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苓舒肝丸對CUMS模型大鼠的影響*

2022-09-09 02:34杜希揚張培會湯曉彭善祥范天柱孫兆祥公素琴
中外醫學研究 2022年22期
關鍵詞:藥組灌胃陽性

杜希揚 張培會 湯曉 彭善祥 范天柱 孫兆祥 公素琴

隨著社會發展節奏的加快,生活壓力不斷提高,抑郁癥成為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患者情緒低落、思想沉重、快感缺乏。臨床上抗抑郁藥物多以西藥為主,副作用強,復發率高,藥物戒斷也較為困難[1]。開發療效好、副作用小的治療抑郁癥的藥物成為迫切的問題。情志致病是中醫藥的基礎理論,抑郁癥屬于情志因素,常伴有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2]。其為典型的身心疾病,屬中醫“胃脘痛”“痞滿”“嘈雜”等范疇[3]。柴苓舒肝丸(原名:柴苓清肝丸)為臨沂市中醫醫院的院內經驗方,由茯苓、柴胡、郁金、黨參、黃芪、薏苡仁、赤芍等19味中藥材組成,用于治療肝郁脾虛、濕熱瘀毒證,癥見脅肋脹痛,情緒抑郁,納差或食后胃脘脹滿等。其方臨床應用多年,以疏肝解郁治療抑郁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以此開展動物實驗研究,以期為臨床應用提供幫助。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材料

健康SPF級Wistar大鼠60只,6~8周齡,平均體重(200±20)g,購自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許可證號:SCXK(京)2016-0011。鹽酸氟西汀膠囊(禮來蘇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J20160501,規格:20 mg×28粒)。柴苓舒肝丸(臨沂市中醫醫院,魯藥制備字Z20210069000,規格:10 mg×10 袋)。

1.2 方法

1.2.1 分組方法 所有大鼠適應性飼養1周,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模型組、陽性藥組及中藥組,每組15只。

1.2.2 干預方法 對照組正常飼養,模型組、陽性藥組及中藥組均采用慢性不可預見性溫和應激(CUMS)法制備大鼠抑郁模型,CUMS方法:使用7種不可預知的溫和性刺激(包括:夾尾3 min、震蕩 30 min、束縛 2 h、夜間光照 12 h、斷食 24 h、斷水 24 h和潮濕墊料 24 h)持續刺激 21 d,平均每種刺激使用3次,每日的刺激不應在同一時間段進行,避免大鼠產生耐受性,影響實驗結果。實驗過程中注意保持室內整潔、安靜,溫度、濕度適宜,盡量減少空氣流動,實驗人員操作力度適當,避免影響實驗結果。在此基礎上,陽性藥組及中藥組分別采用鹽酸氟西汀和柴苓舒肝丸懸濁液(無菌蒸餾水配置)灌胃,持續灌胃6個月。

1.2.3 給藥方法 鹽酸氟西汀和柴苓舒肝丸均以無菌蒸餾水溶解,兩藥均取73.8 mg分別溶解于60 ml水中,制備成懸濁液。陽性藥組給予大鼠鹽酸氟西汀1.23 mg/kg,中藥組給予大鼠柴苓舒肝丸1.23 mg/kg。每天早上8:00灌胃,1次/d,連續6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四組大鼠灌胃1、14、28、42、56 d的體重,比較四組大鼠灌胃1、2個月曠場、懸尾、強迫游泳、水迷宮實驗結果,分別采用曠場、懸尾、強迫游泳、水迷宮實驗測定大鼠行為學特征,以衡量大鼠的抑郁狀態。

1.3.1 曠場試驗 實驗在曠場測試行為測試箱中進行,將大鼠置于敞箱底面的中心方格內,敞箱頂部正中固定一攝像頭,進行攝像和計時,每只大鼠每次測定時間為5 min。主要觀察指標為中央區域活動時間,直立次數及運動總距離。實驗結束后,清理每只動物尿液和糞便,同時用少量75%乙醇清除動物留下的氣味后,方可開始下一只動物的實驗。各組大鼠交叉進行。

1.3.2 懸尾試驗 在距離大鼠尾尖2 cm處,將大鼠倒置懸掛在固定桿上保持5 min,記錄大鼠懸尾不動時間。不動狀態判斷標準:大鼠不再掙扎咬尾,身體垂直懸掛于半空中。

1.3.3 強迫游泳試驗 強迫游泳實驗反映大鼠的絕望程度,實驗前所有大鼠均提前適應環境,將實驗大鼠提尾置于實驗箱的中心位置正上方,隨后松手使大鼠自由落體入水,水溫保持在(25.0±1.0)℃,隨即開始讓大鼠在水中游泳,記錄5 min內每只大鼠的游泳不動時間(靜止時間)。靜止狀態標準為無活躍的、自發的逃脫行為,只有維持頭部浮在水面上的微小肢體運動。

1.3.4 水迷宮實驗 定位航行實驗,提前連續訓練4 d后,訓練內容:從入水點將大鼠面向池壁放入水中,自由尋找高出水面2 cm的平臺,若1 min內未找到平臺,則牽引其至平臺停留10 s。訓練完成后,連續3 d將大鼠從背對平臺方向放入水中,記錄大鼠爬上平臺所用時間,即為大鼠的逃避潛伏期時間。連續3 d,每天1次試驗,逃避潛伏期時間為這3次時間的平均值??臻g探索實驗,撤去平臺,記錄大鼠1 min內在原平臺所在象限停留時間,即為大鼠的目標象限記憶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所有數據以(±s)表示,兩組之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比較采用單因素ANOVA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四組體重比較

灌胃14、28 d模型組、陽性藥組及中藥組體重均低于對照組(P<0.01);灌胃42 d陽性藥組及中藥組體重均高于模型組(P<0.01),灌胃42、56 d,中藥組體重顯著高于陽性藥組(P<0.05),見表1。

表1 四組體重比較[g,(±s)]

表1 四組體重比較[g,(±s)]

*與對照組比較,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1;△與陽性藥組比較,P<0.05。

組別 灌胃1 d 灌胃14 d 灌胃28 d 灌胃42 d 灌胃56 d對照組(n=15) 212.33±2.51 355.00±8.01 429.33±21.81 524.67±24.58 572.33±23.45模型組(n=15) 210.86±1.07 200.48±4.58* 210.67±11.01* 239.33±26.16* 259.56±36.63*陽性藥組(n=15) 209.83±2.05 207.39±7.00* 219.00±15.71* 310.67±12.58# 375.82±18.69#中藥組(n=15) 210.49±2.36 211.25±5.13* 218.37±20.00* 343.33±23.63#△ 398.66±22.54#△F值 25.03 45.52 50.23 52.14 55.09 P 值 <0.05 <0.01 <0.01 <0.01 <0.01

2.2 四組灌胃1、2個月曠場試驗結果比較

灌胃1個月,模型組、陽性藥組、中藥組中央區域活動時間及運動總距離均短于對照組,直立次數少于對照組(P<0.01),陽性藥組、中藥組中央區域活動時間、運動總距離、直立次數與模型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灌胃2個月,模型組中央區域活動時間及運動總距離均短于對照組,直立次數少于對照組(P<0.01),陽性藥組及中藥組中央區域活動時間及運動總距離均長于模型組,直立次數多于模型組(P<0.01),中藥組中央區域活動時間及運動總距離均長于陽性藥組,直立次數多于陽性藥組(P<0.05),見表3。

表2 四組灌胃1個月曠場試驗結果比較(±s)

表2 四組灌胃1個月曠場試驗結果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P<0.01。

組別 中央區域活動時間(s) 直立次數(次) 運動總距離(mm)對照組(n=15) 12.37±2.19 15.59±1.87 5 310.12±105.08模型組(n=15) 4.67±1.57* 5.96±1.49* 2 043.23±113.00*陽性藥組(n=15) 4.39±1.43* 5.02±1.25* 1 987.32±120.17*中藥組(n=15) 4.21±1.95* 5.78±1.33* 2 015.15±107.26*F 值 15.58 21.39 1 042.36 P值 <0.01 <0.01 <0.01

表3 四組灌胃2個月曠場試驗結果比較(±s)

表3 四組灌胃2個月曠場試驗結果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1;△與陽性藥組比較,P<0.05。

組別 中央區域活動時間(s) 直立次數(次) 運動總距離(mm)對照組(n=15) 13.02±2.05 16.28±2.01 6 009.46±113.37模型組(n=15) 4.26±2.02* 5.32±1.67* 2 087.39±124.55*陽性藥組(n=15) 8.17±1.99# 10.66±1.81# 4 106.18±137.24#中藥組(n=15) 10.02±1.83#△ 12.47±1.95#△ 5 028.31±115.06#△F 值 42.77 40.56 1 389.55 P值 <0.01 <0.01 <0.01

2.3 四組灌胃1、2個月懸尾試驗結果比較

灌胃1個月,模型組、陽性藥組、中藥組懸尾不動時間長于對照組(P<0.01),陽性藥組、中藥組懸尾不動時間與模型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灌胃2個月,模型組懸尾不動時間長于對照組(P<0.01),陽性藥組及中藥組懸尾不動時間短于模型組(P<0.01),中藥組懸尾不動時間短于陽性藥組(P<0.05),見表5。

表4 四組灌胃1個月懸尾試驗結果比較[s,(±s)]

表4 四組灌胃1個月懸尾試驗結果比較[s,(±s)]

*與對照組比較,P<0.01。

組別 懸尾不動時間對照組(n=15) 40.51±5.32模型組(n=15) 82.78±5.19*陽性藥組(n=15) 85.95±4.91*中藥組(n=15) 83.39±5.02*F值 334.15 P值 <0.01

表5 四組灌胃2個月懸尾試驗結果比較[s,(±s)]

表5 四組灌胃2個月懸尾試驗結果比較[s,(±s)]

*與對照組比較,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1;△與陽性藥組比較,P<0.05。

組別 懸尾不動時間對照組(n=15) 38.59±4.76模型組(n=15) 85.77±4.32*陽性藥組(n=15) 60.55±3.98#中藥組(n=15) 47.79±4.03#△F值 422.89 P值 <0.01

2.4 四組灌胃1、2個月強迫游泳試驗結果比較

灌胃1個月,模型組、陽性藥組、中藥組游泳不動時間均長于對照組(P<0.01),陽性藥組、中藥組游泳不動時間與模型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灌胃2個月,模型組游泳不動時間長于對照組(P<0.01),陽性藥組及中藥組游泳不動時間均短于模型組(P<0.01),中藥組與陽性藥組游泳不動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7。

表6 四組灌胃1個月強迫游泳試驗結果比較[s,(±s)]

表6 四組灌胃1個月強迫游泳試驗結果比較[s,(±s)]

*與對照組比較,P<0.01。

組別 游泳不動時間對照組(n=15) 70.39±7.95模型組(n=15) 140.66±8.12*陽性藥組(n=15) 150.75±7.98*中藥組(n=15) 147.73±8.33*F值 877.25 P值 <0.01

表7 四組灌胃2個月強迫游泳試驗結果比較[s,(±s)]

表7 四組灌胃2個月強迫游泳試驗結果比較[s,(±s)]

*與對照組比較,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1。

組別 游泳不動時間對照組(n=15) 75.91±10.27模型組(n=15) 147.63±10.96*陽性藥組(n=15) 103.59±10.87#中藥組(n=15) 98.96±10.35#F值 680.53 P值 <0.01

2.5 四組灌胃1、2個月水迷宮試驗結果比較

灌胃1個月,模型組、陽性藥組、中藥組模型組逃避潛伏期長于對照組,目標象限記憶時間短于對照組(P<0.01),陽性藥組、中藥組逃避潛伏期時間、目標象限記憶時間與模型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8。灌胃2個月,模型組逃避潛伏期時間長于對照組,目標象限記憶時間短于對照組(P<0.01),陽性藥組及中藥組逃避潛伏期時間短于模型組,目標象限記憶時間長于模型組(P<0.01),見表 9。

表8 四組灌胃1個月水迷宮試驗結果比較[s,(±s)]

表8 四組灌胃1個月水迷宮試驗結果比較[s,(±s)]

*與對照組比較,P<0.01。

組別 逃避潛伏期時間 目標象限記憶時間對照組(n=15) 10.25±1.21 30.88±2.66模型組(n=15) 24.11±1.35* 13.79±2.73*陽性藥組(n=15) 24.13±1.42* 14.62±1.98*中藥組(n=15) 25.05±1.19* 14.01±3.01*F值 128.60 218.78 P值 <0.01 <0.01

表9 四組灌胃2個月水迷宮試驗結果比較[s,(±s)]

表9 四組灌胃2個月水迷宮試驗結果比較[s,(±s)]

*與對照組比較,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1。

組別 逃避潛伏期時間 目標象限記憶時間對照組(n=15) 12.37±3.14 35.78±3.26模型組(n=15) 25.59±2.98* 12.62±3.19*陽性藥組(n=15) 17.38±3.05# 22.99±3.07#中藥組(n=15) 15.62±2.79# 26.47±3.55#F值 98.05 322.75 P值 <0.01 <0.01

3 討論

抑郁病在中醫又稱為郁證,表現為精神抑郁、胸脅滿悶、脹痛不舒等癥狀[4]。常因內傷七情導致臟腑功能失調,脾胃運行不佳導致肝臟無法正常疏泄,伴有FD,其病機特點以肝郁氣滯為本[5-6]。王渙群等[7]提到肝脾在疾病發展中起到重要地位,調肝理脾對疾病恢復起到重要的作用,從肝脾不和角度治郁證。柴苓舒肝丸以茯苓、柴胡為君藥,其中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8]。有研究證實抑郁的發生與單胺類神經遞質機能減退有關,而柴胡石油醚具有抗抑郁的作用[9]。這為柴苓舒肝丸疏肝解郁、治療抑郁奠定了試驗基礎。

灌胃14、28 d模型組、陽性藥組及中藥組體重均低于對照組(P<0.01),有學者研究證實其體重降低與功能性消化不良有關[10]。灌胃42 d陽性藥組及中藥組體重均高于模型組(P<0.01)。且通過對比分析曠場試驗、懸尾試驗、強迫游泳試驗及水迷宮試驗等結果,灌胃2個月,陽性藥組及中藥組中央區域活動時間及運動總距離均長于模型組,直立次數多于模型組(P<0.01);陽性藥組及中藥組懸尾不動時間短于模型組(P<0.01);陽性藥組及中藥組游泳不動時間均短于模型組(P<0.01);陽性藥組及中藥組逃避潛伏期時間短于模型組,目標象限記憶時間長于模型組(P<0.01)。且灌胃42、56 d,中藥組體重顯著高于陽性藥組(P<0.05)。灌胃2個月,中藥組中央區域活動時間及運動總距離均長于陽性藥組,直立次數多于陽性藥組(P<0.05);中藥組懸尾不動時間短于陽性藥組(P<0.05)。得出柴苓舒肝丸對抑郁行為的改善作用明顯優于陽性藥,可見灌胃給予柴苓舒肝丸后CUMS大鼠抑郁樣行為可顯著緩解,行為學指標均趨于恢復正常狀態,由此得出:柴苓舒肝丸具有顯著的抗抑郁作用,且作用效應優于陽性藥。

抑郁癥在中醫中分為5個證型,分別為:肝郁氣滯型、肝郁脾虛型、肝郁痰阻型、心脾兩虛型和心腎不交型[11]。其中肝郁脾虛是抑郁癥的主要病因,由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導致[12-13]。柴苓舒肝丸在組方上針對肝郁脾虛及FD的患者采用疏補結合,正對應了肝郁脾虛型抑郁癥的治療。本次研究證實其可顯著改善大鼠抑郁,對抑郁癥具有良好的療效。

猜你喜歡
藥組灌胃陽性
早期HR陽性/HER2陽性乳腺癌的治療選擇與思考
胃復春膠囊輔助治療初治幽門螺桿菌陽性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觀察
柴苓舒肝丸藥物代謝動力學及毒理學的研究
鹽酸洛哌丁胺制備小鼠便秘模型的研究
食品核酸陽性情況為何突然變多
白藜蘆醇對維甲酸治療髓母細胞瘤的增敏作用及機制研究*
rmhTNF-α聯合PD-1單抗治療小鼠Lewis肺癌的研究
格列美脲聯合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效果觀察
拋開“陽性之筆”:《怕飛》身體敘事評析
生大黃及輕質液狀石蠟灌胃治療急性胰腺炎的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