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減稅政策下企業收益差異分析

2022-11-04 22:51左天新
南北橋 2022年14期
關鍵詞:稅收負擔

稅收政策始終是各國對經濟實施宏觀調控、避免經濟衰退的主要方式。而我國在經歷過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后,面對國內經濟下行的壓力,以增值稅為出發點,全面推出減稅政策,確保擴大內需,提振經濟發展。從整體經濟環境來看,借助減稅政策的有效實施,使我國整體稅負水平逐漸下降到29.2%,但是基于微觀層面的企業收益而言,卻呈現出明顯差異問題。難以在真正意義上實現稅負降低,企業減稅政策獲得感不強,導致大多數企業明顯出現利潤下滑問題,進一步加重了稅負痛感。

1? ? 企業收益差異影響因素概述

對于外貿企業而言,減稅政策的實施能夠提高利潤效益及實際內在激勵,利用企業所得稅的稅負減免降低稅賦壓力,提高出口退稅率,促使外貿企業整體稅賦壓力得以減輕,使企業當前留存資金逐漸增加,進一步降低了進出口外貿過程當中的資金周轉壓力。由于企業在生產經營建設過程當中所涉及的流轉稅在一般情況下以價格方式實現稅負轉嫁,因此,定價成為稅負轉嫁的關鍵影響因素。處于減稅政策下的政企合作,一般情況下是地方政府為了緩解財政負擔,對當地企業實施稅收征管而增加財政收入。在這一過程當中,為了能夠確保經濟建設水平提升,形成了與高政績貢獻企業達成合作對其降低稅務征收的一種合作方式。

2? ? 減稅政策對企業收益造成的影響

2.1? 減稅政策對企業所得稅稅負影響

在減稅政策下的企業所得稅實際稅率關系到外貿出口企業的實際收益。如果當前外貿企業所得稅實際稅率為負值,則表示當前企業所得稅與企業收益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且呈現出明顯影響效果。這是由于所得稅法的制定是根據企業實際狀況而制定的,包括企業有關合理支出成本、稅金、損失費用等生產生活當中的合理支出。在新稅法當中提出的可扣除稅負項目相較于以往的稅收條例內容更加廣泛。與此同時,增加了有關出口貿易企業的不征稅收入比例,因此相應降低了外貿企業的應納稅額,從而降低稅基。

外貿企業或多或少都能夠從減稅政策當中獲得更大的利益保障。尤其對于小微企業而言,在減稅政策下能夠獲得更加明顯的收益效果,最低可享受15%的優惠稅率。當減稅政策實施后,呈現出更加廣闊的利潤空間,處于生產經營建設過程當中的上下游企業會基于進出口貿易過程當中的稅率變化對當前政策利潤進行分配。而在產業鏈當中,小微企業其實際成本投入相對較低,無疑會享受更大的減稅優惠,從而擴大利潤空間,促使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利益差距逐漸擴大。

2.2? 稅收征管對所得稅稅負影響

減稅政策會積極促進進出口貿易,稅負壓力直線下降促使外貿企業生產活動更加積極。出口競爭力產品相對較弱,促使企業解決了以往產品銷售過程當中的滯銷問題,政府根據國際形式出臺相應的減稅政策,確保外貿企業在這樣的背景下降低稅收,促使稅費返還效率提升,不斷為外貿企業增加更多的留存資金,能夠為其發展提供更加充足的資金保障,拓寬海外經營領域,提高企業發展速率。在減稅政策下,財政收入與支出之間形成了一定缺口,地方政府財政壓力相對較大,尤其是當減稅政策涉及到地方基稅時,會產生明顯的財政收入負擔。財政收入中的重要來源是企業稅收,地方政府為了能夠解決收支不平衡的財政壓力問題,會相應提高稅收,以強化稅收征管力度,彌補財政缺口。

在官員績效考核當中,關于財政收入、地區生產總值以及就業等指標占比相對較大,如果管轄區內經濟水平相對較好,外貿企業具有良好的政績貢獻度,則能夠獲取在地方政府面前的游說能力,從而與政府達成低成本的合作。地方政府為了確保在任職期間形成良好的執政表現,會相對放松具有良好政績貢獻度的外貿企業稅收征管力度,進而轉向其他微小外貿企業。強化稅收征管,提高稅務征收,導致地方環境下的外貿企業之間無法享受減稅政策,在同步優惠的同時各外貿企業之間收益同樣呈現出較大差異。

3? ? 減稅政策下外貿企業收益差異結論驗證

而根據我國近年來國家出臺的減稅政策進行研究發現,其內容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以降低外貿企業稅收負擔為基礎,目的是為了能夠確保各大外貿企業均能夠處于同一發展狀態,形成均衡收益效果,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及經濟水平均衡建設貢獻力量。而處于議價能力以及稅收征管等眾多經濟因素的現實影響之下,導致減稅政策的普惠性紅利存在明顯的分配不均現象,外貿企業之間存在較大的減稅收益差異。

本文結合外貿企業議價能力以及稅收征管等不同因素,全面考察有關政府合作以及稅負轉嫁等對于外貿企業實際收益差所造成的影響,進而得出結論。首先,外貿企業如果在價格談判中產生越低的讓步成本,則其議價能力相對更強。根據以往產業鏈中的外貿企業談判進行分析發現,外貿企業議價能力與其所處結構位置具有直接關系,大多數上游外貿企業往往具有更強的議價能力[2],能夠提升自身在減稅政策下的利潤空間,實施稅負轉嫁,相比下游外貿企業能夠獲得更多政策紅利。

其次,減稅政策的實施導致地方財政壓力不斷增加,因此,地方政府會從一定程度上提高稅收征管力度,確保能夠滿足當前地方政府財的政收入,進一步對當前國家層面減稅政策實施效果產生扭曲。提升財政收入則會提高外貿企業稅負。在政企合作的情況下,外貿企業政績貢獻度較高,能夠相對縮減稅收征管力度。進一步證明了大外貿企業具有的良好政績貢獻度,能夠有效削弱受地方政府管轄所造成的稅收征管強度。根據實際調查研究發現,相較于國有外貿企業,非國有外貿企業的政企合作程度更高,這樣的制度建設會扭曲資源配置,導致減稅政策效率受損,難以實施優勝劣汰的市場運行機制。

4? ? 解決外貿企業收益差異的有效建議

4.1? 提升政策普惠性

作為我國全面解決經濟發展負擔的重要政策指引,減稅降費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全面降低外貿企業發展經濟負擔,增加外貿企業利潤。有效降低所得稅與流轉稅,能夠有效提高外貿企業發展經濟動力。在外貿企業當前經營建設過程當中,除了基本需要支出的納稅成本之外,同樣不可忽視外貿企業除稅收費用之外所造成的其他費用成本。因此,在外貿企業經營建設過程當中,降費政策的影響成為外貿企業最為關注的核心問題。如何確保在減稅政策下外貿企業具有良好的收益狀態,降低收益差異值,還需要充分考慮到政府部門的主導建設力量。

首先,需要確保當前減稅政策能夠達到微觀層面的廣泛普惠性,有關減稅政策能夠為大中小型外貿企業形成全面化的減稅降負效果。這就需要有關政府部門提升減稅政策執行力度,使各大外貿企業所得稅均能獲得大幅度減免。通過對近年來出臺的減稅政策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其中最為關鍵的政策是增值稅減免。增值稅減免政策考慮到有關稅負轉嫁的影響因素,如果在市場經濟環境當中外貿企業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就會獲得大部分政策紅利,進一步影響到其他微小型外貿企業所享受的政策惠及程度。這就需要有關政府部門能夠及時為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下各種不同類型的外貿企業制定相應的所得稅減稅政策。為議價能力相對較弱的外貿企業同樣提供良好的稅收減免保障,有效降低外貿企業在經營建設過程當中的經濟負擔。確保我國各個外貿企業之間的收益差距逐漸縮小,從而呈現出更加均衡的整體經濟可持續發展建設趨勢。

4.2? 對抗稅收征管

在本文研究的減稅政策外貿企業收益中,其有關外貿企業收益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外貿企業自身的議價能力以及稅收征管等,重點考慮外貿企業當前在減稅政策下影響到收益分配的不同方面[3]。但是根據實際經濟發展環境來看,稅收作為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在國家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之下,各地政府的財政壓力不斷加重,使得地方政府存在一定的非稅收入強化征管趨勢。目的是為了能夠有效提高地方政府財政收入,降低財政壓力,還會導致基于國家層面的減稅降費政策無法普及到有關外貿企業當中,弱化政策扶持效果。這樣的稅收征管問題同樣是外貿企業收益差異中最為明顯的影響因素。

要想使有關外貿企業在減稅政策下呈現出更加合理的收益分配效果,就需要外貿企業按稅收征管體制持續完善制度建設。在海外發展環境的不確定情況下,外貿企業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與壓力,而作為促進供給側改革中最為關鍵的內容,減稅政策的實施在高質量發展社會經濟的目標之下需要進一步轉變。以稅額式減稅或是稅率等方式形成普適性減稅效果,結合我國現階段稅制重點內容,充分考慮到征管水平下對于稅費所造成的實際壓力,要求外貿企業要更加注重戰略發展,重視在世界經濟環境背景下國家政策變化以及市場環境所帶來的機會,充分利用企業自身的資源與優勢,尋找更加適合自身的外貿市場。還要緊跟時事,在拓寬海外市場的同時,轉移生產基地,在減稅政策的扶持下引領企業通過戰略規劃呈現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戰略發展方向,從而使企業在波譎云詭的變化之中立于不敗之地。

外貿企業應從內部控制出發,積極抓住減稅政策機會來促進自身發展,了解政策需求,結合外貿企業實際,對當前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財務實施必要的管理,了解政策內容,健全應用。有關地方政府應減少對減稅政策的實施的干預,避免地方行政影響到整體稅務系統政策實施。中央政府作為政治主體,應全面治理地方政府不合理的稅收征管現象。在實際開展過程中,要求有關稅務系統人員能夠進一步加強異地交流,使整體稅務系統在公平公正的情況下運行,避免被地方政府所主導。在中央政府公平公正且強有力的稅收征管監督管控之下,地方微小外貿企業能夠全面享受基于稅收減免政策的良好惠及程度,達到全面提高外貿企業收益的效果,為我國整體經濟平衡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4.3? 發展企業力量

外貿企業要積極強化核心技術,在減稅政策下要注重關稅稅率變化。為了積極提高市場競爭力,還需要以知識產權保護為基礎,全面提高企業自身競爭優勢。在未來的發展進程當中,有關核心技術研發企業將會獲得政策資源扶持。因此需要外貿企業抓住減稅政策帶來的長遠發展機會,高效應用國家優惠政策來提高技術產業投入力度,全面培育自身的核心競爭優勢,只有全面提高自己的硬實力,才能夠應對各種社會環境下的挑戰,獲得良好收益保障。與此同時,也需要外貿企業有關財會人員具有良好的專業素養,能夠適應減稅降費政策的需求,不斷提高財務管理工作水平,確保外貿企業能夠以良好的議價能力在價格談判中始終處于上風位置,從而形成更加良好的收益效果,通過外貿企業內控與政府協同全面提升外貿企業經營效益。

通過全面研究我國實施的減稅政策可以發現,由于諸多現實因素影響,導致外貿企業之間存在明顯的政策紅利分配不合理現象,包括外貿企業自身議價能力與稅負轉嫁影響以及政企合謀的稅收征管因素。外貿企業之間收益水平差距過大,嚴重阻礙了我國整體市場經濟平衡發展。為此,需要中央政府部門能夠加強監管,針對現階段存在的不合理稅收征管現象實施治理,全面提高政策普惠性,確保各個外貿企業均能夠平等享受減稅優惠。

參考文獻

[1]郭杰,婁著盛. 增值稅減稅政策對企業投資的影響研究——基于企業杠桿率差異的視角[J].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22,42(02):12-23.

[2]馮俊誠. 減稅與減負——來自所得稅優惠政策的經驗證據[J]. 經濟學(季刊),2022,22(01):67-86.

[3]夏佳林. 減稅政策下企業的收益差異[D].杭州:浙江工商大學,2021.

[4]沈佳麗,方思睿. 減稅降費政策下企業的稅收負擔研究——以常州市制造業企業為例[J]. 中國商論,2021(20):154-156.

[ 作者簡介 ]左天新,女,湖南雙峰人,寧波金地歷進出口有限公司,中級會計師,本科,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 摘要 ]減稅政策的提出,是為了能夠確保當前市場經濟可持續發展建設,進一步降低企業稅收負擔。但是根據我國現階段處于減稅政策下的企業收益狀況進行調查研究發現,部分企業仍存在未降低稅收負擔的現象。因此,本文進一步研究議價能力與稅收征管對于當前企業減稅政策下的收益分配所造成的影響,并提出相關結果建議。

[ 關鍵詞 ]減稅政策;企業收益;稅收負擔;議價能力

猜你喜歡
稅收負擔
稅收政策對產業升級的作用機理
“營改增”對財務公司的影響研究
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探討
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
廣東省三次產業稅收負擔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