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古詩詞鑒賞教學的策略

2022-10-16 04:24楊雯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22年8期
關鍵詞:古詩詞鑒賞語文教學新課改

楊雯

摘要 本文立足于新課程改革背景,從自身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經驗出發,提出了口不絕吟,品古詩詞余音繞梁韻律美;身臨其境,感古詩詞流連忘返意境美;深思熟慮,悟古詩詞耐人尋味文化關的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方略,旨在有效推翻應試化教學思想影響下的只重積累、輕視感悟的古詩詞鑒賞教學弊端,讓高中生在古詩詞古香古韻的熏陶下實現全面發展。

關鍵詞 新課改 高中語文 語文教學 古詩詞鑒賞

高中是中國學生成長發展的關鍵階段,對下有夯實基礎之效,對上有持續發展之能。處于高中時期的學生長期受“高考”學業壓力所累,身心俱疲。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多數教師常以“知識本位”思想為教學宗旨,向學生灌輸大量的古詩詞內容,而忽視了學生古詩詞鑒賞感悟,使得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成為了被“高考”牢籠所桎梏的“籠中鳥”,失去了其應有的內涵與底蘊,成為了充滿功利的“工廠化”教學。這不僅阻礙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弘揚、傳承,對當代高中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提升同樣也會造成不可估量的阻礙。因此,對于現代高中教育來說,立足于新課改視域,加強對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的改革創新勢在必行。

一、口不絕吟,品古詩詞余音繞梁韻律美

誦讀古詩詞是鑒賞古詩詞的前提。古詩詞具有語言凝練的特點,且有不同于其他文學形式的對仗工整、注重平仄起伏的獨特性。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加強對古詩詞的吟誦指導,更有助于學生感知古詩詞的韻律之美,進入到古詩詞的意境之中。從而在有效鍛煉學生語言感知能力的同時,豐富學生的語言基礎,增強學生的文化涵養,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高中語文中的古詩詞誦讀指導可從以下兩個方面人手:

首先,情通意達品讀古詩詞。

古詩詞是古代先人的智慧結晶,但由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與當代高中生相距甚遠,這就使得學生在實際誦讀古詩詞時往往會受到時代的影響而出現鑒賞體會不夠深入的問題。但所幸的是,人類的情感是具有互通性的,雖然學生不能夠與詩人、詞人們感同身受,但在古詩詞組誦讀指導中,教師則可在把握古詩詞情感基調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帶有感情的朗誦古詩詞,以此來促使學生在心境上與文人騷客實現情投意合。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所著的七言歌行體詩歌,詩人借月夜春江之景,贊嘆了大自然的綺麗景色、謳歌了愛情的純潔、表達了游子思婦之情,同時又凝練了人生哲理。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高中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誦讀此詩時,就可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向學生提問“賞月是我國中秋節的節日習俗,秋夜之月又團圓之意,那么你們有過賞春夜之月的經歷嗎?與秋天有什么不同?在賞月時,你們會想什么?”,以此來引發學生的思考交流,讓學生將情感帶入到詩詞的吟誦之中,在誦讀與吟詠中與詩人形成情感共鳴。

其次,多元角度朗讀古詩詞。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在《題西林壁》一詩中揭示了要從多元角度觀察事物,如此才能夠全面客觀地認清事物的本質。高中古詩詞鑒賞教學同樣也是如此,古詩詞的內涵極為深遠,“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學生智力、認知以及思維發展情況不同,對古詩詞內涵的理解認識也會存在較大差異。因此,為確保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古詩詞的內涵,在古詩詞誦讀教學中,教師就可積極鼓勵學生基于個人想法與見解抒發對古詩詞的誦讀感受,從而在活躍語文課堂氛圍的同時,更好地深化學生的學習感受與體驗。

二、身臨其境,感古詩詞流連忘返意境美

意境是古詩詞文學魅力的起源。高中語文教材中所收錄的古詩詞都具有“詩中有畫,畫中有情”的特點,這是古詩詞魅力與精華的體現。但由于高中生的心智尚處于成長發展的過程之中,且普遍受到年齡的影響而存在生活經驗少,社會閱歷不足的學習特點。這就使得多數高中生在實際鑒賞古詩詞的過程中,往往難以實現對古詩詞意境的心領神會,對古詩詞的情感基調也難以做到息息相通。因此,為有效改善當代高中生在古詩詞鑒賞中所存在的這一問題,新時代的高中語文教師就要加強對現代教學技術與手段的應用實踐??苫诠旁娫~的表象意象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構建真實情境,調動學生視聽等多種感受,促使學生在感官與興趣的作用下走進古詩詞意境之中。

如,在教學《歸園田居(其一)》一詩時,教師便可結合詩人陶淵明所構建的意象,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田畝草屋、成蔭榆柳、列植桃李、黃昏遠村、深巷狗吠”的田園風光景象,以此來為學生構建靈活、生動的古詩詞鑒賞教學情境。并向學生提問“你們有過在農村、鄉野的生活經歷嗎?比起高樓林立的城市,田園鄉村有怎樣的特點?你們向往陶淵明筆下的田園生活嗎?為什么?”,以問題活化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交流與探討。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結合詩人陶淵明的生平經歷與《歸園田居》系列時的創作背景,利用微課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料,讓學生在情境的帶動與資料的加持下,更好地理解陶淵明在詩中所傳達出的對田園隱居生活的無限向往與怡然陶醉之情。

三、深思熟慮,悟古詩詞耐人尋味文化美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古詩詞鑒賞教學的目的并不是培養詩人,而是要借助古詩詞魅力無限、內涵豐富的文學特性,去熏陶學生的審美情趣,豐韻學生的文化修養。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展開古詩詞鑒賞教學活動時,就要利用好古詩詞作為傳統文化載體的這一功能,讓學生在品味古詩詞的過程中受到傳統文化的濡染,實現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提升。

一方面,教師可通過古詩詞鑒賞教學,塑造學生品格意志。在《蜀道難》一詩中,借“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培養學生敢于面對人生挫折、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借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培養學生的高尚的愛國情操;借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培養學生的堅韌不拔的民族氣節;另一方面,可通過古詩詞教學,讓學生感悟人生哲理。以“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一句,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句,讓學生學會多元思考、客觀分析;以“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促使學生認識到人生的短暫,學會珍惜時間。

總而言之,古詩詞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高中語文學科教學中開展古詩詞鑒賞教學,不但能夠進一步深化語文學科人文性與思想性的學科屬性,同樣還具有促進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文化教育的融合,從而在突出高中語文學科育人價值的同時,為高中生的成長發展構筑光明未來。因此,新時期的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要及時摒棄急功近利的功利化教學思想,基于古詩詞的內涵、底蘊去優化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的教學環境;從學生認知發展情況出發去創新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的教學方式;立足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發展去完善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的教學結構,讓學生在吟誦中感知古詩詞的韻律美;在感悟中體會古詩詞的意境美;在思考中領會古詩詞的文化美,從而得到心靈上的洗禮與熏陶,實現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

[作者通聯:甘肅民樂縣第一中學]

猜你喜歡
古詩詞鑒賞語文教學新課改
新課改下關于學生減負的幾點思考
高中古詩詞鑒賞滲透當代寫作的探討
新課改下的幼兒教育策略初探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淺析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
高中古詩詞考點賞析
新課改對立德樹人的思考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