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融合時代,更要錘煉“四力”

2022-11-12 00:01陸程紅
記者觀察·中旬刊 2022年7期
關鍵詞:紙媒記者四力

陸程紅

摘要: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建設提出的總要求?!八牧Α睂訉舆f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無論缺少哪一方面,都難以有效完成新時代的思想宣傳工作。媒體融合時代,紙媒記者必須錘煉“四力”,堅持守正創新,積極地掌握新時代的傳播技術、知識和思維方法,將媒體之間融合發展的本領把握在自己手中。

關鍵詞:錘煉“四力”;紙媒;記者;轉型

時代在驟變,媒體在變革?,F在的新媒體技術更迭速度很快,多種平臺不斷衍生,新聞的傳播模式也隨之變革。2014年是中國的“媒體融合元年”,自此,媒體行業開始了融合并高速發展的趨勢。媒體融合,對紙媒記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轉變職業角色和定位,更好地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是紙媒記者亟待解決的課題。

紙媒記者面臨諸多挑戰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可謂對紙媒造成了重要影響,受眾從被動接收信息轉為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接收信息,獲取信息的內容也更加多樣。每個人都能夠作為新聞的創作者,這對紙媒的新聞記者來說也有比較大的影響。

本領恐慌。新穎的傳播手段不斷涌現,新媒體記者需要掌握寫作、攝影、攝像、非線性編輯,甚至出鏡報道等復合技能,有時候還需要掌握使用各種高新設備、工具等,用來呈現各類新聞的融合視頻、動漫、全景畫等各種元素。對于長期只與紙、筆打交道的紙媒記者來說,要想成為具備全媒體素養的記者,需要學習的新技能還有很多。其不僅要第一時間將新聞信息傳遞給受眾,還要將新聞做到多元發布,使用多種設備和工具進行新聞生產。

角色迷茫。在傳統媒體時代,紙媒記者有獨家的信息渠道,往往報道的都是獨家新聞,職業認同感強。新媒體時代,紙媒記者不再具有優勢,在海量信息爆炸的時代發展趨勢下,有點無所適從。融媒稿件與傳統紙媒稿件的風格迥異,面對新語言、新詞匯、新視角,紙媒記者有些摸不著頭腦,工作中不免感到吃力。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記者的工作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播報以及采編規則,需要根據時代的需求對傳統工作方法、方式進行合理的轉變與優化,紙媒記者必須跳出“舒適圈”,尋找到新的價值所在。

紙媒記者不畏難努力轉型

學習新技術、新技能,才能繼續奔跑在路上。對于紙媒記者而言,只有不斷提升自己,在媒體融合時代,緊跟融合的腳步,才能讓自己不落后于時代,成為媒體融合的“弄潮兒”。

第一,轉變思想。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是時代的要求,更是生存的需要,對媒體本身如此,對紙媒記者亦如此。紙媒的記者需要根據時代的發展要求,順應發展規律,在融合背景下,找準屬于自己的角色定位,時刻保持積極的狀態去學習新理論,掌握新技能,把自己的整體競爭力提升一個檔次,實現職業價值。

第二,練就全能本領。紙媒記者在媒體融合中,要找準自己的目標任務,提升新聞采寫能力。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媒體如何融合,新聞采寫的基本理論不會發生實質性變化,學習媒體融合新理論新知識,努力跟上節奏。轉型,轉的不只是技術,更是思維。時刻繃緊“全媒體”這根弦,將傳統媒體以往的采編習慣和采編思維轉變過來,如今的采編設備不單單是手中的筆,還有手機、多功能相機、攝像機等電子設備。

第三,加強團隊協作。在融媒體時代,由于新媒體作品的豐富性和多元化,不管一個記者的業務能力和素質有多厲害,也不能一直“單兵作戰”,在單一地做好自己的采訪工作后,還要實現新媒體報道任務。文字、圖片、視頻、音頻、動畫、剪輯等“一肩挑”的全能采編人才,畢竟是少數。對于從業多年的紙媒記者來說,在學習新技能的同時,應加強合作意識,在融媒采編隊伍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為團隊創作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新聞作品發揮積極作用,努力成為傳播趨勢中新的“生產力”。

錘煉“四力”,帶著蓬勃朝氣繼續前行

媒體深度融合新時期,紙媒記者應當勇于上前,用實際的新聞作品記錄這個時代,記錄最真實、精彩的當代。只有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才能寫出更多有思想、有深度、有品質的新聞報道。

腳力——走出去,捕捉鮮活的故事

互聯網時代,傳播的第一價值就是即時報道,這就需要記者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第一時間用視頻記錄、第一時間拿到第一手資料、第一時間傳播出去。泡在會上“聽”新聞、點擊鼠標“粘”新聞、坐等通訊員“送”新聞,捕捉不了“活魚”。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做好建黨百年主題宣傳報道是主流媒體的職責與使命所在。靖江市融媒體中心圍繞建黨百年策劃推出一系列報道,利用報紙、電視、新媒體等,追尋靖江大地上的紅色過往、紅色故事,生動展現靖江各地各部門、各行各業在黨的領導下持續奮斗的發展歷程、取得的成就等?!毒附請蟆?、靖江新聞頻道同步推出《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追尋紅色足跡》欄目,重訪紅色政權駐地舊址、革命斗爭地、烈士犧牲地或出生地等。

“靖江最早的黨組織誕生在西來地區。1928年秋,在劉會英埭(今屬趙家村)邱二姑娘茶館,中共靖江縣委成立?!薄胺都沂瘶蚴墙煌ㄖ氐?,也是兵家必爭之地?!蚴瘶蝾^’在靖江革命斗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這里也是靖泰人民抗日第一槍打響地?!薄把刂臼墟傞L安村村民委員會門口的小路往南走幾步,就來到了長安村的老街,清幽的小巷,斑駁的木門,都鐫刻上了歷經滄桑的印記。若不是老一輩人提起,誰又會想到安逸寧靜的古街便是當年三燒長安市的發生地?!薄瓘闹泄簿附h委成立所在地到“三打石頭橋”歷史事件發生地、三燒長安市所在地、“蘇北人民游擊抗日第一槍”打響地等,記者根據報紙、電視、廣播、新媒體等多種媒體形態的傳播特點,寫出了一篇篇報道,全方位、多角度再現了那段崢嶸歲月,讓人們更加明晰地看到社會變遷的歷史,體會到如今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

好的作品都是記者下基層、到現場一步一個腳印跑出來的。靖江市融媒體中心的記者走進基層、走進一線、走進田間地頭,用鏡頭、筆記錄了基層群眾奔小康的美好故事。小小的中藥材成為季東村致富增收的一劑“良方”。季東村400余畝的土地,建設成為中藥材種植基地。村“兩委”將此作為產業轉型、富民壯村的一個有力突破口,通過“公司+農戶”的模式,鼓勵鄰村流轉土地,入股公司合作社,包種苗、包技術指導、包收購、包銷售的全托式服務,讓農民當上“甩手掌柜”,讓土地增值,百姓增收?!都臼墟偧緰|村:小康路上“藥”飄香》在經報紙、網站、客戶端等平臺推出后,讀者紛紛點贊?!渡翩偲呃锎澹呵稍孕隆拔嗤?引來金“鳳凰”》《馬橋鎮徐周村:土地為媒巧生金》《“稻蝦共作”富了星光樂了村民》《馬橋鎮馬橋村:土地里刨出“金疙瘩”》《新橋鎮德勝村:村里大變樣 引得“雁歸來”》《西來鎮西來村:文旅融合 強了村莊富了村民》……一篇篇“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融媒作品,是記者“走出去”增強“腳力”最好的實踐成果。

眼力——開闊眼界,拓展觀察社會的視角

眼力是記者專業素養的外化,表現為對新聞的敏感度和發現力。錘煉“眼力”,一方面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增強把握大局大勢的能力,深入宣傳黨的創新理論,堅定宣傳黨的大政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部署,讓每個人做到心中有數、眼中有光;另一方面,在紛繁復雜的新聞事件里能穿透表象看到本質,剝離蕪雜抓到規律,捕捉到的“活魚”既能下接“地氣”,又能上連“天線”。這樣的新聞產品才是時代所需、人民所需。

作為全國文明城市,靖江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過程中,突出本地特色,統籌各方資源,結合群眾美好生活需求,讓文明新風吹進群眾心坎里。靖江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從成百上千的素材中,用眼力捕捉了不少文明實踐好故事。

在《忍喪子之痛打工11年還債》報道中,主人公陸金紅為了一句承諾,在兒子因病去世后堅持打零工還債。陸金紅拉過黃包車、打過鐵、當過保安、學過沖床工……遭遇了不幸,但選擇了信義,贏得了很多人的尊重和關注。這個故事就是記者靠“眼力”從平凡小人物里挖掘出來的鮮活案例。

志愿服務是文明實踐的“源頭活水”。靖江民間志愿組織活躍,涌現了179志愿者協會、赤子之心環保社團、家有兒女愛心志愿者協會、馬洲之家志愿者協會等一批團隊。赤子之心環保社團2萬多名志愿者,帶動50多所學校的學生參與環保,參加清潔長江濕地、巡河等實踐活動。家有兒女愛心志愿者協會匯聚了全市數百個愛心志愿者家庭,通過大手拉小手,一起參與愛心行動和志愿服務活動。10年間,協會累計開展了1300多場活動,奉獻公益時間超過11萬小時,服務人數達數萬人。這些志愿組織的感人故事被記者報道出來,在社會上掀起了志愿服務新高潮。

融媒體的當下,信息資訊與話語言論的傳播渠道不再單一。面對紛繁復雜的資訊,敏銳觀察、善于發現身邊典型人和事的獨特點,聚焦有價值的亮點,則需要一雙“慧眼”。記者通過“腳力”走到新聞采訪的一線,只是“身至”還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心至”“既見人之所見,亦見人之所未見”。面對同一地點、同一采訪對象,要善于在“共性”中尋找“特性”,運用“不走直路”的方法,才能真正在新聞一線發現最獨特的元素,為讀者呈現最具新聞性和最有價值的新聞作品。

腦力——勤思考,提高媒體輿論引導能力

腦力指的是思考力和判斷力?;ヂ摼W時代,腦力是媒體更深層次的核心競爭力。

網絡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獲取和閱讀新聞的方式,社交媒體形成了主動的“多對多”的狀態,傳播結構也由“縱向”向“扁平”轉變。人人都可以針對信息做組織和呈現,一些信息往往經過多重傳播或詮釋,當多方聲音不絕于耳,事件的真相往往難以辨認。肩負著輿論引導責任的記者,此時就要用辨識信息的能力,保持政治定力,站穩政治立場,深思熟慮、去偽存真。

當前,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提升輿論引導水平顯得尤為重要。記者要不斷增強腦力,用杰出的思考力和判斷力,對新聞事實作出識別、選擇和判斷,真實客觀、全面深刻地反映事實,在眾聲喧嘩的輿論場積極引領正確導向,唱響主旋律。

理論素養的高低,體現在思考力和判斷力上。新聞工作主要是通過腦力活動來完成的一項系統性操作,記者通過腦力思考對新聞信息進行分析、采編,將各種信息整編起來傳播給受眾,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記者必須練好基本功,不斷提升腦力,才能分辨復雜問題,傳播正確的新聞觀、價值觀、世界觀,用深邃的思想吸引人、感染人、影響人。

筆力——創精品,深耕深度報道

融媒體時代,新聞的呈現形式不管如何變化和創新,最終回歸的點一定是“內容為王”。紙媒記者要堅守自己的原創優勢,不斷提高新聞生產能力,擴大原創新聞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2018年8月31日,江陰靖江兩地融合發展協調會議決定,致力于共同打造高質量跨江融合發展實驗區。會議結束后,立即精心策劃報道,并于2018年9月5日至10日刊登系列報道《聚焦江陰靖江高質量跨江融合發展》。報道從時代選擇、動能切換、發展布局等不同的維度,深入分析兩地共建高質量跨江融合發展實驗區的必要性、重要性,闡述跨江融合發展的重大歷史與現實意義,展示兩地的融合發展方向及未來美好前景,以及對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具有典型引路的探索價值、借鑒作用。通過這篇報道,讀者對兩地發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對未來的生活有了更多期待。這篇系列報道是第二十二屆江蘇新聞獎縣級報唯一獲獎作品。

在新聞資源同源化和新聞報道同質化日趨普遍的情況下,紙媒記者可以深耕深度報道領域,將優勢發揮到最大化。新媒體領域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信息量,與此同時也出現了“碎片化”的閱讀情況。當出現比較復雜的新聞事件時,受眾迫切需要了解真實可靠的新聞細節和背后故事,這就需要傳統新聞記者發揮職業優勢,通過自己的豐富經驗和職業素養進行深度報道和調查報道。在融媒體時代,紙媒記者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強化深度報道,可以從加強題材的重大性、內涵的深刻性、素材的詳盡性、體裁的綜合性、觀點的思辨性等方面下功夫,為讀者帶來觀點的碰撞和思想的交流,讓新聞報道有深度與高度。面對“速度”與“深度”的競爭,紙媒記者堅守深度的優勢,必會獲得更好的發展。

我們已然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媒體時代,新聞媒體行業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局。面對各式各樣的挑戰,紙媒記者在創新融合的同時,更需要踐行“四力”,保持并堅守自身的優勢,不斷將優勢做強做精,才能開拓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融合發展之路,從而寫出更多有思想、有深度、有溫度的新聞精品,在新的發展機遇下進一步做好新聞宣傳工作。

猜你喜歡
紙媒記者四力
以“四力”賦能報道 把新聞提“鮮”變“活”
用好“四力”法寶 “走”深新聞一線
增強“四力”靠什么
保持開放心態,探索新媒體營銷新形式
我國紙媒轉型突破方案
紙媒微信平臺建設現狀及未來發展分析
電視編導與記者的區別
電視新聞記者的編輯意識分析及闡述
醫改警惕“四力較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