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改革”之我見

2022-11-19 11:00戴秀戀
名師在線 2022年23期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新課程筆者

新課程改革是時代發展的需求,它能夠打破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弊端,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并以星火燎原之勢惠及祖國大地。教師是新課程改革的主體實施者,新課程改革的結果將會影響祖國未來教育事業的發展。所以,筆者認為,教師要從以下幾方面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揚起風帆,擔起育人的社會責任。

一、轉變教育觀念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前提

發展經濟靠人才,培養人才靠教育。改革后的新課程就是把學生培養成有獨立思考能力、動手能力、發明創造能力的社會型人才。思想觀念是行動的先導。筆者認為,當今的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還要在此過程的起始階段確立自己為培養適應社會高速發展的多功能創新型人才教育觀。

(一)樹立培養多功能型人才教育觀

《教育管理辭典》指出,傳統教育是在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實際存在的一種以提高升學率為目的、圍繞考試進行的片面的教育。教師以“注入式”“填鴨式”的方式來教學,看似使學生們“掌握”了充實的科學文化知識,實際卻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的運用和對學生創新才能的培養。實施新課程改革,教師務必樹立創新教學觀,把開發學生的知識運用及培養創新能力放在教育教學的中樞位置,讓學生在積極的思想活動中發展創新思維,成為多功能型人才。

(二)教育觀要與時俱進

在開放多元的21 世紀,數字化、網絡化、人工智能的全球性高端發展大趨勢正在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新信息、新技術頻繁展現,急速傳播,改變了一個時代,也給教育帶來了強烈沖擊。教育系統該如何變革,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能力,以便應對未來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呢?筆者認為,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需要用與時俱進的新教育理念來充盈自己,將更迭不斷的時代信息注入教學領域,從根本上變革教育的目標和方法,激發新課程的生命力,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二、培養創新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靈魂

筆者認為,創新思維即創造性思維,它是一種有創見的思維。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有助于學生將來更好地在社會上生存。

(一)設疑布難,啟發探詢

創新能力的生成伴隨的是創新性學習的形成。筆者認為,創新性學習就是讓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尋找答案、得出結論的教學過程,也就是教師少講多問,有目的、有意識地使學生生疑、解疑——再生疑、再解疑,不斷循環往復的過程,是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創造型思維的過程。精心設計疑難問題是開啟學生心智、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有效方法。筆者認為,教師必須善于啟發和詢問。在教學中,教師應盡量為學生提供機會,引導學生積極發現問題,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問難,讓學生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和創造意識。當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發現欲后,問題又代替教師充當“導師”的角色,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鉆研。在課堂討論中,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言論自由,讓學生在彼此思維的碰撞中,閃爍出耀眼的創造性火花。

(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是發現和提出問題、設計新方法、開創新途徑、解決新問題的活動。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筆者認為,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首先要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對遇到的問題盡可能提出多個“為什么”“怎么辦”,加大思考的難度,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其次,教師要構建共同探索真理的合作關系,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三、聚焦新課程改革,優化課堂教學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課堂教學作為新課程改革的一個窗口,在一定范圍內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教學改革的基本狀況。教師要聚焦學生發展,創造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培養適應社會生存的多功能人才,實現教學的育人功能。

(一)創建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

筆者認為,新課程改革下的師生關系是民主、平等的關系,不再是教師凌駕于學生之上。教師要突破“老師=權威”的桎梏,尊重學生,廣開言路,把教學中的師生活動變成一種自主思維、共同探討、互相促進的過程。從教育發展來說,新課程改革打破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階級”,使傳統的、封閉的、單一的教師“教”、學生“學”的相處模式轉變為現代的、開放的、多樣的相處模式,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得以溝通、交流與合作,達到“教師創造學生,學生創造教師,學生、教師合作而創造出彼此崇拜之人”的目的。

(二)創造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

在大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前提下,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力和創造力有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敢說和多說,營造平等討論、自由爭辯的氣氛,為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當學生感到學習不再是外界強加的,而是自己選擇的結果時,便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和學生的心碰撞、交融,那么和諧的教學氛圍中便會出現一些非邏輯的直覺思維,如頓悟、靈感,進而形成高效的、異彩紛呈的課堂。

(三)構建開放的課堂教學模式

開放型的新課程觀是構建現代化課程體系的必然選擇,這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課程觀念的變革必將帶來教學結構的重組、教學方法及課堂組織形式的變化。筆者認為,教師要認真鉆研“大綱”,鉆研教材,構建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質疑創新、主動發展的課堂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應由以教師為主體,向以學生為主體轉變,教師應由為學生“掌握”而教,轉變成為學生發展而教。筆者堅持“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觀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加強課內外的聯系,突破課堂模式和課本單一的局限,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溝通融合,使教學過程成為一種知識認同、體驗、反思、運用的過程。

四、抓教學評價,落實教學改革

教學評價是新課程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課程改革要積極探索學校教師綜合評價及教師對學生評價模式的問題,探索科學有效的中小學教師評價制度,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靜止觀,樹立與時代要求相適應的發展觀。評價改革中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如實反映教師專業貢獻,以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目標來評價教與學的質量。筆者認為,教師的教學評價應從教學設計、課堂實施、效果生成、教學研究等方面出發,注重評價制度的全面性和可行性。學生的評價制度要以學生的學習生活為依托,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評價機制要體現出實踐性、創新性和激勵性的功能。評價過程要提高對學生自主學習、知識運用、實踐創新能力的評價。學生是有差異性的不同個體,智力和行為習慣都會有所不同,所以,也有必要形成差異性評價。新課程改革要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積極作用,構建教師、學生發展的新生態格局,這樣教學改革才能實現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總的來說,新課程改革打破了傳統的教育教學體系,為學校教育注入了“活水”,使其有了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能力。這樣,無論知識周期如何縮短,科技的綜合化洪流如何奔騰,學生仍能用創新產生知識的廣泛遷移,一隅三反,融會貫通,真正提高自身人文素養,成為創新型人才。

猜你喜歡
新課程改革新課程筆者
淺議高中化學新課程必修模塊的主要教學策略
老師,別走……
換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2019年全國高考新課程Ⅰ卷生物試題分析與啟示
第二屆“我即語文”教學獎頒獎典禮暨新課程研討會在福州一中舉行
老師,你為什么不表揚我
新課改下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活動組織研究
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2009年語文新課程《考試大綱》修訂記略
性能相差達3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