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患者行為心理需求的康復醫院建筑設計研究

2022-10-14 02:08鄭衛紅
建筑與裝飾 2022年19期
關鍵詞:康復訓練住院建筑設計

鄭衛紅

廣東省工傷康復醫院 廣東 廣州 510440

引言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劇以及慢性病等各種疾病導致功能障礙的患者增加,我國的康復醫療市場需求也進一步加大,同時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但從現狀來看,我國現有的康復醫療機構數量不多,且大多僅能滿足基本醫療的需求,難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康復需求。故而,從患者的行為心理需求出發,對康復醫院的建筑設計進行分析研究非常有必要,不僅能為患者提供溫馨舒適的就醫環境,也能很好地滿足患者的就醫需求。

1 患者行為心理需求的理論概述與康復醫院建筑設計的融合

20世紀初,美國心理學家華生提出了行為心理學,他認為行為是個人身處環境之中所作的反應?;谶@一理論開端,一大批學者也提出了環境會對人的心理情緒有較大的影響。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引進國外關于環境與行為的研究成果,并逐漸應用至建筑學領域中?;谛袨樾睦韺W的認識可得知,建筑環境能夠對人的行為心理產生較大的影響,同理,對人的行為心理需求進行研究,也能推動建筑環境的改變。本文則通過行為與心理這兩個因素,結合康復患者的生理行為特征與心理現象特點對其行為心理需求進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導康復醫院的建筑設計。

1.1 康復患者的心理現象在建筑設計上的體現

在康復治療過程中,患者會因自身的殘疾及處于陌生的治療環境而表現出一定的心理特征,主要都會經歷無知、震驚、否認、抑郁、反對獨立和適應這樣一個心理過程,但不同的患者在不同心理時期的時間長短會有所不同。這需要在醫院建筑設計中,注重改善就醫環境,可通過室內外景觀設計等措施,用以康復患者及時消除不良情緒,在心理上能正視自身的狀況,積極配合康復治療活動,加快康復治愈進程[1]。

1.2 康復患者的行為心理需求對康復醫院設計的影響

在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人類激勵理論》中,將人類的需求從低至高劃分為5種需求,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與自我實現需求?;隈R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基礎上,在分析康復患者的行為心理需求時,將其劃分為醫療行為需求與心理需求這兩類,其中,醫療行為需求主要包括醫療康復需求、日常生活需求、安全無障礙需求;心理需求主要包括交流需求、尊重需求和轉移注意力的需求。

1.2.1 醫療康復,是患者對康復醫院的最基本訴求,患者來康復醫院的主要目的是接受專業的康復訓練和治療,從而恢復或維持身體的各項機能,最終能回歸家庭和社會。而為了滿足患者這一基本訴求,在建筑空間設計上應盡可能地設置各種康復訓練與治療的空間,以滿足不同患者的醫療康復需求。

1.2.2 日常生活,這主要是針對康復患者在住院期間的正常生活所需,在建筑空間設計上,應注重營造聲光熱適宜的物理環境、舒適的休息生活空間、充足的休閑娛樂空間及康復訓練治療空間。此外,在日常生活需求中,還會衍生出另一個特殊需求,即陪護需求,因為康復患者大多都行動不便,在日常生活與康復治療過程中都需要陪護人員協作完成。

1.2.3 安全無障礙,這一需求是康復患者對建筑最基本的需求,主要由康復患者這一群體的特殊性決定,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針對身體殘疾、老年人等行動不便的康復患者,需保障建筑的消防疏散安全及無障礙設計,以保證這類人群的行動安全;另一方面是為保證康復患者在治療期間不會被感染、被訓練器械二次傷害,在建筑空間設計上,需注重營造良好的衛生環境及舒適的空氣品質,同時也要充分保證器械的安全性。

1.2.4 轉移注意力,由于康復治療過程大多較長,患者容易產生無聊疲憊與厭倦感,為了能及時排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增強患者治療的積極性,就需要在建筑空間設計上設置娛樂活動交流的空間,從而轉移患者的注意力[2]。

2 基于患者行為心理需求的康復醫院建筑設計優化策略

2.1 優化醫院流線規劃的設計

醫院的流線規劃設計,會對患者的就醫效率有較大的影響。當前許多康復醫院是基于市場需求下建成,也多是改造其他性質的老舊建筑而來,并沒有按照康復醫院的治療流程進行合理布置,導致功能分區較為混亂,繼而出現患者就醫來回往返、就醫效率降低、就診人群混雜、就醫流線冗長等現象出現,難以滿足患者對空間環境易達性的需求。要想改善這一現狀,就需要在康復醫院建筑設計中,按照康復醫院的治療流程,合理對院區規劃布局及功能分區進行設計。

一是要因地制宜地對院區規劃布局。在康復醫院建筑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不同場地所對應的布局模式,結合患者對建筑空間環境的易達性需求,選擇適宜的場地布局模式。目前康復醫院的規劃布局類型主要分為3種:第一種是分散式,這種布局模式是將康復門診、住院、康復評定訓練治療、醫技、后勤保障等按照功能在水平方向延展布置。這種布局模式的優點有:不同建筑之間干擾性較小,能為康復患者提供一個安靜休養的環境;利于建筑自然采光與通風,利于營造適應康復治療的綠化景觀環境;便于院區分期建設及未來發展。但這樣布局模式也有其不足,主要表現為會讓患者的就醫流線較長,若遇到惡劣天氣時,會給患者的就醫帶來極大的不便;還會降低土地的利用率,建筑體形系數較大,不利于節能。第二種是集中式,這種布局模式主要是將康復醫院的幾大主要醫療功能空間進行集中布置,形成建筑綜合體。這種布局模式的優點在于:功能空間緊湊,可縮短水平流線,占地面積小,土地利用率高。但同樣也具有一些不足,主要是布局耗能大、建筑自然采光與通風差、室外康復活動開展難度大、不利于分期建設及未來發展等。第三種是半集中式,這種布局方式是以上兩種布局模式的結合,也因此結合了分散式與集中式的優點,通常是將高層住院樓、康復門診、康復評定訓練治療、醫技等功能聚集,流線不過長,占地面積適中,且可組織室外康復活動[3]。

二是做到功能分區明確、合理。在康復醫院建筑設計中,也應做到各個功能分區明確且合理??祻歪t院總體上可分為兩大功能空間,一類是醫療功能空間,如康復門急診、住院、康復評定訓練、醫技、健康管理等;另一類是用房輔助功能空間,如行政管理、后勤保障、院內生活、公共空間等。醫療功能空間是康復醫院患者康復治療的核心功能區,具有人流量大、流線復雜的特點。在分區設計過程中,應正確認識各個醫療功能空間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基于患者康復治療流程的易達性、便捷性需求出發進行設計,將其設置在交通便捷、臨近入口、便于患者直達的位置。同時也要結合門診患者與住院患者這兩類患者的康復治療需求進行功能分區設計,應盡可能地縮短患者的行程,針對門診患者,可在門診區附近設置小型的康復治療區。而針對行動不便的住院患者,可在同病區護理單元中設置康復訓練室,這樣既能節省空間,又能為住院患者營造團體康復的氛圍,從而提高其康復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此外,也要充分考慮各個功能單元之間應有便捷的交通聯系,因為患者往往是進行完一項治療后才能繼續進行下一項,所以在設計中保證彼此之間的聯系,以便患者能就近進行康復治療。

2.2 優化康復訓練治療空間的設計

康復訓練治療空間是康復醫院的關鍵功能區域,但目前普遍存在功能空間配比不足的情況,難以滿足患者的基本醫療行為需求,也容易讓患者在康復治療中產生消極情緒。對此,就需要進一步優化康復訓練治療空間的設計。一方面,在設計過程中,應結合不同患者的行為心理需求完善康復訓練治療空間的功能設計,一般包括物理治療、作業治療、言語治療、中醫傳統治療、心理治療、兒童康復、評定科室等功能單元。另一方面,也充分考慮不同功能單元的功能組成,如在物理治療中,功能組成可分為患者訓練空間,包括肢體訓練區、器械訓練區、步行訓練區等;醫護輔助空間,包括治療師辦公室、休息室、儲物間、衛生間等;候診空間,包括休息等候區、登記處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具體設計過程中,應依據醫院當前的醫療服務量推測出未來的醫療服務量、門診量、住院量及康復診療人數等,進而推算出所需的設備量,再根據設備的大小尺寸和數量計算出各康復治療功能區所需的面積。應在保證康復設備擺放及患者活動空間的基礎上,盡可能讓康復治療室寬敞[4]。

2.3 優化住院空間的設計

考慮住院康復患者通常住院的時間較長,且在漫長的住院期間,除了每天的康復訓練治療時間以外,其余時間大多是在護理單元中度過,所以在護理單位設計中,應注意為患者營造一個溫暖、溫馨的就醫生活環境。首先,要對護理單元的布局模式進行優化,應充分考慮患者對建筑空間的易達性、安全性、舒適性等行為心理需求,從而選擇適宜的布局模式。其次,注重護理單位功能組成的完善,目前許多醫患都希望在護理單元中內置康復訓練功能區,這樣不僅方便行動不便的患者就近進行康復治療,還能促進患者與醫護人員的溝通交流。再者,注重提升病房環境的舒適度,住院康復患者大多行動不便,在病房設計中,針對偏癱患者,要保證病床臨空側為患者的健康側,以保證患者下床時的安全,對于患者的如廁需要,應在健康側設有L形抓桿,并針對右側偏癱患者設置左側靠墻的坐便器,左側偏癱患者則反之。而針對臥床患者,應在病房設計過程中安裝軌道式的移動設備,以便能將患者移至洗手臺、坐便器等場所。同時為便于患者進行步行訓練,宜在康復病區走廊頂部設置軌道,且走廊凈寬至少是3米。此外,對于兒童康復患者這一特殊群體,不能按照成年人的需求進行設計,并錯誤認為兒童相對矮小,因而所需的空間較小。實際上,兒童康復患者也伴有父母的參與,且兒童活潑好動,反而會需要更大的空間。因此在病房設計中,應盡可能地保證有足夠大的空間,能滿足兒童行走或游戲玩耍,也要有足夠的空間能便于父母進行陪同和陪護,同時也要保證家庭的隱私權。另外,可從色彩搭配、裝飾等方面著手,按照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進行設計[5]。

2.4 優化室外景觀環境的設計

基于患者行為心理需求的康復醫院建筑設計,也應注重室外景觀環境的營造,讓患者能感受到安全感、自由感、舒適感。而在室外康復景觀設計過程中,應注重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能夠休閑、交流的空間場所,滿足患者的溝通交流的需求,增強其康復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同時也應注重為醫護人員營造一個休息放松的空間,由此增強醫護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如某康復醫院在室外景觀設計中,通過庭院、室外健身器械、景觀小品、景觀連廊等為患者營造了休閑娛樂的空間,不僅最大化地利用了景觀資源,還能很好地轉移患者對傷病的注意力[6]。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康復醫院建筑設計中,除了要滿足基本的功能使用需求,也應能滿足患者的行為心理需求,積極營造一個安全、舒適、自由的就醫環境,有助于增強患者康復治療的信心、提升康復治療的效果,也有助于促進康復醫院的未來發展。本文在分析康復患者行為心理需求的基礎上,從布局規劃、康復訓練治療空間、住院空間、室外景觀環境這幾個方面提出設計的建議,希望能為相關的康復醫院建設提供參考。

猜你喜歡
康復訓練住院建筑設計
建筑設計應對低碳理念的相關思考
小型商業建筑設計
建筑防火設計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配景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思考
慢阻肺緩解期患者行肺康復訓練護理的臨床效果觀察
住院病案首頁ICD編碼質量在DRG付費中的應用
獼猴脊髓損傷康復訓練裝置的研制
聽覺腦干植入兒童康復訓練個案研究
氣壓差減重步行康復訓練系統設計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