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新路徑

2022-11-21 03:48郭占恒金雄偉
政策瞭望 2022年9期
關鍵詞:志愿文明時代

郭占恒 金雄偉

近年來,溫州市龍灣區大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改革,以系統思維打破條塊分割,以機制創新促進深度融合,構建區、街、村社“三級聯動”體系,實現實體平臺與線上平臺“雙輪驅動”,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與志愿服務體系建設“雙向提升”,探索出一條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新路徑。

一、背景:“三大難題”制約文明實踐提質增效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為了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建設并做優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成為破題之策,是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推動基層治理創新的戰略之舉。近年來,龍灣區在文明實踐上進行不懈探索,通過不斷完善機制、整合陣地資源等方式著力構建多元化的文明實踐服務體系。但是,也面臨一些亟待破解的難題。

文明實踐資源分散,缺乏系統化管理。文明實踐平臺多、小、散,不少部門在基層均有文明實踐陣地和服務資源,但是相互之間缺乏協調統籌和系統化管理,沒有形成工作合力。同時,基層實踐所(站)工作人員身兼數職,且崗位調整較快,缺乏工作連貫性,難以真正把握文明實踐的內涵和意義。

志愿組織專業化不強,服務體系不夠健全。志愿者隊伍由各牽頭單位分別管理,存在數據壁壘、溝通不暢、重復服務的問題。志愿服務組織的執行力、專業化、自律性有待提升,社會志愿服務文化還不濃厚,難以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

實踐活動模式相對單一,載體不夠豐富?;鶎訉嵺`所(站)基礎性設施具備,但功能發揮效果不明顯,群眾活動的形式與內容單一,規范性與創新性不足,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還不夠健全,難以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面對這些難題,龍灣區大力推進工作創新,于2021年成立溫州市首個實體化文明實踐管理機構(龍灣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心),緊緊圍繞中央和省、市、區委部署要求,聚焦鑄魂育人,堅持守正創新,整合資源力量,創新志愿服務,開啟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新探索。

二、做法:以“三化”促“三新”

龍灣區把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系統改革作為區委全面深化改革項目,出臺《龍灣區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改革工作實施方案》,完成從“管理—職能—人員”的全方位改革,集中力量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為實現精神共富夯實基礎。

以集成化實現資源整合,構建文明實踐新機制。一是建立一體化的指揮體系。針對文明實踐缺乏系統化管理的問題,按照“統一管理、統一指揮、統一調度”的原則,整合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區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區工人文化宮的人員編制、工作職能、運行經費、活動平臺,落實編制9個,承擔全區文明實踐統籌的職能作用。同時,建立區級文明實踐聯席會議機制,負責文明實踐頂層設計、綜合統籌和運行保障,實現文明實踐活動從“多頭管理”向“多跨協同”轉變。二是搭建網絡型的陣地平臺。充分融合原有區級陣地平臺功能,高標準建成1.3萬平方米的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設置雷鋒廣場、指揮服務大廳、五大功能專區21個功能室,打造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綜合體和精神新地標。同時,整合全區10個文明實踐所、122個文明實踐站,因地制宜打造薪火相傳紅飄帶、見賢思齊崇德帶、家風家訓風尚帶、文化遺產傳承帶、體育健康活力帶等5條文明實踐帶,形成“1+10+122+5”全域化的文明實踐網絡,全面構筑“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組織體系。三是打造項目化的清單模式。精準對接群眾需求,為群眾提供專業便捷的“靶向”志愿服務,圍繞“學習宣傳理論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大力弘揚時代新風”等專題,以清單形式常態化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做到“月月有主題 周周有活動”,確保全年活動不間斷。

以數字化打通供需渠道,打造文明實踐新生態。一是志愿服務“一端云集”。為有效破解志愿服務平臺低多散、服務精準程度不高等難題,通過建立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引領,打通融媒體中心、文明創建動態管理系統、龍灣區智慧養老平臺等系統的方式,建立統一管理、統一流轉、統一展示的“三位一體”平臺結構,創新“文明+融媒+服務”的實踐路徑。同時,積極對接省、市相關處室,實現與“志愿浙江”的貫通。二是群眾需求“一碼響應”。推行“龍灣文明碼”,在中心(所、站)的基礎上,功能下沉、延伸觸底,把文明實踐點延伸到區圖書館、文化館、村級黨群服務中心、便民中心、文化禮堂、未成年人活動陣地、城市書房等,織密織細文明實踐網點,接入文明實踐“云平臺”,推動文明實踐供給側和需求側精準對接。三是學習平臺“一站融合”。圍繞群眾學習需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線上+線下雙平臺開設學習E站,開發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健身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五大學習平臺,收錄正版電子圖書5萬余冊;電子期刊4000余種、30萬本,一站式滿足不同讀者需求,打造集閱讀學習、政策宣講查詢、政務宣傳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習平臺。

以品牌化推進拓面增效,培育文明實踐新動能。一是打造專業化志愿服務團隊。開設雷鋒志愿服務學堂,成立區志愿者聯合會,培育了“蒲公英”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隊、潘羅敏工作室、傳統文化促進會、縱橫救援隊等優秀隊伍50支。同時,深入實施志愿者隊伍提質賦能工程,開設學雷鋒志愿學堂,出臺《龍灣區志愿者禮遇辦法》、設立100萬元“融?!蔽拿鲗嵺`基金,讓有德者有“得”。二是培育特色化文明實踐項目品牌。精心抓好文明實踐項目培育孵化,按照“一隊一特色、一街一品牌”整體思路,因地制宜打造項目亮點品牌。推出“一周一課”公益文化課堂,全域輸送文化惠民項目。建立“一月一助”志愿服務認領制,由“羅山紅”志愿服務總隊領銜,全區69家單位機關和122個行政村以及各類志愿服務團體共同參與,形成靚麗的文明實踐風景。三是塑造榜樣式文明實踐達人。創新文明實踐激勵機制,定期組織開展“最美龍灣人”、道德模范、最美志愿者等評選活動,涌現“中國好人”等各類道德先進典型240余人次,培育龍灣區雨花敬老協會、巨木公益團隊、龍灣區“益幫人”學雷鋒志愿服務隊等志愿服務典型,通過有效發揮先進典型的引領作用,不斷擴大文明實踐的社會效應。

三、啟示:變“三小”為“三大”

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特別是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疫情防控等重點工作中,已逐漸成為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有效平臺。歸納起來,龍灣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啟示在于變“三小”為“三大”。

整合“小陣地”,打造“大平臺”,做改革創新的先行者。龍灣區持續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改革,大膽探索、創新模式,整合盤活陣地資源,統籌使用、協同運行,進一步提升資源的效能,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宣傳部門組織協調、各職能部門分工負責的工作大格局,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造成為具有思想政治引領、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文明風尚、提供惠民服務等功能的綜合性平臺。

講好“小語言”,傳遞“大道理”,做理論政策的宣講者。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傳播新思想、引領新風尚”為工作目標,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新推“習語春風”“文明贊歌”“龍灣理贊”“龍言力行”等宣講品牌,用“大白話”講清“大道理”,用“小故事”傳遞“大情懷”,全面展示“新中心·大未來”城區品牌。

接力“小善舉”,釋放“大溫暖”,做文明實踐的傳遞者。龍灣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升群眾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完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的長效機制,借助全域文明智慧中樞系統等數字化手段,調動更多優質資源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聚集,精準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活動,著力打造特色鮮明、高質量的志愿服務項目和品牌,為群眾提供“點單式、菜單式、結對式”的文明實踐服務,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注入了源頭活水。

猜你喜歡
志愿文明時代
以志愿,致青春
請文明演繹
漫說文明
“被志愿”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報流程簡圖
對不文明說“不”
e時代
e時代
e時代
文明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