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鳶飛白浪涌,拳拳赤子情
——濰坊市“使命·擔當”主題展館建筑設計

2022-10-25 03:42唐金波青島騰遠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
建筑與文化 2022年10期
關鍵詞:濰坊市濰坊展館

文/唐金波 青島騰遠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 高級工程師 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

戴楠楠 青島騰遠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 助理工程師(通訊作者)

王文略 青島騰遠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 高級工程師 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 碩 士

馬剛 濰坊市文化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碩 士

劉大偉 萬達投資集團南區研發設計部 總經理

引言

黨性教育是中國共產黨亙古不變的話題。加強黨性教育是中國共產黨保持政治本色、把握政治方向的源泉,是確保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有力武器。加強黨性教育不僅可以提醒黨員時刻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同時也是確保黨員在知行過程中能夠堅定信念的核心所在[1]。隨著經濟的發展與時代的變遷,黨性教育的形式已不僅限于黨課聽講、專題講座等,黨性教育的內容也更加廣泛與靈活,新的背景下應采取新的形式來提高黨民意識、團結黨民關系、加強黨民溝通,從形制與形式上做到與時俱進,進而提升中華民族文化內涵與民族自信。

1 城市空間的更新升級

1.1 地塊背景

在濰坊市母親河——白浪河一側的鳶都湖公園有一座地景建筑,原定位為鳶都湖文化博物館,然而建筑廢棄已久,場地內雜草叢生,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有這樣一座廢棄的建筑,不僅對于城市風貌有所破壞,而且對于場地資源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浪費。自濰坊市規劃建設國家AAAA 級旅游景區——白浪綠洲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以來,沿白浪河地帶的建設檔次逐步提升,城市形象大大提高,這座地景建筑形象也亟須跟隨城市發展而提升。

2017年,濰坊市啟動本地塊的改造更新計劃,對原地景建筑進行升級與再利用。為了將主題展館納入白浪河濕地公園這個更大的集群范圍,在設計時考慮將展館與周圍環境結合打造,形成大范圍景點集群,借助整體的力量與白浪河產生聯系,結合環境提升整體風貌。通過設計手法賦予建筑新的功能與結構形式,通過黨性教育主題的融入賦能建筑,使其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白浪河沿岸。

1.2 概念衍生

本項目作為濰坊市黨性教育主題展覽的重要載體,展館設計首先需要表現黨性教育在新時代背景下的要求,既能回望歷史又能正視當下、展望未來。其次,我們希望建筑本身也能將黨性教育與項目所在地的濰坊歷史、濰坊精神聯系起來。

濰坊又稱濰縣,自古以來手工業發達、工藝精湛,這也成就了它深厚的文化底蘊。濰坊是風箏的發祥地,為國際風箏聯合會組織總部所在地,是“國際風箏會”(又稱“風箏節”)慶典活動的固定舉辦地點,又被稱為“世界風箏之都”,也稱作鳶都。風箏不僅僅是濰坊的文脈標志,也是濰坊人民在精神上的依托與信賴。

項目位于濰坊這樣一個詩情畫意的城市,自然而然地將“紙鳶”融入到建筑設計當中,將建筑恰當地隱喻為白浪河邊一只待飛的紙鳶,活潑而中正、溫柔而堅定,貼切地回應了建筑的功能性與文化的地方性需求(圖1)。

1.3 解決環境矛盾

基地南側緊鄰城市主干道寶通街,東北與濰坊重點景觀河道鳶都湖相依,展館本身成為城市空間的重要節點。事實上,關注到建筑與周邊環境,特別是鳶都湖寬廣的湖面與白浪河沿邊良好的休閑景觀,展館的存在本身又是很突出的,大型建筑的體量與周圍環境之間的矛盾亟待解決。這不僅僅是廢棄建筑與新的結構形式之間的矛盾,同時也是功能與環境之間的矛盾。只有將功能形式與地段環境充分融合,才能使二者相互制約,最終成為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

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協調展館與公園及河道景觀的關系,我們對建筑所處的區位進行了詳細的規劃。利用南側寶通街與西側青年路交叉形成的鈍角將平面設計為放射形,呈環抱形面向水面,其本身是對環境的吸納與接受;入口前空間打開,增加林蔭廣場,結合建筑基座大臺階,打造一個完整、大氣、親民的市民廣場空間,同時也是白浪綠洲濕地公園的延續;在林蔭廣場與鳶都湖之間設置七一廣場,將鳶都湖、濕地公園、市民廣場空間有機結合在一起,使他們能夠相互銜接,聯系更加緊密。

基地兩端七一廣場與寶通街標高相差5米,所以采用了雙形象首層的處理方式,沿寶通街界面利用內退打造水景廣場,結合二層形象打造面向城市界面的形象首層,通過近人的尺度、內凹的形態、純凈的靜水面,形成了一個含蓄并收的立面形態,在其兩側設置有室外臺階,將人流有效地引導至北側主入口,同時水景廣場能營造出寧靜大氣的建筑效果,將建筑、倒影、環境有效地融合成一個整體。實際二層的位置創造出的這個類景觀平臺,從寶通街一直延續到建筑內部,將南廣場的景觀水面與北側的鳶都湖景通過內部空間設計和外部場地設計聯系起來,在基地內打造一條貫穿南北的景觀軸,既打破了建筑對環境的壓迫,又通過建筑空間的引導創造出獨特的城市空間體驗(圖2)。而在七一廣場界面,設置了一個由一層上二層的大臺階,將建筑置于其上,加之出挑的飛檐、外凸的形態以及富有韻律的柱列,共同形成了一座遠觀優雅,近觀別致的主題展館,該展館猶如一只待飛的紙鳶,以其舒展外放的形態,觀望著七一廣場,觀望著白浪綠洲濕地公園,也觀望著鳶都湖,與周邊環境完美契合(圖3、圖4)。

1.4 生態設計

本案從尊重環境地形特征及其生態結構以及內部辦公組織架構,營造高效生態環境的高度出發,科學地確定規劃的指標和組織多層次的有機生態綠地系統。在環境設計中遵循“以人為本”基本原則,力圖營造出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融、寧靜宜人的景觀氛圍。結合建筑空間特征,設置屋頂花園、景觀平臺等休閑休憩場所,提高建筑景觀層次,提升項目品質,增加展覽空間的舒適性。在滿足具體規劃指標的同時,硬地鋪裝部分進行錯縫石材鋪裝設計,并局部進行水面、旱噴、草皮等軟性景觀的填充,以實現建筑和景觀的高度結合,提高項目的完整性。

本案中,我們采用節能環保的綠色生態系統,利用生態建筑的設計手法,強調充分利用自然的通風、采光條件以及有組織的自然氣流進行總體布局,以形成有效舒適的展覽環境。項目形象特征明顯,并能夠結合立面造型特征降低能源消耗,實現從源頭控制能源消耗的設計原則。

2 聯結時代的黨性建筑

2.1 歷史回顧

濰坊市作為山東半島中部的重要城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7000 多年前,就有人在這里生活定居。濰坊市又是抗日戰爭時期山東戰區的主戰場之一,是著名的紅色“渤海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清東根據地、壽濰縣、昌濰縣的指揮核心區,是昌濰獨立團、清東軍分區等的作戰大后方。這些歷史性的事件為濰坊的黨性教育打下了基礎,同時也是濰坊市黨性教育事業的強大支柱。

2.2 時代的意義

濰坊黨性教育主題展館,以“使命·擔當”為主題,以濰坊革命建設的歷史為脈絡,以重大事件、重要成果、典型人物為載體,主要內容分為“內憂外患,勇做民族獨立主心骨”“百廢待興,甘做艱苦創業鋪路石”“春潮涌動,敢做勇闖新路領頭雁”“長風破浪,爭做偉大復興追夢人”四部分,深刻揭示了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為民務實、擔當使命的情懷,充分印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選擇,彰顯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時代意義。

2.3 內容簡述

展館展陳以時間軸的順序展開,展示了自五四運動時期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來的一百年間,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及濰坊當地一代代共產黨員,聽從使命召喚,擔當時代重任,為中國人民的翻身解放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無私無畏、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光輝歷程。

展品主要以靜態及情景重現的方式呈現,在憑借想象來領悟革命精神之余,能更具體地理解英雄事跡及宏大的革命場面,在歲月的深處,與革命英雄一起感受滄桑百年的苦難與輝煌,從一幕幕激蕩人心的往事中,體會中國共產黨人的責任與使命。該形式既能滿足全媒體時代廣大黨員的學習需求,又能提高黨員自我教育的積極性。

3 煥然新生的城市空間

作為濰坊市重點項目之一的黨性教育主題展館,除去它本身的存在意義之外還給城市帶來了新生的活力。作為城市新興大型公共建筑,濰坊市黨性教育主題展館不僅僅有對內的展示與宣傳功能,南北兩個活動廣場也將成為濰坊市民活動的中心。隨著市民活動種類的日漸多樣化與市民活動的廣泛性與普遍性,一個適當的場地是非常必要的,而主題展館恰恰提供了這樣一個場所,在廣場類空間需求日益增加的當代,本項目設置的市民活動空間,將建筑開放與市民共享,使得貫穿百年的黨性教育與市民廣場舞相映成趣,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大黨擔當,不負人民。只有從群眾出發、走到群眾中去,才能在面臨新的世情、國情、黨情的情況下,真正實現黨性教育所承擔的,培養不改忠心、捍衛核心、不忘初心、堅守公心、長存戒心的高質量黨員的重任[2]。

4 文化轉譯

4.1 風箏

濰坊風箏的造型模仿自然事物、社會生活以及神話傳說中的形象,象征著“吉祥”“吉慶”、興趣和理想,也寄托著濰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竹扎骨架,絲絹蒙面,手工繪制,風箏在制作過程中講究工藝與美術的結合,不僅具有玩賞價值,也是一項古老的民間藝術。郭麟①在《濰縣竹枝詞》中說:“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爭上白浪河。紙鳶兒子秋千女,亂草新來春燕多?!泵枥L的正是寒食節濰坊人民在白浪河踏青的嬉戲場景。展館以濰坊風箏造型呈現,是對濰坊文化的貼合,也可以增加濰坊人民的親切感,其鋼柱梁橋以為骨架,其鋁板覆頂以為箏面,其欲沖之勢以為紙鳶的起飛高穩,而白浪河寬闊的河道為其放飛的天地。

4.2 當地建筑

建筑屋頂造型取材于濰坊古城門——奎文門??拈T,為濰坊明代建筑,是老濰縣的東關塢西南門,也是濰坊古城墻開口處,位于白浪河東畔,是傳統城市結構中城內、城外的分界線。在漫漫時空中,奎文門歷經滄桑變故卻依舊聳立在城市的中心,奎文門上的“鳶飛魚躍”匾額也印證著濰坊市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本項目設計中,通過對傳統建筑造型的提煉,利用現代材料來表現傳統建筑的神韻。翹起的屋頂彰顯傳統建筑“飛檐翹角”的特質。同時,“V”字造型大氣舒展,寓意勝利和濰坊的騰飛,也寓意著濰坊在未來的長河中興旺昌盛、蓬勃發展。

5 建筑解讀

展館的整體外立面采用新中式建筑風格,傳統建筑的飛檐通過現代建構方式呈現,既能將主題展館的前瞻性與科技性展現出來,又呼應了項目所在地的歷史。最寬達10 米的灰色挑檐,增加了建筑與環境之間的交流,使得建筑與周邊的城市風貌融為一體,挑檐下的空間,成為建筑內外的有效銜接。飛檐下排列的無數根紅色檁條,象征著無數革命先列們熊熊燃燒的生命之火,也寓意著當今生活的來之不易;用國旗紅收邊的飛檐,橫架在有序的柱列之上,宛若待飛的紙鳶:雙翅延展,欲沖青天,象征著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不斷取得勝利,不斷前進的昂揚斗志。

沿河立面利用原有建筑作為新建筑的基座,28 米大臺階強化了基座的體量感,也使得建筑更加高大與威嚴。將展館的主門廳置于基座之上,再利用屋檐的水平向變化,形成中間高、兩側低的建筑造型,凸顯建筑的入口標識性。屋頂弧線彰顯中國傳統建筑“飛檐翹角”的特質,大氣舒展,寓意勝利和騰飛。主體建筑下的石材基座寓意黨的堅實、廣泛、牢固的群眾基礎(圖5)。

南側沿寶通街立面延續整體造型語言,形成中間高、兩側低的水平挑檐建筑造型。同時利用玻璃幕墻跟石材幕墻構成了虛實相間的立面效果。在原有街角廣場設計大面積淺水景觀,以突出展館建筑莊嚴、大氣、親和的特性(圖6)??拷虚g玻璃墻面設計疊水景觀,由外而內的靜水,由內而外的疊水,一靜一動,宜靜宜動,加上水面上穿行的石板小徑,增加了街角空間的趣味性與可能性。米色石材與灰色鋁板構成建筑之實,大面玻璃幕墻構成建筑之空,虛實結合增加了立面的層次感。

內庭院作為整座建筑的點睛之筆,使得展覽空間從室內移步室外,又從室外步入室內,增加了觀展的趣味性,也增加了建筑與環境的交流,促進了大型公共建筑與場所的融入,內庭院角度觀覽“飛檐”,更像是紅色紙鳶飛翔在藍天,與白云、青草、河流遙相輝映,相得益彰(圖7)。

6 借鑒意義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近現代發展史上的特殊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不畏艱險、激流勇進,在革命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紅色文化是新中國發展過程中重要的精神文化組成部分,也是共產黨人的重要精神信仰,紅色文化主題展館就是要將這種文化和精神傳承發揚下去[3]。

濰坊市“使命·擔當”主題展館以“紅色”文化為主要基調,通過提供自由交流空間、建立資料共享平臺等不同形式,將我黨先進分子的光榮事跡、革命精神等展現出來,不僅僅是一種精神上的代表,更是將思想與藝術結合,使人真正感受到紅色文化所傳承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面貌。而主題展館與城市廣場的結合,更是為市民提供了一個近距離感受革命精神的場所,真正做到將紅色文化傳承到新一代中國人民的生活當中,只有這樣才能在純凈思想中堅定信仰信念,把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傳遞下去,爭做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接班人,續寫黨民一家親的新篇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4]。

注釋:

①郭麟(1767—1831年),清道光年間濰縣的金石學家、詩人,字祥伯,號頻迦,因右眉全白,又號白眉生,江蘇吳江人。

猜你喜歡
濰坊市濰坊展館
創意展館
創意展館
創意展館
“箏”艷濰坊四月天
四月春光看濰坊——濰坊“三大盛會”側記
風箏之都濰坊
濰坊全市會展統計培訓會議召開
全力打造服務經濟社會的主力銀行——濰坊市聯社轉型發展紀實
濰坊市公安局消防支隊濰城區大隊 強化措施深入開展冬春火災防控工作
濰坊市公安局消防支隊奎文區大隊 多項舉措深入推進冬春火災防控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