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T引導下125I粒子植入在原發性肝癌經導管動脈化學栓塞后殘余病灶治療中的運用效果

2022-11-11 01:30徐德國
當代醫學 2022年20期
關鍵詞:標志物原發性病灶

徐德國

(咸寧市中心醫院/湖北科技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湖北 咸寧 437100)

原發性肝癌是一種肝細胞或肝內膽管上皮細胞發生的惡性腫瘤,屬于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1-2]。據20 世紀90 年代研究數據統計,我國肝癌死亡率達20.37/10 萬,在所有惡性腫瘤死亡率中位居第二。原發性肝癌主要表現為肝區疼痛、肝大、全身和消化道癥狀[3]。通常情況下,早期原發性肝癌多無明顯癥狀,待發現時大部分患者處于中晚期,已喪失最佳手術治療時機[4]。為了減輕此類患者臨床癥狀,延長其生存周期,臨床多采用經導管動脈化學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療,雖能有效抑制腫瘤生長,但多存在殘余病灶,易導致患者復發。125I 粒子植入是治療TACE 后殘余病灶的主要治療方案,其具有顯著的靶向治療作用?;诖?,本研究旨在探究CT 引導下125I 粒子植入在原發性肝癌TACE 后殘余病灶治療中的運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本院收治的120 例原發性肝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 92 例,女 28 例;年齡 37~70 歲,平均(54.39±10.29)歲;單發腫瘤84例,多發腫瘤36例;腫瘤直徑3~12 cm,平均(6.38±2.54)cm。本研究已獲得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影像學、實驗室和病理等檢查確診為原發性肝癌;經過2 次TACE 術治療,進行CT 復查發現碘油沉積欠佳;預計生存期≥6 個月者;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均知情,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血液系統疾病者;合并骨髓抑制者;治療依從性較差者;存在嚴重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者。

1.2 方法 120例患者均于TACE治療后的殘余病灶采用CT引導下125I粒子植入,具體方法如下:①植入系統。TPS計劃系統、植入針、植入槍,125I粒子(寧波君安藥業科技有限公司)長4.5 mm,直徑0.8 mm,半衰期T1/2=59.6 d,放射性活度25.90~27.01 MBq(0.70~0.73 mGi),每顆粒子能量為27~35 Kev,組織間粒子有效作用直徑1.7 cm。植入器械為含鉛合金粒子植入槍、18 專用粒子植入針。穿刺定位系統:單排螺旋CT。②術前檢查。所有患者均予以CT 增強掃描,根據患者病灶組織的大小、形態和位置明確穿刺點、進針路線、方向等,同時,計算125I粒子注入劑量和粒子間距離,植入劑量為10~35粒,粒子間距離為1.0~1.5 cm。③植入操作?;颊呷⊙雠P位,行常規消毒鋪巾,術者穿戴好鉛衣、戴鉛眼鏡和手術衣。進行CT檢查,借助CT激光定位線標出最佳穿刺點和進針角度,局部麻醉后,指導患者呼吸屏氣,隨后進行穿刺進針,針尖抵達預定深度后再行CT 掃描,以明確針尖靶區,調整深入,將針芯拔出,回抽無血后經過針鞘采用粒子植入槍植入125I粒子,確保125I粒子準確植入病灶內部后,將針后退0.5~1.0 cm,于距腫瘤邊緣0.5 cm處再植入一顆粒子。隨后調整穿刺針方向進行再次穿刺,并重復上述125I粒子植入步驟,直至植入滿意為止。

1.3 觀察指標 觀察治療效果,并比較治療前和治療后3個月T淋巴細胞亞群及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

1.3.1 治療效果125I 粒子植入后每2 個月進行CT復查,測量腫瘤體積變化情況。根據《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及演變》[5]判定,完全緩解:經CT復查發現腫瘤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緩解:經CT復查發現腫瘤縮?。?0%;無變化:經CT復查發現腫瘤縮小≤50%或增大<25%;進展:病情無明顯好轉或病情加重,經CT復查發現腫瘤增大≥25%。疾病控制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無變化)例數/總例數×100%。

1.3.2 T 淋巴細胞亞群 于治療前、治療3 個月,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4 ml,并置于專門試管中保存,檢驗人員以3 500 r/min 離心10 min,取上清液,并分成2 份,采用酶聯免疫斑點測定患者的CD3+、CD4+、CD8+水平,并計算CD4+/CD8+。

1.3.3 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 于治療前、治療3 個月,取上述1 份上清液,采用XP 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儀(德國西門子)測定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細胞角質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21-1)、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糖類抗原 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者轉換為正態分布后再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 120 例患者中,完全緩解2 例(1.67%),部分緩解57 例(47.50%),無變化46 例(38.33%),進展 15 例(12.50%),疾病控制率為87.50%(105/120)。

2.2 治療前、治療后3 個月T 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治療后3個月,患者CD4+、CD4+/CD8+水平明顯高于治療前,CD8+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治療后3個月,患者CD3+水平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治療前、治療3個月患者的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T lymphocyte subsets in patients before and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表1 治療前、治療3個月患者的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T lymphocyte subsets in patients before and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時間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t值P值CD4+/CD8+1.06±0.32 1.41±0.38 7.718<0.05例數120 120 CD3+(%)66.38±7.54 66.51±7.63 0.133 0.894 CD4+(%)32.17±3.05 38.95±3.24 16.691<0.001 CD8+(%)28.64±3.14 25.14±2.71 9.244<0.001

2.3 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治療后3 個月,患者CEA、CYFRA21-1、SCC-Ag、CA125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μg/L)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tumor markers in patients before and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μg/L)

表2 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μg/L)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tumor markers in patients before and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μg/L)

注:CEA,血清癌胚抗原;CYFRA21-1,細胞角質蛋白19片段抗原21-1;SCC-Ag,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CA125,糖類抗原125

時間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t值P值CA125 36.63±5.28 20.48±3.11 28.871<0.001例數120 120 CEA 35.17±5.14 11.24±2.21 46.794<0.001 CYFRA21-1 6.11±1.05 3.94±0.72 18.671<0.001 SCC-Ag 12.35±2.54 7.02±1.03 21.302<0.001

3 討論

目前,原發性肝癌的病因、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但多數學者認為,該疾病的發生可能與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黃曲霉素、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6]。然而,原發性肝癌的惡性程度高,臨床必須積極予以治療,以盡可能延長患者生存周期,提高其生存質量。目前,TACE 是治療原發性肝癌的重要方案之一,其主要將藥物碘油經肝動脈注入并沉積于肝臟內部、肝竇及附近肝臟組織中,能有效阻斷腫瘤組織血供,使腫瘤組織缺血、缺氧壞死,進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增殖的目的[7-8]。然而,在無藥物碘油沉積或少藥物碘油沉積區域,會有較多腫瘤殘留活性病灶,極易復發。因此,探尋一種TACE后殘余病灶有效治療方案對改善此類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120 例患者的疾病控制率為87.50%,且治療后3 個月患者CEA、CYFRA21-1、SCC-Ag、CA125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梢?,CT 引導下125I 粒子植入在原發性肝癌TACE 后殘余病灶治療中應用,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發展,并降低其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究其原因為,125I粒子屬于低能量放射性核元素,其發射的γ 射線能有效破壞腫瘤細胞核的DNA雙鏈結構,阻斷腫瘤細胞的有絲分裂,破壞其增殖過程,達到殺滅癌細胞目的[9]。同時,125I粒子具有較長的半衰期,在腫瘤細胞內釋放γ 射線能持續性殺死腫瘤肝細胞,使腫瘤細胞逐漸失去繁殖能力。對于TACE難以殺死的門靜脈供血的癌細胞,放射性125I 粒子能有效控制癌細胞。采用CT 定位引導,能確保125I 粒子置入腫瘤組織間定位更為準確,進而發揮更為有效的殺傷腫瘤細胞作用[10]。當患者的腫瘤細胞生長、增殖得到有效抑制時,則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進展,并降低其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治療后3個月患者的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療前,CD8+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治療后3個月,患者CD3+水平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梢?,CT 引導下125I 粒子植入在原發性肝癌TACE 后殘余病灶治療中應用,能有效調節患者的免疫功能。在原發性肝癌治療中,患者的機體免疫功能狀況和癌癥治療預防、復發密切相關,T 淋巴細胞亞群作為反映機體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標,其在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增殖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11]。然而,經CT 引導下125I 粒子植入后,能通過良好的抗癌作用抑制腫瘤細胞增殖,減輕腫瘤細胞對機體傷害程度,進而改善患者機體內環境,逐漸調節其免疫功能。同時,在125I 粒子輻射范圍外,其放射劑量會急劇衰減,對周期正常組織損傷較少,有利于避免患者正常組織損傷而出現免疫功能降低情況[12]。

綜上所述,在原發性肝癌TACE 后殘余病灶治療中采用CT 引導下125I 粒子植入,能有效緩解患者病情,改善免疫功能,并降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

猜你喜歡
標志物原發性病灶
炎性及心肌纖維化相關標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進展
AFP、CA19-9、CEA聯合檢測對原發性肝癌的早期診斷價值
靶向免疫聯合三維適形放療治療晚期原發性肝癌患者的療效觀察
宏基因組測序輔助診斷原發性肺隱球菌
多項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在健康體檢中的應用價值
腫瘤標志物的認識誤區
為什么要做CT增強掃描
結核球是肺上長的瘤子嗎?
AP—4、EZH2基因表達量與子宮內膜癌病灶中細胞凋亡、上皮間質轉化的相關性研究
腫瘤標志物正常不等于沒有腫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