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院校計算機教學實施創新教育的研究

2022-10-25 17:09周潔
成才之路 2022年23期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創新教育第二課堂

周潔

關鍵詞:職業院校;計算機教學;創新教育;問題情境;第二課堂

基于信息社會的飛速發展,計算機操作能力已經成為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職業院校作為培養技術型人才的主陣地,應重視計算機教學。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計算機教學中,職業院校教師要融入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此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專業人才。本文在分析職業院校計算機教學實施創新教育的意義、職業院校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重點探究職業院校計算機教學創新策略。

一、職業院校計算機教學實施創新教育的意義

1.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

計算機操作能力是信息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為此,職業院校要積極開設計算機課程。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落后。受此影響,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不強,其掌握的多是基礎知識,很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難度較大的問題。而實施創新教育能讓教師更新教學理念,認識到計算機教學的重要性,從而積極主動探索新穎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同時,教師還會利用先進的教學思想,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授課,增設實踐教學內容,在夯實學生理論知識基礎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另外,在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教師還會將課堂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引導其自主學習、主動探究,通過有效的實踐操作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水平。

2.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計算機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具有積極作用。每個學生都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但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學多是教師講、學生聽,久而久之,學生會習慣教師給出的結論或答案,養成惰性思維。很顯然,這種情況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信息社會,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學生只有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才能在未來的工作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而基于創新教育的計算機教學可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自主探究。計算機課程兼具實踐性、理論性的特點,不僅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還需要學生認識到創新能力對學習、生活的重要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主動在課堂上積極配合教師完成教學活動,并提升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進而深度探索其中存在的規律,發展動手能力。

二、職業院校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

1.偏重理論教學,實踐不足

職業院校與普通學校的教育目標不同,其是培養技術型人才的主陣地,計算機課程作為職業院校的重要課程,要保證實踐教學時長與質量。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過于重視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踐教學。這種教學形式培養的學生雖然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但動手操作能力不強,存在“紙上談兵”的情況,如在回答教師問題時侃侃而談,動手實踐時則一籌莫展,這就是計算機知識掌握不扎實的具體表現。另外,在遇到晦澀難懂的知識時,學生易產生退縮心理,并難以在學習中體會到樂趣。而教師在創新教育中融入實踐內容,可在夯實學生理論知識基礎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2.課堂缺乏互動,教學方法落后

在傳統計算機教學中,教師準備充足的教學內容,借助機房的教師端和學生端,逐一進行講解,學生則被動地聽講,這期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較少。這種缺乏互動的課堂教學形式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高,教師也難以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這就是教師教學方法不當的直觀體現,不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個人綜合素養。

3.課程設置不科學,學生缺乏創新能力

部分職業院校存在辦學底蘊不足、對自身發展定位不準確、辦學特色不突出等情況,在課程設置上還存在模仿、照搬本科院校教學設計的問題。課程設置如果不考慮職業院校的實際情況以及具體學情,就會出現課程設置不合理、不科學,無法滿足學生真實學習需求的情況。例如在計算機教學中,理論課時多,實踐課時少,就是課程設置不合理的直接體現。又如,教師只是通過簡單的問答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而缺少對操作能力的考查,就會導致對學情掌握得不全面??梢?,課程設置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這其中,過于重視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踐的重要性,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4.教材更新不及時,教材內容與時代發展脫節

計算機行業發展速度快,用日新月異來形容并不夸張。因此,職業院校的計算機教學要緊緊圍繞行業發展、企業需求,設計相關教學內容。教材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資料,它的質量關系到課堂質量,但從目前教學情況看,職業院校的教材存在更新慢,部分內容老舊,與實際應用脫節等問題。這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的實用性,也會對學生的就業、工作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三、職業院校計算機教學創新措施

1.整合教學資源與教學要素

(1)網絡資源的整合。在實施創新教育時,教師在優化教學方法的同時,要積極整合教學資源和教學要素,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奠定基礎。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主要結合教材、教輔書籍來設計課堂教學環節,忽視運用網絡資源。創新并非易事,教師自身的認知和能力會影響到課堂創新的效果,要想開闊思路,教師就要合理運用網絡資源。在信息共享時代,網絡有豐富的教學資源,這些都可以為教師創新提供思路,為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提供幫助。例如,預習是一個好的學習習慣,但有的學生并不會主動預習新知。網絡資源的運用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平臺發布預習任務,讓學生翻閱教材、觀看視頻了解大致內容,或通過網絡解決簡單的問題。這樣,教師就可以避免重復強調絕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的理論知識,將更多的時間、精力放在實踐教學上。

(2)校園資源的運用。合理運用校園中的各種資源也可以為創新計算機教學提供思路。隨著智慧校園、數字校園的建設,職業院校已經具備完善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包含服務于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軟件體系,如教師教學工具的“電子化”、學生學習資源的“智能化”“個性化”。在計算機教學中,教師可合理運用這些資源開展教學活動。例如,在講解“信息的加工與表達”時,教師可利用校園網提供的教案制作PPT,并將PPT 導入校園數據存儲軟件中,然后在教學中隨時調取存儲的資料即可。而為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 教師可對學生開放一定權限,讓學生利用校園網或資料查詢軟件輔助學習。

2.科學創設問題情境

質疑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基礎,也是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對此,教師可在計算機教學中以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進而發散學生的思維。計算機課程對學生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要求較高,教師可設計由淺入深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動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實踐。另外,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還可借助多媒體、交互白板等現代化教學設備,直觀呈現知識,突破教學重難點,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達到促進學生思維發散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邏輯運算”相關知識時,學生需要掌握AND、OR、NOT、XOR 四種運算規律。在教學中,教師可先結合演示示范向學生逐一講解這四種邏輯運算的概念、函數表達式、邏輯符號等理論知識, 然后結合生活實例讓學生掌握邏輯運算的規律,逐步完善知識體系。以基礎電路圖為例,在開關A 斷開、開關B 也斷開的情況下,燈泡是不亮的;在開關A 斷開、開關B 閉合的情況下,燈泡是不亮的;在開關A 閉合、開關B 斷開的情況下,燈泡是不亮的;只有在開關A 閉合、開關B 閉合的情況下,燈泡才會亮。從這一實例中,學生可以認識到當決定事物結果的全部條件同時具備時, 結果才會發生,進而深入認識“與”運算。運用電路圖將所有的邏輯運算規律都講解完后,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展示相應的關鍵詞,并提出問題:某課題為商業銀行經營體系的特點的概念,如何用邏輯運算構成檢索策略? 學生在思考這一問題時,需要先確定用AND 解題,也就是“與”運算。這樣的問題情境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

3.延伸知識,打造第二課堂

職業院校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可以在課后借助資料完成知識的探索。但部分教師并不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導致第二課堂不活躍,學生的主體性和創新性也沒有得到發揮。對此, 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將課堂知識向課外延伸,讓第二課堂動起來。第二課堂的打造可幫助基礎較差的學生在課后繼續學習,進而不斷夯實基礎。當學生儲備足夠多的基礎知識后,才能有所創新。

例如,在學習PS 軟件時,部分計算機基礎差的學生無法在課堂教學時間內掌握軟件的功能及用法。對此,教師可借助QQ 群或微信群,將電子課件分享給學生,并鼓勵學生以互幫互助的形式解決學習中的困惑。同時,學生還可在課后登錄學習平臺,將所學知識、心得及疑惑都記錄下來,方便隨時查看、鞏固,以此進行針對性的查缺補漏。隨著知識的不斷補充、完善,學生可搭建起完整的知識網絡。

4.訓練發散思維與收斂思維

學生思維的發展程度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有一定關系,對此,教師可通過變式教學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 引導其對習題進行設想和解答,這也是對教學形式的一種創新。在傳統計算機教學中,教師先講解理論知識,再讓學生上機操作,重復一遍教師講解的內容。學生不需要創新,淺層理解知識即可。很顯然,這不利于思維的發展和提升。因此,教師有必要以創新教育為契機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與收斂思維的訓練。

例如,在講解“Windows 的目錄操作和文件目錄屬性”相關知識時,教師可將電腦桌面上的文件移到隱藏目錄中,讓學生討論“文件都去哪了”,并探究找回文件的方法。對此,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其逐一實踐,一一找出被教師隱藏、刪除或更名的文件。這種教學形式不僅可讓學生對Windows 的文件目錄屬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還能讓學生掌握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促進學生思維發散具有積極意義。又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文字編輯時, 可讓學生發散思維,探索不同編輯軟件的優缺點,進而靈活運用軟件完成文字編輯,以此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5.以任務驅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目的是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這個過程中,理論知識積累是在打基礎,實踐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也是創新思維的來源。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就要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開始。任務驅動教學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對此,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情,設計相應的學習任務。需要注意的是,學習任務的難度要適宜,復雜程度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學生可以選擇獨立完成或以小組合作完成,以此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并通過動手操作提高實踐能力。

例如,在講解“電子表格”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先講解理論知識,讓學生掌握用電子表格處理軟件函數的原理及應用方法,之后借助任務驅動法教學,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將班級的某次考試成績制作成電子表格,并列出個人總成績、個人平均成績、學科平均成績、最高分、最低分等。這一學習任務考查學生對函數的運用和掌握能力,涉及求和、求平均值、求最小值、求最大值、統計等函數公式,難度不大,學生可獨立完成。之后,學生可以小組為單位尋找答案,如果答案有分歧,就要進行核驗,并查找產生的原因。這不僅可以夯實學生的理論知識基礎,還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6.及時更新教材內容

計算機技術更新速度快,對此,教師在每學期拿到新教材后,要認真閱讀,將其中陳舊的知識刪除,并補充新內容。同時,還要多翻閱書籍,瀏覽網站,充分了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情況,并將其作為拓展知識補充到教學中。例如,部分教師指導學生學習“JSP 技術”,但這一技術在計算機知識的更新中已經失去學習意義。如果教材中有此類知識,教師就要將其刪掉,并根據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補充新內容。另外,教師在授課時不要照本宣科,可根據知識間的聯系,打亂固有的章節順序,靈活教學,并在完成正常教學內容后, 為學生推送一些文章或視頻,讓其了解計算機學科的最新發展情況,以及未來的就業環境。

7.改變并豐富考評模式

考評模式的改變與優化是計算機教學創新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圍繞計算機教學目標及學生能力培養目標, 對考評體系進行改革和創新。在傳統計算機教學中,教師在期中或期末以“試卷+上機”的形式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并根據完成情況給予其相應的分數。這種考評方式雖然能夠考查學生的理論知識儲備情況和實踐操作能力,卻無法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改革考評模式時,可在原有基礎上融入新的內容。例如,教師可回顧學生在課堂練習中的易錯點、易混淆點,圍繞這些內容設計試卷,考查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及復習情況。在上機操作時,可與學生進行簡短的交流,從而了解學生的設計思路。在此基礎上,教師可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答題情況、上機操作情況,對其進行綜合評價,以先揚后抑的形式,先指出學生的閃光點。即使學生的成績不突出,只要學習態度端正,積極參與討論,就值得表揚。然后,教師再聯系實情指出學生學習上存在的不足之處,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建議。摒棄傳統的分數評價,建立綜合性的考評模式,并借助科學、合理的點評,激發學生的創新火花, 可讓學生在計算機學習中體驗到快樂,并促進創新教育的順利開展。

四、結語

總之, 職業院校在計算機教學中融入創新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轉變自身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通過引導、鼓勵、實踐等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其核心競爭力。

猜你喜歡
計算機教學創新教育第二課堂
高?!叭斯ぶ悄堋钡诙n堂建設探討
第二課堂
晉江“四點鐘學?!?孩子們的第二課堂
小學數學創新教育開展研究
西子湖畔的“第二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