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G時代媒體深度融合新趨勢探究

2022-10-03 00:55梁鎮
新聞研究導刊 2022年14期
關鍵詞:媒介受眾時代

摘要:2019年6月,5G技術正式開始商用,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傳媒行業在內容形式和傳播方式等方面迎來深度融合發展與創新。文章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中央媒體為重點調研對象,通過其在各大場景中的實踐應用情況來進一步探究在5G時代各種新型媒介形式對新聞媒體融合的影響。研究表明,5G技術目前在信息傳播的應用方面主要呈現兩個特點:信息傳播途徑平臺化和內容形式視覺化。從這兩個基本特點出發,文章進一步得出結論:未來信息媒介整合的發展趨勢將不斷加快,并呈現技術融合、跨界融合、時空融合這三種重要態勢,同時也意味著人機共生、萬物互通的新智媒時代即將來臨。

關鍵詞:5G;媒體融合;主流媒體;智媒時代;信息傳播

中圖分類號:G21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14-0078-03

一、5G時代基本特征簡述

所謂5G,即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是在2G、3G和4G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全新移動通信技術。5G技術最大的一個特色是凸顯了用戶的中心地位,并徹底改變了以往以技術為中心的發展理念?,F在提到5G,或許不少人對它的了解還停留在新聞媒體的報道層面,只了解5G技術的傳輸速率會大大提高,峰值速率將達到10~20Gbit/s,能夠滿足人類對更高速網絡的要求[1]。不過,概括而言5G技術其實有以下三大特征。

(一)傳輸速率大大提高

正如前文所述,5G技術具有更快的傳輸速率,較之4G時代傳輸速率大幅度提高。舉個簡單的例子,以往在4G技術的支持下要下載一部標準大小的影片至少需要幾十分鐘甚至超過一個小時,但是在5G技術下這個時間將大大縮短,僅僅只需要17秒,下載速度較之前快了幾十倍。

(二)低延遲低能耗

當今社會,很多行業對于網絡技術有較高的要求,比如互聯網醫療、汽車自動駕駛等等,這些都需要將網絡延遲、能耗降到最低,而低延遲低能耗恰恰也是5G技術的一大特點。簡單舉例來說,在日常生活中經??梢钥吹綄崟r直播的視頻內容,在5G技術的支持下觀眾能夠在看視頻的同時實現實時互動交流,網絡延遲性也大大降低。

(三)超級鏈接能力

5G技術所擁有的廣泛接入優勢,可以為新媒體進入萬物互聯時代,提供非常強大的技術支持。在5G時代,物聯網技術不但能夠建立更有效的人與物間的強鏈接,同時也能夠涉足物與物相連的新應用領域,如已經實現廣泛應用的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機等智能家居產品,是實現5G時代強鏈接能力的關鍵應用場景。

與以前的信息傳播技術相比,5G技術實現了巨大突破,其必將引領時代快速發展,會對各行各業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以傳媒業為例,信息技術的更新迭代對于傳統媒體是一次嚴峻的考驗,不管是新聞內容生產還是內容平臺發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就需要傳媒業能夠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推動媒體融合,明確自身定位,從而探索更有效的發展之路[2]。

二、5G時代的媒體融合現狀

(一)三大中央主流媒體全國兩會期間的5G報道實踐

眾所周知,人民日報、新華社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這三大中央級媒體不僅在內容生產方面擁有巨大優勢,在技術支持、人才供應方面也具備其他主流媒體難以比擬的優勢。因此,在研究當今5G技術的應用實踐方面,當以這三大中央級媒體為研究對象,進一步得出相關研究結論。

2019年6月,工信部頒發了5G商用牌照,這意味著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各行各業都開始嘗試運用5G技術,爭取取得進一步的發展,上述三大中央主流媒體亦是如此。人民日報率先在全國兩會期間使用“5G+VR”技術實現了全景直播;新華社隨即也在全國兩會期間采用了“5G+AI”技術完成了直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基于“5G+4K/8K+AI”等新技術建設了綜合性視聽新媒體旗艦平臺“央視頻”,這也是中國首個國家級5G新媒體平臺。

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5G技術在新聞媒體中的運用越來越普遍,特別是全國兩會期間,在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下,5G技術成為各大新聞媒體的主要技術選擇,被普遍應用到新聞報道的各個階段。比如,人民日報使用5G技術加強了和廣大受眾的溝通交流;新華社則利用全息圖像技術與5G關鍵技術融合,形成了5G全息異地同屏系列專訪;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則是在“央視頻”上,率先完成了基于360°VR視野的4K全景高清慢直播。

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人民日報、新華社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這三家主流新聞媒體對5G技術運用得越來越嫻熟,開始大量采用“5G+”高新技術結合形成了“5G+AI+XR”“5G+4K”和“5G+8K”等高新技術結合形態[3],進一步優化受眾的觀看體驗??傮w來看,5G技術由于其快傳輸、低延遲和強連接等特點,逐漸突破技術瓶頸,打破了時空限制,實現了云傳播、實時直播等創新傳播形式。

與此同時,媒體在5G時代亦開始追求“5G+”技術的融合發展,以此為受眾提供更好的媒體接觸體驗,主流媒體借助5G技術實現“內容+技術”的完美結合,也為媒體深度融合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二)傳媒業5G技術運用的方向和趨勢

根據上述三大中央級媒體的5G報道實踐來看,目前傳媒業將5G技術運用于新聞報道的趨勢大體如下。

1.將宣傳途徑平臺化

多平臺傳播成常態。平臺式傳媒,指的是既具備傳媒專業編輯權威性,又可以面對更廣泛用戶開放的數字化網絡平臺。目前而言,平臺型媒介數量龐大,其中既包含由微信公眾號、頭條號和百家號等自媒體打造的數字化內容平臺,也包含由人民號、澎湃號等官方媒體打造的數字化媒體平臺。而事實上隨著5G技術的出現并逐漸走向商業化以來,伴隨著全國5G新媒體系統的順利建成,我國的5G發展戰略也在全國范圍內相繼啟動,全國各地的5G融媒體中心、5G融媒體實驗室等應運而生。

嚴格意義上來講,開放性媒體平臺的建設有助于賦予每一個用戶內容生產權限,基于平臺進行引流和平臺化建設,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從這點來考慮,未來傳媒的變革發展方向應該與網絡的運作邏輯緊密結合,打造具有開放性、建設性和創新性的平臺型傳媒,而這從當下在5G網絡的支持下開始大量打造平臺式傳媒的趨勢就能夠窺探一二[4]。

2.內容視覺化

追求用戶沉浸式體驗。近年來,由于短視頻傳播爆火出圈,更多的受眾習慣通過短視頻獲取信息,在新媒體領域也是如此,短視頻平臺已成為傳媒機構發布新聞,達到傳播目的的一種主要途徑。從目前的抖音、快手等移動短視頻軟件的使用數據來看,短視頻已成為大數據時代的新型社會語言,因此資訊獲得方式逐漸向短視頻化方向轉變,其或許會成為未來中國互聯網內容開發的主導趨勢。

不過,在4G時代由于技術的限制,視頻的分辨率低、延遲性高,受眾的信息獲取體驗并不好,尤其是相關場景受到技術限制根本難以高度還原。值得慶幸的是,5G時代信息來源豐富,XR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信息的高效傳遞。另外,在5G網絡迅速發展以后,VR、AR、MR等新科技也獲得了更全面的運用,特別是在全國兩會報道期間,基于5G直播技術讓受眾更全面地了解了兩會動向,從而有效創造了沉浸式的全景交互服務。

三、媒體融合發展的未來趨勢

(一)技術融合:智能媒體時代或將到來

5G是一種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通信技術,是推動媒體融合的發動機,亦是不同媒介技術的基礎支撐力量。在5G技術的幫助下,AI、AR、MR、4K和8K等技術得到了很大的改進和完善,并重新構建了媒介產品的呈現方式,在智能化場景應用和傳播方面推動了媒體深度融合發展。

隨著5G、AI、AR等各種技術的持續發展和不斷融合,其所衍生的創新性應用也將以更深入、更廣闊的形式嵌入媒體融合進程,接下來其還將進一步引導媒體融合邁向數字化和智能化階段,促使媒介深化融合新態勢的形成。

正如當下集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和物聯網等多種新興技術于一身的智能媒體機器人已經可以在收集資料、編輯報道和發布新聞等方面為媒體機構的發展提供助力。

在“5G+”技術的廣泛運用下,超高清視頻、低延遲低能耗直播和各種智能化互動場景已經成為常態,目前已經初步形成場景化、平臺化和智能化的傳播格局,5G技術與AI技術的有機融合將進一步推動智慧社會的構建。

如今,人們正處于互聯網技術與各種智能技術交織的智融媒介時代,并逐漸走向智能科技全面覆蓋媒體傳播范疇的智慧傳媒時代[5]。

(二)跨界融合:形成多元產業形態

在5G時代,媒體深度融合格局已初步形成,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為融合傳播提供了便利。當下的媒體融合不僅是傳媒的內容、手段與媒介的融合,而是傳媒在各領域的融合,如跨界融合。在當下這個“技術盈余”的社會里,媒體的跨界融合已經成為常態,并在疫情的作用下和全球化策略的驅使下逐步產生了一些新特點,而這些新特點主要涉及跨平臺協作與跨區域協作兩大領域。

所謂跨平臺協作,就是傳統媒體和商業平臺之間的協作,實現了信息與資源共享。對傳統媒體來說,內容是其最大的資源優勢,而商業網站則擁有渠道與流量等資源,雙方通過協同合作,才能達到各自資源優勢互補和經營模式的不斷創新。此外,傳統媒體不僅能夠為商業平臺提供優質的內容,爭取更多的受眾,而且還能夠為傳媒提供一個更大的平臺和更多的流量。與此同時,受眾也可以在平臺上獲取更有價值的信息,有助于提高用戶內容滿意度[6]。

所謂跨區域協作,是指全國各地的媒體機構進行協作,從而實現信息共享??鐓^域協作最早出現于美國,到2020年我國也有了媒體機構的跨區域協作,共享疫情信息,實現了疫情信息的高效聚合與統一管理,形成不同媒介形式下全方位、多層次和全鏈條的信息傳播模式。此后,各領域逐漸普及這種跨區域媒介協作模式,并以此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7]。

(三)時空融合:實現沉浸式場域體驗

隨著5G技術的廣泛使用,新空間的概念也逐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同時數字化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也對空間序列理論產生了巨大且深遠的影響。在5G融媒體時代,時間與空間的界限逐漸模糊,呈現融合之勢,人們過去、現在與將來的活動日程可被一鍵式提取,甚至遠在萬里之外的人也能夠借助新興技術,如親臨現場一般參觀世界各國的盛會、活動等,獲得沉浸式的場域觀感體驗。

麥克盧漢曾明確提出“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觀點,這個觀點也恰好在5G時代得到了最新的印證。5G時代的媒體融合不但給廣大受眾提供了情景式傳播的沉浸式感受,同時其能夠跨越空間的內容傳遞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常規媒體在時空層面的束縛,讓受眾可以切身融入更逼真的媒介環境。通過刺激人的感覺神經、視覺神經和大腦神經,形成虛擬的沉浸式感受,成功讓人擁有一場非?!罢鎸崱钡呐R場互動式體驗[8]。

5G時代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已經超脫了麥克盧漢提出的感覺延伸維度,其對人體各項感官的輔助更加人性化且足以滿足受眾的各種社會需求,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巨大的媒介技術進步。當然,在實現技術進步的同時,也應該加快推動媒介技術融合,助力5G融媒體平臺建設,及時將日新月異的高新技術應用到新聞報道實踐中,只有更早地將之惠及全社會民眾,才能夠有效強化受眾對于新聞報道的全感官認知,從而擴大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四、結語

5G技術的迅猛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媒體融合進程,人類社會將迎來萬物皆媒的智能媒體時代,傳媒產業也將得到進一步的創新性發展。與此同時,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們一方面需要保證滿足廣大受眾的口味,另一方面又必須秉承以人為本這一基本準則,掌握好高質量內容這一基本要領,積極整合新一輪的媒體技術,搞好新聞宣傳與業務工作,增強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力。誠然,5G技術的持續發展對于優化受眾的信息獲取體驗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但是對于新聞媒體來說內容生產仍是第一要素,在做好內容的基礎上追求形式的創新和傳播方式的改進是新聞工作者需要堅持的正確道路。

參考文獻:

[1] 申國江.基于5G時代融媒體發展趨勢的探討[J].傳媒論壇,2021,4(23):29-31.

[2] 劉毅,鄭溦. 5G賦能主流媒體轉型升級[J].科技傳播,2021,13(22):144-147.

[3] 石穎.“互聯網+”背景下媒體融合發展研究[J].中國傳媒科技,2021(11):82-84.

[4] 林翔. 5G+媒體深度融合的長效創新路徑[J].傳媒,2021(21):30-32.

[5] 王玲,張之其.省級廣電媒體融合傳播方式創新研究[J].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21,40(5):59-63.

[6] 張芮.“5G+”技術背景下媒體深度融合的新趨勢:基于中央主流媒體5G實踐的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19):23-25.

[7] 廖憶.探析5G時代傳統媒體融合發展的實踐與思考[J].傳媒論壇,2021,4(18):14-15.

[8] 鐘央,劉漢武. 5G時代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特點及融合研究[J].新聞傳播,2021(17):63-64.

作者簡介 梁鎮,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公共傳播。

猜你喜歡
媒介受眾時代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書,最優雅的媒介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歡迎訂閱創新的媒介
e時代
e時代
e時代
用心感動受眾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電視節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