋變量為年齡,被解釋變量為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信用卡、京東白條、螞蟻花唄)所購商品和服務,結果如圖3所示。從圖3可以看出,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消費者大部分為18~40歲之間的人,所購商品主要集中在食品消費、衣著消費、化妝品消費、手機數碼產品消費;26~30歲中的部分人還熱衷消費電腦、辦公自動化用品,以及家用電器產品。而《2018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消費金融群體分布上,90后占比最高,其后是80后和70后,60后和50后占比很少,本文的研究結果也印證了上述結論。

圖3 年齡與“互聯網+消費金融”所購商品

(2)年齡與“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的Kruskal-Wallis檢驗

解釋變量為年齡,被解釋變量為“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如信用卡、京東白條、螞蟻花唄),結果如表3所示。從表3可知,不同年齡消費者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態度顯著不同(χ2=23.354,p<0.001),計算得出的秩均值結果也顯示,使用傾向最高的是31~40歲的人群,其次為26~30歲之間的消費者,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25~40歲是“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的主要人群。因此,假設H2得到了證實。

表3 基于年齡的使用行為Kruskal-Wallis檢驗

3.基于學歷差異的使用行為分析

(1)學歷與“互聯網+消費金融”所購商品

解釋變量為學歷,被解釋變量為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信用卡、京東白條、螞蟻花唄)所購商品和服務,結果如圖4所示。從圖4可以看出,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消費者碩士研究生居多,所購商品和服務集中在衣著、手機數碼產品、化妝品、食品等,其中,購買最多的產品是服裝類商品。

圖4 學歷與“互聯網+消費金融”所購商品

(2)學歷與“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的Kruskal-Wallis檢驗

解釋變量為年齡,被解釋變量為“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信用卡、京東白條、螞蟻花唄),結果如表3所示。從表3可知,受教育程度不同,直接會影響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態度(χ2=16.17,p<0.05),且不同人群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計算得出的秩均值結果也顯示,使用傾向最低的是高中及以下的人群,接受程度最高的是博士及以上人群。學歷與“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基本呈現正向的關聯,學歷越高,使用的積極性也越高。因此,假設H3得到了證實。

表4 基于學歷的使用行為Kruskal-Wallis檢驗

4.基于收入差異的使用行為分析

(1)收入與分期付款所購商品

解釋變量為收入,被解釋變量為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信用卡、京東白條、螞蟻花唄)所購商品和服務,結果如圖5。從圖5可以看出,收入少于4000元的消費者,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主要消費的商品為衣著消費、食品消費、化妝品消費、手機數碼產品消費;當收入超過4000元時,“互聯網+消費金融”消費的產品開始增多,電腦及配件、家用電器消費、家具家裝消費,以及旅游產品數量開始增多,說明隨著收入增加,消費者采用“互聯網+消費金融”付款的產品也會隨之增加的,但是,當收入超過1萬元后,采用“互聯網+消費金融”的人數開始明顯減少?!?018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消費金融主要集中在收入2000~4999元區間的中低收入人群。本文研究發現,“互聯網+消費金融”主要購買產品為衣著、化妝品、手機數碼等低值易耗品,而此類消費者恰是收入低于4000元的中低收入人群。

圖5 收入與“互聯網+消費金融”所購商品

(2)收入與“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的Kruskal-Wallis檢驗

解釋變量為收入,被解釋變量為“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如信用卡、京東白條、螞蟻花唄),結果表5所示。從表5可知,個人收入高低并沒有影響到消費者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χ2=13.737,p>0.05),這表明個人收入的高低并不是左右消費者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的主要因素,并且個人收入高低與“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態度之間也沒有正向關聯聯系。因此,假設H4沒有得到了證實。

表5 基于收入的使用行為Kruskal-Wallis檢驗

(二)基于網購特征的使用行為分析

1.基于網購時間的“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分析

解釋變量為網購時間,被解釋變量為“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信用卡、京東白條、螞蟻花唄),結果如表6所示。從表6可知,網購時間不同,直接會影響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態度(χ2=15.635,p<0.05),且不同人群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計算得出的秩均值結果也顯示,網購時間超過5年的,更容易接受“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除網購時間少于1年外,網購時間與“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基本呈現正向的關聯,網購時間越長,使用的積極性也越高。因此,假設H5得到了證實。

表6 基于網購時間的使用行為Kruskal-Wallis檢驗

3.基于不同網購次數的“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分析

解釋變量為不同網購次數,被解釋變量為“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如信用卡、京東白條、螞蟻花唄),結果如表7。從表7可以看出,每月網購次數并沒有影響到消費者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χ2=5.156,p>0.05),這表明每月網購次數多少并不是左右消費者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的主要因素。但是,盡管從統計學角度看,每月網購次數在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時,具有顯著性假設被拒絕,從實際調查數據看,每月網購15次以上的消費者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意愿最強,其次為8~15次,也就是,每月網購次數越多,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意愿就越強。因此,假設H6沒有得到了證實。

表7 基于不同網購次數的使用行為Kruskal-Wallis檢驗

3.基于不同網購金額的“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分析

解釋變量為不同網購金額,被解釋變量為“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如信用卡、京東白條、螞蟻花唄),結果如表8。從表8可以看出,每月網購金額不同,直接會影響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態度(χ2=19.369,p<0.05),且不同人群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計算得出的秩均值結果也顯示,每月網購金額在501~1000元的“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意愿最高,其次為1001~3000元的消費者。因此,假設H7沒有得到了證實。

表8 基于不同網購金額的使用行為Kruskal-Wallis檢驗

四、結論

本文以螞蟻花唄和京東白條為例,采用問卷調查方法,研究了性別、年齡、收入、家庭結構、未來預期、每月網購次數、網購金額與“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之間的關系。具體結論如下:

第一,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進行購買商品和服務的人群,以女性居多,年齡主要集中在18~40歲之間,收入以5001~8000元居多,網購時間大多在3年以上,大部分使用者每月網購在3~15次,主要購買產品衣著、化妝品、手機數碼等低值易耗品。

第二,不同性別、年齡、學歷、網購時間、網購金額,直接會影響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態度。①女性消費者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積極性要高于男性。②在年齡方面,傾向最高的為31~40歲之間的消費者,其次為26~30歲之間的消費者。③學歷與“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基本呈現正向的關聯,學歷越高,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意愿越強。④網購時間與“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行為基本呈現正向的關聯,網購時間越長,使用“互聯網+消費金融”意愿也越強。⑤每月網購金額在501~1000元的“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意愿最高,其次為1001~3000元的消費者。

基于以上結論,“互聯網+消費金融”在促進消費、拉動內需方面發揮著正向作用,為了更好的促進“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發展,本文提出如下建議:首先,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投資、消費與出口被稱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在外部需求疲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的情況下,居民消費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從本文的調查可以看到,“互聯網+消費金融”的使用者大部分收入并不高,月收入主要集中在5000至8000元之間,因此,只有提高個人可支配收入,才能保障居民的消費行為和消費水平得到提升。

第二,幫助居民轉變消費觀念,鼓勵適度消費。與現金支付相比,“互聯網+消費金融”確實能夠起到刺激消費的作用,應進一步加大“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推廣和普及?;诒疚牡恼{查,“互聯網+消費金融”使用者的年齡主要集中在25~40歲之間,因此,轉變居民消費觀念,是推動“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很重要的任務??梢岳谩盎ヂ摼W+消費金融”應用的便利性,通過跨界聯合的方式,拓寬“互聯網+消費金融”支付渠道,提升消費者體驗感。

第三,重視“互聯網+消費金融”的風險管理?!盎ヂ摼W+消費金融”涉及到用戶的隱私及資金安全,“互聯網+消費金融”規??焖僭鲩L的同時,安全隱患也在攀升,因此,政府應在安全、監管等領域出臺配套技術、法規和制度,促進“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的健康良性發展?!盎ヂ摼W+消費金融”平臺也應利用大數據風控技術,打造安全支付環境。

猜你喜歡
白條網購信用卡
教老媽網購
白 露
白 露
如何關閉花唄白條等金融服務
網購寒假作業
網購寒假作業
網購那些事兒
招商銀行:招行兩大APP支持信用卡免費還款
信用卡資深用戶
注意!有些信用卡不激活也收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