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物復蘇,生命萌動

2022-11-06 11:53宣艷
校園英語·中旬 2022年9期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思政

摘 要: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采用正確有效的教學措施讓學生成為在日常生活和職場工作中可以用英語進行基本溝通的專業人才。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內容,以實現跨學科教育,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塑造正確的道德觀念,能夠理解“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敬畏自然、珍愛生命。

關鍵詞:思政;學科核心素養;課堂育人;跨學科教育

作者簡介:宣艷(1982.10-),女,江蘇常州人,常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高級講師,研究方向:文化課程融入思政工作的教學設計與方法。

一、案例名稱

萬物復蘇,生命萌動

二、案例基本情況

(一)案例主題

基于課文“Spring Thaw”展開有關“人與自然”的思政教育。

(二)結合章節

Unit 10“Man and nature”

(三)教學目標

《高等職業教育??朴⒄Z課程標準(2021年版)》,指出高職英語課程目標包括四項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目標,分別是職場涉外溝通目標、多元文化交流目標、語言思維提升目標和自主學習完善目標。

“Spring Thaw”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作者在萬物復蘇的季節所見到的人和事,并以此有感而發。本文有多處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暗示了自然和人的關系,所以基于本文可針對學生展開有關人與自然的思政教育。因此,本文的教學需完成以下目標:

(四)案例意義

開展本次英語教學的意義在于:一是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如快速閱讀搭配精細閱讀、課前閱讀活動和課后閱讀活動等教學方法,鍛煉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落實高職英語教學目標。二是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內容,以實現跨學科教育,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知識的同時塑造正確的道德觀念,能夠理解到“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敬畏自然、珍愛生命。

三、案例解析

(一)教學思路

基于“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結合文章所闡述的“萬物復蘇”,引導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探索文章最后“We need to prune that apple tree again”的含義,思考課文的內涵,并基于課文延伸開發針對人與自然、環境保護的討論,讓學生懂得珍惜美好環境,端正對環保的態度,養成環保意識。將上述思政教育內容有效滲透至英語課堂當中,發揮英語課堂的育人功能。

具體教學策略:

1.堅持立德樹人,發揮英語課程的育人功能。

2.落實核心素養,貫穿英語課堂教學全過程。

3.提升信息素養,探索信息化英語課堂教學。

(二)教學設計與實施

1.課前導入環節,通過視頻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可以更加專心地聽課,同時也便于教師自然地導入課程主題。

2.課前閱讀,通過讓學生預測課文內容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課文的理解難度。

3.快速閱讀,以此培養學生提取關鍵內容的能力,便于學生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4.精細閱讀,以此培養學生的英文閱讀能力,并由此展開對本節課重難點內容的教學。

5.讀后活動,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將課堂的教學內容從英語知識延伸至如何從我做起,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6.課堂總結,以鞏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并讓學生懂得人與自然共生共存,呼應課文主旨,堅持低碳綠色,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美麗中國。

(三)教學效果與評價

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通過預讀、快讀、精讀和讀后活動的閱讀流程,來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鍛煉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同時將信息化內容、小組合作討論融入英語課堂,在豐富英語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有效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綜合培養學生的全方位能力。

融入人與自然方面的思政教育內容:通過課文“Spring Thaw”中對于春日景物的描寫,讓學生探索課文中蘋果樹與鄰居的聯系,引導學生思考文中人與自然的關系,并基于課文延伸至現實生活中人與自然的關系,從而將課文和現實聯系起來,讓思政教育內容具象化,強化英語課堂思政教育效果。

四、案例反思

(一)創新點

這一英語課程教學案例中,創新點主要有三個。

第一,在正式開展課文學習之前,進行了課前閱讀,通過“預測”這種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

第二,在閱讀課文的時候采用了快速閱讀搭配精細閱讀的方式,從而更為全面地提升了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有效鍛煉了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強化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

第三,融入了思政教育內容,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從常見的環境問題入手,啟發學生思考保護環境、建設美麗中國如何從自身做起,指出要建設美麗中國就必須深刻領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內在邏輯,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

(二)改進措施

1.促進技能積累,提升閱讀能力。本案例的設計遵循英語學習活動觀的要求,在主題意義的引領下,依據記敘文的語篇特征,將語言知識的學習滲透在學生梳理文本信息、完成閱讀任務的過程中,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但課后仍需通過一定量的閱讀幫助學生鞏固課上習得的閱讀技能,為今后的職業發展提供基礎。

2.強化環保意識,滲透職業情懷。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明白中華大地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并通過今后的職業身份把這種觀念輸入給幼兒們,讓幼兒從小就樹立環保的意識,生態文明建設從娃娃抓起。但是這種職業情懷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融入日常的每一堂課,融進生活的每一細節。

3.萬物復蘇,向陽而生(見表1)。

參考文獻:

[1]杜剛躍,孫瑞娟.高校英語教學“課程思政”有效策略研究[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122-126.

[2]宋歌.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大學英語課堂設計初探:以“The Doctor's Son”一課為例[J].科技風,2019(35):66.

[3]杜威.道德教育原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和偉.“課程思政”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路徑研究[J].中州大學學報,2019(6):96-100.

[5]陳順利.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的探索與實踐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3):115-116.

猜你喜歡
學科核心素養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 ?? ????(課程思政)?? ?? ??
如何搞好“以人為本”的思政教育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關于核心素養及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思考與疑問
提升教學智慧 落實核心素養
淺談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