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1 000 MW 機組凝泵復雜振動故障處理

2022-10-27 02:23蔡文方應光耀李衛軍馬思聰王在華
東方汽輪機 2022年3期
關鍵詞:激振力動平衡風道

蔡文方,應光耀,李衛軍,馬思聰,王在華

(1.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浙江 杭州,310014;2.浙江杭州意能電力技術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310014)

0 前言

凝泵是火電機組的主要輔機之一,用于將凝汽器中的凝結水輸送到除氧器中,傳統的定速運行凝泵采用節流調節方式,轉速不隨負荷變化而變化,耗電量較大。為節能減排,大部分電廠幾乎都對凝泵進行了變頻改造,即根據流量自動調節轉速,維持水位,節能效果明顯。但改造后的凝泵在某個轉速區內常發生振動大故障,甚至已有多起凝泵斷軸事故[1]。凝泵在運行中振動偏大將致使泵部件產生交變應力,嚴重時會使某些部件變形,甚至有疲勞斷裂的危險,直接影響水泵的安全運行。

水泵振動的原因主要有葉輪或電機轉子質量分布不均,聯軸器對中不良,螺栓緊力不均,殼體共振,碰摩,地腳螺栓松動,流體脈動壓力等。文中針對一臺凝泵變頻運行中出現的振動問題進行分析,通過動平衡試驗、模態試驗、現場加固、返廠維修等多種手段,分別處理了其工頻及變頻工況下的振動。

1 設備振動情況

某廠1 000 MW 機組凝結水泵電機由國外某公司生產,功率2 700 kW,電壓6 kV,電 流298.4 A,額定轉速1 486 r/min,重12 000 kg,為立式單空冷風道設計,如圖1 所示。每臺機組配置有2 臺凝結水泵,正常運行時“一運一備”。在日常巡視過程中發現該凝泵電機在轉速1 200 r/min 附近(機組負荷700~800 MW),電機驅動端風道徑向振動有明顯上升趨勢,瞬時最高振速超過12 mm/s,工頻轉速振動也有超標現象。

圖1 凝泵測點布置圖

通過現場架設專業振動儀表及速度傳感器,測點布置如圖1 所示,測得其工頻及變頻振動數據見表1?,F場振動測試顯示,設備振動以1 倍頻為主,幅值相位穩定,如圖2 所示。于是先后在電機與水泵靠背輪處加重265 g 及407 g 平衡塊,未能有效降低凝泵工頻及變頻轉速下的振動,且2次加重獲得的影響系數差別巨大,簡單的動平衡加重顯然不能實現減振效果。

表1 工頻及變頻振動值 mm/s

圖2 1X 振動頻譜圖

2 工頻振動處理

2.1 原因分析

該凝泵振動表現為工頻振動及某一變頻轉速工況下振動偏大,而穩定工頻振動不能通過動平衡手段有效解決,且幾次動平衡試驗所得影響系數前后矛盾。對風道的振動測試發現,在X/Y 方向,自下而上振動逐漸增大,風道頂端的振動達到30 mm/s,以上現象均為支撐剛度不足的表現。

對于單自由度強迫振動的穩態響應:

式中,P 為周期激振力幅度;k 為彈簧剛度;p 為系統的固有頻率。對于一定的激振頻率ω,響應的振幅x 與k 成反比[2],即剛度越小,穩態響應的振幅越大。

針對該凝泵電機結構分析發現,凝泵電機冷卻風道位于電機的一側,為不對稱布置,與其他電機的對稱布置明顯不同。判斷因為冷卻風道的不對稱分布,凝泵的重心并非在其幾何對稱中性線上,在相同的結構支撐下,其受力并不均勻,表現為冷卻風道側支撐剛度不足,需從增加支撐提升結構的靜剛度著手降低振動。

2.2 故障處理

根據以上分析,結合凝泵的實際結構,決定采取增加支柱提升結構剛度,于是在冷卻風扇底部增加2 根支柱,支柱立于地面,頂端支撐于風道下沿,通過安裝在支柱頂部的螺桿結構調整支撐力,順利將1X、2X 工頻振動分別降至2.4 mm/s和2.2 mm/s,效果顯著。

在凝泵變頻工作的轉速區間內,通過專業儀器采集發現當凝泵轉速處于1 155~1 220 r/min 時,電機驅動端(1Y)振并無改善,當轉速到達1 190 r/min 左右時,電機驅動端振動仍超過10.0 mm/s,以1 倍頻為主,而自由端振動更大,依然嚴重影響凝泵的安全運行。振動升速波特圖如圖3 所示。

圖3 1Y 方向振動升速波特圖

3 變頻振動處理

3.1 原因分析

測試出轉速1 155~1 220 r/min 時凝泵振動存在明顯的共振峰,而凝泵轉子的設計臨界轉速為工作轉速的1.5 倍,即在2 250 r/min 左右,故該共振峰并非凝泵的臨界轉速。明顯的共振峰并非轉子臨界轉速,則只能來自結構共振,即當凝泵轉速到達特定轉速時,其工作頻率與泵組整體或某一部件的固有頻率一致,發生共振,從而引起振動在特定轉速區間異常偏大。

為驗證以上判斷,對凝泵電機冷卻風道進行模態試驗,根據其結構網格劃分為96 個測點,對其進行多點激勵單點相應的模態測試[3-4],得出頻響函數及特征頻率的模態振型,如圖4 所示??梢娖湓?1.25 Hz 固有頻率,換算成轉速為1 275 r/min,與凝泵升降速時振動增大的轉速區間一致,阻尼僅為0.39%,明顯在該轉速下冷卻風道發生了結構共振。

圖4 冷卻風道頻響函數

值得注意的是,結構共振不是引發振動的根本原因,而是使已有振動增強,結構通過系統獲得的力學增益稱為放大系數(Q),其計算見式(2)。

式中,f 為激振力頻率,Hz;fn為固有頻率,Hz;ζ 為阻尼系數,是實際阻尼與臨界阻尼的比值。

由式(2)可知,放大因子不僅取決于阻尼比ζ,還取決于f/fn,在系統阻尼不變的情況下,激振力頻率越接近結構的固有頻率,放大系數越大,對振動的增大效益越強[5-7]。

對于結構共振問題通常從四方面考慮減振措施,一是降低激振力,當激振力無法克服系統阻尼時,不具備激發結構共振條件。該方法在故障處理案例中常被使用,即通過精細動平衡將不平衡量降至最低[8],雖然經共振放大,但仍保證振動在合格范圍內即達到治理效果。

二是改變結構的固有頻率。結構的固有頻率與質量和動剛度(包括部件自身的結構剛度和部件之間的聯接剛度)有關,其計算方法見式(3)。

式中,k 為結構剛度,N/m;m 為結構質量,kg。

由式(3)可知,改變剛度和質量能改變固有頻率。為防共振可以從兩方面改變結構的固有頻率:(1)改變剛度k;(2)改變參振質量m,從而使機械的固有頻率避開激勵頻率對于已有的結構,改變質量往往不現實,相對而言,現場從改變結構剛度入手往往具有可操作性[9]。

三是對系統施加足夠的阻尼,以減小放大系數,抑制振動在合格范圍內,例如增加沙袋,現場可操作性不強。

四是改變激振力頻率,即運行頻率避開共振區,然該方法在現場實際將限制設備的靈活運行,變頻失去意義。

3.2 故障處理

3.2.1 降低激振力

通過動平衡手段盡量減小激振力,若激振力足夠小,也不會激起很大振動。于是7 月8 日,對凝泵進行現場動平衡處理,在轉子對輪進行2次加重處理,但對共振頻率下的振動值效果不明顯,反而會影響工頻振動,見表2。

表2 動平衡加重效果(先后加重242 g,225g,359g,349 g) mm/s

通過幾次動平衡試驗結果來看,通過減小激振力的方式來降低振動成效不明顯,于是拆除平衡塊,采取以消除共振為手段的減震措施。

3.2.2 改變動剛度

在冷卻風扇背面焊接為1 cm 厚的7 cm×7 cm交叉狀角鋼進行加固,以改變該結構件的固有頻率。冷卻風扇加固完成后再次進行模態測試,測試結果顯示其二階固有頻率為23.83 Hz,阻尼4.18%,振型沒有改變,可見冷卻風扇的固有頻率和阻尼都有所上升(以上模態測試均為電機與冷卻風扇未連接的情況下,單獨對冷卻風扇進行的測試),表明加固取得了一定效果。

凝泵電機于7 月10 日進行單轉振動測試,當轉速升值1 120 r/min 時,各點振動有較為明顯下降,成效較好,見表3,但振動值仍然偏大?,F場受限加重平面的影響無法完全消除轉子的不平衡量,而加固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其動剛度。

表3 加固前后振動共振區振動 mm/s

3.2.3 消除缺陷

凝泵返廠處理,發現并處理以下缺陷:

(1)電機解體重新校驗負載端軸承內、外圈和非負載端軸承內、外圈配合尺寸,發現負載端軸承室外圈有磨損現象,配合間隙為+0.06~0.08 mm,超出標準,對負載端端蓋軸套內圓面進行金屬涂鍍處理后,配合間隙修復至+0.015~0.025 mm標準范圍內;

(2)電機舊聯軸器螺孔表面有裂紋,更換1只;更換FAG 軸承,檢查并仔細調整電機氣隙。

(3)重新在轉子本體筋板上加滿焊3 塊配重塊,在轉子非驅動端風扇外側加裝平衡盤,增加配重平面,高速動平衡后,將800~1 486 r/min 全轉速段振動調整至合格,最大振動在3.8 mm/s 以下。

4 結論

對非對稱風道的變頻凝結水泵的振動進行了分析,其故障呈現剛度不足、結構共振、軸承配合間隙過大等多因素的耦合,并存在的不平衡量?;诎l電廠現場的可操作性,故障地完全消除遵循遞進式由簡至繁的故障處理思路。

模態測試在凝泵振動故障中的應用,有助于迅速確定故障機理。共振和剛度低的實際處理方法有差異,提高支撐系統的剛度主要應該提高靜剛度,增加支撐或支柱;改變結構的共振特性則要從調整相應頻率的動剛度著手。從故障處理結果看,落地支柱對改變結構的靜剛度效果明顯,而加強筋等措施調整動剛度則效果有限。

猜你喜歡
激振力動平衡風道
現場無試重動平衡方法研究
基于MoldFlow的空氣凈化器風道注射模優化設計
冷藏冷凍裝置
液壓磚機激振力計算方法及影響因素
軸-艇耦合系統的力傳遞特性分析
說風道水話“擇日”
動平衡堵漏之量化初步研究
淺析二三維協同設計技術在火力發電廠煙風道中的應用
大激振力振動壓路機壓實高液限粘土研究
轉子動平衡機的R型銑削去重建模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