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味詩詞芬芳,讓語文學習活色生香

2022-10-16 04:24于芳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22年8期
關鍵詞:活色生香語文學習

于芳

摘要 學習古典詩詞,品味詩詞芬芳,能夠豐富、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和精神境界,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活色生香。為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吟誦詩歌,感受韻律之美;推敲文字,感悟煉字之美;品味意象,體會意境之美;挖掘思想,品味精神之美;模仿寫作,享受創作之美。

關鍵詞 學習詩詞 品味芬芳 語文學習 活色生香

語文課程是學生初中階段的必修課程,古典詩詞作為背誦、書寫的重要內容,包含了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具有古典韻味之美。山水人物、思想感情的描寫和抒發在古典詩詞中隨處可見。如何讓古典詩詞欣賞課充滿趣味,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活色生香,成為初中語文教師重點考慮的問題。為此,教師應創新古典詩詞的講授方式,找準欣賞古典詩詞的突破口,引領學生品味詩詞芬芳。

一、吟誦詩詞,感受韻律之美

優秀的古典詩詞節奏鮮明,朗朗上口。學生在誦讀詩詞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對內容的記憶,充分感受詩詞的韻律之美。教師要重視詩歌的誦讀環節,引導學生積極誦讀詩歌。首先,教師需要將生詞分解,結合課本注釋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詩詞內容。其次,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把握詩詞的節奏和樂感,讓學生正確地發音、斷句。

比如,在學習古詩《觀滄?!窌r,教師應將“碣”“竦”“峙”等生詞的讀音進行糾正和傳授,使學生在掌握生詞后可以將古詩正確地進行誦讀。然后,教師應領誦,使學生掌握該詩的節奏和氣勢,將整首詩表達的感情和氣場讀出來。當然,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誦讀或者小組誦讀,讓學生在誦讀中加深對本詩的認識和理解。在整個誦讀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到《觀滄?!芬辉姷捻嵚珊蜌鈩?。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入到誦讀狀態,教師還可以通過播放背景音樂、視頻等形式渲染氛圍,使學生伴隨音樂反復誦讀,體會作者情感,感受詩歌韻律之美。

教師的領誦、背景音樂的播放可以使學生的情感、心理受到震撼,欣賞詩詞音頻、視頻,反復誦讀詩詞,能不斷提高學生的詩詞誦讀、理解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誦讀習慣。

二、推敲字詞,感悟煉字之美

為了增強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教師應帶領學生推敲古典詩詞的字詞,引發學生積極的思考,思考作者選用字、詞的原因和作用,使學生進入到探究式學習中。通過對詩詞文字的推敲,學生可以從詩詞表面進入到創作層次,深入感受古詩詞的內涵和魅力,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誦讀、理解詩詞的表面。

比如,在學習《水調歌頭》一詞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分析該詞的詞句,使學生充分把握該詩詞的含義。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引導學生進入深層次的思考。向學生提出將“把酒問晴天”中的“問”換成“對”或者“向”怎么樣?將“我欲乘風歸去”中的“乘”換成“隨”怎么樣?使學生從作者角度思考問題,感受作者蘇軾創作時對詞、句的推敲和講究。通過推敲字詞,鑒賞該詞的藝術價值和美學價值。學生通過深層次的探究和思考能夠準確抓住詞的精彩和絕妙之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

三、品味意象,體會意境之美

古人善于描寫意象,借助意象委婉地表達思想感情。為了深入理解詩詞內涵,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品味意象,從具體的意象出發感受作者當時的心境和情感,充分體會詩詞所呈現出的意境之美。例如,月亮、嬋娟、滿月等指向月亮的意象往往飽含著作者的思鄉之情;翠竹、松柏、竹石等意象往往象征著堅強、清廉的美好品質。這些意象既具有豐富的內涵,又具文學美感。引導學生關注古典詩詞中的意象,有利于培養學生對詩詞的理解能力。

比如,在學習陶淵明的古詩《飲酒》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句中的“菊”便是一種意象。教師需要重點關注該意象,并引導學生對此開展深入的探討。有的學生認為該意象只是一種具體的實物,不代表任何情感,還有的學生認為“菊”代表著作者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質。教師應結合作者的生平和創作背景,對學生的討論發言進行點評,引導學生將菊花的特性和人的品質關聯起來,充分理解作者陶淵明在詩歌創作中的心境和情感。

詩詞鑒賞中注重對意象的捕捉和分析,能夠培養學生對詩詞意象的敏感性。當學生在其他詩歌中遇到相同意象時,可以將意象代表的性格品質和表達的思想感情與具體詩詞內容相結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

四、挖掘思想,品味精神之美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在理解詩詞主旨時往往會出現思考不全面、偏離作者意圖的情況。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詩詞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挖掘詩詞的思想和內涵,結合創作背景和具體的詞句和意象,感受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使學生能夠與詩歌創作者達成情感共鳴,達到深刻理解詩詞內涵的目的。

比如,在學習《行路難》一詩時,李白通過“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脑娋浔磉_了自身的樂觀豪邁,具有積極浪漫主義的情調。為了讓學生透過詩歌表面深入理解李白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可以結合詩歌的創作背景引導學生分析。該詩歌的創作背景為李白在政治上被排擠,不得不離開長安的時期。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政途不順的憤慨,但仍希望有一天施展自己的抱負。為了讓學生感受并理解李白借助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可以通過資料展示、生平講述等形式將學生代入到創作情境中,引導學生挖掘詩歌最深層次的思想內容。

挖掘詩詞思想的教學方式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和聯想習慣,使學生逐漸熟悉詩歌主題思想的探究思路,品味詩詞中的精神之美。當學生培養起良好的詩詞鑒賞習慣后,自然會豐富個人的情感,積累更多的歷史文化知識和史實。

五、模仿寫作,享受創作之美

為了讓學生加深對詩詞的認知和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創作詩歌,模仿古人作詩,引導學生利用詩歌表達方式和表現技巧抒發自身情感,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詩歌興趣和寫作能力具有積極作用。

比如,在學習李清照《如夢令》一詞后,教師可以布置關于仿寫的任務。在該首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著重講述該詞的結構和韻律,告知學生該詞共有七句、三十三個詞語,引導學生模仿李清照的筆風寫作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例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句便是應用了疑問句加陳述句的形式,學生可以模仿這一體式進行寫作。在詩歌仿寫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將階段內學習的詩歌詞匯和技巧應用在實踐中,使其感受到詩歌的趣味和魅力。學生仿寫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寫作情況給予表揚和糾正,培養學生濃厚的詩歌創作興趣。

模仿詩歌寫作是較為創新的教學方式,同時具有一定難度,教師應及時給予學生點撥和幫助,使學生在課后能夠順利完成仿寫。通過詩歌模仿創作,學生的詩歌認知和理解能力能夠有效提高。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師帶領學生吟誦詩詞、推敲文字、品味意象、挖掘思想、模仿寫作,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詩詞內容和主旨,使其領略到詩詞的魅力和趣味。

[作者通聯:江蘇昆山市費俊龍中學]

猜你喜歡
活色生香語文學習
活色生香
活色生香
“活色生香”的語文課堂
如何構建活色生香的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課堂
如何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學習中的思辨能力
當前影響中學生語文學習成績的主要原因及建議
智力因素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研究
精心引導,實現學生語言積累多點突破
HOT!熱溫迷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