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突發事件下優化校園安全應急管理機制研究

2022-11-16 15:09曾志
廣西教育·C版 2022年9期
關鍵詞:學校管理

【摘要】本文以柳州市28所學校作為調查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分析校園公共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現狀,針對現階段校園應對公共突發事件存在的問題,提出優化校園安全應急管理機制的策略,即建立預警機制、救援處置機制、信息溝通機制、心理干預機制和政府、社會、家庭、學校協同應急處置機制。

【關鍵詞】公共突發事件 校園安全應急管理機制 學校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27-0069-04

近年,公共突發事件嚴重威脅人民的生命安全、干擾人民的生活秩序、阻礙社會正常生產,其中最為突出、最為典型的是2020年春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全社會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嚴重地干擾了校園正常教育教學活動和校園管理工作。在突發情況下,校園安全應急管理機制展現出巨大的防范與處理公共安全事件的優勢,同時也暴露出不足。校園作為人口密集型和管理自治度較高的社會元素,在整個社會結構中屬于一個特殊且重要的社會集團,在公共突發事件防范和處理上發揮著重要和特殊的作用。當公共突發事件發生時,良好的安全應急管理機制建設是學校履行其社會職能的重要前提條件。本文基于調查研究,探討如何優化校園安全應急管理機制。

一、調研分析

(一)調查方式

本研究對柳州市(包括柳州市區、柳州下屬縣級及鄉鎮)范圍內不同類型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均采取網絡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調查。

(二)調查對象

本研究主要以柳州市28所不同類型學校的師生作為問卷調查研究的對象,調查范圍涉及市區、縣級及鄉鎮,網絡填寫調查問卷總數為1 183份,有效問卷為1 183份,離群數據為0份。調查學校、人員類型詳細情況如表1、圖1所示。

(三)調查內容分析及問題概述

調查問卷主要針對各類學校的教師、學生對公共突發事件的了解程度、學校突發事件處理預案情況、學生安全教育開展情況、學校教師應對和處理相關突發事件的能力、專職部門人員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面對突發事件學校開展相關教育的情況以及學生對學校所采取措施的總體評價等。分析調研結果發現,當前校園內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對公共突發事件的認知欠缺

本次調查設置了針對公共突發事件了解程度的問卷,結果顯示,在教師層面依舊存在對公共突發事件認知欠缺的現象,20%的教師表示對公共突發事件僅略微了解;在學生層面,43.7%的學生表示對公共突發事件略微了解,10.6%的學生表示對公共突發事件沒有任何概念、完全不了解。顯而易見,柳州范圍內各類型學校的師生對公共突發事件嚴重缺乏認知。造成此結果主要原因之一,是很多學校在教育中重文化知識教育、輕實用性知識教育。教師、學生不重視、不了解公共突發事件,給校園安全應急管理留下了較大的安全隱患。

2.校園突發事件管理機構不完善

在調查中設置了“您所在的學校是否設立突發事件的管理機構”“您所在的學校是否有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或應急處理流程”的問題,根據回答選項,調查對象可以選“有”“沒有”“不知道”三個選項中的一個,以此了解各類學校對突發事件管理機構的建設情況。針對這兩個問題的調查情況分別如表2、表3所示。

調查數據顯示,部分學校存在突發事件管理機構缺失的情況,部分學校沒有制訂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或應急處理流程,這顯然不利于應對公共突發事件。

3.學校安保人員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被問及“對校園保安的巡邏值班情況是否滿意”時,32.8%的教師表示“很滿意”,49%的教師表示“好”,17.6%的教師認為“一般”,0.5%的教師認為“差”;38.9%的學生表示“很滿意”,45.1%的學生表示“好”,16%的學生認為“一般”,0.6%的學生認為“差”。

調查發現,學校安保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傳統觀念認為,學校安保人員的主要工作是擔任門衛,只要身體條件好就可勝任,很多學校在招收安保人員時對學歷以及技能不做要求。這導致學校安保人員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缺乏職業訓練。部分學校安保人員在工作中抱著不積極、不負責的態度,認為學校安保人員沒有義務管理學生,只要不與學生發生沖突即可,缺乏職業精神。

4.信息報告制度和舉報制度不健全

信息報告制度和舉報制度的建立健全,能在公共突發事件發生前期對其起到遏制的作用,減少其帶來的危害,縮小其危害范圍。一旦公共突發事件將要發生或者已經發生時,學校第一時間如實上報相關部門,可及時制訂措施進行處理,防止事件惡化。然而調查發現,部分學校存在信息報告制度和舉報制度不健全甚至缺失的問題。針對“是否了解突發事件的信息報告制度和舉報制度”的問題,18%的學生表示“不清楚”,43%的學生表示“一般了解”,18%的學生表示“完全不了解”。這意味著當公共突發事件發生時,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知道用什么途徑和方式將情況上報相關部門。

5.心理教育、預警教育和安全教育等亟待加強

調查顯示,47%的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頻率適中”,42%的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較多”,8%的學?!昂苌佟遍_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3%的學?!皫缀鯖]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學校突發事件教育程度、應對突發事件演練、安全教育形式等情況進行調查,調查顯示,12%的學校很少開展相關教育,部分學校甚至沒有開展相關教育;10%的學校未設置安全教育課程,安全教育被弱化。相關教育缺位會導致教師、學生的危機和災難意識薄弱,使他們難以應對和處理公共突發事件,容易造成秩序混亂,嚴重威脅到人員的生命安全和校園的安全穩定??梢?,學校的心理教育、預警教育和安全教育等亟待加強。

二、優化校園安全應急管理機制的策略

(一)建立預警機制

應提高學校管理者的預警認識和能力,向基層、學校普及公共安全教育知識。我國突發事件基層社會單元預警動力不足,最重要的原因是公共安全教育缺欠。以學校為例,很多學校都是在公共突發事件發生后才啟動組建臨時的應急處置小組,缺乏預警能力,對突發事件和危機的預見性不強。因此,建議通過教育部門組織培訓、學習交流等形式,向各學校管理者普及與公共安全相關的預警知識。

1.完善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是校園預警機制有序運行的重要保障,我國制定了一系列應急預案,如《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依照這些應急預案,各政府部門、學校也制定了各類應急預案,如《廣西壯族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柳州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柳州市城中區教育系統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學校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應急預案,解決相關主體間的信息難以有效互通和共享、應急過程缺乏監督和公開、相關人員實施應急預案缺乏積極性等問題。學校應及時向全校師生員工公開應急預案,在教室、活動場所、宿舍等區域配備一定的應急硬件設施,并組織師生進行應急演練,讓全體師生知曉并熟悉應急預案的各項流程。

2.建立保障體系

保障體系的建立、法律法規的制定是保障預警機制有序運行的基本要求。依法行事能使公共危機預警行為更加規范化、合理化。學校有必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和需要制訂校規校紀,如《[××]學校校園治安秩序管理規定》《學生管理細則》等,建立比較完善的保障體系。

3.強化日常課程教育

校園規章制度完善后,學校還應強化對師生的教育和培訓,將應對公共突發事件的內容滲透到校園文化活動中,讓師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應對危機的能力。建議設置一門安全課程,根據辦學的不同層次選取相應的內容和案例,正式納入課程體系,從上而下地在各學校鋪開,以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預警能力。目前,柳州市教育局針對幼兒園和小學開發了安全教育平臺,該平臺以視頻、圖片、調查問卷為主,讓家長與學生共同學習,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在高等學校,類似的平臺是缺失的,應該針對高校開發類似的安全教育平臺,將內容更加細化,并在高校中推廣。

4.加強學校安保系統配備

突發暴力事件對校園的影響最為惡劣,各學校要加強校園安保措施,加強門衛值守和校園巡查警戒工作。2021年柳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建設校門人臉識別安防系統,為市區373所公辦中小學校(幼兒園)校門公共區域配備人臉識別裝置,接入公安‘天網’系統”。柳州市政府此舉值得稱贊,不足的是民辦幼兒園和高校不在此計劃范圍之內,而民辦幼兒園和高校往往是暴力事件高發之地。建議政府部門加大力度,為所有學校校門配備該裝置,并接入“天網”系統。除此之外,學校應嚴格執行中小學生和幼兒入校、離校交接制度,以及外來人員登記和車輛、物品檢查制度。特別是幼兒園和小學,最好設置雙重門崗,門崗處自動檢測入校人員是否攜帶刀具或其他金屬制品,嚴防不法分子和危險物品進入校園,為師生筑牢生命安全防線。

(二)建立救援處置機制

救援處理包括救援和處置。若涉及人身安全事件,以“生命至上”為原則,第一時間報110和120??焖賳泳仍ぷ餍枰獙W校與當地公安、醫院和媒體等積極進行溝通與協作,實現校內應急力量處置能力較弱的環境下對事態的把控,包括組織醫療力量對人員進行及時救治,對周圍人員進行疏散,及現場維護、后期保障、信息發布等。應根據公共突發事件的類型啟動安全風險協同管理,啟動應急管理小組(如表4)。教育局作為更高一級的主管部門,應起到監督和協調作用。社會媒體起到監督和反饋作用,溝通校內外信息,對安全共治的各方主體行為進行監督。群眾、社區、家庭發揮社會監督主體作用,對應急過程進行監督。

(三)建立信息溝通機制

建立完善的信息溝通機制是預防和處置公共突發事件的前提。學校要暢通信息來源渠道,建立和健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制訂和完善安全管理信息制度、操作規程和技術規范,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牢牢把握處理公共突發事件的主動權;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發動學生處工作人員、保衛處工作人員、基層管理人員、班主任、學生干部等搜集各類風險信息,確定信息反饋員,及時上報各類信息,進而扼制或排除風險;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公開機制,確定信息公開發布的部門,嚴格信息發布管理,確保信息源頭上下一致、內外一致,建立發言人制度,讓全校師生員工及時、準確地了解重大公共突發事件的發展情況,以消除大家的恐懼、焦慮。

(四)建立心理干預機制

公共突發事件造成的心理創傷往往比身體上的創傷更加嚴重、更加持久。學校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建立學校心理健康中心,并保證其正常、高效地運行;要及時對師生群體進行心理干預,在突發事件結束后應及時介入并跟蹤相關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可通過“一對一”面談、座談和走訪學生宿舍等方式主動和相關人員溝通,幫助他們擺脫突發事件的陰影,及早恢復健康的心理狀況;可利用主題班會等將心理健康知識和自我調節方法融入教學活動中,學校心理健康中心每學期至少開設一次與心理健康知識有關的講座;要普及心理健康課程,通過課程教學讓學生正確認識和看待自己,學會自助和他助,從根本上預防和減少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五)建立政府、社會、家庭協同應急處置機制

應建立政府、社會和家庭協同應急處置機制。政府機構要做好各類突發事件的安全應急頂層機制建設,指導學校建立相關機制(如校長責任制),與學校簽訂安全責任狀,針對公共突發事件,重點做好統籌和協調工作。針對公共突發暴力事件,政府要協調各中小學、幼兒園配合公安機關認真落實上下學時段“高峰勤務”和“護學崗”制度,確保重點時段在學校門口“見警察、見警燈、見警車”,切實做好周邊重點人員的穩控工作,防止極端事件發生;針對疾病引起的公共突發事件,應建立政府、學校與當地衛生部門應急互動機制;針對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引起的公共突發事件,由政府牽頭,學校與地震、氣象部門共同協作;針對社會治安、人身傷害事故類公共突發事件,則需要學校與當地公安部門構建互動機制。社會群體組織在當中起到監督作用,作為溝通的橋梁,主要對應急的處置過程進行監督以及反饋。家庭在校園安全應急處置過程中要密切地無條件配合學校和社區,做好對孩子的引導。

總而言之,校園安全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且在運作過程中充滿變數。學校應加強校園管理,不斷優化校園安全應急管理機制,做好校園安全工作,打造安全、穩定、和諧的育人環境。

參考文獻

[1]張穎奇.校園安全問題與管理對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9.

[2]楊惠棟.高校校園安全管理問題與對策研究[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5.

[3]馮勁濤,郭澤邦,李志華.大學校園應急響應機制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20(5).

[4]劉嚴萍.高校公共安全風險協同治理[J].城市與減災,2020(3).

[5]吳國璽,趙紀濤.基于公共安全的校園應急防控體系構建[J].決策探索(下),2020(11).

[6]趙鵬.校園公共安全危機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5.

[7]侯曉舟.高校校園安全風險管理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17.

[8]守佳麗.我國中小學幼兒園校園暴力襲擊風險與應對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2020.

注:本文系2020—2021年度柳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青年課題“公共突發事件下校園安全應急管理機制提升研究”(20DSL25)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曾志(1982— ),廣西柳江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學。

猜你喜歡
學校管理
幼兒園園長管理方法探析
如何在 Visual foxpro中執行 SQL語言中的查詢語句提高學校管理工作的效率
淺議學校管理藝術與校長的人格魅力關系
強化學校管理 提升教學質量
試析激勵理論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
淺議學校管理的方法與策略
誠樸決策管理學校的探索研究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應用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