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負壓封閉引流治療糖尿病足療效分析

2022-11-22 07:07張婭麗
中國燒傷創瘍雜志 2022年4期
關鍵詞:肉芽換藥負壓

張婭麗 周 暉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 其發生發展多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血管病變、 感染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 臨床主要表現為足部潰瘍、 疼痛等, 若不及時予以有效治療, 可發展為壞疽, 增加截肢風險[1]。 目前, 臨床常采用清創聯合多功能敷料治療糖尿病足, 雖可為創面提供濕潤環境, 促進肉芽組織生長, 但部分患者創面愈合效果欠佳[2]。 本研究筆者鑒于負壓封閉引流是處理復雜創面以及進行深部引流的有效治療方法, 除可通過負壓吸引裝置及時排出創面滲出物及壞死組織,防控創面感染外, 還可增加創面局部血流量, 促進肉芽組織生長而加快創面愈合, 將其應用于糖尿病足的局部治療, 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收治的74 例糖尿病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7 例。 觀察組男性20 例、 女性17 例, 年齡(57.69±6.42) 歲, 創面面積(5.68±1.59) cm2,Wagner 分級為2 級15 例、 3 級22 例; 對照組男性21 例、 女性16 例, 年齡(57.73 ±6.38) 歲, 創面面積(5.60 ±1.64) cm2, Wagner 分級為2 級14例、 3 級23 例。 兩組患者性別及Wagner 分級情況對 比 采 用 卡 方 檢 驗,χ2=0.055、 0.057,P=0.815、 0.812,P均>0.05,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年齡及創面面積對比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t=0.027、 0.213,P=0.979、 0.832,P均>0.05,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經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審2017 年(052) 號], 且所有患者或家屬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 符合糖尿病足的診斷標準[3]; 足部血流灌注良好, 踝肱指數>0.7; 病情平穩, 血糖趨于穩定; 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 合并有酮癥酸中毒或高滲性昏迷; 合并有局部廣泛性壞死, 需立即行手術治療; 合并有其他原因導致的足部潰瘍; 合并有全身嚴重感染; 合并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療。

2 方法

2.1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根據病情予以調控血糖、 抗感染、 改善微循環等對癥支持治療; 指導患者健康飲食, 禁止吸煙、 飲酒; 囑患者臥床休息, 減少下肢活動。

對照組: 創面于0.5% 聚維酮碘溶液常規消毒、 生理鹽水沖洗后, 清除壞死組織(盡可能切除失去生機的皮下組織、 筋膜等, 術中判斷不明確時先予以保留); 再次使用生理鹽水沖洗并用無菌干紗布拭凈后, 根據創面面積、 滲液量以及創面基底情況[4]選擇適宜的敷料貼敷治療, 如黑期(組織壞死期) 采用水凝膠敷料治療, 黃期(炎性滲出期)采用含銀敷料聯合藻酸鹽敷料治療, 紅期(肉芽組織生長期) 采用含銀敷料聯合水凝膠敷料治療。 無滲液或少量滲液時, 每周更換1 次敷料, 滲液較多時每2 ~3 d 更換1 次敷料, 有大量滲液時每天更換1 次敷料。 若創面較小, 持續換藥至創面愈合;若創面較大, 待肉芽組織生長良好后, 行自體游離皮片移植封閉創面。

觀察組: 創面于清創后依次放置引流管、 沖洗管、 多功能敷料覆蓋及半透明薄膜封閉, 連接負壓引流裝置(半透明薄膜與敷料呈凹陷狀態表示負壓引流通暢) 行持續負壓吸引, 壓力控制在-130 ~-120 mmHg (1 mmHg =0.133 KPa), 根據滲液情況, 每5 ~7 d 更換1 次敷料。 若創面較小, 持續換藥至創面愈合; 若創面較大, 待肉芽組織生長良好后, 行自體游離皮片移植封閉創面。

2.2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療效、 換藥次數以及創面愈合時間。 治療4 周后, 評估兩組患者臨床療效, 創面全部愈合為治愈; 創面無滲出, 肉芽組織生長良好, 創面縮小60%及以上為好轉; 創面縮小60%以下或繼續惡化為無效, 總有效率= (治愈例數+好轉例數) /總例數×100%[5]。

2.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 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其中計數資料以頻數或百分比表示, 采用卡方檢驗或等級資料的秩和檢驗; 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 表示, 組間兩兩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 均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結果

3.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治療4 周后, 觀察組患者中治愈34 例、 好轉3例, 總有效率為100%, 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的治愈25 例、 好轉12 例, 總有效率100% (Z=-2.585,P=0.010)。

3.2 兩組患者換藥次數及創面愈合時間對比

觀察組患者換藥次數為(8.16 ±1.61) 次, 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的換藥次數(12.67 ±2.50) 次(t=9.226,P<0.001); 創面愈合時間為(33.06 ±6.40) d, 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的創面愈合時間(47.58 ±6.72) d (t=9.517,P<0.001)。

4 討論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見且嚴重的并發癥,具有致殘、 致死率高等特點。 目前, 臨床治療糖尿病足除予以調控血糖、 抗感染、 清創等對癥支持治療外[6-7], 還常采用多功能敷料換藥治療, 但頻繁換藥易降低創面溫度, 且換藥時敷料若與新生肉芽組織粘連, 還可加重創面損傷而影響細胞增殖速度; 另外, 若未及時更換敷料導致無法及時清除創面滲出物, 還可增加感染風險[8]。 因此, 探尋理想且有效的創面治療方法較為重要。

糖尿病足創面多合并感染, 導致滲出物、 壞死組織等大量生成, 若未及時清除, 可逐漸侵蝕周圍正常組織, 影響肉芽組織生長; 還可引起組織內氧氣彌散距離增加, 導致組織細胞攝氧量降低, 阻礙細胞間物質交換, 不利于創面愈合。 負壓封閉引流是一種將創面置于封閉負壓狀態下的治療方式, 其封閉狀態可保證創面處于相對清潔缺氧環境中, 維持弱酸與濕潤狀態, 并在創面表層形成相對穩定的滲透壓, 減少創面失活組織產生, 促進多功能敷料發揮吞噬、 殺菌之效; 可避免創面與外界環境接觸, 減少感染風險[9]; 其負壓吸引作用可及時清除創面分泌物及壞死組織, 在降低細胞間組織壓力,緩解組織水腫[10-11]的同時, 抑制細菌生長繁殖;有效擴張足部毛細血管, 增加毛細血管數量及局部組織氧分壓, 減輕遠端毛細血管后負荷, 提高血管通透性, 在增加創面血流量的同時, 促進創面肉芽組織生長[12-13]; 抑制糖尿病足創面基質金屬蛋白酶的表達, 降低膠原酶活性, 阻止膠原蛋白降解;有效激發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轉化因子的表達, 抑制細胞凋亡; 并通過物理牽拉作用促使創面細胞膜變形, 促進成纖維細胞增殖, 加快創面愈合[14-15]。本研究結果顯示, 予以負壓封閉引流治療的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多功能敷料治療的對照組,換藥次數明顯少于對照組, 創面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可見, 負壓封閉引流治療糖尿病足的療效明顯優于多功能敷料。

綜上所述, 負壓封閉引流可有效減少糖尿病足患者的局部換藥次數, 促進創面愈合, 效果顯著,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猜你喜歡
肉芽換藥負壓
試論無負壓供水在建筑給排水中的應用
封閉負壓吸引治療技術治療骨科創傷感染的臨床研究
耳內鏡下慢性肉芽性鼓膜炎的診治分析
基于自動控制技術的創面軟組織負壓給液系統研究
舒適護理在外科門診換藥患者應用效果體會
淺談換藥室開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外科『換藥』學問大
美容點痣掃斑筆
美容點痣掃斑筆
負壓技術在45例頸外靜脈留置針穿刺中的應用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