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力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權益保護

2022-10-19 08:38
人大研究 2022年7期
關鍵詞:用工權益勞動者

□ 王 維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迅猛發展,“新就業+平臺經濟”模式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就業形態,就業群體規模增長迅速。2021 年,我國新就業形態群體規模超過1.5億人。其中,服務提供者約為8400 萬人,同比增長約7.7%,平臺企業員工631萬,同比增長約1.3%。從行業分布來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主要分布在生活服務、生產能力、知識技能、交通出行四大領域,如外賣配送員、網約車司機、電子競技員、網絡主播等。這一群體的快速增長,不僅深刻改變了行業發展態勢、就業市場格局及社會組織方式,更對政府的社會治理能力、法律制度體系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我國新就業勞動者的重要作用更加凸顯。2020 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新就業形態也是應運而生。當前最突出的就是“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法律保障問題、保護好消費者合法權益問題等。要及時跟上研究,把法律短板及時補齊,在變化中不斷完善。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明確指出新就業形態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提出了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消費者合法權益、補齊現有法律短板等一系列重大深刻問題,為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刻領悟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就是要認清新就業形態的趨勢特點、抓住勞動者權益保護的重點難點、補足現有法律制度的漏洞短板,切實保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合法權益,努力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一、新就業形態的發展趨勢及特點

從全球范圍來看,新就業形態是新一輪信息技術特別是數字經濟和平臺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就業形態的更新升級,是新技術深層次嵌入經濟社會運行后產生的新業態,是從傳統的雇傭模式向更加靈活、更加多元、更加開放的用工模式的新轉變。在我國,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迅速發展,涌現了美團、閱文等一批國際知名平臺經濟公司,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根據不完全統計,2021 年上半年美團日均活躍騎手超過100 萬人,美團年度交易用戶數6.3 億人。截至2021 年6 月30 日,閱文平臺上積累了940 萬網絡作家。直播電商已成為網絡直播中用戶規模最大的直播類別,用戶規模達3.88 億人,截至2020 年底,我國直播電商相關企業累計注冊8862家,行業內主播從業人數達到123.4萬人。新就業形態已經成為我國就業市場的發展潮流和趨勢,是青年群體就業的重要選擇。

與傳統就業方式相比,新就業形態的用工形式和就業方式相對靈活,收入水平相對更高,更加符合青年勞動者的擇業偏好。首先,新就業形態用工靈活。在新就業形態中,勞動者既可以是長期雇員,也可以是短期合作;既可以是全職工作,也可以是業余兼職;既可以為單一雇主工作,也可以同時為多個雇主服務。勞動者可以根據自身的時間偏好、技能特點、工作習慣、身體狀況、個人心情等個體因素,通過互聯網等平臺實現自身的價值,獲得一定的收入報償。筆者在調研中發現,超過53%的外賣騎手認為用工靈活是吸引他們的首要原因,其次才是收入等其他因素。其次,新就業形態平均現金收入高于傳統制造業工人。根據在北京、上海等地調查發現,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代駕司機等工作群體的平均月收入在6000 元以上,而我國在傳統制造業、建筑行業就業的農民工群體平均月收入4300 元,收入差距較大。最后,新就業形態具有去組織化特點,就業環境相對更好,勞動者工作滿意度總體水平較高。相比于工廠里的流水線工作,新就業形態的就業環境更加寬松,可以兼顧自身需求,對工作的滿意度總體較高。例如,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調查數據顯示,超過77%的新就業形態受訪者對當前工作表示滿意,80.4%的受訪者對當前工作環境表示滿意。當以1-10 分計算就業者的工作滿意度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對工作的總體滿意度平均得分達到7.3分,高于社會平均水平。

二、新就業形態法律體系逐漸完善

隨著新就業形態的快速發展,全社會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的關注度也不斷提升,互聯網上關于騎手摔傷、失業保險以及社保欠繳等問題的討論不時登上熱搜。黨和國家也高度重視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問題。2021 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8 部委聯合出臺《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放開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的戶籍限制。鼓勵平臺企業通過購買人身意外、雇主責任等商業保險,提升平臺靈活就業人員保障水平。這是國家在頂層設計上加強對新就業勞動群體的權益保護,對新就業群體公平就業、勞動報酬、休息、勞動安全、社會保險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

此外,部分省市也積極制定符合地區特色的相關文件。例如,2021年10月,北京市出臺《關于促進新就業形態發展的若干措施》明確要求,穩定長期在京實際就業的“平臺網約勞動者”和“平臺個人靈活就業人員”,可以按規定參加本市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失業保險。平臺企業及用工合作企業要承擔維護“平臺網約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相應責任和義務?!捌脚_網約勞動者”也被納入最低工資制度保障范圍,并按時足額發放,不得克扣或故意拖欠。湖北省、四川省、甘肅省等地方也出臺了一系列地方性法律法規,進一步細化完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保護法律制度體系。

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的重點難點

國家頂層設計的逐步完善,反映了國家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高度重視和解決好勞動者權益保護的強烈意愿。但在實踐層面,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權益保護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

新就業形態最顯著特征之一就是用工靈活,勞動關系比較復雜。一方面,勞動者可能同時與多個平臺構成勞動關系。例如,在調研中發現,超過57%的網約車司機不止在一個網約車平臺注冊和提供服務。這就導致在同一時間內,該勞動者可能與多個平臺發生勞動關系。另一方面,勞動者勞動時間不固定,存在兼職現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和相關法律規定,只要勞動者按勞動合同完成了工作任務,就構成了勞動關系,并有權取得勞動報酬,獲得勞動保障。但目前法律的規定并不包括兼職的勞動關系。勞動者以兼職身份提供勞動和服務,是認定為勞動關系還是合作關系,還存在一定爭議。不少平臺企業為了避免發生勞動糾紛,在其用戶注冊過程中設立隱藏條款,力圖躲避與勞動者構成勞動關系。

與傳統的制造業工廠相比,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所處的地位更加弱勢。第一,算法控制更加隱蔽。平臺企業通過大數據等方式,加強對勞動者用工時間、工作流程、勞動效率進行嚴格管理,不斷更新算法來控制勞動者,延長勞動時間,增加勞動強度,卻很少考慮勞動者的個體需求、工作環境、意外風險等。這種看似“自由”的勞動方式背后,隱藏著嚴苛的勞動控制。平臺經濟往往通過設定任務、積分、升級等方式將勞動者束縛在無形的競爭軌道,從而實現資本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第二,勞動者缺乏有效組織。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往往以個人身份與平臺發生勞動關系,其缺乏固定的勞動場所和統一的勞動安排,這就導致勞動者組織程度較低,缺乏工會等有效的勞工組織。因此,在遇到勞動糾紛等問題時,勞動者往往勢單力薄,缺乏維權途徑和話語權。第三,法律保護制度不健全。新就業形態的快速發展帶來諸多勞動者權益保護問題,而現有的《勞動法》等法律制度缺乏明確的規定,需要修訂更新。例如,新就業形態行業競爭激烈,對勞動技能培訓需求較大,但《勞動法》只對傳統行業的勞動者納入政府組織的各類職業培訓有相應規定,而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是否納入政府組織的各類培訓缺乏明確規定。再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作時間與傳統的制造業勞動者的工作時間計算方式不同。平臺為了節約成本,在計算勞動時間時僅僅計算勞動者使用平臺工作的時間,而勞動者處于任務間歇期時,不被算作勞動時間。目前,我國《勞動法》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勞動時間認定缺乏明確規定,導致在工傷認定問題上存在模糊地帶。

在調查中發現,我國新就業形態群體繳納社保率普遍不高,以養老保險為例,我國新就業群體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比率約20%,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參保率普遍較低。不少平臺企業為了降低用工成本,通過勞務外包等方式少繳或不繳員工保險,而勞動者為了能夠得到更多的現金收入,更多考慮當前的生活需求,個人繳納社保的積極性不高。因此,不論是企業還是職工,在繳納社保方面存在勞資雙方都不積極的情況。

參保率低也與地方政府有一定關系。各地政府為了吸引投資,增加就業,發展地方經濟,對企業是否為員工繳納社保采取冷處理的方式。當遇到個別員工有關繳納社保問題的舉報、投訴時,也通常采取調解等方式息事寧人,對于大規模清查社保繳納問題缺乏足夠的積極性。

四、加強新就業群體權益保護要打好組合拳

新就業形態的迅猛發展,對現有的《勞動法》等法律體系產生了一定的挑戰。加快對現有法律制度的修訂完善,適時出臺符合新就業形態特點的法律制度,是立法部門的重要任務。首先,加強對國際上相關法律的跟蹤研究。與我國相比,新就業形態在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出現更早、立法更早,可以為我國出臺相關法律提供參考。例如,在是否將網約車司機看作平臺雇員問題上,2020年11月美國加州第22 號提案明確規定,網約車平臺公司無需將靈活用工人員當作其雇員。英國、德國、新加坡等國家也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關于新就業形態的法律制度,值得我國立法部門跟蹤研究。其次,要深入平臺企業、新就業形態群體開展調研,充分了解勞資雙方的需求、困難和建議,更加充分地尊重和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廣泛聽取主管部門和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與勞動者權益保護等。最后,要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對現有法律制度的修訂完善,進一步明確平臺與勞動者之間的勞動關系,嚴格要求平臺企業與勞動者簽署勞動合同。針對新勞動形態的用工特點、組織方式等問題,適時研究出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法》。

新就業形態是一種正在形成、不斷演化發展的就業形態,其用工方式靈活,就業群體規模龐大,涉及部門單位眾多,要統籌考慮當前經濟水平、就業形勢、民生需求、區域差異以及新舊制度銜接等問題,加強部門合作,形成齊抓共管、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治理局面。在新就業形態中,平臺處于絕對強勢地位,勞動者弱勢地位更加突出,勞動者維權難度更大。因此,要不斷加強對平臺的監管力度,對嚴重違反《勞動法》、損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行為要堅決查處;對惡意逃避法律監管、對抗監管的行為要從嚴處罰。

新就業形態具有去組織化特點,在勞動者權益保護上存在薄弱環節。要進一步擴大工會組織覆蓋面,在平臺企業、產業園區等部門組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會組織。由工會組織代表勞動者就勞動者權益保護與相關企業開展協商對話,進一步增強勞動者的話語權。

要加大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法律宣傳培訓,不斷加強勞動者自我保護意識和維權意識。加強平臺企業的勞動爭議調解機制建設,在符合條件的平臺企業、產業園區設立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將此項內容納入人大執法檢查工作之中。

人大代表來自于人民,服務于人民、扎根于人民,與人民群眾有著天然的、緊密的聯系。要切實發揮人大代表特別是基層人大代表的建言獻策作用,鼓勵人大代表深入新就業形態工作一線,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交朋友,及時反映新就業形態群體心聲。在各級人大代表推選過程中,充分考慮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代表推選工作。完善基層代表工作站制度,發揮人大代表工作站平臺作用,定期組織聽取新就業形態群體及相關部門意見建議,更好發揮其黨與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

[1]國家信息中心:《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1)》,http://www.sic.gov.cn/News/557/10779.htm.

[2]新浪財經:《美團第二季度財報:營收438 億主營業務保持高速增長》,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993 0654540122295&wfr=spider&for=pc.

[3]證券日報:《閱文集團上半年收入43.4 億元同比增33.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825456108692 7301&wfr=spider&for=pc.

[4]艾瑞咨詢:《2021 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研究報告》,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4475733.

[5]人民日報:《多措并舉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dongtaixinwen/b uneiyaowen/rsxw/202108/t20210819_421063.html.

[6]北京市人民政府網:《北京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印發〈關于促進新就業形態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http://www.gov.cn/xinwen/2021-09/24/content_5639115.htm.

猜你喜歡
用工權益勞動者
意外傷害與權益保護
以“靈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嘗試
勞動者
勞動者的尊嚴不應被“扔”在地上
漫話權益
“用工難”困擾西部地區:費力氣招人 干一個月走人
兒子簽了『用工合同』
廣場舞“健身權益”與“休息權益”保障研究
政企聯手應對“用工荒”困境 推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