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明收縮”視角下鄉村發展路徑研究
——以山西長治平順縣佛堂村為例

2022-10-25 08:25廖雪妤宋正江
華中建筑 2022年10期
關鍵詞:佛堂人居宅基地

龍 彬 廖雪妤 李 靜 宋正江

在鄉村振興背景指導下,廣大鄉村的發展被國家賦予了重要的戰略意義,尤其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激勵下,鄉村肩負著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國內不斷對鄉村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發布,這是21世紀以來第18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始終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不可忽視與不可回避的基本問題之一。但與此同時,隨著城市的發展以及城鎮化率的提高,大量鄉村居民涌入城市,使得鄉村常住居民減少,大量老人和小孩留守鄉村,鄉村收縮成大勢所趨。在城鄉分割的二元體制下,鄉村的快速收縮帶來了農村空心化、老齡化、大量土地閑置荒廢、農村經濟水平下降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從“精明收縮”的視角來看鄉村收縮,以山西長治平順縣佛堂村為例,提出相應的策略。

1 “精明收縮”概述

1.1 “精明收縮”理念由來

“精明收縮”來源于后工業化時代城市快速膨脹后逐漸萎縮的歐美國家,主要針對城市由于人口減少而引起的經濟產業衰落、建成環境荒廢等問題而提出相應的發展策略。2002年,由羅格斯大學的弗蘭克·波珀教授及其夫人首次對“精明收縮”進行定位,即更少的規劃——更少的人、更少的建筑、更少的土地利用[1]?!熬魇湛s”理念在國外雖沒有系統化的研究,但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對如今正快速發展的中國來說,有的策略具有指導意義。

1.2 “精明收縮”本土化發展

隨著國內發展速度漸趨平穩,城市化率已經達到60%以上,我國人口老齡化、房產泡沫等問題逐漸凸顯,大城市還在保持一定的增速,但中小城市和廣大鄉村地區已經開始逐漸收縮。早在2011年,黃鶴就已經根據“精明收縮”理論及策略在美國的實踐而得出其對中國城市規劃的啟示,提出從產業、經濟、空間等方面著手,有效降低未來可能的收縮過程中經濟、社會及生態成本[2];2014年,徐博等通過對德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城市收縮現象的觀察與研究,總結出全球城市收縮形成機制的一般規律即去工業化、全球化、郊區化等歷史與現實問題,并從中得出對中國應對開始面臨的城市收縮問題的啟示,即積極面對去工業化影響、讓市場決定城市規模、制定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以防止無序發展、采取對應措施以實現城市經濟繁榮與農村發展進步動態平衡[3];龍瀛等利用兩次中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尺度的人口普查數據,對中國收縮城市進行了探索性研究并提出未來的初步研究框架[4];張學良等同樣利用兩次人口普查數據識別中國城市收縮現狀,從人口結構、經濟結構、社會發展三個維度分析收縮城市的發展狀態[5];張京祥等通過城市收縮的國際研究探索出中國本土化的策略[6];此外,孟祥鳳、張學良、高舒琦、杜志威等對城市收縮現象進行了具體案例的分析解讀[7-10]。

1.3 “精明收縮”理念對國內鄉村規劃的指導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鄉村發展越發重視,更多的學者將目光從城市轉移到鄉村,“精明收縮”理念開始逐漸運用到鄉村規劃指導中來。在規劃理論方面,趙民等對農村人口和人居空間的變化進行概念界定和量化分析,認為“精明收縮”是一種在農村人口和勞動力實質性減少、農村人居資源合理退出和優化重組的一種人居空間發展狀態,并提出“精明收縮導向下的農村規劃策略”[11];游獵在趙民的研究基礎上,構建農村人居空間變遷模型,并引入“空間慣性”概念,認為精明收縮是政府通過發揮宏觀調控作用,有計劃地對農村人居資源進行空間調配[12];羅震東等認為精明收縮是在有條理、有意識的規劃引導下,促進鄉村社會的空間重構與治理重構[13]。在規劃應用層面,部分學者以“精明收縮”理念為導向,探討具體的小城鎮和農村居民點的規劃模式,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及路徑思考[14-21]。

目前國內對“城市收縮”和“鄉村收縮”的研究已經日趨成熟,但將“精明收縮”理念運用到鄉村規劃中來的研究還有所欠缺,綜上所述,鄉村精明收縮是順應如今城市及鄉村發展的趨勢所提出的有利于鄉村精明有序發展的思想,以其為導向對鄉村發展進行的研究順應時代發展,對鄉村振興具有重大意義。因此,本文在鄉村精明收縮的視角下,通過對佛堂村的收縮現狀分析,從空間、資源、產業及人居環境四個方面的收縮情況進行總結,并針對性地提出應對策略。研究旨在為佛堂村精明發展提供思路,為我國鄉村精明收縮規劃提供參考。

2 佛堂村收縮現狀

佛堂村位于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虹梯關鄉東北,距虹梯關鄉約22km,對外交通目前僅有一村道連接至縣道670(圖1),不方便的交通對村內發展制約較大,形成了佛堂村人口、產業及空間的收縮現狀。

圖1 佛堂村交通區位圖

2.1 人口現狀

佛堂村地處長治市東部,全村設8個自然莊,主要為上斷水、下斷水、莊果嶺、堆臼圪道、上磨山、前 、佛堂、老碾圪道,全村共有77戶、184口人,平均每個自然莊不超過10戶人,呈現人口基數少、分布散的現狀。根據佛堂村歷年人口調查,目前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增長3‰,村內人口正在逐年減少,且留守在村內的大部分為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主要經濟來源是在家務農。19至50歲的青壯年由于城鎮內就業機會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多選擇外出務工,從事的職業多為體力勞動,技術含量低,且并不長居村內,有發展有知識的村民選擇搬離村莊、定居城內,村內青壯年人口迅速流失,徒留老人和小孩,目前未脫貧貧困戶47戶,96人,占村內總人口一半以上,村莊缺少活力,再加上基礎設施不到位、人居環境較差,更多年輕人涌入大城市,形成惡性循環,導致佛堂村人口收縮嚴重,空心化以及人口老齡化問題十分嚴峻。

2.2 產業資源現狀

佛堂村為太行山南段中山地貌類型,擁有豐富的自然大地景觀,村內森林覆蓋率高,山大坡廣、灌木叢生、林木蒼翠、小氣候多的環境特征給植物類藥材和動物類藥材的生長繁衍提供了獨特的條件,村內生長著著名中藥材10多種,尤其潞黨參、連翹、黃芩、歐李、柴胡等中藥材質量優良,因此,佛堂村又被譽為“天然藥庫”。但村內現有農業產業形式單一,以簡單農作物種植為主,并沒有規?;胤N植本地盛產的中藥材。

佛堂村內的人文資源也十分豐富(圖2),村民依托獨特的自然地貌,經過砌石壘堰,形成了盤繞山間的一塊塊太行旱作梯田,梯田與村莊之間是由一條條石造天梯小徑連接。此外,佛堂村人民就地取材營建房屋,形成地方文化濃郁、景觀風貌獨特的夯土房、石板房、磚瓦房、土石磚木混合房等極具地域特征的百年老屋建筑群。村內還蘊涵著深厚的戲曲、音樂、舞蹈、游藝和技藝傳統,主要繼承延續和發展的這些文化傳統的有上黨八音會、廟會、節慶、集會表演的民間廣場舞蹈,還有扛妝、轉燈、四景車等地方特色突出的鄉村廣場藝術。但是村莊現有旅游產業比較落后,沒有將現有的人文資源好好利用以發展成為優質的鄉村旅游資源。

圖2 佛堂村周邊旅游資源圖

佛堂村本身資源條件較好,生態本底良好、氣候舒適宜人,建筑特色突出、文化遺存豐富,人文活動多樣、農耕產品特色,但是村內沒有有效利用這些資源,造成了沒有主打產業、特色不突出、現有資源逐漸萎縮的產業收縮現狀。

2.3 土地利用現狀

佛堂村面積766.67h m2,建設用地占總用地面積0.93%,人均建設用地面積高達386m2(圖3),遠超山西省村莊規劃人均建設用地指標150m2。人均建設用地面積大,主要是因為佛堂村現有居民以及進城務工的農業戶口居民對村內土地的黏性極強,自古以來“安土重遷”的思想根深蒂固,使村民不愿輕易搬遷,即使有的村民已經沒有居住在村內,也不愿放棄現有的宅基地。且現有的村民宅基地分布零散,導致公共基礎設施布點困難,現存的公共基礎設施如衛生室、活動室、公共廁所等使用率低。這樣的情況造成了土地空置、廢棄現象嚴重,基礎設施資源及建設用地浪費,影響了村莊內人居環境水平。

圖3 佛堂村土地利用現狀圖

3 佛堂村發展策略

3.1 空間精明收縮

我國現有的宅基地產權制度具有特殊性,一是其呈現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資格權屬性,且具有無償性、繼承性和保障性;二是宅基地擴張和新建具有強自主性;三是宅基地不可流轉處置。在特殊的宅基地產權制度下,再疊加我國城鄉并未完全統一的戶籍制度,以及大多數村莊對宅基地管理不嚴,致使部分農村新增人口可以擁有宅基地,即使長大后前往城市定居也不會輕易放棄現有宅基地,同時村內老年人口所持有的宅基地又能夠由后代繼承[22],使得村內的宅基地只增不減,造成極大的浪費以及許多廢棄土地的出現,給鄉村規劃造成了一定的困難,更有悖于本文鄉村“精明收縮”的初衷。因此,鄉村空間精明收縮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建立起鄉村宅基地相關的制度并實施落實,以減少土地浪費、破壞人居環境的情況頻繁出現。

在佛堂村居民點布局規劃中,將現有的8個自然莊合并遷建至3個主要居民點,分別為莊果嶺、佛堂、老碾圪道(圖4)。在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規劃更加強調生態修復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本次規劃將佛堂村新增的建筑宅基地與已廢棄的宅基地進行置換,將零散分布的廢棄用地恢復為基本農田,既保證農村整體建設面積不變,又將宅基地整合在一起,更有利于村莊后續發展。

圖4 佛堂村居民點布局規劃圖

3.2 人居環境精明收縮

方案中將三個集中居民點進行合理規劃,由于本來人比較少,規劃中居住的房屋均為傳統民居建筑改造,不新建樓房。對各居民點的規劃區內的外在形象進行塑造,游步道、各景點以及入口廣場等重要節點進行布置及設計(圖5);對居民點內的基礎設施進行完善,如排水管道的搭建、電力電信管網的整治、公共廁所的修建等。此外,通過分析居民點內現狀建筑的結構和質量,對不同類型的建筑進行分類整改(圖6);對村內道路、院落、公共空間等外部空間進行整治;改造建設旅游服務中心以及扶貧安置房等重點整治建筑。由于人口老齡化嚴重,在人居環境整治時,對無障礙設施的布置尤其重視,通過設置坡道以及在村委會附近布置醫療點、養老院等設施的方式,體現出規劃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的關照。集中居民點的人居環境的提升及周邊配套設施的完善,大大提高其宜居性,對村民產生吸引力,使周邊散居的居民能夠自愿搬到集中居民點去,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佛堂村的精明收縮進度。

圖5 莊果嶺入口廣場

圖6 老碾圪道居民點建筑整改分類圖

3.3 資源精明收縮

鄉村資源不能有效利用,究其原因,一是村莊居民人口太少,且多為老年人,對村內資源沒有有效利用的意識,同時也沒有精力對村內資源整合利用;二是村內經濟條件太差,村委會沒辦法使村內資源變現成有利于村內發展的“金山銀山”;三是村內必須依靠政府主導下的鄉村規劃,才能從政策上、方案上、策略上將村內現有的生態、人文、建筑等可利用的資源轉化為可以盈利的產業及旅游資源。

佛堂村擁有豐厚的自然資源以及人文資源,將現有資源分類整理,提取最有用的資源發展產業,其余資源適當保存保護,以期后續使用。在佛堂村規劃中,將村內自然資源有效利用起來,配合旅游開發以及規?;N植,將太行旱作梯田作為游覽必經之路,設置生態觀光路線(圖7)。同時利用保存完好的民居建筑資源,發展精品民宿,打造國內外游客感悟太行山鄉傳統民居文化和生活的最佳體驗產品。重點挖掘、重新賦予佛堂村村落文化藝術和技藝以新的生命力,是佛堂村旅游發展增添魅力的一個重要源泉。

圖7 村域旅游及線路規劃

3.4 產業精明收縮

佛堂村現有產業特色不顯,沒有主打產業,規劃將佛堂村產業規劃定位為“農旅一體,產村融合”,以實際出發,秉承可持續發展原則,通過關鍵要素整合,旨在發展一三產聯動,發展以鄉村旅游為主,現代農業為輔的多元引導產業。根據佛堂村地形地貌、現狀資源條件以及未來發展需要,充分考慮村民意愿,規劃將整個村域劃分為八區:莊果嶺旅游綜合服務區、佛堂農耕文化樂享區、老碾圪道攝影寫生區、旱作梯田帶、傳統農業種植區、生態養殖區、生態涵養區。

在泛旅游產業和精明收縮思想指導下的佛堂村農旅一體化發展,形成以旅游產業為主體,觀光農業為支撐,養生產業、休閑產業、創意文化產業、加工產業和綜合服務產業為補充,共同構建的產業結構。在第一產業布局上,整合村內的其余基本農田,種植潞黨參、連翹、小米、玉米等傳統農作物。滿足居民生產生活要求。位于傳統農業種植區及居名點附近的山林中,發展林下養殖,以土雞,山羊為主。在一三產聯動布局上,以觀光農業為主。培育、種植柿子、小米、桃樹、梨樹等多種兼備觀賞性及經濟性的植物。利用農業造景,形成結合種植、觀光、體驗為一體的梯田休閑農業帶(圖8)。為村域內其余保護山林,延續山林風貌,同步配合旅游業發展。

圖8 村域產業布局規劃

結語

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鄉村收縮卻不可避免地出現,這不僅是對鄉村的考驗,同時也是鄉村從粗獷發展轉向精細化發展的一次機會。因此,在鄉村規劃中需要以“精明收縮”為目標導向,在空間上要合理合并居民點,建立鄉村宅基地相關制度并實施,引導村民向環境更好的集中居民點聚集;在資源上要善于應用現有資源,整合發展為規?;a業、旅游資源等;在產業上要一產和三產聯動,做到農旅一體、產村融合;在人居環境上,對村內集中居民點進行合理的改造以及對相關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進行完善,最重要的是要建立無障礙系統以及老年人文娛活動場所,使村內老人甘愿集聚在一起,引導鄉村“精明收縮”。鄉村“精明收縮”既順應鄉村收縮的大勢,又著眼于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為國內收縮村莊的規劃提供一些思考,但由于不同地方的鄉村也有著不同的現狀和機遇,因此在鄉村規劃的同時,也要考慮因地制宜的進行“精明收縮”。

資料來源:

文中圖片均為項目組繪制。

猜你喜歡
佛堂人居宅基地
最美城市“綠化帶”
產品力時代,保利發展控股全面進階健康美好人居
香港一佛堂出現“群聚感染”
加強人居環境整治 助推“美麗登封”建設
方云妍?丁思程?單子伊
這些情況下,不得流轉農村宅基地
農村宅基地改革“春雷乍響”
子女不是農村戶口能否繼承宅基地
股市
世界人居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