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內窺鏡鼻竇術式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臨床效果分析

2022-11-19 07:34劉良勝泰和縣人民醫院眼耳鼻喉科江西泰和343700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22年13期
關鍵詞:內窺鏡術式鼻竇

劉良勝(泰和縣人民醫院眼耳鼻喉科 江西 泰和 343700)

鼻竇炎屬于耳鼻喉科疾病,發病率較高,源于一個或多個鼻竇發生炎癥反應。臨床將鼻竇炎分為急性鼻竇炎與慢性鼻竇炎,慢性鼻竇炎在臨床比較多見,且常與鼻息肉聯合發生[1]。頭暈、流鼻涕、嗅覺異常、流鼻血是鼻竇炎、鼻息肉患者主要的臨床癥狀,目前臨床通常采取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相比之下,藥物治療效果差強人意,無法短時間內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所以,臨床手術治療鼻竇炎、鼻息肉的病例較多。傳統手術方式會給患者造成較為嚴重的創傷,近幾年,鼻內窺鏡鼻竇術式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是一種全新的鼻竇炎手術治療方式,其臨床療效需進一步明確。本研究旨在明確鼻內窺鏡鼻竇術式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25~55(40.21±1.64)歲,病程1~8(4.56±1.42)年;觀察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26~55(40.87±1.66)歲;病程2~8(5.09±1.31)年。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慢性鼻竇炎診斷指標指南》[2]診斷標準,且疾病表現顯著者;無并發癥者;符合相關手術指征者;本人及其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其他靶器官器質性疾病者;無法積極配合隨訪者;既往藥物過敏史者;妊娠期、哺乳期婦女;溝通障礙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入院后,患者均接受常規檢查,明確病灶位置、大小、疾病程度,以指導手術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接受傳統手術治療。2%利多卡因常規麻醉,將患者中鼻甲后半部分切除,充分顯露蝶竇口,切除蝶竇前壁,保持蝶竇開放狀態,依次開放處理后組與前組篩竇,最后開放額竇口,切除鼻鹵門,擴大頜竇口。完畢后以碘伏紗布填充頜竇腔,以凡士林紗布填充鼻腔。術后3天可取出紗布,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遵醫囑予以抗生素消炎、止痛治療。同時,每天清洗,徹底清除淤血,以免感染。術后7天灌洗鼻腔,叮囑患者復查。觀察組接受鼻內窺鏡鼻竇術式治療。術中以鼻鏡為引導,首先切除較大的鼻息肉,在內窺鏡引導下處理殘留鼻息肉。在竇腔內放置內窺鏡,徹底吸除膿性物質,清理鼻息肉及鄰近肥厚黏膜組織,清洗效果滿意后,徹底沖洗。在此基礎上,由內向外壓篩竇、鼻甲,縮小鼻腔,開放嗅溝。在竇腔填充碘仿紗布,在鼻腔填充凡士林紗布。術后處理方法與對照組一致,術后3天取出紗布予以消炎、止痛治療,每天清洗鼻腔,術后7天灌洗鼻腔,定期復查。

1.3 臨床觀察指標(1)治療效果:顯效:癥狀、鼻息肉消失,CT檢查鼻竇正常;有效:癥狀改善,鼻息肉大幅度縮小,CT檢查鼻竇基本正常;無效:上述標準均未實現。(2)并發癥:鼻腔粘連、鼻中隔穿孔、瘀血、鼻腔流血。(3)癥狀評分:息肉:無息肉0分、中鼻道息肉5分、息肉超過中鼻道10分;水腫:無0分、輕度5分、嚴重10分;鼻漏:無0分、清亮5分、黏稠或膿性10分;瘢痕:無0分、輕度5分、重度10分。每側分值0~10分,總分0~20分。(4)生活質量評分:以SF-36生活質量量表評估組間生活質量,項目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1.4 統計學處理數據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n(%)]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2.3 兩組癥狀評分比較兩組術后癥狀評分較術前均有下降(P<0.05);觀察組術前、術后1、3個月的各項評分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術后6、12個月,觀察組各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癥狀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癥狀評分比較(±s,分)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 P n 30 30息肉術前17.14±1.35 17.21±1.40 0.197 0.844術后1個月15.50±1.30 15.60±1.33 0.295 0.769術后3個月14.16±1.21 14.43±1.26 0.847 0.401術后6個月12.03±0.71 13.07±1.11 4.323 0.00術后12個月10.62±0.16 11.86±0.58 11.288 0.00水腫術前16.04±1.25 15.99±1.31 0.151 0.880術后1個月14.56±1.19 14.62±1.21 0.194 0.847術后3個月13.20±1.08 13.43±1.21 0.777 0.440術后6個月12.04±0.96 12.90±1.08 3.260 0.002術后12個月10.77±0.24 11.99±0.87 7.404 0.00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 P n 30 30鼻漏術前14.56±1.59 14.62±1.62 0.145 0.885術后1個月13.84±1.31 13.99±1.40 0.429 0.670術后3個月12.42±1.19 12.92±1.26 1.580 0.120術后6個月11.43±0.61 11.95±1.14 2.203 0.032術后12個月10.52±0.20 11.04±0.78 3.537 0.01瘢痕術前15.66±1.81 15.60±1.97 0.123 0.903術后1個月14.33±1.47 14.43±1.51 0.260 0.796術后3個月13.60±1.43 14.32±1.39 1.977 0.053術后6個月12.50±0.99 13.59±1.07 4.096 0.00術后12個月11.64±0.48 12.36±0.94 3.736 0.00

2.4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觀察組術后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4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 P n 30 30生理功能干預前59.99±6.24 58.52±6.45 0.897 0.373干預后80.50±5.92 76.52±5.80 2.630 0.011心理功能干預前56.13±5.93 57.26±6.10 0.728 0.470干預后83.11±7.15 78.82±6.93 2.360 0.022日常生活干預前62.52±6.54 61.43±6.61 0.642 0.523干預后82.59±7.33 77.92±7.42 2.452 0.017社會功能干預前55.92±6.25 57.30±6.48 0.840 0.405干預后83.20±7.42 79.08±7.45 2.146 0.036

3 討論

絕大部分慢性鼻竇炎患者都合并鼻息肉,臨床常見于成年人。目前,針對其具體的病理機制沒有明確的定論,患者發病后會出現進行性鼻塞、流膿性鼻涕、鼻涕增多、嗅覺障礙、心痛等疾病癥狀,藥物治療療效不夠確切。所以,臨床廣泛應用手術治療。傳統的鼻息肉切除術手術創傷范圍大,會對患者正常的鼻竇生理功能造成嚴重的破壞,術中出血過多,從而限制手術視野,難以保證理想的息肉切除率,且術后復發率較大。近幾年,鼻內窺鏡手術在臨床上得到推廣,將其應用于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治療,療效顯著。鼻內窺鏡具有良好的照明系統,鏡頭細小,可將3.5 mm的小孔放大500倍,幫助手術操作醫生清晰觀察病灶位置[3]。在鼻內窺鏡引導下,手術可以達較深、較隱蔽的病變位置,確保手術的精細化操作,對機體損傷較小,可以良好保留鼻腔生理功能,術后復發率低。不僅針對鼻竇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疾病的臨床治療,鼻內窺鏡技術用于鼻良、惡性腫瘤的診斷與治療中也可保證良好的效果。

恢復機體正常的鼻腔通氣與引流功能,清除鼻竇內的炎癥組織,改善鼻黏膜腫脹是鼻竇炎手術治療的目標。術中處理、術后處理以及隨訪檢查均會對鼻竇炎、鼻息肉手術治療的效果造成直接影響。鼻內窺鏡手術技術可以輔助手術操作醫生完成高質量的手術操作,是確保手術成功的基礎。術前予以患者CT檢查,術中結合CT檢查結果與鼻內鏡檢查結果進行操作,術中應小心謹慎地處理鼻甲、鼻中隔偏曲,不可過深或過于向內切除鉤突,以免損傷紙板。術后需予以有效的隨訪來確保治愈率。根據相關研究的術后隨訪結果[4],如術后14~21天內患者鼻腔黏膜腫脹、分泌物增多、伴血痂塊阻塞,導致鼻竇內分泌物潴留。這時需注意術后勤換藥,清理術腔,保證良好的鼻竇內引流通暢。術后21~28天是鼻息肉復發的高峰時間段,相關報道稱其為術后殘留[5-6]。所以,復診時一旦發現息肉前期小囊泡或肉芽增生,應及時予以妥善的處理。遠期鼻息肉復發的重要原因為鼻內窺鏡檢查次數較少及對鼻黏膜處理不當。術后1年,部分病例會出現術腔粘連,原因在于,血痂塊滲出,聯合分泌物共同在上頜竇口、篩竇腔等狹窄部位附著,且未及時有效清理而導致出現瘢痕粘連。傳統手術對鼻腔損傷較大,如隨訪時患者不積極配合,導致部分受影響的解剖結構難以及時發現并接受處理,從而限制了手術治療效果。

本研究選取60例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均分兩組,對照分析鼻內窺鏡鼻竇術式與傳統手術治療的差異,以此明確鼻內窺鏡鼻竇術式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臨床治療效果。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由此可知,鼻內窺鏡鼻竇術式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可以確保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原因在于,鼻內窺鏡鼻竇術式具有微創性,術中手術操作醫生可以在鼻內窺鏡的引導下開展精確的手術操作[7-8]。鼻內窺鏡在術中可以為手術操作醫生提供良好的手術視野范圍,確保手術操作醫生可以清晰觀察到病灶位置,并將其有效切除,減少了術中對正常組織的損傷,同時不會累及病灶周圍組織,將侵入性手術操作的損傷降低到最低程度,所以并發癥發生率也因此而降低,確保了預后效果[6]。同時,鼻內窺鏡下實施手術可以確保病灶切除的精確性,保證治療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耳鼻喉科疾病的發病率近幾年逐漸上漲,原因與人們生活環境的改變有緊密的聯系,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其中比較常見的疾病類型之一為慢性鼻竇炎,發病后需要及時接受治療,否則會由于鼻息肉逐漸增大阻塞鼻腔,導致呼吸困難[9-10]。臨床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以清理黏膜息肉、切除病變、促進鼻竇引流、保證正常組織為主。所以,鼻內窺鏡手術以自身顯著的優勢首當其沖。鼻內窺鏡引導下,可以幫助手術操作醫生清晰看到病灶組織,確保高效、精確、微創地切除病灶。同時,結合相關學者的研究可知[11-12],針對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實施鼻內窺鏡鼻竇術式治療,對患者所造成的應激反應較輕,對機體纖毛傳輸功能的影響較小,證實了鼻內窺鏡術式治療創傷小、病灶清除徹底、術后恢復快的優勢。

鼻內窺鏡術式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可以保證臨床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顯著控制患者癥狀,提高其術后生活質量,既安全又有效,值得推廣。

猜你喜歡
內窺鏡術式鼻竇
SMARCA4在鼻腔鼻竇畸胎癌肉瘤中高頻性丟失
鼻竇內窺鏡在耳鼻喉病變臨床診治中的應用分析
舒適護理在鼻內窺鏡術后鼻腔填塞患者護理中的應用
一種具有附加內窺鏡功能的醫療管
緩解鼻竇疼痛,試試鹽水沖洗
電子內窺鏡臨床評價要求探討
內窺鏡技術研究進展
高血壓腦出血外科治療術式及手術時機的選擇
剖宮產術式對再次婦產科手術的影響
69例宮頸肌瘤的手術途徑及術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