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陌生化理論視角下《蛙》的英譯研究

2022-11-04 13:14陳俊飛
大眾文藝 2022年20期
關鍵詞:葛浩文原文中英譯本

陳俊飛

(哈爾濱師范大學西語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500)

一、引言

《蛙》是莫言在21世紀初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該書通過講述婦產科醫生萬心的人生經歷,再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近60年的農村生育史。其一經出版就受到了廣大讀者的追捧,這與它獨特的語言魅力密不可分。在該部小說中,莫言在語音、詞匯、修辭等多個層面均使用了陌生化手法,增強了該部小說的文學性,帶給讀者獨特的審美感受。

2014年,由美國著名翻譯家葛浩文翻譯的《蛙》英文版面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通過分析《蛙》的英譯本發現,葛浩文在翻譯《蛙》時,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蛙》原作中的陌生化,這無疑是英文版的《蛙》受到廣大讀者認可的一大推力。因此,研究《蛙》的英譯本對《蛙》原作中陌生化手法的再現具有重大的意義。這不僅有助于深入了解《蛙》的英譯本,而且會為中華文化外譯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二、陌生化及陌生化翻譯

(一)陌生化

“陌生化”是俄國形式主義的核心概念。俄國形式主義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認為:“文學藝術的手法就是使對象和形式陌生化,以增加讀者感受的難度和時間?!笨偟膩碚f,文學中的陌生化手法即是通過運用反常的、復雜化形式來使熟悉的事物陌生化,拉長讀者與事物的距離,從而增加感受的難度和時延,使讀者獲得審美的愉悅感。

(二)陌生化翻譯

陌生化提出后,對翻譯界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美國當代翻譯理論家根茨勒(Edwin Gentzler)認為譯文應該保留原文本的陌生化手法。我國學者孫藝風對此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所謂‘陌生化’便是有意識的違規之舉……應該在譯文中保留這些特征,從而表現出一些違反規范的特征?!贝送?,陳琳等學者曾在《文學翻譯審美的陌生化性》一文中嘗試定義翻譯中的陌生化概念:將源語文本的陌生化表現手法保留,或把文學樣式、文學手段、文學主題、文化信息陌生化。通過上述學者的論述,可以看出再現原作的陌生化手法是翻譯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

三、《蛙》的英譯本對于原作中陌生化手法的處理

(一)語音層面的陌生化翻譯

1.擬聲詞的陌生化翻譯

在《蛙》中,莫言多處運用擬聲詞,以增加文本的音韻美。在翻譯這些擬聲詞時,葛浩文相應地采用了音譯、直譯和意譯等多種翻譯方法。例如在翻譯原文中“叭叭”一詞時,葛浩文運用音譯的方法將其譯為“Pow pow!”,傳達出了與原文同樣的聲覺效果。在翻譯“轟轟隆隆”這一擬聲詞時,譯者運用直譯的方法將其譯為“rumble along”,雖然未傳達出原文中的聲音效果,但做到了語義上的對應。對于原文中的“噼里啪啦”一詞,譯者將其意譯為“making a racket”,傳達了原文的意義。在翻譯“啵?!边@一擬聲詞時,則直接采用了減譯的方法,并未譯出這一詞語,雖然表達了原文的意思,但明顯缺乏了原文中的陌生化效果?!锻堋酚⒆g本中也存在誤譯的現象,例如“嘩嘩”一詞本來是形容樹葉顫抖發出的聲音,但譯者卻將其譯為“fell to the ground”。

2.押韻的陌生化翻譯

莫言在《蛙》中多處使用了押韻。通過分析《蛙》的英譯本,可以看出葛浩文在翻譯時,能很大程度地再現原文中的押韻。如葛浩文將“一把新米一把谷,打發故人去享?!狈g為“A handful of millet,a handful rice,we send the dear to Paradise”。原文本中“谷”與“?!笔褂玫氖恰皍”韻,在翻譯時,經過譯者巧妙的轉換,轉換為了“s”韻,再現了原文中的音韻美。但在有些情況下,英譯本中并未再現原文中的押韻。如原文中“我走遍天涯海角,還是故鄉最好”使用了“ao”韻,但在英譯本中只是將其翻譯為“You can travel the world,but 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it seems”。雖然意思上與原文并無差別,但韻律效果原文更勝一籌。

(二)詞匯層面的陌生化翻譯

在《蛙》中,作者采用了各種詞匯變異手段來突顯語言的特性,以延長讀者的閱讀時間,使讀者獲得審美的愉悅感。在《蛙》中,詞匯變異可分為詞性變異、詞義變異和詞語搭配變異。對于原文讀者而言,這是一場閱讀盛宴,但于譯者而言,翻譯原文中的詞匯變異無疑充滿了挑戰。

1.詞形變異的陌生化翻譯

在《蛙》中,莫言多處采用語素替換以及詞形拆分等手段使詞形產生變異,從而增強小說的語言特色。

(1)語素替換的陌生化翻譯

小說中的“望騾卻步”一詞屬于語素替換,來源于“望而卻步”,通過替換“望而卻步”中的“而”字形成。在翻譯時,譯者通過意譯的方法再現該詞的意思,將其譯為“they kept their distance from the mule”,雖然重現了原文的意思,但并未再現原文的陌生化手法。

(2)詞形拆分的陌生化翻譯

詞形拆分即將詞語拆開,在其中間加入其他成分,以拓展語言的表現張力。在《蛙》中,作者連續兩次使用了“躍躍欲試”這一詞語,第一次,完整呈現這一詞語,第二次將其拆分為“躍躍”和“欲試”兩部分,并在其中間加入了一些語句。原文如下:“聽聽這詞兒!躍躍欲試!我雖然躍躍,但已經不想試了?!痹诜g本句的第一個“躍躍欲試”時,葛浩文呈現了其完整的意思,即“itching to do the same”。在第二次翻譯這一詞語時,葛浩文將其譯為“I may be itching,but not to do the same”。從中可以看出,這一陌生化手法在英譯本中得到了很好的再現。

2.詞義變異的陌生化翻譯

(1)詞語理性意義變異的陌生化翻譯

詞語的理性意義是指詞核心負載的意義,詞典中對詞的解釋主要是其理性意義。在《蛙》這部小說中,多處存在詞語的理性意義變異現象。例如在“確是絕配,小獅子道,連根孩子毛都沒生出來,不是絕配是什么?”一句中,“絕配”的理性意義是指兩個人非常般配,而在這句話中,“絕配”的意思則變成了未孕育子嗣的夫妻。在翻譯這句話時,葛浩文將“絕配”翻譯為“an ultimate match”,賦予了“an ultimate match”新的含義。而在該語境下,這一新含義也能為讀者所理解,且能延長讀者的閱讀時間,在某種程度上再現了原文的這一陌生化手法。

(2)詞語色彩意義變異的陌生化翻譯

在《蛙》中,莫言有時會通過改變詞語的色彩含義來帶給讀者新穎的閱讀體驗。例如在“她咻咻的喘息聲與產婦殺豬般的嚎叫聲混雜在一起,制造出一種英勇悲壯的氛圍”一句中,“英勇悲壯”原本是褒義詞,指勇敢出眾、悲哀壯烈,但在這句話中,該詞變為了貶義詞,對“她”進行了諷刺。在翻譯時,譯者將該詞譯為“tragically heroic”,通過采用直譯的方法,再現了原文中的陌生化效果。

3.詞語搭配變異的陌生化翻譯

(1)詞性超常搭配的陌生化翻譯

在《蛙》中,莫言也會通過改變詞性來使文本產生陌生化效果。例如在“生了孩子還給東西,我母親說:國家缺人呢,國家等著用人呢,國家珍貴人呢”一句中,“珍貴”一詞形容詞作動詞用,與“人”進行搭配。再如,在“橋西邊的冰面上,歪斜著一輛獨輪車”一句中,“歪斜”也是形容詞作動詞用。在翻譯時,葛浩文將“珍貴”譯為“need”,將“歪斜”譯為“lay tipped over”。顯然,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葛浩文只是傳達了原文的意思,并未再現原文中的陌生化手法。

(2)詞義超常搭配的陌生化翻譯

在《蛙》中,除了存在詞性的超常搭配外,還存在詞義的超常搭配。在“道路上剛鋪了一層破磚爛瓦,自行車蹦蹦跳跳,很難掌握”一句中,作者將“蹦蹦跳跳”與“自行車”進行搭配使用,以突出道路極其高低不平。這很明顯是超常搭配,因為與“蹦蹦跳跳”進行搭配的通常是人或動物。通過這樣一種搭配可以帶給讀者新鮮感,使其產生審美的愉悅感。在翻譯時,譯者將該句譯為“I had trouble congtrolling the bicycle over the bumpy road”。從這句的翻譯可以看出譯者并未譯出這一超常搭配,只是譯出了作者的意思即“道路崎嶇”。

(三)修辭層面的陌生化翻譯

在《蛙》中,莫言采用比喻和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來創造文本的陌生化效果,帶給讀者新穎的閱讀體驗。

1.比喻的陌生化翻譯

對于原文中的比喻,葛浩文基本采用直譯的方法進行翻譯。例如在“身體短小,肚子高隆,仿佛一條憤怒、驚恐的海豚”一句中,莫言將懷孕的王膽比做海豚,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了王膽的體型與神情。在翻譯時,葛浩文將該句譯為“She lies on the raft,her lower body blood-soaked,a tiny body with a big belly,looking like an angry,frightened dolphin”,成功再現了原文中的比喻,帶給譯文讀者絕佳的閱讀體驗。但是,有時候葛浩文未能成功再現原文中的比喻,例如在翻譯“雙眼如電”時,只是通過意譯的方式將其譯為“with penetrating eyes”。顯然,如此翻譯只是傳達了原文的意思,并未再現原文的陌生化手法。

2.排比的陌生化翻譯

在《蛙》中,莫言多處采用排比的修辭手法,使語言變得鏗鏘有力,在翻譯這些排比句時,葛浩文很好地再現了原文中的這一手法。例如在描繪王肝攤上的娃娃時,原文是這樣描述的:“王肝攤上的娃娃,色彩自然深沉,而且是一娃一模樣,一娃一神情,有的生動活潑,有的安然沉靜,有的頑皮滑稽,有的慈態可掬,有的生氣噘嘴,有的張口大笑”。原文通過使用排比句,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了王肝攤上的娃娃各具形態。葛浩文將該句譯為了“Wang Gan’s dolls were more understated;each was unique with individual expressions that ran the gamut from lively to peaceful,mischievous to naive,angry to joyful”。通過這句的翻譯可以看出,英譯本再現了原文中的排比句式,但是對于原文中所采用的四字格只是通過單個單詞予以呈現,在表達效果上略遜色于原文。

四、《蛙》的英譯本對于原作中部分陌生化手法未能再現的原因分析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葛浩文在翻譯時能采用直譯、音譯等多種翻譯方法實現原文本中陌生化手法的再現。但在有些情況下,原文中的陌生化手法并未在英譯本中得到再現,下述筆者將展開原因剖析。

(一)譯者對英漢兩種語言之間差異的調節

英語與漢語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這是造成譯本中無法再現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原因之一。在漢語中存在的語言表達可能在英語中并不存在,反之亦然。例如上文中提到的部分擬聲詞,在漢語中存在,但是在英語中卻缺乏,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就需要考慮采用其他方法,例如意譯或減譯等翻譯原文中的擬聲詞,這無形中會削弱譯本的陌生化效果。此外,由于不同語言都有自己的語言系統,特定字符對應特定語音,這也給陌生化翻譯帶來了難度。例如,在翻譯押韻這一手法時,譯者有時可兼顧音與意,但這明顯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有時便會不可避免地舍音而取意,例如上面提到的“我走遍天涯海角,還是故鄉最好”就是一個例子。

(二)譯者對目標讀者接受度的關照

原文讀者和譯文讀者通常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所處的文化語境也存在差異。因此某些對于原文本讀者而言可以接受的陌生化手法,對于譯本讀者而言卻難以理解。例如上述提到的原文本中“目光如電”這一比喻修辭手法,原文讀者可能會輕而易舉地聯想到這一比喻是形容一個人目光犀利。而由于用語習慣的差異,譯文讀者可能并不能領會到這一層含義。此外,由于《蛙》英譯本中多處采用陌生化手法,時常會打斷讀者的閱讀思路,延長讀者的思考時間,因此,譯者在翻譯時,可能會從讀者的角度出發將原文中的陌生化手法轉換為平常的文字敘述,尤其是在原文本中集中多處使用陌生化手法的情況下。

(三)譯者對原作的誤讀

除了上述兩種原因之外,譯者對原文本的誤讀也是《蛙》英譯本未能再現原作中部分陌生化手法的原因之一。因為譯者對原作產生了誤讀,那譯本中就會不可避免地存在誤譯現象。例如上述提到的“嘩嘩”本是形容樹葉顫抖發出的響聲,而譯者卻以為是樹葉掉落地上的聲音,并將其譯為“fell to the ground”。再如上文提及的“將她的哭聲顛得曲里拐彎”的翻譯,也屬于誤譯。譯者對原作產生誤讀,而產生誤讀的這一部分作者又正好采用了陌生化手法。如此,譯者的誤讀勢必會影響譯本對原作中陌生化手法的再現。

結語

文學翻譯是中華文化走出去中的重要一環,陌生化翻譯又是文學翻譯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通過分析《蛙》英譯本中的陌生化翻譯,發現《蛙》的英譯本對于《蛙》原作中采用的陌生化手法,在大多數情況下進行了保留,產生了較好的陌生化效果,帶給讀者審美的愉悅感。但同時也存在未能再現原作陌生化的情況。經筆者分析,主要原因有譯者對英漢兩種語言之間差異的調節、譯者對目標讀者接受度的關照以及譯者對原作的誤讀等。雖然再現原作中的陌生化是十分必要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陌生化的再現要充分考慮到目標讀者的接受程度,要在目標讀者可理解的基礎上再現陌生化,這樣才有助于充分展現原文本的文學性。

猜你喜歡
葛浩文原文中英譯本
《射雕英雄傳》英譯本歷時近十年完成出版
翻譯家葛浩文研究述評
從《靜夜思》的兩種英譯本分析譯者主體性對翻譯的影響
試析《易經》英譯本中專有名詞的誤譯
淺析葛浩文《呼蘭河傳》的英譯
從創造性叛逆視角看葛浩文譯《狼圖騰》中的重寫與背叛
葛浩文的“模糊” 翻譯
葛浩文翻譯蕭紅作品研究
導數的應用之局部不等式的構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