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下高職英語課程的改革與創新

2022-11-06 10:42秦婷
校園英語·中旬 2022年9期
關鍵詞:意義創新目標

摘 要:本文從高職英語教學現狀出發,結合新課標要求,從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育人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方面提出高職英語改革和創新的探討,闡述通過高職英語課程的改革與創新促進高職英語教育與教學發展的目的與意義。

關鍵詞:改革;創新;目標;意義

作者簡介:秦婷(1990.10-),女,宣威人,云南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語。

新課標明確提出,高職英語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英語和應用英語的能力,為未來繼續學習和終生發展搭建堅實的橋梁。在新課標指引下,我校外語組老師積極響應教育部號召,并為此展開了深入的學習與探討,提出了以云南省林業職業科技學院為例,開展高職英語課程改革和創新的研究。旨在落實好高職英語教育方針政策,推動高職學生英語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隨時隨勢推動高職英語教師改變教學方式,促進教學創新。

一、研究背景

據統計,2022年中國高校畢業生將高達1076萬人,規模和數量均創歷史新高。高職高專學校作為向社會輸送直接運用型人才的培養基地,更注重與社會形勢相連接,英語作為我們與世界連接的橋梁,可將我們的專業與知識推向更廣闊的天地,所以高職英語課程應該得到相應的重視。高職階段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職場涉外溝通、多元文化交流、語言思維提升和自主學習完善四個方面。高職英語課程的目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能夠在日常生活和職場中用英語進行有效溝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二、高職英語學習與教學現狀

1.在學生學習方面,相比于普通本科院校學生來說,高職院校的生源更加復雜,學生大多來自普通高中、職業高中、職業中專和技校。他們基礎知識比較薄弱,英文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同學甚至在初高中時期都沒進行系統的英文學習。大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對學習英語的興趣不高,主動性也較差,把學習英語當成學業負擔、包袱。往往越是如此越成為被動的學習者,為了獲得學分而去學習,不習慣主動去汲取知識。很多同學的英語學習只是停留在期末考試能選出答案階段,仍將初高中的英文學習習慣沿用至今,無法將日常所學運用在生活各種情景之中。比如很多學生認為學習英語就只是單純地背單詞和語法,不重視自身的口語訓練和實際運用能力,依然無法把英語真正地當做語言交流工具應用于生活,服務自己。甚至有些學生認為英語在將來的工作生活中應用范圍小,甚至根本用不到。這些陳舊的觀念讓他們在面對外文資料、引進先進技術和自身專業技術推廣交流的時候屢屢受挫。其實并非如此,比如2021年《生物多樣性協定》締約方代表大會第十五次例會(CBD COP15)在昆明召開,我國積極參與國際雙多邊磋商,積極搭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話橋梁,我校就有很多師生參與了志愿者服務,過后我曾與學生進行交流:在此期間英文不僅僅是溝通的工具,更是幫助全球生物多樣性共同發展的紐帶。如果學生學習到的僅僅是生硬的英文單詞、課文中的例句語法,那英語將失去其溝通交流從而促進人類社會發展的社會意義。所以高職英語的學習不僅僅在于應試學習,更應為長期發展而深入學習,學以致用。

2.在教師教學方面,高職英語教學面臨的困境也十分明顯。以云南省為例,高職院?;径济媾R同樣的問題,大二之后學生開始主要學習專業課程及進行專業實訓,職業技能在全面發展的同時,外語能力的培養并未跟上,這會導致學生前期的積累逐漸瓦解。在目前的高職英語教學中,以培養學生探索意識和創造能力的新型教學方式還未能得以深度施展,傳統的滿堂灌式教學方法依然占主導地位。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以老師為主導,沒有給學生留有自我施展和思考的空間,助長了學生的依賴心理和“惰性思維”,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單詞或語法,而對實際運用和自主思考培養不夠,造成理論脫離實際,在教學質量上沒法有質的突破。雖說教學一直在提倡創新,但也受限于許多困境,比如目前適合高職特色的英語教材就相對缺乏。要么是借用中專英文教材或者在其基礎上增加一定內容,要么就是借鑒本科的英語教材,再由任課老師加減內容補成,再或者就是由本學校老師集體編制,但實際上單靠一個學校的師資力量編寫的教材往往是缺乏全面性的。而且這些教材相對來說內容比較老舊或是過于注重對知識的刻板化解析,理論知識比較偏重、實際運用情境較少,并不能從根本上體現出高職教學的特點和需求,這就造成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未能及時地進行變革創新。

3.在課程設置方面,高職英語在此之前始終沒有一個比較徹底的改革。很多高職學校英語課程目標還是基本主要以單詞語法為主,忽視了學生院系和學科專業的差異特點,也忽視了學生在語言實踐應用技能和語言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與專業相結合,與職業相融合,以社會適應為目標的情景式英語教學要求未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得以很好地施展。這些都是目前高職學校英語教學存在的現實問題,也是與當前高職院校立德樹人的人才培養目標不相一致的表現。

再如現行課程標準中課時較少導致課程思政融入不夠,甚至在之前一些固式思維的影響下,英語課與課程思政是無法很好相容的。因此導致目前在高職院校公共英語的教學當中,課程思政的思想融入十分微小,即使有融入也是生搬硬套,沒有真正掌握課程思政的精髓,沒能真正認識到課程思政從本質上與專業知識的教授是一體的,都同樣是為了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教育,是需要從每一個微小的知識點當中挖掘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積極引導當代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并非只是生硬地把課程思政上成了思政課程,這也是不符合教育規律和英語教學質量的,因此亟須調整和改善。

三、高職英語課程改革與創新的目標、意義

(一)目標

高職英語課程改革與創新要以高職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歷程和終生學習的需要為依據,通過課程設置轉變高職學生的學習方法和觀念,并引導他們針對自己狀況改變學習態度和方式,注重語言應用技能,為將來繼續學習和發展做好準備。通過課程學習與實踐,在學習中逐步形成正確的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能夠利用英語這門語言工具正確地認識和表達觀念、情感,能夠實現有效的口頭交流與書面溝通。能夠幫助自我認識、了解、尊重世界的多元文化,開拓國際視野,提升國家民族認同感,堅固民族文化自信心,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志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生活與職場中可以更有效開展跨文化交流,用英語宣傳中華民族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增強自身思考的邏輯性、思辨性和創新能力。能夠學會從多渠道去獲取學習資料,獨立、高效地進行學習,從而建立終生學習的意識與習慣。即完成職場涉外溝通、多元文化交流、語言思維提升和自主學習完善四個目標。

同時要以教學內容、方法與模式為出發點,針對當前高職英語教學發展水平和企業高素質技術技能培養的實際需求,注重教學內容與專業實踐、職場需求的銜接,并提供與企業工作實際相似的課程情境任務,通過綜合的語言教學活動,進一步強化課堂知識與實際運用技能的轉化能力。促使教師探索適應生源多樣化特點的課程教學改革,強化教師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完善人才培養規格,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科學育人。

(二)意義

高校肩負著服務社會的職能,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和“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我國在國際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外國際性交流合作也不斷得以拓展。目前我們處于經濟全球化、知識飛速發展和傳播的時代,英語作為全球使用國家最多的語言這點毫無疑問,英語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時代在進步,課程改革和發展的步伐同樣也要跟上時代的腳步。高職英語的課堂革命是符合社會發展潮流和要求的,也是符合黨和國家對高職教育基本功能的要求的。高職英語教育要將教學重點和專業基礎與專業技能的培養目標調整為注重運用與實踐,讓高職學生可以迅速地適應職場的工作環境,進一步增強其職業競爭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符合社會各產業人才需求,從而帶來更大的社會價值和效益。

對高職學校而言,目前的高職學生英文水平其實難以達到當今社會主流人才英文溝通能力標準的要求,高職院校畢業的學生普遍不清楚自己學習英文的價值以及具體的使用途徑,也無法把教學中的理論問題迅速轉換為現實效益?!半p創”背景下的高職院校教育發展,為高職學校提供更多機會的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進一步落實教育宗旨,提升高職學校對實用型人才的培養效率和英語教育質量,高職英語必須進行改革和創新,這不僅是對提高學習者自身意識的重大變革,也是高職院校堅持人才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立德樹人基礎任務的重大探索,是有著重要的實踐價值的。習總書記指出“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當今社會越來越注重培養高素質人才,而高等教育就是目前高素質人才最重要的培養方式。國家政府寄予厚望,如何培養出高質量、高水平和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尖端人才是我們該認真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對高職教師而言,對高職英語課程的改革與創新會促進高職英語課程的改革與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技能與水平的提升,促進知識結構優化,促進合作意識,促進工作方式轉變。改革過程中不斷調整自身的思想與教育理念,進一步增強對高職教育的認識水平,幫助教師積極地應對高職英語發展的最新情況,積極探究高職英語的教學規律,創造性地探求有效的教學方法,更快完成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促進教師適應現代化教育條件下英語課程發展的新需求,形成教師內部共同學習的教研體系與專業發展機制,加強教師之間的協同合作與教學研究。還能促進教師形成開闊的思想意識,讓自己從資源的無意識狀態向全面了解和主動發展轉化。

四、高職英語課程改革的內容及方法方向

改革內容上,以云南省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高職英語基礎模塊設置由職場通用英語替換原有的公共英語,但仍是全專業的必修課或限定選修課,意在夯實本階段學生的素質基礎,讓所有學生在本階段的學習都能達到新課標要求的學業質量水平。以前的公共英語轉換為職場英語后由以前的只在大一上學期開設轉變為按照新課標規定分為上下學期開設,采用更符合新課標指導下應用型、銜接型、情境設置型為主的教材,要突破單一的英語語言培養條框限制,要融合“語言、理實、育人”三個維度目標,要有“以語言為根基,以理實為途徑,以育人為總體目標”的教學理念,將專業知識和語言技能有效地結合,在教學內容設置方面,也要按照各個學科大類來增添相應的行業英語內容,培養學生運用英文處理相關業務問題的能力。

改革的方法方向上,教師在每個單元英語教學內容與設計方面要選用貼合學生未來職場生活的知識點,結合職場情境任務,圍繞主題進行相關語境練習,提高溝通能力。要結合學生語言技能發展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促使學生從各類型文章對話情境練習中學習和運用語言、拓展思路,培養語言欣賞能力,落實高校人才培養目標。教師要采用不同的經典事例增強學生共情能力,讓學生發自內心地想要應用好這門語言,讓語言成為以后自身發展的有用之器。要鼓勵學生在實際情景中進行長期實踐,同時也要轉變原有固式思想,把英文學習和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相融合,尋找新切入點,可結合每個單元中的職業情景拓展文化欣賞,可通過列舉相通示例幫助學生加深對文化異同的理解。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文化差異,幫助學生了解和感悟中外優秀文化的內涵,培養學生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的意識和能力。

結合新課標,重視育人理念,緊跟學生需求,找到適應高職英語教學具體情況的教學方法。引導高職學生逐步轉變英語學習的傳統觀念,逐步養成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觀念,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基礎技能。梳理建設出一套符合高職英語課堂建設,貼合學生實際生活的改革建設內容,以制定新的課程標準為開始,順序建設教材庫、教案、考試大綱等配套內容,其中重點應關注教學考評機制,不能再“紙上談兵”,要綜合全面地定制理論試卷與實操相結合的考評機制。

綜上所述,在黨的育人方針指引下,在新課標的指導下,高職英語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是需要教師從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改變單一教學方式、完善教學與職業內容結合的綜合性改革,基于此基礎,才能對高職英語教學進行創新探索,這是順勢而為,是教育與時代結合的必經之路,也是教育發展對于高職英語教師的基本要求。

參考文獻:

[1]張程.高職公共英語現狀及教與學新法的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8(23):182-183.

[2]薛小紅.信息技術支持下高職英語教學課外延伸之探索[J].校園英語,2016(5):68-69.

猜你喜歡
意義創新目標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1期)2008-03-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