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疫情時代直播帶貨行業人員個稅問題研究

2022-11-06 21:10王慧娟
關鍵詞:稅收風險直播帶貨后疫情時代

【摘? 要】隨著國內疫情形勢的逐步緩解,各行各業都在加速復蘇?;ヂ摼W產業迎來了發展新機遇,呈現全新的蓬勃發展態勢。尤其是作為后疫情時代新業態的直播帶貨行業,刺激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也將電商行業推向了“萬物皆可播”的新直播時代,儼然成為當下最火的賽道之一。隨著直播帶貨行業的發展勁頭愈發強勢,直播行業從業者的數量也迅猛增長。與傳統電商經濟不同,直播電商經濟的業態形式、收入模式和勞務關系更為復雜,因而給當前中國的稅收征管技術、制度以及監管都提出了新的挑戰,偷漏稅行為成為直播行業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論文通過對后疫情時代直播帶貨行業的發展歷程、現狀和頭部主播偷漏稅案例的分析,引出直播帶貨行業常見的五大涉稅風險和監管新規,最后對直播帶貨行業從業人員的稅收風險防控提出建議,以期對直播帶貨行業的健康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直播帶貨;偷漏稅;稅收風險;稅務籌劃

【中圖分類號】F724.6;F812.42?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2)08-0175-03

1 引言

從直播行業出現、興起、發展至今,京東、淘寶、拼多多、蘇寧易購等各大電商平臺,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以及微信、QQ等社交平臺,都開始了線上直播帶貨。電商平臺進行直播帶貨,具有充足的資金技術和社會資源這些先天的電商優勢,平臺市場大且知名度高,用戶粘性強,市場潛力極大。短視頻平臺進行直播帶貨的特點是效率極高,速度極快,日活量大,帶貨成本和門檻低,隨著各大短視頻平臺的逐漸興起,以及快速發展,短視頻的用戶覆蓋也越來越廣,用戶數量也與日俱增,短視頻帶貨也愈發受到用戶的青睞。社交平臺直播帶貨,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將自己的流量轉化為自己的粉絲,減少平臺流量的跳失率,讓粉絲們可以直接通過自己社交平臺的直播間跳轉到小程序的商城里進行購物,完成變現,降低額外下載應用的使用成本。在電商平臺和主播的共同孵化下,“電商+直播”的經濟模式逐漸成型,直播帶貨的發展勢頭迅猛,已成為促進直播和電商這兩大領域深度融合、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

2 后疫情時代直播帶貨行業的發展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各行各業不同領域都面臨著空前的挑戰。在后疫情時代下,我國傳統的消費市場與消費模式受到疫情的嚴重沖擊,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態度、消費模式和理念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疫情的影響,以及政府的扶持,為直播電商注入了強勁的發展動能,各平臺也開始注意到并重視線上直播帶貨這一方向,都陸陸續續地加大了對線上直播的推廣、投入和支持力度,直播帶貨行業就此迎來了爆發式的發展。而直播電商所擁有的縮短消費決策和極具吸引力的價格優勢的特點,又進一步地推動了消費者去主動選擇直播購物這一方式,掀起了直播帶貨的新浪潮。

據《2020中國電商年度發展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發展的關鍵詞是:火力全開。據商務部統計,僅2020年上半年,全國活躍主播數超40萬,直播電商平臺上架產品數超2 000萬,直播場次達1 000萬,觀看人數超500億。巨大的吸金效應,讓各行各業的人都開始嘗試做直播帶貨,從明星到普通人,從業界大佬,再到小微商戶,都把直播帶貨看成了“金飯碗”。尼爾森調查研究表明,電商零售的用戶滲透率為77%,直播的用戶滲透率為49%,社交電商的用戶滲透率為40%,直播已經是繼電商零售之后的第二大在線購物平臺。

截至2020年底,我國累計共注冊了8 862家和直播電商相關的企業,和2019年的1 923家相比,增加了6 939家,累計注冊量同比增速為360.8%。其中,艾瑞數據顯示,在直播帶貨行業內,有6 528家直播服務機構以達人帶貨為主,573家是以企業自播為主,二者一共占據了整個行業的80.1%。2020年直播電商主播從業人數達123.4萬人,和2019年的27.5萬人相比,增長了95.9萬人,從業人數同比增速為348.8%。2020年直播電商整體規模超1.2萬億元,年增長率為197.0%。

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增加至10.32億,同比增長4 296萬,占全體網民數量的73%。其中,電商直播用戶規模為4.64億,較去年同期增長7 579萬,占網民整體的44.9%。巨大的用戶數給電商直播帶貨帶來了巨大的成交額,在一些頭部主播的直播間,一場帶貨交易額達到百千萬甚至上億元都是正常操作。隨著直播電商經濟規模的擴張,其復雜的業務形態、盈利模式、勞務關系,給當前我國的稅收征管技術、制度以及監管都帶來了新的挑戰。

3 頭部主播偷漏稅的案例

前段時間的薇婭逃稅案就引發了廣泛關注和討論。浙江省稅務局于2021年12月20日下午披露,黃薇(網名:薇婭)在2019-2020年,利用隱瞞個人收入、虛構業務變更收入等方法,共偷逃稅款6.43億元,其他少繳稅款0.6億元。薇婭因此面臨“天價罰單”。稅務機關依法對薇婭進行了行政處罰,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并處罰金總計13.41億元。在稅務稽查中,薇婭積極配合,主動補繳了5億元的稅款,占被查扣稅款的78%,并主動申報了少交的0.31億元稅款,減輕了違法行為的危害后果。稅務稽查后,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應補繳的稅款、滯納金和罰金幾項合計后,薇婭一共要上繳13.41億元。2021年12月20日,薇婭的丈夫董海鋒發表了道歉函,稱由于近年來直播電商發展迅速,知道自己在稅務方面不夠專業,曾聘請第三方機構進行稅務籌劃,但后來發現此類稅務籌劃存在問題并停用,并稱從2020年11月份開始,按45%的個人所得稅稅率,全額繳納相關稅款,并且主動地補繳以前違法違規的稅款。

此外,網紅主播林珊珊和朱宸慧(網名:雪梨)因偷稅被罰也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根據杭州市稅務局網站披露,林珊珊和朱宸慧于2019-2020年,利用個人獨資公司,虛構業務,將個人工資薪金、勞務報酬轉化為個人獨資企業的經營所得,偷逃個人所得稅。這兩個人的行為嚴重影響了稅收征管的正常運行,違反了稅收法律法規。稅務機關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對兩人分別進行了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和擬處以罰金的處罰。2021年11月22日晚上,朱宸慧、林珊珊在自己的微博上發表了道歉聲明,表示會盡快補繳稅款和罰款,并暫停直播。二人在道歉聲明中對偷漏稅的說法都是由于缺乏稅法知識和稅法意識,因為忙于一線業務而忽略了專業的財稅知識。結合近幾年大大小小的主播偷漏稅案件可以看出,偷漏稅行為已經成為了直播帶貨行業的通病,商家與主播對隱藏在直播帶貨背后的涉稅風險普遍不重視,甚至忽視。

4 直播帶貨行業涉稅風險與監管

主播直播帶貨的常見涉稅風險主要有:

第一,未及時辦理市場主體登記?!毒W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直播銷售平臺應督促直播間經營者依法進行市場主體登記、納稅申報,依法納稅,依法享有稅收優惠。根據《征管法》的規定,稅務機關有權直接核定沒有辦理稅務登記的納稅人應繳的稅額,并責令限期繳納。如仍不繳納的,稅務機關可以扣押等值的商品或貨物,或者強制執行。

第二,不計和少計收入。一般來說,直播帶貨主播的收入來源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銷售提成,即按照主播直播帶貨的銷售額或者銷售量的一定比例來抽成;二是坑位費,即商品出現在主播直播間支付的進場費,先出現的坑位費高,尤其是對于頭部主播或者網紅主播來說,收取的坑位費更高;三是分成,即粉絲打賞、在平臺購買虛擬貨幣或禮物后的分成。很多主播誤以為自己直播帶貨不用繳稅,但是線上不是法外之地,即使是線上取得的收入,也都是需要進行申報的。

第三,未規范履行個稅代扣代繳義務。直播營銷平臺及直播營銷人員服務機構應當按照法律規定履行代扣代繳義務,而網絡直播平臺有可能存在經營不規范的風險,而未按照法律規定依法履行代扣代繳義務。

第四,開具或取得不規范發票,甚至虛開發票。如果主播不是平臺的員工,一般平臺都會向主播索取發票進行稅前列支,已辦證的主播依規自行開具發票,未辦證的依規代開發票。但是很多主播會選擇第三方開具不規范發票,或者虛開發票,這都是違規的行為。

第五,微信、支付寶收款的風險。有些主播選擇通過自己的微信、支付寶或親人的微信、支付寶和賬戶進行網紅直播的收入收款,認為稅務機關查詢不到,但事實是,根據《征管法》,稅務機關有權檢查納稅人、扣繳義務人銀行賬戶的信息,經審批,還可以查詢涉案人員的個人賬戶,最終通過比對界定是否為偷漏稅行為。

經歷查稅風暴后的網絡直播行業也在2022年3月30日下午迎來了監管新規。國家網信辦、稅務總局、市監局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網絡直播營利行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此次《意見》的重點在于規范稅收管理的部分,幫助主播建立健康合規的營銷體系,同時,相關規定針對了直播平臺的虛假宣傳行為,表明監管高壓姿態,網絡直播業要嚴守營銷底線,提醒網絡直播行業從業人員切不可為了追求發展速度而忽視涉稅風險,應當在稅務部門幫助下主動配合,規范稅收管理,提升合規能力,促進網絡直播行業更加健康發展。本次《意見》的出臺,將有效地遏制網絡直播平臺以及網絡主播偷逃稅的惡劣行徑和違法行為,加強對網絡直播行業的稅收監管,提升直播從業人員的稅法遵守度,為守法者創造公平公正的稅收環境,推動網絡直播行業規范健康發展。

5 對于直播帶貨行業人員進行稅收風險防控的建議

稅收籌劃是納稅人的一項權利,要想把握好稅收籌劃權與國家稅收債權之間的關系,就需要明晰相關概念及原則。作為網絡直播從業人員,必須要明晰自己的收入所屬“勞務報酬所得”項目還是“經營所得”項目,要增強依法納稅的自覺性,明晰稅收籌劃的概念,在進行稅務籌劃時不越界,遵守禁止權利濫用原則、實質課稅原則和誠實信用的原則,決不抱有僥幸心理,及時進行納稅申報。

本文對于直播帶貨行業人員稅收風險防控與稅務優化提出以下4點建議:

第一,規范業務流程,明確勞務與勞動關系。主播直播商品進行帶貨時,不同的身份會導致不同的法律關系,影響到個體收入類型的劃分,造成稅負差異,甚至引發偷稅漏稅的稅務風險。主播在和外界進行商業活動時,要明確自身的主體性質,是以個人名義還是以工作室名義,與平臺是合作關系還是雇傭關系,預測不同形式下的稅負水平,選擇最佳方案,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在對外開展業務的過程中,要規范業務流程,簽訂勞務合同或勞動合同,固定能夠界定收入性質的證據,避免日后在稅務糾紛中出現證據不足以支撐的情況,從而陷入被動的處境。

第二,做好稅務自查,防范涉稅風險。主播要自查是否存在成立多個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層層簽訂虛假合同,轉移收入,將“勞務報酬所得”轉化為“經營所得”的虛假納稅申報行為;自查是否存在隱匿收入、未按期進行納稅申報的行為,如取得的坑位費、打賞沒有如實如期完成納稅申報;如果主播與直播平臺簽訂了勞動合同,構成勞動關系,主播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要自查平臺是否按期足額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如果主播與直播平臺構成的是勞務關系,主播從平臺取得的“勞務報酬所得”,要自查平臺是否按該收入類型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如果平臺沒有代扣代繳,主播應自行申報;主播所成立的工作室、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如果存在核定征收,需要特別關注是否符合“核定征收”的條件;如存在轉化所得的情形,應在自查報告中主動整改。

第三,將成本發票化,留有充足的證據。主播設立的企業組織因為直播收入金額較大,而且存在缺少發票的問題,財務處理比較困難,所以需要盡可能讓企業組織的成本以發票形式展現。同時應當注意保留證明商事主體資本投入、勞務投入以及經營連續性等方面的證據。其中,資本投入包括團隊招募與薪酬支付、場地租賃、購買成本與裝潢、拍攝設備與辦公設備采買、平臺流量采買與推廣費等。勞務投入包括前期的選品、中期的拍攝與直播以及后期的剪輯與推廣等費用。

第四,不存僥幸心理,厘清風險?;ヂ摼W絕非法外之地,法律紅線不可觸碰,MCN機構及主播不可存僥幸心理,在大數據、強征管形勢下,MCN機構和主播應對個人和公司的歷史交易進行全面的自我檢查和分析,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要求,評估可能存在的稅務風險。著重審查經濟實質,做到厘清風險、認知明晰。如確實存在需補稅的情形,要及時、盡早地與稅務機關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按照主管稅務機關的要求進行改正,做好自查補稅方案后,立即進行自查補稅,以盡可能降低違法行為的危害后果,減少對企業及自身的不良影響。

6 結語

隨著后疫情時代國家對各行業監管的加強,以及稅務機關稅收查處手段的進步,主播及其關聯企業將不能再像行業發展之初那樣“野蠻生長”,必須依法納稅、合規發展,主播及其關聯企業規范化、合規化勢在必行。直播帶貨行業從業者必須要提高自身依法納稅的意識,樹立正確的稅收法治觀念,積極主動地了解稅收政策,進行合理的稅收籌劃,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進行合理的稅務優化,依法履行納稅義務,這樣網絡直播行業才能平穩健康發展。同時,網絡直播等互聯網企業和人員作為網絡傳播主體及公眾人物,應當承擔起自身的社會責任,在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時,要考慮對服務對象的價值觀引導,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引導社會公眾,傳遞正確價值觀,傳播正能量。

【參考文獻】

【1】郭健,王超.網絡直播的稅收治理:理論構建與策略選擇[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2,44(07):102-111.

【2】李勇.從典型涉稅案例看個稅納稅籌劃風險[J].中國注冊會計師,2022(06):120-122.

【3】吳斌,劉佳檬.電商直播稅收征管對策及建議[J].財務與會計,2022(09):69-70.

【4】杜小娟.大數據視域下個人所得稅征管問題研究[J].稅務研究,2021(09):135-140.

【5】汪火良.“自媒體打賞收入”征稅的法治路徑[J].中國流通經濟,2019,33(05):120-128.

【作者簡介】王慧娟(1999-),女,安徽合肥人,MPACC在讀,從事管理會計研究。

猜你喜歡
稅收風險直播帶貨后疫情時代
校企合作為“直播帶貨”人才培養加速
“后疫情時代”的管理新焦點:辦公環境
掌控“后疫情時代”的五大商業趨勢
未來零售業誰主沉浮
進擊“后疫情時代”
線上、線下企業齊入局,“直播帶貨”是一劑萬能解藥?
電商直播的發展現狀及對策探究
國企境外投資稅收風險管理審計探討
關于資金集中管理稅收風險的幾點思考
關于資金集中管理稅收風險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