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城市規劃館如何推動群眾文化發展

2022-10-29 14:49鄭幸暉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2年9期
關鍵詞:公眾參與

摘 要:2017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住建部聯合出臺了《關于規范城市規劃展覽館建設和布展的通知》,文件明確要求規劃館要突出公益屬性,發揮城市規劃展覽館規劃展示、公眾參與等主要職能作用,開展豐富活動,利用“互聯網+”,采取通俗易懂和互動性強的展示方式讓群眾了解、參與城市規劃,提高使用效率。為不斷適應城市高質量發展,響應社會公眾日趨多元的文化需求,提供豐富和多元的城市文化空間,規劃展覽館需要實現創新發展、轉型發展。分析城市規劃館參觀群眾,借鑒全國各地規劃館布展、發展模式,以及利用自身平臺打造群眾文化活動的經驗,進一步探索城市規劃館推動群眾文化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城市規劃館;群眾文化傳播;公眾參與

城市規劃館作為宣傳和教育的重要陣地,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了城市文化元素以及城市發展成果與總體趨向,在城市和市民之間起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進入新時代,規劃展示行業的主要矛盾已轉化為“市民日益增長的了解城市文化、參與城市發展的需要同單一的傳播活動和滯后的傳播方式之間的矛盾”。打造更為高效優質的公眾參與平臺,促進群眾文化的傳播,是規劃展示行業的重要使命,對城市的科學、有效、智慧發展也會起到更為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城市規劃館受眾分析及發展群眾文化的重要性

(一)城市規劃館參觀群眾分析

城市規劃館的受眾來自不同的行業,文化層次、年齡段都存在差異,不同參觀群眾關注的重點和信息接收的程度不一樣,想要了解的內容也不同。只有真正了解參觀群眾的目的和興趣,給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講解,才能真正發揮場館的教育、科普功能。

1.政務接待

政務接待一般為匯報性講解,專業性、目的性強。因此,在團隊到達之前,應提前了解團隊的人員構成,以及主要人物的工作、生活經歷等背景資料,提前溝通參觀時長及想要了解的重點,參觀過程中語言要高度精煉,重點突出。

2.外來投資

外地客商到城市規劃館參觀,目的大多是了解城市最新的規劃及重點發展區域,若對投資區域已經有大致方向,則著重講解該區域對城市發展起到哪些重要的助推作用,以及該區域的規劃動態和投資政策。講解詞的時效性、準確性、完善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接待的服務質量。

3.學生團體

城市規劃館作為城市文化的科普教育基地,針對學生團體而言,主要目的是向青少年宣傳城市規劃建設成果,以及家鄉的厚重歷史、輝煌成就和美好未來。青少年普遍對周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強,思維活躍。因此,應通過活潑的語言和生動的故事,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激發青少年努力學習、建設家鄉的愿望。

4.本地市民

市民參觀大多為自發性團體或個人,想要了解家鄉發展方向,以及自家住宅周邊基礎服務設施規劃。針對此類人群,可以采用“嘮家?!钡姆绞?,在標準講解詞的基礎上加強互動交流環節,解答市民關心的問題,并對市民提出來的意見建議進行記錄和反饋,真正讓市民了解、融入、參與家鄉的建設。

(二)城市規劃館發展群眾文化的重要性

著名城市規劃師、建筑師和理論家伊利爾·沙里寧曾提出:“讓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币巹濔^作為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型綜合性展館,包含城市的歷史文化、城市變遷、未來發展、產業布局、人文特色等內容,展現了城市特有的文化素養和魅力。因此,充分發揮展館的功能作用,傳授城市管理經驗,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和群眾文化教育的傳播顯得尤為重要。

1.提高全民素質,助力城市發展

充分發揮綜合性展館的優勢,挖掘和傳播城市文化和特色,提高群眾文明素養,以及對家鄉建設、國家發展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激發人們為家、為國的干事創業、積極作為的奮斗精神,為城市文明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氛圍。

2.傳承優秀文化,豐富群眾生活

通過利用傳統節假日開展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發揚傳統節日蘊含的時代精神和歷史內涵,促進傳統文化與新時代文化的結合。利用特定的時間節點,如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以及寒暑假等,借助展館平臺開展群眾參與的文化和宣傳教育活動,展現群眾文藝水平,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滿足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

二、城市規劃館在推動群眾文化發展中的經驗

目前,全國規劃展示行業已經發展到較高水平,一些展館從開館之初就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如長沙規劃展示館、北京市規劃展覽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蘇州市規劃展示館、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等城市展館,年接待量最高破百萬。也有部分展館由于關注度不高,展館位置偏僻,沒有充分發揮其公共服務設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城市文化展示特色鮮明,立體感強

國內城市規劃館大部分都能夠較為準確地提煉出城市的歷史文化元素與符號,展示富有城市特色的建筑立體場景、飲食文化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物等豐富內容。且展廳布展制作精細,立體感強,歷久彌新,使人印象深刻,即使不斷經歷布展提升的老館,歷史展廳也始終能以穩定而經典的面貌展示著城市的文化根脈和曾經的輝煌。例如,2007年落成的常州市規劃館,歷史部分經典而不失韻味,凸顯出城市由內而外的氣度和底蘊,古常州城的沙盤與銅鑄地圖都做到了與原圖誤差不超過0.5毫米,因此即使開館十余年,依然被其他展館學習借鑒。

(二)充分利用建筑空間,在細節處體現本地文化

大部分展館在選址和布展當中,都會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建筑空間,讓參觀的群眾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文化特色。如地處富春江岸的桐廬縣,將桐廬城市規劃展示中心選址在江邊,展廳充分運用借景的手段,整棟建筑以玻璃幕墻封閉,展廳全部為開放式,在展墻與玻璃幕墻間形成參觀通道,參觀途中可以盡覽富春江山水美景。展廳內以折扇、詩句、鎖窗等文化元素營造出詩意雅致的韻味,以著名企業的商標展示今日桐廬的活力與實力,用掃描二維碼參與互動的設備提高展館的宣傳效率,充分展現出長三角地區經濟發達、活力充足的中小型城市的形象。

蘇州市規劃展示館西依京杭大運河,東側為蘇州千年胥門,北面的涵遠堂作為展館的古代陳列館,古香古色,韻味十足。南北展廳通過內部通道相連接,仿佛在歷史與現實之間穿梭游歷?,F代展廳中的基本陳列大量采用古代蘇州地區窗欞的不同造型,制作成展板、場景復原等形式,使群眾能夠在傳統之中感受到現代的發展活力和未來藍圖。

(三)樹立超前思維,適應改革大勢

各大展館在發展中,不斷探索新的路徑,豐富展館職能,逐步集參觀接待、會議服務、群教活動、學術交流等功能于一體。如許昌市規劃展覽館在館內外積極開展多種形式、有系統性的群眾文化活動,尤其是招募市民志愿者、學生志愿者、小小講解員等,通過對志愿者的培訓、管理等,組建規劃館常態化志愿者群體,通過志愿者活動加大規劃館宣傳力度,并借助志愿者緩解了部分館內人員的工作壓力,加深了志愿者與展館的聯系,也豐富了志愿工作本身的意義。

部分展館也邁出了由展示城市規劃的專業館向較為全面地展示城市各方面成就的綜合性展館探索性的步伐。在原有城市文化和發展規劃展覽的基礎上,新增產業成就專題展廳、黨建成就專題展廳、非遺文化專題展廳等,以滿足參觀時間有限的團隊全面了解城市成就的需求。

三、未來城市規劃館的發展方向

(一)打造親民的布展,吸引群眾走進來

增強展館的綜合性,突出城市韻味,在展館開篇處全面提煉城市使人印象深刻的元素和符號,以實物、模型、文字、圖版等多樣化形式加深參觀者的印象。以打磨精品的態度和超前的眼光,打造出經典展項,以增強城市底蘊的生動展示,加強參觀者對于城市總體的印象和對城市發展的認同。同時,突破規劃館本身展覽的局限性,將城市的飲食文化、旅游文化、傳統產業文化、非遺文化等相關內容引入展廳。如反響較好的長沙規劃展示館,在入口附近做了“長沙元素”的墻面展示柜,通過各種具有長沙獨特文化氣質的實物或者模型在第一時間抓住參觀者的眼球,并且在其腦海中烙下關于長沙的深刻印象。這中間包括長沙的辣椒、臭豆腐等食品,親切可感,真正把展廳做成了市民喜聞樂見的形式。

(二)以人為本,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促使展館“走出去”

對比各大展館的發展和推動群眾文化的效果,經營較為成功的展館得益于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展館展示的重心由“展示”轉變為“體驗”,由傳統的以“物”為中心轉變為以“人”為中心,讓參觀者廣泛參與,最大限度把公眾吸引進規劃館,并向公眾傳遞基本的城市文化及發展理念。在廣泛的群眾基礎上針對不同年齡、學歷層次、身份的人群,開展各類公眾參與的系列活動,如“義務講解”“小小講解員”“規劃進社區”“小小規劃師繪畫大賽”“城市公開課”“科普大講堂”“志愿者培訓”等,結合傳統節日開展“文化遺產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世界地球日”“鬧元宵”“迎端午”等活動,都得到了群眾的大力支持。充分提高群眾參觀積極性和群眾對城市文化、發展的知曉度,在做好增量的基礎上進行提質,實現城市規劃館推動群眾文化健康發展的目的。

(三)跨界合作,有效盤活資源

“請進來,走出去”,擴大交流,拓寬視野,已經成為規劃館發展的必經之路。規劃展覽館說到底還是一個新生事物,行業基礎薄弱,但是在城市發展及文化傳播中卻起著重要作用。要想把展館經營好,除了自身經驗的積累之外,還要充分實現與其他單位的合作,實現“跨界、融合”,充分盤活各種社會資源。將自身能提供的宣傳和教育平臺進行服務升級,與需要這種平臺的教育單位、政府部門、社會各界公益組織對接,積極搭建合作互助的平臺,從而依托更好的資源推動城市文化的發展。

(四)擴大傳播途徑,加大社會覆蓋面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公共場所開放嚴格限制和要求的情況,各地展館對外開放和群眾文化活動受到限制,此時“云觀展”“云直播”等線上展覽、微信公眾號的運營發展出現一個快速增長期。與傳統媒體時代相比,自媒體時代的到來,新聞傳播的速度和傳播渠道爆炸式的增長,各類信息資訊從內容到形式都在快速發展,這也為展覽展示手段和渠道提供了多元化的可能。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有立足之地,規劃展覽館必須主動作為,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積極利用自媒體優勢為規劃展示品牌的打造探索實踐道路。根據調查研究,規劃展覽館的關注用戶大多是本市市民,他們關注規劃展覽館的目的是希望獲取更多本市生活資訊和有價值的信息。微信公眾號閱讀量最高的文章類型一般是發布公眾參與活動的預告,可見群眾文化活動的網絡關注度還是相當高的。

城市規劃展覽館可以宣傳展示的內容包羅萬象,素材更是廣泛。要學會用群眾的眼睛去觀察城市發展變化,用貼近市民生活的心態去啟發思維。微信公眾號作為展廳布展內容的補充,展示手段更加靈活,要充分運用創新思維,提高內容豐富度,在版面設計、圖標、LOGO、簡介、模塊設置等各個環節有思考、有創新。城市規劃展覽館應將傳統媒體與新興網絡媒體相結合,擴大展館宣傳途徑和社會覆蓋面,為群眾文化傳播搭建一個快速、暢通的媒體平臺。

四、結語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城市規劃展覽館關于如何推動群眾文化的發展問題,需要在前進中探索、打磨,精益求精,最終讓規劃展覽館能夠“聚住人、拉住人、留住人”?!熬圩∪恕笔且屓藗冴P注展覽館,“拉住人”是要讓人們喜歡展覽館,“留住人”是要人們留戀展覽館,有了人氣,這里將不再是放置展項的展廳,而是有質量有情懷的社會文化教育基地,是有意思有意義的知識傳播窗口。同時,對于工作人員來說,工作的意義也將得以升華,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將在更大程度上得以發揮,這也是一種無形的精神激勵。

參考文獻:

[1]魏瑩.規劃館的社會教育功能:陳列、宣傳和新媒體[J].中國民族博覽,2021(24):106-108.

[2]白美霞.城市規劃館參與式傳播模式研究:以廣州城市規劃展覽中心為例[J].中國報業,2020(22):16-17.

[3]唐春艷.關于新時代群眾文化活動策劃組織的探討[J].傳媒論壇,2020(10):135,137.

[4]陳蕾.淺談群眾文化大型活動的策劃[J].大眾文藝,2020(9):4-5.

[5]吳海浪,李群波.淺析如何打造人氣城市規劃館:以長沙為例[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16):31-32.

[6]申帆.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策劃及創意發展問題探析[J].大觀(論壇),2019(8):134-135.

[7]吳海浪.城市規劃展示的創新與發展:人氣是規劃館永恒的生命力[J].中外建筑,2019(6):81-83.

作者簡介:

鄭幸暉,許昌市規劃展覽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理論。

猜你喜歡
公眾參與
小城鎮社區治理中的公眾參與問題研究
農村生態環境治理中的公眾參與
我國環保非政府組織監督企業環境信息公開的困境
論公眾參與立法的利弊與保障措施
互聯網背景下公眾參與農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