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文化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滲透探賾

2022-10-17 02:19高華忠
成才之路 2022年30期
關鍵詞:文化素養立德樹人道德與法治

高華忠

摘要:傳統文化在很多學科中都有滲透,教師需要做好融合處理工作,在教學設計、教學執行、教學調整、教學訓練等環節進行創新探索,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體驗的機會,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傳統文化有更多對接點,教師要深入挖掘,滲透相關內容,組織和引領學生開展傳統文化的學習和體驗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優秀的思想道德品質,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傳統文化;滲透;文化素養;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23.1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30-0097-04

對于學生而言,德育素質的培養離不開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熏陶。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加強傳統文化滲透能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提高學生文化自信心,進而對傳統文化進行有效傳承。在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這是學科特點決定的,也是學生思想品質成長所需要的。教師要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中的優秀傳統文化素材,借助更多渠道和手段進行對應設計,提高傳統文化滲透成效。發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內容、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推出趣味性文化活動、延伸課堂訓練維度,都能夠創造傳統文化教學契機。教師要增強創新探索意識,從不同角度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在傳統文化學習中構建學科認知系統。

道德與法治學科教材蘊含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在教學設計中,教師需要做好教材分析工作,對傳統文化滲透進行合理規劃,讓傳統文化滲透順利啟動。教師深入教材進行研究,自覺吸納一些課外內容,在豐富教學資源的同時,能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1.精選教材內容

傳統文化內容廣泛,在教材中多點分布,教師要有整合優化意識,對相關內容進行深入分析,以便找到適合的教學契機。教材是學科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僅要進行深度解析,還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閱讀,形成學科學習成長點。

例如,在教學“弘揚優秀家風”一課的導學環節,教師可圍繞“吃苦精神”這一主題,布置學生搜集相關信息:吃苦是傳統美德,有很多吃苦方面的名言俗語。同學們要廣泛進行收集,看誰能夠展示更多名言俗語。學生大多有一定積累,自然會積極參與其中,說出許多名言俗語,如“吃苦是?!薄皩殑︿h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等。教師要對這些名言進行解讀,要求學生銘記這些名言俗語,并將其作為行動和實踐的座右銘。教師還可以開展講述吃苦小故事的活動,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

教師讓學生有意識地收集名言俗語,目的是滲透傳統文化,為學生健康成長做鋪墊。道德與法治教學有自身特點,教師從不同角度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能為學生提供更多思想歷練的機會。這樣的名言集錦展示活動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生活化學習情境,讓學生形成更為深刻的感知與體驗。

2.吸納課外內容

道德與法治教學有固定的教材,教師在教學內容整合時,需要有拓寬意識,廣泛吸納課外內容。這不僅能豐富學科教學資源,還能開拓學生學習視野。傳統文化內容無處不在,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引導學生開展生活對接性學習,讓學生吸收其豐富營養,能促進學生思想品質的健康成長。

校本課程、網絡素材、生活案例等,都屬于可以吸納的課外內容,能為學科教學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教師要進行整合處理,精選一些教學內容,將其融入課堂教學。例如,在教學“我參與我奉獻”一課時,教師可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選擇一些典型案例融入課堂教學。如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如問路的人、過馬路的老年人、行動不便的殘疾人等。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這些人呢?再如,社區、學校會組織一些捐助活動,我們要主動參與其中,奉獻一份愛心。學生對這些內容都比較熟悉,教師可設計具體學習任務,引導學生結合傳統文化進行討論交流。為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教師可組織課堂演繹活動,讓學生現場模擬展示,進行情景再現。

教師推出課外學習任務,結合傳統文化傳承主題引導學生進行展示、討論、演繹、歸納,能為學生順利進入學科核心創造條件。學生對生活中的人和事比較熟悉,能夠自然建立起學習認知。教師適時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符合學科教學基本要求,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學生有一定生活經歷,其認知積累往往帶有個性化,教師抓住學生普遍關注的問題進行設計,融入更多課外內容,能幫助學生建立更多學習認知。

教師在具體設計時,要有意識地從學科教學生活化角度進行傳統文化滲透,讓學生結合傳統文化內容進行延伸思考,自然形成學科認知基礎。教學情境創設方法很多,有媒體情境、問題情境、生活情境等。教師可在情境設計中滲透傳統文化,對學生形成感官沖擊,促使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的洗禮。

1.利用媒體設計

教師選擇媒體展示,這是最為常見的教學方法。在具體設計時,教師不僅要考慮學生文化認知基礎,還要考慮傳統文化傳承特點,以便做出明智的選擇。如傳統節日,這些節慶活動中包含諸多文化因素,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對應訓練,能夠帶來豐富的教育契機。教師要對這些素材進行對應設計,讓學生獲得豐富的知識,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在生活情境設計中滲透傳統文化,教師需要對學生認知基礎有一定了解,以提升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學生對直觀性學習信息比較敏感,教師在傳統文化滲透中,要精心選擇情境展示方式,讓學生自然融入其中。例如,在教學“富起來到強起來”一課時,教師可先利用多媒體展示服飾圖片,要求學生認真觀察,看看這些服飾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其盛行在什么年代。教師引導學生對常見的服裝款式進行觀察介紹,能讓學生自然進入到學習環節,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深入探究,形成思想認知。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教師從服裝角度進行設計和組織,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多直觀體驗。

2.對接生活設計

教師有意識地對接生活進行情境設計,能夠適時滲透傳統文化,其滲透效果會更為顯著。例如,在教學“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一課時,教師在課堂導學環節可講述一個真實的生活案例:在某醫院里,一些患者排隊結賬,一個青年,看到一位行動不便的老人,就主動將這位老人讓到自己的位置,然后自覺地走到隊伍的最后面。其他人看到這一幕,紛紛站到這個青年的身后,讓他站到前面。這是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一個真實故事,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更為深刻的東西,這應該是什么呢?聽完教師的講述,學生都紛紛發言。有學生說:“尊老愛幼是中華傳統美德,眾人的做法都是積極向上的,值得我們為其點贊?!币灿袑W生說:“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是和諧社會的基礎,體現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苯處煂W生發言進行點評,自然引入教學內容,課堂教學順利展開。

教師對接生活進行設計,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成功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從學生發言中可以看出,教學設計具有針對性,讓學生自然聯系傳統文化,其教育作用滲透于無形之中。教學情境創設有更多選擇,教師抓住學生學習心理進行設計,引導學生從傳統文化傳承角度進行思考,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迪,讓傳統文化滲透自然發生。

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推出一些趣味活動,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傳統文化滲透效果。教師在教學中抓準時機適時滲透傳統文化,能對學生心理形成沖擊,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熏陶中接受歷練。

1.推出調查活動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通過開展傳統故事講述、游戲互動、信息搜集、主題演講等活動,引發學生情感共鳴,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學生對一些趣味性學習活動特別感興趣,教師要做好篩選處理工作,推出更多趣味性活動,在活動中滲透傳統文化。

學生對調查活動比較感興趣,教師對調查任務進行精細化設計,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古代科技耀我中華”一課時,教師可設計社會調查活動:在我們的家里,能夠找到一些陶器,如果可以,可挑選比較有特點的帶到班級來,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如果不能帶到班級來,可用文字或圖片進行介紹。學生接受任務后,都表現出較高的參與熱情。教師可給每個學生發放一份調查表,要求學生針對相關調查項目進行操作。

教師推出調查活動,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探究的機會。調查活動沒有太大難度,學生都能夠順利完成。陶瓷文化屬于傳統文化范疇,教師從這個角度設計教學活動,能給學生提供直觀學習的機會。從學生的課堂表現可以看出,教師的設計是比較成功的。

2.組織合作活動

學生對合作活動有更高認同感,教師抓住學生學習心理,推出一些互動性、探索性、娛樂性合作活動,適時滲透傳統文化,讓學生在合作活動中接受傳統文化,在互動交流中完成探索任務,這無疑是最有價值的設計。學生年齡較小,直觀思維比較敏感,對游戲、競賽、表演、展示等活動參與熱情較高,如何對傳統文化進行自然滲透,這是教師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為此,教師可根據學生學習需要進行活動設計,推出更多合作性學習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推翻帝制民族覺醒”一課時,教師可設計課題研究任務,要求學生以團隊為單位進行學習和研究:收集整理革命先驅的事跡,感受他們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如“黃花崗七十二歷史人物故事”“孫中山革命事跡”等。學生可自行組建小組,進行集體學習,寫出課題研究報告。課題發布后,學生都能夠積極行動起來,紛紛加入團隊,做好研究分工,對相關素材進行整合,集體討論,并達成學習共識。在課題報告呈現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評價,評選出一些優秀研究成果。

學生對課題研究感覺新鮮,自然會主動參與其中。教師深入研究教材內容,推出課題研究活動,有利于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在學習和研究過程中,學生獲得的學習體驗會更為真切,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感知會更為深刻。

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傳統文化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理念一致,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通過聯系生活、自主探究等策略,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民族榮譽感,樹立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培育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因此,在學科訓練設計中,教師要有意識滲透傳統文化,讓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社會調查、生活觀察、學習反思、信息整合、案例解析等,都屬于訓練范疇,教師要進行優化配置,在實踐性探索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

1.投放信息任務

教師設計訓練任務時只有了解學情,對學生學習心理和接受能力進行全面把握,才能提高任務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對學生形成多點沖擊,促進學生學習認知的順利內化。孝德文化宣傳活動與學科教學有更多對接點,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能讓學生在實際訓練過程中提高思想認知水平。要延伸訓練設計,教師就要從學生學習實際出發,布置切實可行的學習任務。

例如,在教學“美麗文字民族瑰寶”一課時,教師在訓練環節可針對漢字造字相關內容布置學習任務:關于漢字的形成,歷史上有不少傳說,借助網絡搜集相關信息,并對信息進行處理,參與班級展示活動,對漢字的形成進行討論交流。學生接受任務后,熱情高漲,迫不及待地行動起來。在信息搜集的過程中,學生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并對信息進行整理。在課堂展示環節,學生踴躍發言,課堂氣氛熱烈。比如,有學生指出,倉頡造字的傳說只能是一個傳說,漢字不可能由一個人造出來,漢字的形成應該是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結果。有學生對幾種造字法進行梳理,分別介紹了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等,還舉出一些例證。

教師為學生布置搜集、整理信息的學習任務,屬于傳統文化的范疇。學生對這些信息進行處理,能從中獲得學習體驗,對傳統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傳統文化信息隨處可見,教師讓學生在訓練中主動對接,其調動作用顯著。學生對傳統文化有更多認知,利用訓練進行集中處理,能形成系統學習認知。

2.滲透社會實踐

教師在訓練中滲透傳統文化,不能流于形式,要對訓練內容進行全面的對接處理,讓學生自然進入訓練環節,在實踐體驗中逐漸建立傳統文化認知,完成思想和品質的洗禮。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比較膚淺,教師利用學生熟悉的形式進行任務投放,能引導學生自然進入到生活學習環節,在案例解析、實踐操作、生活體驗中建立文化認知基礎。

在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考慮操作條件和學生意愿,將傳統文化進行有效對接。例如,在教學“我們的公共生活”一課時,教師要先對“公共”這個詞進行重點解讀:“公”為平均,“共”為合力,然后組織學生對公共生活相關主題進行集體討論:公共場合,在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其行為可以隨意安排,你贊同這個觀點嗎?網絡世界是否存在公共生活呢?為促進學生認知轉化,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信息時代,人們參與公共生活的形式發生了一些改變,但遵守公德不能改變,深入生活進行觀察,選擇一個案例進行解析,我們應該怎樣傳承公德文化?這是一個生活化的訓練任務,學生都能夠自然接受,并深入生活進行觀察,自然建立傳統文化認知基礎。公德是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教師圍繞公德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能有效滲透傳統文化,凸顯傳統文化的實踐價值。

學生對社會實踐活動有較高的參與熱情,教師針對教學內容安排實踐性訓練任務,能順利對接傳統文化傳承,促進學生生活認知的成長。文化傳承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教師對文化內容進行整合處理,深入研究學科教學特點,及時推出實踐性訓練任務,能增加學生實踐體驗的機會。學生深入生活進行觀察,對接主題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能夠形成新的學習認知。教師要科學設計、合理組織、適時驗收,確保學習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源頭活水,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因此,教師在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要巧妙地滲透傳統文化,抓住教學契機進行對應設計,使傳統文化與學科教學高度對接,從內容選擇、活動組織、學法指導、訓練設計等角度入手,為學生提供感知、體驗、分析、歸結、內化的機會,并通過多種學習實踐活動,促進傳統文化的全面滲透,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溫素彭.“說教”不如“體驗”:道德與法治教學反思[J].成才之路, 2021(09).

[2]張磊.道德與法治“思維”情境教學例探[J].中小學教育,2021(03).

[3]李曉霞.“立德樹人”理念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多元滲透[J].小學教學參考,2021(12).

[4]李霞.重體驗重積累———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J].河北教育,2021(12).

[5]吳葉青.例談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傳統文化滲透[J].黑河教育,2021(06).

[6]張升家.在小學道德與法治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20(24).

[7]段文華.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研究[J].天津教育,2020(31).

[8]邱凱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9(01).

Exploration of the Penet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Gao Huazhong

(Zhaili Central Primary School, Guangze County, Nanp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Guangze 354106, 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culture permeates in many disciplines. Teachers need to do a good job of integration and exploration in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teaching adjustment, teaching training and other links, so as to provide mor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nd improve their cultural quality. The course of morality and legal system has more contact with traditional culture. Teachers should dig deeply, infiltrate relevant content, organize and guide students to carry out learning and experience activitie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cultivate students’ excellent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in a subtle way, and achieve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Key words: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raditional culture; infiltration;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猜你喜歡
文化素養立德樹人道德與法治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