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語專業課程思政的課堂實踐探索*
——以《跨文化交際》課程為例

2022-08-27 13:12李逸涵
智庫時代 2022年31期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外語專業課程

李逸涵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

一、引言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3]明確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其中教師隊伍是課程思政建設的“主力軍”,課程建設為“主戰場”,而課堂教學則為“主渠道”?!毒V要》還指出,“專業課程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基本載體”,各類專業課程應結合課程特點,深挖思政元素,并將其有機融入教學,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

外語課程思政建設近年來已為我國眾多學者及一線教師高度重視,從總體設計(文秋芳,2020[6];肖瓊、黃國文,2020[9])、實施路徑(楊華,2021[11];楊正軍,李勇忠,2021[12])、教學內容與教材資源(孫有中,2020[4];陳法春,2020[1];徐錦芬,2021[10])等方面對課程思政進行了探索,有關研究為系統性地開展外語專業課程思政實踐提供了理論指導及路徑方法,而關于外語專業課程思政的一線教學案例,即如何在真實的課堂教學中貫徹課程思政的研究方面則還有所欠缺。本文以英語專業《跨文化交際》課程(以下簡稱為《跨文化》 課程)為例,探索性地提出了英語專業課程思政課堂教學的實施路徑,以期為外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提供參考。

二、《跨文化》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

根據《外國語言文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5](以下簡稱為《國標》)的要求,外語類專業教育中,在傳授外語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生的核心價值教育。外語專業《跨文化》課程中,涉及各國文化價值的分析,而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我國傳統文化價值,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通過外語《跨文化》課程對核心價值進行隱形教育,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中國傳統文化,表達了對中國傳統文化及思想價值體系的認同與尊崇,倡導文化自信[8]。通過在外語《跨文化》課程中進行中外文化對比,可增強學生對我國優秀文化的理解,構建文化自信??倳涍€指出,要創新對外宣傳方式,講好中國故事[7]。過去的外語《跨文化》課程一般更注重對外國文化的介紹,對中國文化“走出去”則較少涉及。提高英語專業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英語表述水平,培養能“講好中國故事”的外語人才,應成為外語《跨文化》課程的主要目標之一。

從核心價值塑造、文化自信及“講好中國故事”三個方面,本文對外語《跨文化》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如表1所示。

表1 《跨文化》課程中的思政元素

三、《跨文化》課程的思政課堂教學的實施

《跨文化交際》課程是《國標》中列出的英語專業基礎核心課程之一, 課程旨在較系統地探討跨文化交際的基本知識、原理和方法,使學生初步具備及提高文化差異敏感性、跨文化交際的能力,為相關專業學習、跨文化國際交流奠定基礎。本文以課程第三單元“文化與價值”為例(蔣學清,2015[2]),展示課程思政在外語專業《跨文化交際》課程中的課堂實施方案。本次課堂的主要內容及授課流程見圖1:

圖1 “文化與價值”授課流程

本方案旨在通過小組討論、指引閱讀、案例分析等形式,幫助學生掌握霍夫斯塔德的文化維度理論中的個人主義/集體主義維度,并由此延伸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文化價值觀的聯系、文化價值觀在社會中的反映及中國的集體主義文化的具體表現及優勢,從而加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教學過程主要分為三個部分(表2)。

表2 《跨文化交際》“文化與價值”課程思政的課堂實施方案

通過本次課堂的學習,學生不僅能對霍夫斯塔德的文化維度理論中的個人主義/集體主義部分有初步了解,還將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我國的集體主義文化的關系,并認識到我們的文化優勢,增加文化自信。此外,課程內容的立體化設計,在培養學生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的同時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也得到相應的鍛煉。然而,在這一課時中,學生對以上內容的理解可能不夠深入全面,因此,在接下來的課時中,還可以通過繪制思維導圖、角色扮演等課堂活動,加強學生的理解。課堂以學生為中心,除跨文化理論、交際策略外,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題材,以案例分析、演講、情境模擬等為表現形式的課程教學,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增強了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思政內容與課程內容緊密結合,課堂活動豐富多樣,思政教育自然地滲透于課程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塑造人生觀、價值觀,提升文化自信,強化文化認同。課程內容貼近學生的實際,具有親和力和針對性,能引導學生進一步在拓展全球化視野的同時增強國家意識。后續課時中,還可以通過繪制思維導圖、角色扮演等課堂活動,加強學生的理解。

四、結語

切實做好外語課程思政建設、提高育人效果是永無止境的求索過程,每位外語教師都應當思考如何在外語教育尤其是外語課堂教學中始終貫徹思政育人目標。然而外語課程思政并不意味著對思政內容進行生硬說教,更不應弱化外語課程本身對學生語言文化知識的灌輸和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而應將育人目標與教學內容、任務、活動、方式自然融合。本文以外語專業《跨文化交際》課程為例,探討了基于價值塑造、文化自信與“講好中國故事”的外語課程思政教學任務設計與方案實施,為今后的外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尤其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路徑提供了參考。除教材內容與課堂教學外,外語專業課程還應注重鼓勵學生參加課外相關活動,結合課程內容,進一步加強思政內容的滲透。以《跨文化》課程為例,教師可鼓勵學生“跨文化能力大賽”,幫助學生在比賽過程中進一步認識中外文化差異及增強文化自信,提高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鼓勵學生參加“商務英語實踐大賽”,幫助學生運用相關的跨文化及商務知識,認識企業社會責任,了解全球競爭中的中國智慧。

猜你喜歡
跨文化交際外語專業課程
汽車類專業課程混合式分層教學模式的實踐
素質培養目標下經管“專業課程鏈”構建研究
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高等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以匯編語言與接口技術課程為例
外語教育:“高大上”+“接地氣”
創新意識下日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跨文化交際中的“入鄉隨俗”
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現象及解決策略
大山教你學外語
大山教你學外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