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義建構理論視角下公共數字文化服務中的信息可視化設計研究

2022-10-25 03:41姚琦杰浙江工業大學設計與建筑學院碩士研究生
建筑與文化 2022年10期
關鍵詞:可視化建構公眾

文/姚琦杰 浙江工業大學設計與建筑學院 碩士研究生

朱吉虹 浙江工業大學設計與建筑學院 副教授(通訊作者)

王若旭 浙江工業大學設計與建筑學院 碩士研究生

引言

在文化產業興起和科學技術變革的背景下,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成為滿足社會公眾文化需求的重要方式,在該類服務中,信息可視化將數字文化資源轉化為人們容易理解的視覺表現,使公眾實現人文化的價值體驗,逐漸成為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常用的文化傳播方式[1]。作為公共數字文化可視化的服務對象和體驗主體,社會公眾并非是被動地接受由技術手段所創造的數字文化信息,其主觀因素對公共數字文化可視化的價值評估起著重要作用[2]??梢?,信息可視化除了將文化信息資源、服務內容準確地傳遞給公眾之外,也需要考慮人們的主觀因素。意義建構理論作為一種信息行為研究的元理論,為公共數字文化可視化設計提供了以人為本的理論切入點,該理論認為意義指導著人們對信息的探索,可以說公眾的主觀式評估就是一種意義建構行為。因此本文從意義建構理論出發,探討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的信息可視化的設計思路和設計方向,以期為公共文化信息設計提供設計參考。

1 公共數字文化服務中的信息可視化概述

公共文化服務通過為社會大眾提供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文化產品以滿足公眾文化需求的資源配置活動[3]。隨著數字時代到來,公共文化服務開始數字化轉型,不同類型的公共文化機構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人機交互、虛擬現實等數字技術,積極開展公共數字文化服務資源建設,拓展公共文化服務應用場景,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成為當今數字環境下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是公共文化服務的數字化形式,它將文化資源以網絡形式傳播,為公眾提供了公共數字文化設施、產品、活動等相關服務[4]。信息可視化因直接有力的視覺表達、人性化的信息交互,被廣泛運用在公共數字文化服務中,成為了各類公共文化服務主體提升文化服務價值的工具。例如用于文化資源檢索的公共圖書館線上館藏查詢系統、用于教育學習和文化資源保存的公共博物館藝術資源庫、用于公共文化信息共享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臺等等[5]。

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公眾開始要求更高質量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其中的信息可視化不再是單純的文化信息傳達,更需要滿足公眾不同層次的需求,讓公眾體會文化價值。因此在可視化設計中除了考慮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的基礎要素,如文化資源數量、文化資源組織方式、服務配置等,更需要關注社會公眾的主觀性建構因素,如公眾的認知方式、需求內容等,打造真正為“人”的可視化交流方式。

2 意義建構理論及啟示

意義在人類的生活中至關重要,意義是對事物價值的判斷,而意義建構則是人們怎么理解事物和信息的解釋。在20 世紀80 年代,美國圖書情報學者布倫達·德爾文(Brenda Dervint)結合建構主義提出了意義建構理論(Sensemaking Theory),用來思考信息的本質和信息資源建設中“人”的重要性,她認為時空中存在著不連續性,這種不連續性引發了用戶信息查詢、信息使用等克服間斷性、追求連續性的建構行為,這種建構行為就稱作意義建構[6]。用方便理解的隱喻模型來闡釋:意義建構由構建時空背景的情境(Situation)、現實世界與個人認知之間所存在的鴻溝(Gap)和用戶完成自身需求并開始構建新的意義的使用(Uses)三個基本要素所組成。意義建構就是用戶面對當下情境中的鴻溝,通過自己的努力建立橋梁(Bridge),最終跨域鴻溝(Gap-bridging)滿足自身需求并使自己繼續前進。意義建構理論對世界本源、人類認知方式的哲學性思考,使它被稱為關于信息本質的“元理論”,其影響并不局限在某個學科之中,對信息可視化也有著啟發。

從意義建構理論的角度來看,信息設計的核心價值就是建構意義,幫助人們從紛亂的信息世界中建構一個結構并賦予其特定的含義[7]。在信息可視化領域,意義建構可以視做“用戶如何在信息可視化中解讀視覺對象和信息內容所進行的有意識努力[8]”。用戶在可視化中的意義建構方式可以描述為:在信息可見的可視環境中,用戶根據自身需求與信息內容進行交互,在持續交互的過程中用戶心理感受不斷遞進,逐漸從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意義建構理論強調了個體對外部世界理解的主觀性和能動性,更需要將用戶融入到可視化設計中:信息資源創造的可視環境構成了用戶信息探索的背景,用戶需求表現了用戶信息探索的主動性和目的性,用戶的信息探索行為成為用戶跨越“鴻溝”的方式。因此可視化信息環境、用戶需求和信息行為三者成為進行信息可視化設計時的必要考慮因素和必備條件。

3 意義建構理論視角下公共數字文化信息可視化設計要素分析

意義構建理論信息使用與用戶主體更緊密地聯系起來,為信息可視化提供了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視角。但信息可視化是多學科交融的產物,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領域的二次交叉更提出了信息可視化新的設計要求,并產生了新的設計問題。比如在數字文化信息資源創造的可視化環境中,數字文化資源需要以怎樣的方式進行可視組合和設計塑型?由于公眾的主體性、社會性,公眾文化需求的真實表現情況如何?信息可視化需要以怎樣的方式讓公眾體驗文化價值?

3.1 可視化信息環境——功能和美的雙重要求

信息可視化將“外部”世界的文化資源和用戶“內部”的認知結構進行結合,創造了文化資源可視的信息環境,為公眾的意義建構活動提供了支持。對于公眾來講,無論是目的性的文化研究還是非目的性的文化資源瀏覽,可視化都扮演了“功能”和“美”的雙重角色。從可視化的“功能”來說,信息可視化通過創新的統計分析和計算算法將文化資源整理,強調客觀現象和文化研究成果的準確轉換及信息的準確性和信息傳達的完整性;從可視化的“美”來說,除了保證可視化可以清晰、恰當地與用戶進行交流之外,更需要以有見地、吸引人的方式體現文化價值,在用戶查閱的過程中給予用戶更深層次的價值體驗和“美”的心靈感受。因此,文化服務中的信息可視化需要進行功能與美之間的調和,僅強調片面的功能或美,常常不能盡如人意。

3.2 公眾文化需求——差異化和多元性

人是文化的創造者,也是文化的創造物,可以說,人對文化有著本質的需求[9]。因此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必須面向社會大眾,為其提供有價值的資源和服務,但是公眾的文化需求無論是在個體還是群體視角下都顯得極其復雜。在個體視角下,由于社會大眾對文化解碼具有能動性[10],不同個體之間的文化需求差異顯現。例如在同一公共博物館內,喜歡某類文化的人可能更會愿意參與該類文化內容的展覽,偏好文化活動參與的人則可能更喜歡文化類講座、知識競賽等活動形式,不同的人群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著不同的選擇。在群體視角下,公眾的文化需求更是種類多元的,從最基本的公共文化信息查詢需求,到傳統文化、藝術、科技等文化信息獲取需求,再到對喜愛的文化產品的收藏、分享、購買等。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可視化要求設計者不僅要考慮公眾文化需求的差異化,也必須考慮公眾文化需求的多元性。

3.3 信息行為——過程性信息體驗

意義建構在本質上是過程性的,通常被認為是個體從身處的世界為跨越“鴻溝”而采取的步驟,人們是在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意義的建構或非建構[11]。無論是圖書館查閱系統可視化,還是博物館文物展示可視化,用戶的信息探查步驟都可以概括為以下三步:首先用戶進行信息覓食,在與可視化的交互過程中獲取信息;其次信息初步獲取后,用戶開始分析可視化中的潛在規律和模式;最后用戶利用發現的模式解決問題,在對問題的分析推理過程中創造新知識、形成決策或者開始進一步的行動[10]。無論是信息覓食、信息模式規律探查,還是決策形成,都包含了用戶跨越信息障礙、追求目標價值的系列心理和生理動作,用戶是在過程中逐步構成完整的信息體驗,因此公共數字文化信息可視化必須打造合理的信息行為模式,幫助用戶完成意義建構。

4 意義建構理論視角下公共數字文化信息可視化設計方向

功能和美的雙重要求下的可視化信息環境、復雜多元的公眾需求、過程性的信息行為,成為公共數字文化信息可視化的設計訴求,需要結合公共數字文化信息可視化設計現狀,探討公共數字文化信息可視化的設計方向。

4.1 技術賦能——創造“更好用、更美”的可視化信息環境

信息技術創建了“更好用”的信息可視化,一方面,信息技術革新了文化資源的形式和內容,傳統的線下文化資源得以通過數字化再生,無數文化藏品和各文化領域的奇思妙想被集成到網絡空間中并開放給公眾,給了這些作品嶄新的生命;另一方面,交互技術提升了信息可視化的可用性,可視化空間得以加載更多的文化信息內容,用戶通過各種交互操作在可視化空間中進行瀏覽,在頁面的層級遞進中更輕松地探索文化內涵。

在信息技術提升文化“可用性”的同時,也賦予了可視化“美”的潛質,全新的信息技術孵化了多樣的可視化表現和文化體驗方式,公眾可以通過參與更加沉浸式的文化服務體會文化價值內涵。例如WebVR 和WebGL等技術的成熟使公眾得以跨越時空界限,在線上隨時隨地觀看更具真實感的文化產品,交互式虛擬空間的光源、紋理肌理和顏色體現文化產品的真實之美。

4.2 集成服務——滿足公眾差異性、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后疫情時代以來,線下文化服務暴露出地域、資金和政策等方面的限制,線上文化服務體驗機制逐漸健全并開始豐富。文化場所和文化組織開始將自身擁有的數字文化資源通過信息可視化的方式匯集、整理,以有形、趣味的方式進行展示,如公共文化云、地方數字文化館等文化服務集成平臺逐漸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在這些平臺中,公眾可以根據可視化地圖找到自己想要去的文化場所,也可以進入數字孿生的虛擬文化場館進行線上參觀。在這些平臺中,文化信息資源集成的信息設計使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文化信息,滿足公眾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此外,由于數字技術擁有信息聚合能力,數字技術賦予了文化產品、文化活動等文化內容更加全面的上下文背景信息,既可以讓文化專家進行文化現象的探索,也可以讓普羅大眾基于興趣進行查看,使公眾更具選擇性,滿足公眾的差異化的文化需求。

4.3 敘事交互——流暢的信息行為

在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可視化中,可以建立可視化主旨與信息細節關聯的敘事設計,成為幫助用戶順利探查信息資源、感受信息價值的設計方法。敘事設計體現在信息交互的節奏感中。公共數字文化可視化作為一種可交互的數字產品,通過為用戶提供清晰的視覺層次和流暢的視覺動線,縮短用戶盲目搜索的過程,同步用戶認知節奏;通過交互式動畫則給予用戶足量的信息反饋,給與用戶更高的控制水平,同步用戶動作節奏。

故事情節的建立則作為可視化敘事設計提升文化傳播效能的方式,例如在數字線上文化展中,需要讓公眾可以獲得不弱于線下觀展的文化價值體驗。圖、文字、語音等信息載體被有意識地編織,使信息主題鋪墊故事背景,公眾作為故事的主動構建者。故事主線是用戶的體驗過程,次要情節則成為數字展廳中各個展品的具體信息。用戶在被規劃好的文化體驗情節指引下獲得沉浸式的體驗滿足。

5 意義建構理論視角下公共數字文化信息可視化設計策略

明確了以公眾為本的基本價值理念以及可視化信息環境、公眾需求和信息行為意義建構三要素,確定了技術賦能、集成服務、敘事交互三個設計方向,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的信息可視化就有了整體的設計架構,但還需要給出具體的設計策略和具象的設計措施。

5.1 定義技術與美學融合方式

無論是傳統文化的信息活化,還是技術創造的新交互體驗,都說明信息可視化不是用來表示數據集的特定技術手段,而是需要真正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讓文化資源轉化為參與者能“看到”的美學形式。因此除了保證文化資源對象和屬性的可見性、公眾的識別效率之外,需要基于服務主題、服務目的、服務載體等基本要素,將信息技術的功能性、科學性、技術性融入到可視化的藝術表現上;將技術與美學進行和解,體現渾然一體的文化價值。例如更加側重文化查詢功能的可視化,可以以更快更直觀地獲取信息為體驗指標,體現可視化功能之美;更加注重文化資源內容傳達的可視化,可以對文化資源進行科學性洞察來對內容進行正確組織,體現可視化的科學之美;更加側重媒介體驗的可視化,可以通過創造新交互形式,帶給用戶新科技感受,表現可視化的技術之美。

5.2 洞悉用戶文化需求

從滿足多元文化需求的文化資源集成手段到滿足公眾差異性文化需求的信息全面展示策略,都指向了滿足用戶需求的重要性。滿足用戶需求的前提是了解用戶,可以選取合適的用戶研究方法來了解用戶、獲取用戶需求,例如定性調研分析用戶特征、定量調研分析用戶行為數據?;趯τ脩粜枨蠛陀脩舻睦斫?,對用戶進行不同維度的分類,例如根據用戶的興趣特征,將用戶劃分為旨在通過文化信息進行文化趨勢預測和文化研究,更在意精細化信息獲取的專家用戶;更加注重滿足當下的文化信息需求的一般用戶;對文化主題不了解或者興趣較少但有探索欲的新手用戶等。對不同類型的用戶做針對性設計,讓不同的用戶都可以得到合乎自己目的性的體驗。

5.3 打造信息探索優化路徑

敘事性信息設計、流暢式信息交互在解釋文化內容之余,暗含了用戶與之互動的享受,要求對用戶信息探索方式進行精心布置。首先明確可視化的目的,理解文化服務的服務動機,解決可視化設計的目標問題,為設計敘述的未來走向提供有趣的主題;其次選擇文化主題相關數據,通過合適的表現形式和信息承載方式,將文化資源結構進行準確的視覺轉換,為設計敘述提供有效的信息內容;最后展示引導性的關聯數據及知識模式,提高所傳遞數據的一致性和可記憶性,為文化資源編織更為廣闊和宏觀的信息網絡,使用戶在與之交互的過程中可以發掘信息中隱含的概念體系,體會文化價值。

結語

隨著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基礎建設的加快,信息可視化在數字文化服務中的應用場景也越來越豐富,意義建構理論為公共數字文化服務中的可視化設計提供了以公眾為中心的設計分析視角及理論性支持。以人為本的意義建構理論將在公共數字文化可視化的理論發展和設計實踐中產生更大的影響。

本文從開放性的系統視角,基于意義建構理論,對公共數字文化信息可視化中的設計要素和設計方向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探討了以公眾為中心的設計策略。本研究將意義建構涉及的情境歸納到承載信息資源的可視化環境中,旨在更精準聚焦研究領域。但事實上,信息可視化中的意義構建情境可能遵循著更復雜的范式,會受到更多外在因素的影響,例如文化服務方的品牌效應、地方的社會規范和文化習俗等。另外,公共文化可視化的意義建構研究,除了文中提到的可視情境、用戶需求和信息行為這些基本設計要素,也需要考慮用戶與用戶之間的社會性建構以及個體與個體之間的認知、經歷和興趣之間的差距,更需要通過實證的方式對現有研究結果做進一步的補充、修正和應用。

猜你喜歡
可視化建構公眾
論相對獨立的刑事涉案財物處置程序之建構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視化分析
自然資源可視化決策系統
思維可視化
自然資源可視化決策系統
公眾號3月熱榜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公眾號9月熱榜
公眾號8月熱榜
公眾號5月熱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