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鄉村景觀規劃設計助推文旅融合策略研究

2022-10-29 14:50侯婷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2年9期
關鍵詞:美麗鄉村建設文旅融合景觀規劃

摘 要:自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鄉村旅游業蓬勃發展,人們對鄉土民俗文化更加重視?;葜菔菑V東重要的鄉村文化旅游地,“十四五”時期是惠州旅游大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進行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對實現惠州高質量發展及推動大灣區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美麗鄉村建設;文旅融合;景觀規劃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省普通高校認定類科研項目人文社科類“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鄉村旅游景觀規劃研究——以惠州市霞角村旅游景觀規劃為例”(2021WQNCX224)研究成果。

自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以來,國內鄉村文化旅游產業蓬勃發展,人居環境顯著改善,人們對鄉土民俗文化愈加重視。如何提升鄉村人居環境,助力美麗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課題。鄉村振興可分為五種類型:帶動產業振興的項目驅動型,助力生態振興的集聚提升型,實現人才振興的創業激活型,提升文化振興的古村活化型,引領組織振興的紅色旅游型。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美麗鄉村建設作為重要抓手,使文旅產業煥發出新的發展活力,既推動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又深化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惠州位于廣東省東南部,擁有充足的鄉村旅游空間和自然資源。2021年,惠州“十四五”規劃在加快發展文旅產業及提升人民生活品質方面做出明確的規劃,提出引導資本流向文化產業,推進鄉村文旅產業深度融合,同時推進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統籌景觀規劃設計,這對鄉村振興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近年來,惠州市大力發展全域旅游,高標準編制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探索全域鄉村景觀規劃建設模式,完善配套公共設施,提升服務意識,培育新業態。因此,對在美麗鄉村視角下深化惠州全域景觀規劃設計進行研究,是惠州市從戰略高度合理規劃和有效扶持美麗鄉村建設的需求,也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城鄉協調發展,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形象的現實需要。

一、惠州鄉村文旅資源及建設規劃概況

(一)惠州市鄉村文旅資源分類

1. 非遺鑒賞型文旅資源

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是一個國家與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形式多樣,包括傳統技藝、民俗文化、藝術表演等?;葜菽壳坝袊壹壏沁z3項、省級非遺27項、市級非遺74項、縣級非遺156項。

2.生態康樂型文旅資源

惠州市依托豐富的山林海資源大力推進生態工程及文旅產業升級,完善提升村莊綠化美化,利用北部山區森林資源引進項目,依托象頭山、羅浮山、南昆山、蓮花山四大名山,構建綠色生態長廊,發展生態康樂型旅游。

3.民俗體驗型文旅資源

惠州地處客家、廣府、潮汕文化的交匯地帶,且水域陸路交通發達,具有明顯的多元文化特征?;葜菝袼自趲X南民俗中有其獨特的亮點,其中包含以粵菜三大菜系之一的東江菜系為特色的東江飲食文化;以龍形拳、李家拳、白眉拳、莫家拳、東江麒麟、客家山歌、惠東漁歌、舞火狗為特色的游藝民俗;以蘇東坡傳說、羅浮山神仙傳說為特色的東江民間文學;以東江涼帽等為特色的東江民俗服飾等。東江民俗文化中多種文化形態兼容共存,使得惠州保存了大量的民間民俗活動。

4.古建活化型文旅資源

惠州市有關部門支持鄉村積極活化古建筑資源,打造村級文化部落。目前,惠州多個鄉村已利用古建筑積極發展特色民宿及文化部落,如博羅觀背村、惠城墨園村、惠陽周田村、博羅旭日村、龍門功武村等。同時,在傳統客家村落及歷史建筑中對客家文化、漁家文化等鄉土文化進行活化利用。目前,博羅上良移民村、惠陽秋長木公幌村、鳳悅秋長谷里、良井原鄉、旭日古村、萬洞古村等一批文化旅游景區的發展各有特色。

(二)惠州美麗鄉村建設規劃概況

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惠州鄉村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惠州市正在積極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的綜合整治,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在《惠州市美麗鄉村村莊規劃編制指引》的指導下,惠州市目前正在開展“多規合一”試點村莊規劃建設,未來將合力推進鄉村振興及美麗鄉村建設,打造現代美麗鄉村。

2017年,惠州市提出要做中國鄉村振興典范、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科技產業中心、深莞惠先進制造示范基地、低碳生活質量引領區。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生態、文化資源,將惠陽區良井鎮打造為大灣區生態科技示范第一鎮,將矮光村、時化村、大白村、霞角村等連片行政村,建設為省級新農村示范片核心區。

二、惠州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現存問題

惠州通過文化賦能旅游,并采取美麗鄉村建設助推文旅融合快速發展的思路。鄉村文化旅游景觀規劃建設在此背景下得到初步發展,但仍存在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管理體制不成熟、品牌宣傳渠道狹窄、配套文化旅游設施不足、本地文化特色未深入開發等問題。

(一)項目同質化現象明顯

近年來,許多鄉鎮村莊在打造文旅項目時,未能充分結合本地自然和人文資源,項目同質化嚴重,鄉村照抄照搬其他地區旅游項目和經營模式等現象屢見不鮮,鄉村人居環境從建筑材料、景觀設計風格到植物選擇等都出現同質化現象,導致千村一面局面形成。

(二)不重視景觀原真性保護

不重視對鄉村景觀原真性的保護,區域文化特色不突出。對鄉村景觀原真性的保護包括對人文社會元素及鄉村生態元素的保留,保持鄉村生態景觀的原真性是建設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內容。

(三)引領性品牌企業缺乏

目前,許多鄉村雖具有景觀規劃意識,但沒有成熟的規劃策略,零散資源整合能力及整體規劃能力仍需提升。如今,國家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推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為景觀規劃提供了政策支持,但如果沒有龍頭企業推動農村三產深度融合發展,將無法提升產業附加值,也無法吸引人才返鄉、下鄉創業。

(四)專業性人才緊缺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文旅產業的專業人才主要包括管理運營人才、科技人才、本土文化傳承人三種。管理運營人才能對本地資源進行有效開發;科技人才能為當地資源的有效開發和保護提供技術支撐;本土文化傳承人是本土文化遺產的承載者和傳遞者,其老齡化和消逝會直接導致本土文化藝術流失率的提高。目前,由于培養與保護機制不健全,文旅產業出現領頭羊缺失、人才外流等現象。

(五)本地特色文化開發不足

針對惠州特色文化開發不足的問題,應該在挖掘惠州本土傳統文化、特色文化的基礎上,提高惠州本土文化自信,依托政行校企的力量,打造區別于江蘇永聯村、浙江高家堂村、河南平樂村等案例的惠州區域美麗鄉村建設案例。

(六)服務單一化

在開發鄉村文旅項目時,易出現無層次、單一化的狀況。鄉村文化旅游服務層次及功能過于單一,不能針對各類細分客戶的需求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多元化的旅游服務。

三、惠州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策略

(一)政策利好,推動三大產業融合發展

惠州市印發的《惠州市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鎮創建工作方案(2021—2023年)》及《惠州市推進鄉村旅游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對深入推進農村三大產業融合發展起到保障作用。圍繞“鎮-村-組”區域整合、“點-線-面”功能聯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核心線索,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打造綜合服務功能強、宜居宜業的鄉村產業融合示范鎮。同時,構建示范帶推動鄉村旅游,突出“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通過點線面結合,高標準創建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形成一批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二)因地制宜,引入優質企業統籌規劃

根據大灣區經濟建設的方向,引入優質企業進行景觀規劃設計。近年來,良井鎮采用市場化模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產、村、人”深度融合。其中,霞角村計劃通過引入具有鄉村文化旅游項目開發實力的大品牌,整合廢棄零散房屋土地,統一進行景觀規劃,打造生態旅游村。

(三)以人為本,保持鄉村生態景觀的原真性

充分尊重當地地方特色,因地制宜。依據當地的鄉村文化資源和人文特征,為其制定適宜的旅游發展策略,真正做到從鄉村旅游環境及內容兩個方面來體現傳統的鄉村文化,這也對鄉村自然人文環境的原真性有一定的要求。通過對鄉村自然生態環境、人文社會狀況、區域經濟發展情況的調研,因地制宜,在發揮本地文旅資源優勢的基礎上進行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

(四)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升級優化傳統農村產業

對惠州傳統的農村產業進行升級優化,發展生態觀光農業。通過將傳統農業區規劃為觀光農業區,實現產業升級。生態觀光農業是現代農業與旅游業相結合的一種新型產業,它是立足于生態建設,利用農業資源、農田景觀、農業生產活動和農業文化,為人們提供觀光、旅游、休閑、度假以及體驗農業的一種農業經營活動。生態觀光農業規劃將為霞角村片區的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綠色基礎設施,促進農旅產業融合發展。

(五)活化古建,科學開發及保護利用

傳統村落承載著獨特的鄉土文化,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部分。近年來,惠州市引導鄉村依法合理地開發鄉村古建筑旅游,活化鄉村古建,打造傳統村落、文化部落。目前,惠州市博羅縣觀背村打造了特色文化部落,惠城墨園村、惠陽周田村、惠東范和村、博羅旭日村、龍門功武村等多個鄉村利用古建筑,發展特色民宿及其他相關產業。同時,可以在客家傳統村落及建筑中,融入客家文化、漁家文化等特色文化,以及龍門農民畫等優勢資源,活化傳統建筑。

(六)組織文化活動,活態弘揚傳統民俗文化

惠州非遺資源豐富,其中,國家級非遺3項、省級27項、市級74項、縣級156項。因此,要在惠州豐富的非遺資源及民俗文化中,挖掘惠州傳統客家文化、農耕文化等,建設文化體驗區,提高本土文化自信。秉持著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突出文化的理念,以觀光、休閑、采摘、購物、品嘗、農事活動體驗、客家風情互動及原生態拓展訓練等文旅活動為載體,將農旅文活動與景觀規劃結合起來,追求設施與農業系統、生態系統、人文景觀系統的和諧統一,為游客提供一種自在、自然、幽靜、野趣、新奇的新型游樂空間。

(七)細化客源,進行差異化景觀設計及活動規劃

文旅產業目標市場可被粗略地分為國內市場及國際市場,通過細化客源市場,可根據不同需求將客源市場分為家庭度假、商務休閑、文化游覽、鄉村休閑、婚慶蜜月等多種類型,并針對不同類型客群進行差異化旅游景觀區域規劃及活動規劃。

四、結語

在美麗鄉村建設的助推下,通過進行多形式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建設生態農業區、農產品展銷區、黨群活動基地、民族風情區、兒童游樂區、特色民宿區、原生態拓展訓練基地等多種區域,帶動觀光農業、農產品加工、鄉土景觀營造、傳統村落文化保護、鄉村文旅融合等協調發展,促進鄉村農業發展提質增效與鄉村旅游經濟發展。開展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對穩步推動惠州鄉村高質量發展及大灣區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17-10-27)[2022-07-10].http://news.cnr.cn/native/gd/20171027/

t20171027_524003098.shtml.

[2]陳健,毛霞.國外工業化進程與農村發展的實踐對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啟示[J].農業經濟,2006(11):15-16.

[3]周心琴.西方國家鄉村景觀研究新進展[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7(3):85-90.

[4]謝璐.鄉村振興背景下美麗鄉村文旅融合發展路徑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8):233-234.

[5]李立勛.關于“粵港澳大灣區”的若干思考[J].熱帶地理,2017(6):757-761.

[6]陸詠媚,奚少敏.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產業與旅游經濟互動發展的研究:以惠州新“四東文化”為例[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0(3):13-14.

[7]蔡文.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路徑的現實選擇[J].蘭州學刊,2010(2):44-46,52.

[8]王思詩,劉衛東.論鄉土建筑元素在鄉村景觀設計中的再生與應用[J].建材與裝飾,2020(2):117-118.

[9]王甲迎.國內外美麗鄉村研究現狀及典型案例分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2):448-449.

[10]蔣昕,傅才武.公共文化服務促進鄉村文旅融合內生發展的動力機制研究:以寧波“一人一藝”鄉村計劃為例[J].江漢論壇,2020(2):43-50.

[11]廖建宇,奚少敏.新農村示范片建設背景下鄉村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研究:廣東省惠州市為例[J].營銷界,2019(34):104-105,108.

作者簡介:

侯婷,惠州城市職業學院藝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猜你喜歡
美麗鄉村建設文旅融合景觀規劃
景觀規劃設計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產業發展
GIS技術在景觀規劃中的應用——以四川省自貢市釜溪河仙市至沿灘復合綠道郊野段景觀規劃為例
植物景觀規劃設計探討
長沙市美麗鄉村建設的發展模式研究與對策
淺析林業站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優勢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