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全媒體視角下電視新聞主題報道與創新

2022-11-12 00:01孫莉
記者觀察·中旬刊 2022年7期
關鍵詞:全媒體電視新聞創新

孫莉

摘要: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全球信息化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產生了有效融合。在融媒體時代的影響下,各種信息傳播途徑層出不窮,傳播方式也演變得多種多樣。傳統的雜志、報刊、廣播電視等媒介方式已經逐漸向新媒體媒介轉變。在互聯網技術、電信網絡以及移動網絡等先進媒體傳播方式的作用下,一種綜合運用圖、文、聲、像以及光、電的全方位展示的多種傳播途徑的出現,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全媒體形成,為媒體從業者提供更廣闊的宣傳平臺。

關鍵詞:全媒體;電視新聞;主題報道;創新;途徑

在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下,網絡應用已經滲透到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當中。智能手機、電信網絡以及移動終端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接收信息的途徑變得多種多樣,極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傳輸效率。那么,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要想在這個時代下有所突破,有所創新,就必須不斷轉變自己的發展方向,改變發展戰略部署。在此基礎上,本文著重討論一下電視新聞主題報道的發展和創新途徑。

當前電視新聞主題報道存在的不足

對于全媒體視域下的電視新聞主題報道來說,新聞主題不僅需要立足于受眾的需求,更需要新聞主題內容能夠有足夠的新鮮感和吸引力。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新聞主題報道的切入點比較缺乏時效性,無論是報道形式還是報道內容,都缺乏創新性;而且主題不夠鮮明,不足以吸引受眾的觀看興趣。由于現在人們工作壓力比較大,生活節奏加快,原有的收看收聽獲取信息的習慣也在改變?,F很少有年輕人會抽出時間安靜地坐在電視機前看一檔新聞電視節目,大部分都是通過手機上的一些軟件去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主題報道是電視新聞報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對于其他類型的新聞報道來說,在過去一段時間里我國新聞主題報道的形式過于復雜,而且報道的內容篇幅過長。雖說這些新聞主題對其內容剖析得十分詳細,傳達的信息也十分完善,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觀眾的閱讀時間大量減少,這也導致了電視新聞主題報道逐漸淡出大眾視野,人們不再喜歡觀看長篇大論的新聞報道,而是喜歡追求簡短豐富的圖像和動態視頻于一體的新聞主題形式;同時在大環境的影響下,過度宣傳正面信息的新聞報道已經不足以滿足群眾的信息需求,當今社會人們需要的是多元化的客觀性的新聞熱點資訊,這也是當今電視新聞主題報道所欠缺的內容。

此外,新聞主題報道的途徑受到一定的局限,在我們印象中,電視媒體的主題報道往往都是通過主持人的講述將人物、事件以及發生過程通過聲音和畫面結合的手段來進行傳播。但是在信息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這種傳統的傳播方式明顯已經不能滿足群眾的信息需求了,而且傳統的電視媒體中,一些主題報道過于形式主義,太過于注重思想的灌輸,具有濃厚的說教色彩,而且主持人在進行新聞播報的時候,形式單一缺乏創新、語言表述刻板不夠生動。在這個信息化及網絡技術深入人們生活的當今社會,這種電視新聞主題傳播方式已經不被觀眾所接受和認可,對于受眾觀念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的。

全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

主題報道的發展前景

主題報道局限性與可塑性并存

電視新聞主題報道的時效性相比于其他渠道的新聞播報不具備優勢。因此這就需要新聞媒體部門不斷加強信息傳播效率,增加信息開發途徑。同時也需要報道者本身對所報道的主題內容進行二次挖掘,并通過對主題內容的事件場景以及事情經過進行還原和模擬,盡可能地將電視主題報道做到全面、有針對性和策劃性。

電視新聞主題報道的革新加劇全媒體競爭

全媒體時代的到來,給傳統的電視新聞主題報道帶來了一定沖擊的同時,也為新聞媒體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全媒體的參與對于電視新聞主題報道來說,首先從主題選擇中就產生了一定的競爭,新聞標題如何在眾多的新聞報道主題中脫穎而出?如何讓自己的新聞欄目標新立異?是否能夠瞬間抓住觀眾眼球?已經成為眾多媒體從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同時媒體從業者也要在電視新聞主題報道策劃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夠站在不一樣的角度去選擇獨特的主題內容,能夠讓受眾群體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除此之外,全媒體的參與還會引發主題報道角度的競爭,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道來說,各大媒體對大會提出的民生問題無論從形式還是報道內容都呈現出別具一格的獨特性,各種專題板塊層出不窮,讓受眾目不暇接。如果新聞報道者在對新聞主題內容表達方式上能夠加以生動形象的描述,以平民視角將新聞細節以平實的語言表達出來,就可以讓新聞人物更加有血有肉,讓新聞內容變得更具說服力。這樣也能夠更好地將電視新聞主題欄目做到有聲有色,贏得更多觀眾的青睞。

全媒體時代將會讓電視新聞主題報道迎來更多的受眾群體

電視新聞主題報道的受眾對象一般都是普通百姓,那么如何創新報道形式?如何拓展報道內容才能夠引起受眾的關注?這也是媒體人做好主題報道需要思考的問題。因此媒體工作者必須深入基層,對各個年齡階段的受眾的收視愛好和收視心理進行調研和分析,然后根據分析報告以及科學的數據支持去更好地策劃主題報道內容和主題報道形式,從吸引受眾關注核心入手進行有針對性的策劃部署,為電視新聞主題報道提供更多可能性。相比較于一些娛樂新聞和資訊類的新聞來說,新聞主題報道還是缺乏一定的競爭力。那么如何把受眾的關注度從娛樂新聞吸引到主題報道上,首先就應該找到娛樂新聞或者資訊類的短新聞與新聞主題報道之間的契機,能夠將二者進行完美融合。那么如何在這方面做足文章,就需要新聞媒體人去開動自己的思維,找到突破口。如電視媒體人可以借鑒資訊類新聞與娛樂新聞報道方式,優化自己的專題內容,把專業的話題通俗化,把嚴肅的話題生活化,通過生動幽默的播報方式,拉近與觀眾的距離。盡可能地從民生角度去深入報道,將與人民群眾生活有關的主題不斷深化、不斷拓展,使新聞主題報道從頂層到基層進行全面貫徹,進而全面提升電視新聞主題報道的可塑性。

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

主題報道的創新途徑

主題報道應從細節處入手

在全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主題報道要想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及市場地位,就必須做到將主題報道內容細節化、形式細節化,尤其是對于一些國家以及黨中央有關部門的決策部署等重大主題報道上,由于其涉及的內容較為嚴肅、謹慎,是屬于集中性的、規模性的報道形式,這也就成就了新聞主題報道專題的宏觀性,如果新聞媒體工作者能夠從各個角度對新聞主題的宏觀性進行優化處理,比如將一些官方的主題內容以生動有趣的故事、主題鮮明的對話形式、專家現場權威解讀以及帶有權威性的數據方式展現給觀眾,就可以讓老百姓對這些離自己比較遠的新聞事件有更加深刻的體會,而且更具有親切感,從而提升基層百姓對時政新聞主題報道的關注度。

如:“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建黨一百周年”,這些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時間節點,對于新聞主題報道的高度和角度有著極高的要求。新聞媒體工作者能否精準地把握時代的脈搏?洞悉社會發展的主流方向?能否通過新聞主題報道體現時代性和前瞻性?是真正體現電視新聞主題報道靈魂和高度的核心內容。如:《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以及《新時代擔當作為典型風采》的主題報道中就鮮明地體現了這一宗旨。這也讓這一類型的新聞主題報道站在了更高的位置上,有了更大的歷史背景作為依托,并且將這些時政資訊進行深度剖析,把黨中央領導的一些決策和談話內容進行深度解析,將每一句話的精髓和意義都細致剖析,將細節化處理做到盡善盡美,大大增強了主題報道的權威性和時效性。

緊扣主題,有效發揮輿論引導作用

電視新聞主題報道必須具備正確的中心思想,要有足夠的主題亮點,這是播報者對發生的客觀事實進行陳述的一種報道形式。那么對于新聞媒體工作者來說,可以將新聞報道與輿論宣傳融為一體,發揮大眾輿論效應,充分地展現出黨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輿論效應的傳播速度是十分快速的,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媒體工作者要充分抓住這一機遇,利用好輿論宣傳效應全面提升電視新聞主題報道的傳播效率。新聞記者需要對黨中央、各級黨委、各級政府部門的戰略部署、政策方針有一個宏觀的了解和認知。并且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以及指導思想進行透徹了解,必須堅持以黨的工作大局和實質內涵為依據,實事求是地進行新聞主題報道。把黨中央、國家的重大決策認真學習和領會,將宣傳的新聞主題內容通過自己超強的專業能力以及分析能力轉變為可視性的、極具說服力和引導力的新聞性節目。一方面能夠使新聞主題報道更具深遠的意義,同時還能夠充分發揮輿論的引導作用,即使是一個小切入口點的新聞資訊也能夠充分深入人心。對于新聞媒體工作者來說要不斷追蹤時事熱點新聞,同時還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及時挖掘流量信息,并對新聞主題內容和形式進行創新,同時還需要對新聞報道的技術手段進行不斷創新,以適應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要求,全面提升傳播效果以及社會影響力。

體驗式報道,提高節目感染力

要想使新聞主題報道更具權威性和事實性,那么就需要新聞記者現場參加到整個新聞報道當中,不能單以旁觀者的身份進行報道,需要將自己置身于事件當中,這樣才能夠更準確、及時地進行新聞報道。記者本身就是新聞的記錄者和觀察者,更是新聞內容的報道者。所以記者口中所說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必須切合實際,用自己的親身感受來展現新聞主題的宣傳內容。只有真正地洞悉一個事件背后的含義,把握新聞事實的脈搏,才能夠在新聞主題報道中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更具體、帶有感情色彩地傳遞給觀眾;受眾群體也能夠通過記者聲情并茂的播報對整體的新聞人物以及新聞事件有更深刻的認知和了解。不僅能夠給受眾群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還能夠使新聞主題播報更具有感染力,能夠很好地引起受眾群體的情感共鳴,引發百姓對社會熱點以及國家大事的關注。

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增加觀眾對主題報道的認同感

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媒介展現出具象化特點,可以在新聞播報中將新聞人物塑造得更加具體,讓新聞事件整體變得更具感染力。新聞主題報道不僅記錄和反映了國家重大決策和重大事件,同時還關注百姓民生小事。對于媒體電視工作者來說,要想做好一個電視主題報道欄目,就需要在保證電視主題人物生動鮮活的基礎上,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如可采用“小切口大主題”“小人物大情懷”等選題方式,將新聞中出現的人物進行個性化、鮮活化、具象化,對于播報內容要進行細節化和故事化。

例如:獲得第三十一屆中國新聞特別獎的《同心戰“疫”》六集新聞專題系列報道。作品反映央視總臺記者深入武漢抗“疫”一線,通過對大量事實和細節的系統化梳理,真實、全面、生動、溫暖、有力地展現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核心、全黨核心,在這場戰役中的定海神針作用,揭示出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是這次戰“疫”的勝利之本,展現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并向世界展示偉大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锻膽稹耙摺薄吩?020年9月2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后,央視紀錄頻道、新聞頻道、中文國際頻道以及全國多家上星衛視等頻道進行了重播。國內眾多報刊、電視臺、門戶網站和新媒體平臺予以重點報道和置頂轉發?!锻膽稹耙摺薄返牟コ?,觸發了14億人民對這場抗“疫”大戰的共同記憶、共同情感,形成了記錄抗“疫”斗爭的國家影像志,向世界真實、真誠地講述了中國抗“疫”故事。據統計,截止到2020年9月8日上午10時,電視端《同心戰“疫”》相關新聞宣傳及節目累計觀眾觸達人次達6.06億次。

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不斷融合的全新時代背景下,電視新聞主題報道要想得到更好的發展,就必須拓展內涵外延,不斷創新表達方式,增加熱點資訊。同時還要深入了解人民群眾的想法,立足群眾視角創造更有針對性的,鮮活、接地氣的新聞主題形式,以此來不斷提高媒體的公信力及社會影響力,實現真正的自我突破和長久發展。

參考文獻:

[1]曹世林,朱定華.電視新聞主題報道與創新[J].現代企業,2009(7):52-53.

[2]蘇榮榮.融媒體時代下基層電視新聞主題報道的創新[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2(1):93-94.

[3]孔燁.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主題性報道的創新路徑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21(18):29-31.

(作者單位:四川省廣漢市融媒體中心)

猜你喜歡
全媒體電視新聞創新
電視新聞中的圖片應用
論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之路
淺析電視民生新聞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全媒體環境下主持人競爭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體路徑”
同期聲在電視新聞報道中的作用
電視新聞后期制作技術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