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國內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①

2022-11-22 02:42張曉雷閆述乾
熱帶農業工程 2022年2期
關鍵詞:聯合社成員農民

張曉雷 閆述乾

(甘肅農業大學財經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70)

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作為重要的農業合作組織,對促進農業規?;洜I、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等發揮了重要作用[1]。2017 年,新修訂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正式確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地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由此進入新的發展階段[2],截至2019 年底,我國聯合社數量達10 273 家[3]。聯合社也成為學術界普遍關注的一大熱點。因此,有必要對前期研究進行梳理總結,以期理清理論研究脈絡,為未來研究提供參考。

1 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概述

從制度凈收益、利益一致性、規模擴張、實踐需求與政府推動等角度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進行概述。從制度凈收益角度看,當制度凈收益越大,組織越傾向于選擇制度變遷,而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出現,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合作社對制度凈收益追求,通過制度創新建立聯合社成了合作社的必然選擇[4]。從利益一致性角度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是農戶及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相關利益主體在追求組織化潛在利潤時達成利益一致性的結果[5]。以上研究均從制度變遷視角分析了聯合社的成因,也有研究嘗試從其他維度進行探究。梅付春等[6]從合作社規模擴張的角度指出合作社要實現利潤和規模最大化,需要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但合作社擴張過程中又面臨著土地資源矛盾,因此,合作社不得不以聯合發展的方式來實現自身規模擴張。張藕香等[7]以金寨縣JL 合作社的組織創新為例,指出聯合社是市場需求和政府推動共同作用的結果。也有學者認為提升合作社的話語權,改善市場地位是聯合社成立的根本動因[8-9]。

目前,關于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性質已有大量研究。柏振忠等[10]認為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高級形態,是合作社自愿聯合起來提升經營成效,實現效益共享的互助性經濟組織。張娟[11]認為聯合社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了適應新的發展環境而進行的一種自下而上的制度變遷,實質上是兼具對內服務與對外盈利雙重屬性的合作社法人。蔣曉妍[12]對國內聯合社的內部治理結構進行探析后指出,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作為一種制度安排,本質上仍屬于合作社??紫橹堑龋?3]認為聯合社是一種有別于市場和企業的治理結構,在這種治理結構下合作社能夠以更少交易成本實現規模擴張。此外,也有學者指出合作社是人合組織,而聯合社則是合作社法人間的聯合,因此在聯合社的合作形式、運作方式等方面應該留有探索空間,不應將聯合社簡單視作擴大了的農民專業合作社[14]。從前期研究來看,國內學者普遍認為聯合社與合作社的組織性質相同,仍然將聯合社界定為合作社,但在具體實踐中尊重兩者的差異。

2 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類型

當前,國內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以產品、要素、產業為紐帶組建聯合社,在不同的利益訴求和要素稟賦的推動下形成了不同類型的聯合社(表1)。

3 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作用

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整合農業資源,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發展可以充分發揮各合作社的比較優勢,依托資源整合達到成員間優勢互補,彌補單個合作社劣勢,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19]。如在聯合社內部成員間開展資金互助,可以有效解決合作社資金使用時效性問題,提高聯合社成員的資金利用率[20]。二是延伸農業產業鏈,提高經營效率。通過成立聯合社能夠實現跨區域、跨行業的合作與聯合,推動農業產業鏈橫向縱向延伸,提升整個產業鏈的經營效益[21];部分聯合社依托公司運作,以市場方式整合資源服務產業,發揮合作社在產中領域的優勢,同時也可以發揮企業在產前和產后領域的優勢,實現兩者有機結合[22]。三是提升了合作社在市場上的議價能力和主動權,改善了農產品的營銷環境[23]。通過聯合經營完善了區域社會化服務體系,避免了合作社之間的同質化競爭,促進了合作社的規范化發展[24-25]。值得注意的是,為區別聯合社與其他農業經營主體,聯合社應創建品牌、開拓市場,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26]。

4 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運行機制

運行機制是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聯合社的內部運行機制包括制度建設、管理機構和收益分配[27]。從內部治理看,聯合社本質上仍屬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范疇,聯合社應堅持合作社“成員地位平等,實行民主管理”的治理原則[28];從組織機構看,成員大會、理事會與監事會三者共同構成了聯合社的決策機制、執行機制與監督機制,其中成員大會作為聯合社的權力機構必須設立,理事會與監事會則可依據實際需要設立[29];從分配制度看,聯合社的盈余主要按照成員與聯合社的交易量比例返還,但交易量分配最低比例并未明確規定,聯合社可根據實際情況,在聯合社章程中予以明確,一方面可以進一步促進聯合社發展,使聯合社更好地與市場經濟接軌,另一方面為了體現聯合社自身的特點,按交易量分配的比例不宜過低[30]。周振等[18]從河北省靈壽縣的聯合社案例中提出“五位一體”運行模式,并總結該模式下與之對應的產權結構、分配制度和服務功能。牛立騰等[31]以養蜂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為例,從組織結構、治理機制、服務范圍這三個角度對聯合社的運行機制作了分析。崔寶玉等[32]通過扎根理論分析了聯合社合法性機制的演變路徑。

5 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存在的問題

苑鵬[8]認為聯合社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聯合社在發展初期獲得的內部融資有限,主要依靠信貸等方式獲取外部融資,二是聯合社在運營過程中對“大戶成員”存在一定依賴性,不利于聯合社的可持續發展。牛立騰等[31]指出聯合社發展中存在以下3方面的問題,第一,聯合社在發展過程中往往對未來經營發展缺乏必要設計規劃,成員之間有可能因利益分配問題而產生不必要的內耗,不利于提升聯合社的凝聚力。第二,缺少公司化運營,不利于提升聯合社的經營效率。第三,綜合性、專業性人才缺失,致使聯合社管理效率低下。張笑寒等[33]認為聯合社成員為了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難免會采取“搭便車”行為,“搭便車”行為的發生對聯合社內部成員的團結和聯合社的健康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6 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績效評價

徐旭初等[34]從降低生產風險、擴大產業規模、帶動社員增收、促進食品安全、發揮示范效應等7個方面歸納了臺聯九聯合社的經濟與社會績效。郭瑞瑋等[35]采用評分法從聯合機制等7 個方面對北京市15家聯合社的運行機制作了績效評價,指出聯合社的運行機制在人力管理、融資渠道、利益聯結與分配上還存在不足。譚智心[36]認為在對聯合社的績效進行評價時,既要考慮聯合社作為合作社的本質屬性,也要兼顧聯合社自身的特點,可從經濟績效、社會績效和發展績效三個維度構建聯合社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目前,學術界對聯合社的成因及聯合路徑的研究較為成熟,并從不同角度對聯合社的類型進行了劃分,對聯合社的功能作用形成了較為清晰的定位;但相關研究也存在一些薄弱的地方:一是現有文獻大多通過案例研究歸納了聯合社的績效,較少采用綜合評價方法對聯合社進行定量評價。二是研究視角較為單一,現有文獻多從組織變遷的角度對聯合社進行了探討,較少從其他學科角度對聯合社進行學術探索。

因此,在今后研究中,可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評價聯合社績效,進一步揭示聯合社的內在聯系和發展規律,不斷豐富聯合社理論研究,推動聯合社高質量發展。在研究視角上,不應局限于新制度經濟學相關理論。

猜你喜歡
聯合社成員農民
對比示范,才是打開農民心結的“金鑰匙”
耕牛和農民
欠發達地區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績效評價*
——基于組合賦權TOPSIS法
兩只掛鐘
農民
我家的新成員
課題組成員
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模式分析
也來應對農民征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