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感設計中的多覺疊加解析

2022-09-07 03:07李宜真孫寧娜
大眾文藝 2022年16期
關鍵詞:通感交融感官

李宜真 孫寧娜

(江蘇大學,江蘇鎮江 1 820019)

一、通感多覺疊加及分類

(一)通感

通感又被稱作“移覺”,就是把多種不同的感官感覺彼此關聯、連接、交融起來,即感覺挪移“以感寫感”。在《心理學大辭典》里,通感主要指能引起另一種感官的反應。錢鐘書在《通感》文章中寫道:“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氣味似乎會有鋒芒”。此修辭手法可以解釋人的五種感覺能夠彼此貫通,互相轉化的,從而實現現實與理想的雙重綜合性體驗。通感當中的“本覺”是能夠激發用戶通感反應的,而通感中的“通覺”是在用戶產生通感反應的過程中隨之引發的其他感覺,也是一種動態體驗。

(二)通感中的多覺疊加

多覺疊加,是在感覺挪移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深化和發展,是多種不同的感覺相互組合在一起,這種組合在一起的感覺通過生活經驗,認知聯想等關聯起來,產生連鎖反應,最后再疊加融合相互產生作用,使用戶具有更加深層次的感官體驗。

(三)通感多覺疊加的分類

多覺即多種感覺。如物體的大小、聲音的高低、顏色的鮮亮等特征追加感應到人體的五覺器官時在大腦所呈現的景象,這里主要包含視、味、觸、嗅、聽等感官覺信息,它是所有認識活動的起點,也是最簡單的反映形式。感覺包括外部感覺和內部感覺兩種。(如圖1)在本次多覺疊加的設計研究中,主要以感覺分類當中的外部感覺為設計因素(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進行探索。多覺疊加具有連接性、增強性、綜合性等設計特征,本文可將其分為連接和交融兩種類型。

圖1 感覺分類示意圖

1.連接

連接是多覺疊加的基礎,它是當多種同樣的本覺感受出現,接著有一種或者多種不同的通覺跟進,前后相隨,互相連接,可使兩種及兩種以上的感覺或是感覺特征都進入到通感表達的范疇。美學專家弗里德里希?西奧多?維舍爾在19世紀講道:“感官都不是孤立的,它們是一個感官的分支,多少能夠相互代替,一個感官響了,另一個感官作為回憶,作為和聲,作為看不見的象征,也就起了共鳴”。這樣也可以讓一些次要的感官可以參與進來,層層遞進,相互連接,相互轉化,實現用戶的多感官體驗。(如圖2)

圖2 多覺疊加本覺-通覺“連接”作用圖

如韓愈的《聽穎師彈琴》中“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皇。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剛開始琴聲響起的時候,輕和緩慢,婉轉優雅。作者將全曲的節奏和旋律用不同的通覺感受表達。剎那間琴聲高起,如同萬匹駿馬奔騰,沖向前方,戰士們迎戰殺敵的以視表通覺的畫面,然后琴音變得悠揚飄逸,緩慢的時候,就好像柳絮輕飄,在天空上自由飛舞,這又是一種視覺通覺描寫。接著琴聲又熱鬧起來,高低音來回切換,仿佛又看到了一只鳳凰在領唱的奇妙景象。最后琴音變高,如同攀登懸崖,寸步難行。琴音滑到低處時,好像失足者一落千丈。作者結合自己的記憶聯想將琴聲用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受去描繪,都為了能更好地描寫琴聲的美妙動聽。

2.交融

交融是當一種本覺的出現,然后,多種不同通覺感受相互跟進,使參與的感官感覺更加的豐富多樣,達到自身感覺和聯想之后的各感官感受或感覺信息相互滲透,彼此交融,交相呼應,達到本中有通,通中有本,甚至是本覺和通覺難以分辨的全新體驗。(如圖3)

圖3 多覺疊加本覺-通覺“交融”作用圖

如當代作家何立偉先生的《白色鳥》中:“河堤上野花開遍了,有的是紅色,有的是黃色,一盞一盞如歌的燦爛?!痹谶@里作者將顏色稱之為“燦爛”,歌聲原本在語言學的定義當中都是以嘹亮,響亮等詞匯潤色表達的,但在此句當中,作者通過自己的認識與理解巧妙地用本該修飾鮮花的詞匯“燦爛”來表達歌聲,通過紅黃色的野花讓讀者潛移默化、自然而然地聯想到歌聲,兩者相互配合,互融,都以“燦爛”來修飾,把視覺和聽覺交融起來描寫。

二、通感設計中的多覺疊加

(一)通感設計

通感設計是在通感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從感知覺視角出發,借助基于感知覺經驗的觸發和聯想,通過對產品進行新詮釋,將用戶從較為單一的感知方式中釋放出來,并將不同的感官體驗相互融合,創設出具有 “新鮮感”“驚奇感”“趣味性”的感覺路徑和形式,觸發多維度的用戶體驗。通過激發用戶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可以有效地彌補用戶的認知不充分的短板,與此同時為用戶的體驗添磚加瓦。目前無論是通感產生的生理學、哲學原理、應用的發展規律,還是通感的類型和通感相關聯性的理論研究等,都為通感設計研究做好了長足的鋪墊,同時也推動了通感設計更好地發展。

(二)通感設計中的多覺疊加

“多覺疊加”是多種感覺的喚起和組合,其突破了單一感覺的局限性,從多維角度喚醒和刺激用戶的本能和記憶,也是感覺挪移的進一步的豐富、深化和發展。通感設計中的多覺疊加在產品應用中使設計師一方面將信息有效、準確傳遞給用戶,另一方面幫助用戶準確觸發和實現感覺轉化,同時強調各感官的共同參與,從而豐富用戶的感官綜合體驗。

三、多覺疊加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美國設計家普羅斯說過:“人們總以為設計有三維:美學、技術和經濟,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維:人性”。人是設計的根本,設計是圍繞人而服務的。以人為本的設計需要設計師去關注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內心情感和使用后的回憶。與此同時Goebert 和 Rosenthal 他們也認為“產品不僅是為利益而生,更多的是為了維系它與用戶之間的情感。通感設計作為一種設計方法,是一個設計師在產品創新的過程當中較為有效的設計方法。融混通感設計中多覺疊加理論,使用戶的各個感官可以共同參與,并多維視角的接納認識產品,提升豐富用戶的感官綜合體驗。

(一)多維視角激發用戶記憶聯想,實現多感官連接

通過立體化、多維度的視角對各感官覺獲得的信息進行疊加,激發用戶的潛在記憶與思維聯想,這一過程不僅把儲備知識融化匯合,同時也能讓用戶具體的所見、所聽、所感、所品、所聞相互作用,實現多感官之間的相互連接。

例如:日本Nendo工作室設計的一款由不同燃燒程度呈現不同色彩的蠟燭,間接表達一天的時間變化,名為“ 日落蠟燭”,(如圖4)首先,視覺上此蠟燭與普通蠟燭并無太大的差別,但當其燃燒后視覺上便區別于尋常蠟燭,燭芯的顏色從暖黃色變成冷藍色,就如同太陽緩慢落山的景象,從多個不同的視角激發用戶過去的記憶和想象聯想,從而勾勒起用戶對環境溫度下降的觸覺感受。然后,在燃燒的過程當中由燭芯的顏色變化所散發出來相應的味道,從清新到濃郁,激起了用戶聯想到天色漸暗的視覺感受。蠟燭熔化變小的過程中,用戶通過視覺信息和嗅覺信息,不由自主地刺激其他感官進行回響。(如圖5)

圖4 多覺疊加案例-落日蠟燭

圖5 多覺疊加案例模型

相對于傳統蠟燭無論是從視覺上還是嗅覺上都有一個明顯的增強,通過多個不同感受的同一本覺與多個不同的通覺自然的相互連接轉化,用戶不再是單純的功能上的使用蠟燭,而是在使用蠟燭的同時聯想到漸晚的落日畫面,感受到時光逝去,不禁溢出悵然失落之意。

(二)引導用戶多感官信息自然轉化,實現各感官交融互通

通感設計中的多覺疊加應用到產品包裝和廣告中,通過感官通道的增射和轉化,可以有效地引導用戶多感官信息之間的轉化,幫助用戶準確實現一個感覺與多個感覺之間的疊加融通,幫助使用者在對產品本覺感知的同時,能夠自然而然的想象到產品通感表達的感覺感受。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讓用戶體驗到不僅是本覺、同時也是本覺和通覺一起產生的作用,有效地增強體驗感,多個感覺相互融合,達到本通覺難以辨別的多感官體驗。豐富用戶對于產品的情感需求,提升了用戶的感官綜合體驗。

例如德芙巧克力的產品包裝和宣傳設計中借用帶有咖啡色的絲綢質地向購買者傳達“心隨心動,縱享絲滑”的味蕾聯想體驗。(如圖6)將咖啡色的“絲綢質感”與巧克力的“絲滑感”巧妙和諧地搭配在一起,這樣的畫面能夠引導用戶實現感覺轉化,使用戶從視覺、味覺、觸覺多感覺自然的轉化,實現了一個本覺到多個通覺的多感官交融互通。巧克力在舌尖上融化的感覺如同絲綢一般絲滑香甜,從視覺到味覺的聯想,不由地勾起用戶的味覺享受和強烈的購買欲。(如圖7)

圖6 多覺疊加案例-德芙巧克

圖7 多覺疊加案例模型

感官體驗是指用戶通過感官刺激所得到的視、聽、觸、嗅、味等感覺信息,并形成的知覺感受和體驗,是一切體驗的基礎。感官綜合體驗強調用戶認識和熟知周圍環境的同時,能夠獲得最大值的各感官感覺信息,并對感知的信息提取加工,這一過程中不僅具有主次性,同時也有一定增強性,是一個綜合性的體驗過程。而通感多覺疊加是一個復雜的轉化過程,要求各感覺之間的相互轉譯、互為交融。因此,通感必定會豐富用戶的感官綜合體驗。

總結

目前將通感設計應用到產品設計中,首先,對于設計師而言,一方面完善了設計方法,幫助設計師更好地進行實踐創新。另一方面,厚實產品力,讓產品有更獨特的創新性,更好地服務于用戶。設計師將多覺疊加應用在產品設計中,使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多感官相互連接、相互融合,賦予產品新的生命力,使產品更加具有趣味性和易用性。其次,對用戶而言,使用戶對于產品的感覺不停留于一維,而是帶給用戶1+1>2的感受與感官綜合體驗。最后,本次通過研究多覺疊加的概念、分類和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案例等,完善了通感設計理論,從而更好地指導實踐。

猜你喜歡
通感交融感官
基于像似性理論的俄漢語味覺通感形容詞研究
真美
說通感
通感修辭很美妙
感官訓練紙模
例談“通感”修辭手法
感官訓練紙膜
交融的獨特優雅
王秋楊:自然庭院和現代家居構建交融意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