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源,大地,生命來自甘南高原的三種自然秘境

2022-09-21 03:49藻皋崔緣陳亞諾于永樂黃逗GoGoGo趙峰旅行攝影大光圈595李林ondrejprosicky星星Jin故鄉的云張茂海圖瑞Rusana拉瑪才旦
環球人文地理 2022年8期
關鍵詞:甘南秘境石林

文 藻皋 圖 崔緣 陳亞諾 于永樂 黃逗GoGoGo 趙峰旅行攝影 大光圈595 李林 ondrejprosicky 星星Jin 故鄉的云 張茂海 圖瑞 Rusana 拉瑪才旦

左頁,瑪曲縣位于九曲黃河“首曲”處,草原濕地風光幾乎包圍了整座小城,圖為瑪曲的阿萬倉大草原。右頁,上圖為在瑪曲舉辦的格薩爾賽馬節,下圖則攝于白龍江流經的碌曲。

“1925年春天,站在四川邊境,我面臨著兩條路:直接去青海,或轉道去甘南……”一個世紀前,美籍奧地利植物學家約瑟夫·洛克把這句話留在日記本泛黃的紙面,然后去了甘南。

洛克撥開青藏高原東北緣的層疊群峰,穿越重重山門,循著江河纏繞的方向,找到一片西方人鮮有涉足,甚至根本不曾聽聞的秘境。

這趟旅程并不容易,甘南地理情況復雜多樣,超乎洛克的想象:昆侖山脈東延,在高原上分割出大大小小的盆地、峽谷,山峰像緊密挨排的利劍直插天際,湖泊則如一顆顆碧藍寶石深嵌在“劍柄”。南下的黃河也因為阿尼瑪卿山的阻攔,在此謙恭轉身,盤曲蜿蜒向西北,囤聚無數沼澤,哺出綠草如被,延綿千里。其間森林、石林、溶洞……像一個個瑰麗奇絕的關卡,擋在探險者面前。

洛克震驚于甘南大開大合的風光,贊其為“伊甸園”。然而洛克不知道的是,早于他太久之前,安多藏族的祖先們就已把秘境之美口口相傳——他們到此種下青稞,任牛羊逐水與草,將這片心靈故土叫作“香巴拉”。

黃河第一次回頭水源秘境:瑪曲

黃河,這兩個字出現在腦海,通常伴隨著巨浪擊岸時撼天動地的聲響,加上馬群狂奔般,渾黃、龐大的體量。幾乎所有人的印象里,黃河都偉岸、遒勁,來勢洶洶。然而,甘南的黃河不是這樣,它從昆侖支脈巴顏喀拉山款款走來,繞過崇山峻嶺,天藍色飄帶一樣輕盈地落在芳草地上。

青、甘、川三省交界處,離黃河的發源地不遠,似乎正適合黃河回頭望遠,與“故鄉”告別。于是,黃河在這里第一次拐彎,同時,最后一次折返青海,之后滾滾東去。藏人對黃河懷著崇敬,連帶將位于河道彎曲處的聚居地也命名為瑪曲,藏語中就是黃河的意思。放眼全國,這是唯一一個用母親河命名的縣。

在瑪曲,黃河干流流程長達433公里,流域面積1.039萬平方公里,年凈增水108.1億立方米,占黃河源區總徑流量的58.7%??上攵?,母親河有多么“偏愛”這個地方。

青、甘、川交界處是游人們趨之若鶩的自駕圣地,從四川阿壩的蓮寶葉則到甘肅甘南瑪曲,一路都有驚艷風光。左頁圖為蓮寶葉則,右頁圖為瑪曲的草原濕地。

甘南境內有兩條重要的黃河支流。首先是洮河,發源于巴顏喀拉山支脈西傾山東麓,在甘南與黃河干流并行,最終在臨夏回族自治州的劉家峽庫區交匯。然后是大夏河,它的兩條支流發源于大不勒赫卡山,在??撇菰瓍R聚,最終也從劉家峽進入黃河。這些河流在甘南的流域面積達3.06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補給黃河水量65.9億平方米,以占黃河流域面積的4%,補給了黃河總徑流量的11.4%。

甘南地區為何會有如此豐沛的水資源?原因是印度洋上吹拂來的東南季風,行至甘南地帶,遇見青藏高原,只能向上“攀爬”。而高原地區晝夜溫差懸殊,使季風攜帶的水汽在白天蒸散到云中,晚上冷凝,形成夜雨。長此以往,降水量非??捎^。

雨水補給黃河,順著甘南地區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流淌。到山間盆地時流淌不暢,便延伸出無數細小支流。千百年來,這些小支流滋潤著沿岸的深深牧草,從而形成連片開闊的灘地。如果能借禿鷲的雙眼下瞰,會發現錯綜明澈的河汊形如毛細血管,緊貼著大地生長。由此,甘南的第一種秘境——濕地草原誕生了。

濕地草原帶來的美景,現在已經開始被更多旅人發現:年復一年,每到七月中旬,瑪曲歐拉秀瑪鄉,西梅朵合塘的草原上,金蓮花開遍,搖作陣陣金浪;八月是龍膽花,觸目一片蔚藍;到十月,周圍高山已有白雪皚皚,綠地上卻冒出零星小太陽般的毛茛花。天地間,候鳥與風自在逡巡,牧民揚鞭,追趕云朵般潔白的羊群,一路上濺起水花如金輝……

除了炫目的美景,濕地草原還奔跑著傳說中的馬群。在藏族說唱藝人口口相傳的史詩《格薩爾王傳》里,年幼的格薩爾王被流放到黃河首曲處牧馬,并在這里找到坐騎“河曲神驥”,憑此,在部落賽馬大會上拔得頭籌,獲得王位,開啟了征討四方妖魔,為民除害的一生。英雄發跡之地瑪曲,因此被譽為“卓格嶺地”。今天,河曲馬從神秘史詩中邁步而出,仍然奔騰在廣袤草原上——至今都是藏區牧民們重要的交通工具。

河曲馬場,是黃河首曲最大的生態濕地,也是距離城市最近的濕地草原,因1958年國營河曲馬場的成立而得名。得天獨厚的生存環境,使河曲馬個高、蹄大,儀態健美,體能充沛:它們在馬場中撒開四蹄,爬遍草灘和山坡,無憂無慮地享受牧草。藏族傳統體育項目馬球,也在此間復興,誕生了第一支藏族球隊。

瑪曲是當之無愧的“中國賽馬之鄉”,藏人眼中的賽馬圣地。每年8月13日到15日,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的藏民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格薩爾賽馬節,一邊觀看賽馬盛事,一邊挑選心儀的馬匹購回家。在賽馬節開幕式上,藏族的漢子們、姑娘們或策馬飛奔,或從馳騁的馬背上懸身拾取哈達,或乘馬開弓射箭……格薩爾王的影子仿佛就存在于他們矯健的身姿和衣擺間急嘯的風聲里。

尕海濕地是無數生靈的樂園,左頁圖中所示,黑頸鶴、羚羊、斑頭鴨都在此棲身。右頁圖,尕海湖澄澈而平靜,倒映著白云藍天。

長江留下一絲線索生命秘境:尕海濕地

甘南碌曲,是青藏高原向隴南山地和黃土高原過渡的地帶,西傾山用高聳的脊背將洮河與白龍江分隔。從此,洮河匯入黃河一路向北,白龍江跟隨長江水系南流,它們各自延展,哺育出中華大地上南北方不同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風貌。

在這兩條江并肩的地方,有一個巨大的生命秘境: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由尕海和則岔兩個獨立的部分組成,尕海區主要保護高原湖泊和草甸,也叫做尕海濕地,則岔片區主要保護原始森林。

尕海濕地自然資源極其豐富,有國家保護植物冬蟲夏草、紅景天,以及垂穗披堿草、苔草等優質牧草,是各類水鳥遷徙路途中不可或缺的“補給站”。然而,它曾因過度放牧、采礦盜獵等問題,一度傷痕累累。20世紀90年代,由于超負荷放牧,尕海水土流失嚴重,地表裸露。尕海湖先后在1995年、1997年、2000年三次干涸。尕海鄉秀哇村牧民西道加回憶:“尕海濕地2000年時干涸最為嚴重,持續了兩個多月。當時我們吃水都成了問題,經常要到十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拉水……”

2002年,為了抬高水位,擴大湖水面積,政府在尕海湖西北側出口修筑了梯形攔水壩,同時還修建了一條生態補水渠,將附近的河水引入尕海湖。2008年,湖邊的尕海鄉政府東遷3公里,從保護區中心地帶撤到“緩沖區”,牧民們也紛紛遷出。后來,長60公里的尕秀至瑪曲公路投入使用,取代了原來從保護區經過、長22公里的尕海至瑪曲公路,為遷徙的鳥類讓道。

但是,威脅鳥兒們生存的,不止被破壞的棲息地。

國際“斯巴魯野生動物保護獎”獲得者西合道,今年70歲,他的家就在尕海湖畔。他記得,少年時“尕海水很大。只要有人經過濕地,鳥兒就嘩啦一聲飛上天,特別美?!?0世紀六七十年代,獵槍打破了草原的寧靜:“有一次,兩只赤麻鴨被打下來,一只死了,另一只在旁邊‘哭喊’整晚,”西合道說,“太可憐了?!?/p>

左頁上圖為則岔石林風光。本頁小圖,毛冠鹿又叫青鹿,是一種小型鹿,以種子植物、蕨類和傘菌為食物,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3年瀕危物種名錄。

對生命的憐憫與珍惜,推動西合道踏上了野生動物保護之路。他翻山越嶺去追盜獵者、和他們爭吵理論?!昂髞?,盜獵的人都知道尕海有個老頭‘壞’得很,漸漸不來了。小孩也耳濡目染,一發現有人盜獵就過來跟我報告?!?/p>

西合道的相冊里,珍藏著一張略顯斑駁的照片:皮膚黝黑的他懷抱一只大鳥,走得小心翼翼。那是2007年夏天,他在尕海湖畔發現一只腿部受傷的黑頸鶴,把它抱回家,養了28天。

“給它喂了牛羊肉、糌粑、玉米粒,又請醫生給它包扎、打針。慢慢地,黑頸鶴站了起來。我又抱著它,放歸自然?!?/p>

這張照片,僅僅是西合道保護候鳥的短暫剪影。如今,他頭發花白,已不知不覺為尕海的鳥兒們花費一生時光。

正因為有許多如他一般心系草原的人們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尕海湖已20余載未出現過干涸。不再有人進保護區放牧,一度猖獗的盜獵分子更是銷聲匿跡……黑頸鶴、黑鸛、大天鵝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相繼歸來,每年“過路”的候鳥達70余種。它們成千上萬地在尕海濕地結集,時而鼓動飄飛,時而鋪落在水域,悠揚高亢的鳴叫響徹草原。

“看到鳥兒翱翔,我心里十分安寧?!?022年夏天,西合道坐在保護區步道邊的長椅上,望向綠色山坡與粼粼湖面,目光澄澈。

深谷、石林和溶洞大地秘境:則岔

2022年夏季的一天,尕海-則岔自然保護區的森林內,紅外相機隱蔽在山石中,四下靜謐曠然,和往常并無不同。忽然,一襲黑影從山坡后冒出,緩慢向鏡頭靠近。它看上去像鹿,體型小巧、黑身白尾,頭戴黑色“毛帽”,嘴邊卻有兩根長長的獠牙,酷似“吸血鬼”。它悠閑地埋頭覓食,然后甩甩尾巴,向山林深處走去……紅外相機攝下了它的一舉一動。

這是人們首次在尕海-則岔發現毛冠鹿。它的出現,意味著則岔的森林生態系統逐漸向好。

則岔,藏語稱為“則倉”,“則”意為羚羊,“倉”意為家。不難看出,很久以前這里就是“羚羊的家園”。其實不止羚羊,國家重點保護動物藍馬雞、斑尾榛雞、麝、蘇門羚、血雉等幾十種動物都在這里出沒。

一切都要歸功于則岔地區得天獨厚的植被條件:則岔最低處的則岔溝溝口,海拔2900米,最高處華蓋山,海拔4300米,高差1400米,垂直地帶性分布顯著。在則岔溝谷底,云杉、柳樹、柏木生長茂密,森林遮天蔽日;再向上行,紫果云杉、冷杉混交林出現,郁郁蔥蔥,地被物苔蘚和苔草隨處可見;再高海拔一些的地區,能看見中國特有的紫果云杉純林,被金背杜鵑、頭花杜鵑等植物簇擁。

如果要追溯崇山、深谷和巨大高差的本質,我們會發現喀斯特地貌的身影——則岔南、北縱跨巴顏喀拉板塊和西秦嶺地塊中-南帶,經歷了數次造山運動和漫長的地質演化史,層層石灰巖經流水溶蝕、風雨剝蝕,造就出峰林、峰叢、溶洞等奇麗景觀。則岔喀斯特地貌最典型的表現,莫過于石林,而在則岔石林的峰頂及巖洞中,還有大量古海洋生物化石可供考證。

從洮河南岸去往則岔石林,可遠遠望見聳立的石壁組成天然屏障,雄偉奇險。行至石林腳下,有一條石峽訇然裂開,則岔河從中奔騰而出。這就是則岔大峽谷,又名寶劍峽、一線天,傳說由格薩爾王一劍劈開,是進入石林的唯一通道。峽谷長約150米,高100米,最寬處十余米,最窄處只有幾米——直立的崖壁巖層間出現緊密褶曲,形如波浪。峽谷之中,懸崖壁立,古松倒掛,蒼鷹盤旋,極為壯觀。

左頁圖,上圖攝于甘南臨潭冶力關,這里的農耕文化、高山流水相比瑪曲的草原牧場,又是另一種風味。下圖為則岔石林石門洞的壁畫、經文和風馬旗。右頁,霞光染遍洮源之城,攝于碌曲縣東。

行過峽谷,可以看見千姿百態的石林:虎頭峰、駱駝峰、雄獅峰、猴子望月、金蛙高歌、朝圣西進、玉女老嫗等,各種動物、人物的造型全都形神兼備,惟妙惟肖。它們或列隊成陣,或傲然獨立,有廣闊雄壯、磅礴之美。高寒的青藏高原喀斯特為中國所特有,而在青藏地區發現的7處喀斯特石林景觀中,則岔石林的面積最大,石柱高度最高,完整地保存了高寒喀斯特的特征,很具典型性和稀有性。

則岔的喀斯特地貌,在地表上有石林和峰叢高聳入云、直指天空;在地下則有多個小型溶坑、溶洞,當地人為它們取名神仙洞、鳥兒洞、石門洞等。其中,神仙洞最為特別,深約50米,高 1.5~2.5米,在最寬處形成“大廳”,并有支洞和天井,地形曲折,洞壁上有各種光怪陸離的圖案,還有懸垂的化石,被當地人傳說為“大象的肝肺”和“白度母的華蓋”。石門洞則位于一塊巨大的石壁下,幽深黑暗,需持手電筒進入,由于洞內缺氧,游人不可深入,只能向內探索約200米……無數小而淺的巖洞,或位于鐘乳石峰高處,或依臨地下水畔,巖壁上有經文、壁畫、巖刻、彩繪神像,蘊含著秦漢至明清時期羌人及藏民族深厚的文化積淀。

事實上,無論是黃河偏愛的瑪曲,還是滋養了萬千生命的尕海,抑或神秘的則岔石林,都是先被自然造化,再不約而同地被人們賦予某種傳說、故事與信念,代代傳承,代代呵護,一直到今天。

猜你喜歡
甘南秘境石林
甘南記事
色與光
崢嶸向上石林峰
秘境
水果秘境
叢林秘境
叢林秘境
石林迷陣
石林學校
一只鍍金打火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