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區導向下城市科技街空間轉型策略研究
——以南京市珠江路科技街為例

2022-10-25 03:41趙洲曄東南大學建筑學院
建筑與文化 2022年10期
關鍵詞:轉型空間科技

文/趙洲曄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

引言

20 世紀80 年代以來,隨著科技創新產業不斷發展,電子信息產品的生產、研發、銷售等需求迅速增加,國內許多城市形成了以電子產品交易為主導的電子產品集散地。在此背景下,一種以城市街區為主要載體、以電子信息產業高度集聚為主要特征、具有一定區域影響力的特色商業街——城市科技街應運而生[1],并在全國廣泛出現,如北京中關村、成都磨子橋、南京珠江路、深圳華強北、杭州文三路、沈陽三好街等。這些城市科技街早期經歷了“電子一條街”的蓬勃發展,近年來受線上電商對線下實體經濟沖擊的影響,普遍出現了活力缺失、業態低迷等問題,建筑也日趨老舊,迫切需要實現空間的轉型發展。

近年來,國內部分學者對城市科技街的轉型問題進行了研究。一些學者從商業街角度探尋其發展路徑,就科技街應對電商發展、維持IT 品牌特色等提出了發展策略[2];一些學者認為科技街可以引入智慧街區理念進行改造,或由科技街區向科技園區轉型[3]。此外,部分學者從創新創業街區打造、創新生態體系構建和眾創空間集成等角度探究了城市科技街的轉型模式[4]??梢钥闯?,國內學者已經關注到了城市科技街的空間轉型需求,并從不同視角提出了空間轉型的策略與建議,但較少有研究聚焦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逐漸興起的創新區概念對推動城市科技街空間轉型的指導與借鑒意義。自2014 年美國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發布《創新區的崛起:美國創新地理的新趨勢》這一研究報告以來,國內外有關創新區的研究也逐漸增多。與位于城郊的科創園區、依托高校和研究機構形成的創新圈或研發樓內孵化器和加速器等創新載體不同,創新區通常形成于具有基礎建設的城市空間,街區內空間緊湊、交通便利、網絡互聯,并提供混合的住房、辦公和零售服務[5]。創新區的發展有利于凝聚線下人氣、帶動城市自發更新進程、促進產業轉型、增加政府稅收等,而城市科技街這類城市存量空間則為創新區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間載體。

鑒于此,本文在分析城市科技街當前普遍面臨的空間發展困境基礎上,通過對創新區的空間功能、空間結構、空間景觀、空間場所等四個方面特征進行總結,探討提出創新區導向下城市科技街的空間轉型策略,并以南京市珠江路科技街為例進行具體的實證分析,以期豐富創新區的相關理論研究,并為國內其他城市科技街的空間轉型發展提供經驗借鑒。

1 城市科技街面臨的空間發展困境

本文基于對北京中關村、成都磨子橋等全國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城市科技街空間現狀的分析,總結歸納出城市科技街當前普遍面臨的三大空間發展困境。

1.1 空間利用率低,發展動能不足

城市科技街空間利用率低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即店鋪空置、研發不足、功能孤立。店鋪空置源于科技街核心競爭力的轉變,原先只能在科技街中買到的電子產品現在廣泛存在于城市各類商業綜合體中,且線上電商可提供種類更豐富、價格更低廉的同類產品,迫使科技街內電子產品零售商鋪逐步關停。研發不足與科技街“以貿養技”的發展邏輯關聯緊密[6],店鋪收入的不斷降低難以有效支撐相關研發活動,迫使其紛紛外遷,導致科技街技術競爭優勢被進一步削弱。功能孤立則是由于科技街內研發活動處于相對獨立的位置,主要服務于城市范圍的居民,街區內居民的參與度不高,使得城市存量空間未得到復合利用。

1.2 空間組織混亂,高效運營受阻

城市科技街空間組織混亂體現在四方面,即:道路交通擁堵、步行體系割裂、科研單元獨立、建筑平面混雜??萍冀值慕煌ńM織混亂阻礙了人流、物流的有序運轉,由于街區沿交通干道形成線性空間,向兩側疏解不足,步行空間經常被大量的地面停車擠占,使得沿街人行道狹窄不暢??蒲袉卧毩?,使得科技街缺少與周邊高?;蚩蒲性核穆撓?,始終以打造賣場和進行商貿活動為空間組織邏輯,對科技創新發展具有消極影響。承載科研運營的建筑布局對創新活動進展也起到阻礙作用,街區內的辦公建筑平面傳統、隔間較多、連通度差且銷售倉儲功能混雜[7],不利于信息交流。

1.3 空間品質較差,場所活力缺失

城市科技街空間品質較差體現在四方面,即:環境惡化、景觀單調、活動空間狹小、同質化嚴重。環境惡化是由于街區在發展初期時,其空間使用強度較高,而在衰退后缺乏有效維護,具體表現為建筑結構等物質條件的老化和路面硬化等建成環境的破壞。景觀單調主要表現為自然景觀缺失、鋪裝景觀傳統、建筑景觀過時等,整體呈現為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風貌。街區的活動空間被大量商業開發擠占,導致公共活動空間狹小,難以供人群停留活動。此外,科技街多以數碼廣場、數碼城等銷售電子產品的空間為主,承載的活動類型單一,缺少地方特色表達。

2 創新區導向下城市科技街空間轉型的四大策略

城市科技街雖然普遍面臨上述空間發展困境,但其自身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存量創新空間,具備發展成為創新區的良好基礎。因此,可以借鑒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興起的創新區發展理念推動城市科技街的空間轉型。本文通過梳理總結西班牙巴塞羅那22@街區、美國肯戴爾廣場、新加坡緯壹科技城等全球具有代表性的創新區空間發展特征,結合城市科技街的空間發展困境,提出城市科技街空間轉型的四大策略。

2.1 打造功能混合的創新生態系統

創新區在功能布局方面往往呈現出用地混合、同類型空間相對集聚等特點。用地的功能混合有利于承載科研、生產、居住、休閑等多樣化的活動,營造全天候的創新活力。通過打造創新生態系統,將眾創機構、中小企業、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等創新研發機構,孵化器、加速器、人才培訓等創新培育機構,法律咨詢、專利律所、技術交易平臺、銀行等創新咨詢機構,以及酒店、餐飲、零售、休閑等創新服務機構緊密結合,以形成完整的知識交換平臺。而將類型相同或關聯緊密的創新活動集中于一幢建筑或建筑組團內,則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了知識傳輸的邊際成本,進而發揮出創新活動的集聚優勢。此外,以網絡互聯促進多元主體協作,加強同領域創新主體進行專業化深入探討,利于不同行業間實現廣泛的信息交流,提升街區綜合創新能力[5]。

城市科技街可在街區中引入多元混合功能,同步營建專業化組團,打造科技街的創新生態系統。具體而言,可整合現狀產業空間,加快電腦維修、電子產品售賣等低端服務業減量轉型,并利用騰退閑置空間引入合適的創新型企業,逐步培育和打造專業化組團。與此同時,完善網絡信息基礎設施,實現科技街內數字化網絡全域免費覆蓋,可加快知識型社會、學習型社會的形成發展。

2.2 推動公共空間的開放共享

公共空間是創新區內組織創新活動與社會關系的核心空間,也是創新研發的共享平臺。公共空間網絡化覆蓋方便創新人群在無線網連接的公共空間中集思廣益;在共享工作間內增強創意;在技術實驗室內進行原型設計;在公共街道中對其進行測試[5],如緯壹科技城即以空中廊道串聯建筑內部咖啡吧、書店等,為創新技術人員或商務人士提供創新信息。高??蒲信c創新活動也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優質的城市公共空間與知識創新空間形成良性的循環過程。例如,肯戴爾廣場即通過公共空間塑造改善城區環境,充分利用了麻省理工學院鄰近的創新優勢[8]。此外,便捷的公交出行與通達的步行體系大大縮減了知識傳播的時間和成本,對創新區的創新氛圍營造具有重要意義。

城市科技街可打通開放空間走廊,串聯主要廣場公園、建筑臨街面活動空間、組團內部討論平臺以及建筑內開放活動區等具有不同規模的公共空間。在街區內部對其封閉的科創單元,移除其圍欄、墻壁和其他障礙,以自行車道、人行道、步行街等活躍的公共空間等取而代之,并增強基礎設施與專業化實驗設備的共享。此外,還應疏通科技街車行路網系統、優化公交站點布設等。

2.3 構建和諧共生的自然與人文景觀體系

創新區以創新驅動城市的空間重塑,街區內自然與人文景觀和諧共生,順應了創新人群向城市中心區集聚的需求。例如,巴塞羅那22@街區作為城市更新類創新區,在494 英畝工業區遺跡上保留部分鐵軌,增加電車站并建設新的公共空間和房屋[5,9]。通過密集的居住和就業模式,創新區減少了碳排放量,憑借其智能制造優勢配建“海綿體”設施,配以優質的景觀生態環境,確保創新人群的健康與安全。

城市科技街可保留部分人文風貌并在此基礎上重塑城市景觀,以營建契合創新區發展特征的空間體系,即對老舊空間進行更新改造,對歷史文化資源進行保護性開發,對環境惡化空間進行生態修復。此外,可借鑒科技園、高校等傳統創新機構空間布局,在科技街中構建綠化系統環繞、立體協調美觀的景觀體系,重塑空間品質。

2.4 開展微空間的更新改造

豐富的第三空間與舒適的辦公環境是創新區微空間品質的集中體現。創新人群年齡結構以年輕為主,其對“生活質量”的需求體現為鄰近餐館、零售、文化、社交場所等城市設施?;诖?,創新區往往具有豐富的小型廣場和公園,為非正式的交流與實踐提供場所,增加人們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激發創新人群靈感[8]。此外,適應于創新人群多元活動需求,創新區工作場所通常更加靈活,采用開放式的平面布局,并在辦公室內提供便利設施[5]。

城市科技街可通過更新改造微空間,重構建筑平面,形成地區品牌標識等方式,從而塑造街區創新氛圍,削弱同質化的街區風貌。具體而言,對出入口、廣場、公園等小型節點進行更新改造,提供特色街道家具,并組織開展音樂會、創新博覽會、聚餐等活動,從而為創新人群面談提供機會。此外,將傳統辦公建筑改造,形成開放式平面布局,并提高街區內微型住房等各類住房配置,以適應創新人群對低成本、靈活性、舒適性的生活需求。

3 南京市珠江路科技街的空間轉型策略

南京市珠江路電子一條街曾與北京中關村齊名,二十余年后成為了普通的生活性街道,是能夠反映城市科技街空間發展困境的典型案例之一。本文以南京市珠江路科技街為例,對上文提出的創新區導向下城市科技街空間轉型策略展開具體應用與說明。

3.1 南京市珠江路空間發展現狀

珠江路科技街地處南京市老城區中心,與東南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毗鄰,西起中山路,東至龍蟠中路,全長約2.1 公里,南鄰內秦淮河,與長江路文化旅游大街平行。

在南京市“玄武硅巷”項目的推動下[10],珠江路出現了創新活動集聚的趨勢,INNO 未來城、同仁西街7 號等眾創空間已吸引創新企業入駐。然而珠江路的創新發展仍存在較大問題,例如街區內業態依舊以電子產品維修、電動車售賣、耗材店等為主,存在土地閑置、底商關停的現象,面臨交通不暢、單元封閉、建筑老舊等問題,且仍未形成標志性特色景觀。具體而言,中部干道向南北方向道路稀疏且狹窄,車流以穿越性為主,人群南北交通受阻,且步行空間被建筑和停車位擠占;其次,大部分科創單元封閉管理,濱水空間較為消極;第三,珠江路內辦公建筑平面布局單一,空間尺度狹窄,存在電梯擁擠等問題。此外,沿河綠道雖已建設連續的景觀綠道,但缺少停留休憩空間和向街區內部聯通的出入口;街區內建筑鱗次櫛比,但缺少天際線控制;作為珠江路科技街主要門面的街角空間只在4 處街角的單側設置了“珠江路創業大街”文字與符號雕塑(圖1)。

3.2 珠江路科技街空間轉型策略

3.2.1 優化創新環境,打造創新生態系統

積極引入專利律所、金融機構、風險投資機構等各類創新要素,并布設適應創新人群需求的科研、生產、居住、休閑等服務設施,營造“生活-工作-學習-娛樂”四位一體的創新社區。在創新社區生態系統的基礎上,形成三個特色功能組團。東部結合傳統電子產業轉型,依托INNO 未來城引入創新企業,形成電子信息科技研發片區。中部依托東南大學設計資源,與南側長江路創新創意聯動,在工業設計、環境與空間設計、文創設計、數字經濟等領域重點發展大型設計產業[10]。西部與新街口城市商業中心鄰近,依托金鷹綜合商務中心,形成商務科創組團,提升街區影響力和競爭力(圖2)。

3.2.2 重構公共空間,促進開放共享

推動珠江路公共空間的重構,促進其開放共享。步行流線在東西向串聯街區中廣場與公園,向南北打通交通聯系,提升向內秦淮河開放度,并增設沿河停留、觀景、交流場所。向外增強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熊貓電子集團的空間聯系,在街區內可依托三個功能組團搭建創新共享交流平臺,并與長江路協調活動安排,打造科技、藝術、先鋒產品展演等主題模塊的空間敘事。對內部封閉的數碼港、科技園等創新單元,增設半公共半私密的過渡空間,促進街區內創新人群廣泛進入、交流、實驗、合作(圖3)。

3.2.3 構建景觀體系,推動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共生

優化生態循環,引導建筑更新改造,通過容積率獎勵等方式提高綠地率。首先,對內秦淮河、珍珠河、竺橋等水文要素充分挖掘,引入海綿城市理念優化珠江路生態環境,并更換街道鋪裝、補充沿路綠化、優化濱河綠道等。其次,在編制珠江路創新區風貌控制導則中加強公眾參與,選取適于南京老城區創新特色的植物景觀配置,結合內秦淮河打造水體景觀。最后,配合街道綠化與廣場景觀設計,引導街道界面退讓形成具有節奏韻律的街廓形態,從而打造尺度宜人的室外空間,為創新互動與休閑娛樂提供優質空間載體。

3.2.4 開展微空間改造,塑造街區的場所活力

開展微空間改造,補充街區內餐廳、咖啡吧、健身房等服務設施,并細化小型廣場公園設計,形成具有民國與六朝古都氣韻的街區風貌。提取珠江路創新區符號并標識在街道家具、眾創空間、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上,打造街區品牌,提升街區的可識別性。此外,對建筑進行改造,一方面采用開放共享式辦公平面布局,為眾創空間、中小企業、科研機構等提供辦公、會議、實驗、休閑活動場所;另一方面針對珠江路現商務樓宇電梯擁擠的問題,可鼓勵加裝電梯,擴大街區創新主體容量,進而促進珠江路創新區的高效運營。

結語

城市科技街的空間轉型是存量規劃時代城市空間發展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而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逐漸興起的創新區發展理念為指導城市科技街的空間轉型提供了新的視角。本文基于對創新區發展特征的梳理與總結,針對城市科技街面臨的空間發展困境,提出了城市科技街空間轉型的四大策略,并結合對南京市珠江路科技街的案例分析進行了具體說明。當然,城市科技街經過多年發展積累的問題錯綜復雜,既有空間的也有非空間的,因而僅僅通過推動城市科技街的空間轉型難以實現其高質量發展,未來可進一步研究其轉型過程中的業態配置、政策保障、管理機制等。

致謝:

感謝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李迎成教授對本文給予的悉心指導。

猜你喜歡
轉型空間科技
人口轉型為何在加速 精讀
轉型發展開新局 乘風破浪向未來
空間是什么?
創享空間
航天器在軌管理模式轉型與實踐
聚焦轉型發展 實現“四個轉變”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