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頭癬的流行與診治現狀

2022-11-23 17:53曾躍芬李紅賓
皮膚病與性病 2022年3期
關鍵詞:孢子病原菌耐藥

曾躍芬,李紅賓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云南 昆明 650032)

頭癬是皮膚癬菌引起的頭皮和頭發的感染性疾病,是兒童最常見的淺部真菌感染性疾?。?]。由皮膚癬菌感染引起的強烈的炎癥反應,可致永久性脫發,嚴重影響患兒的身心健康[2]。了解頭癬的流行現狀,對于本病的治療與預防具有指導意義。

1 國內外頭癬的流行

頭癬主要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患者或患病的動物、污物而傳染,易在學校和家庭中傳播,有時也可引起小范圍的流行。頭癬流行狀況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不斷發生變化,其流行狀況在不同人群、不同地區及不同時間段存在較大差異,氣候、衛生條件、宿主免疫狀態,抗真菌藥物的使用、病原菌耐藥性的產生,以及其他影響皮膚癬菌遷移的因素均影響頭癬的流行病學。

在20 世紀早期的歐洲,奧杜盎小孢子菌和許蘭毛癬菌占主導地位,這兩種都是親人性皮膚癬菌,主要通過人傳人的方式傳播。其后幾十年內,親動物性皮膚癬菌感染率不斷上升,這些致病性皮膚癬菌由動物傳染給人,以犬小孢子菌和須癬毛癬菌常見。頭癬流行病學和生物學的變化,與地理環境因素、遺傳易感性和人口流動等很多因素相關[3,4]。頭癬在主要分布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在學齡兒童中呈現較高的流行率,主要通過共同使用污染的帽子、梳子、毛巾和理發用具等傳播。近十年,國外頭癬的報道主要來自非洲和亞洲。尼日利亞幾項兒童頭癬的調查顯示,兒童頭癬感染率在15.40%~75.70%,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鐵銹色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和奧杜盎小孢子菌是主要病原菌,26.70%存在(2 ~4)種皮膚癬菌共感染,主要是小孢子菌與毛癬菌[5-7]。一項肯尼亞[8]的研究顯示,(3 ~14)歲兒童頭癬發病率高達81.30%,斷發毛癬菌是主要病原菌。44%的兒童存在多重感染,其中30%為毛癬菌和小孢子菌共感染,6%為毛癬菌與表皮癬菌共感染,2%為小孢子菌屬與表皮癬菌屬共感染,有6%患者同時有三種菌屬的共感染。(2013 ~2014)年埃及兒童頭癬病原菌組成發生變化,犬小孢子菌正在取代紫色毛癬菌成為埃及頭癬的主要病原菌。調查期間內,犬小孢子菌是頭癬第一位的病原菌,其次是奧杜盎小孢子菌,分別占52%和36%,同時發現40.80%兒童家庭成員存在真菌感染[9]。Yasmeen 等報道,印度兒童頭癬主要發生在(3 ~9)歲,頭癬臨床類型以白癬為主,斷發毛癬菌是主要病原菌[10]。在以色列,(2010 ~2019)年期間,主要為小孢子菌屬感染,但2016 年以后,斷發毛癬菌感染開始快速上升[11]。

在中國,建國后70 余年來頭癬變遷趨勢更為明顯,上世紀(50 ~60)年代,黃癬在我國大面積流行,江蘇、湖北、河南、安徽、新疆、寧夏等省份尤為突出,給兒童健康帶來極大的影響[12]。進入上世紀80 年代,親人型皮膚癬菌(須癬毛癬菌和紫色毛癬)成為中國大陸地區頭癬主要病原菌,分別占頭癬所有致病菌的52.30%和17.40%[13-14]。90 年代后,隨著寵物熱的興起,犬小孢子菌感染引起的兒童頭癬發病率明顯上升,成為全國范圍內的優勢菌[15]。(2000 ~2010)年的10 年中,我國頭癬主要病原菌變化不大,犬小孢子菌依然是第一位的致病菌,然而我國東部地區親人性的紫色毛癬菌感染率較高[16]。

近十年,我國頭癬的主要病原菌為犬小孢子菌、紫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斷發毛癬菌和紅色毛癬菌,大部分地區犬小孢子菌居于首位[17-19],紫色毛癬菌主要分布在湖北、江西和新疆[20-22],安徽和山東報道的頭癬則以須癬毛癬菌為主[23-24]。

2 頭癬的診斷

2.1 真菌鏡檢和真菌培養 仍然是頭癬診斷的經典方法,真菌直接鏡檢可以簡單快速的確定真菌感染的存在,但不能確定菌種。真菌培養能保留菌種,通過鑒定明確病原菌。

2.2 分子生物學方法 分子生物學方法是頭癬病原菌鑒定快速準確的方法[25-27],也可以用于頭癬傳染源和傳播途徑的尋找[28-29]。應用rDNA-ITS 序列分析鑒定是應用較多的方法[30],該法在真菌鑒定中的敏感性與特異性都較為理想[31],該方法還可以直接從臨床標本中鑒定感染菌種。

2.3 皮膚鏡檢查 近年來隨著影像學技術在皮膚科學領域的廣泛應用,皮膚鏡在頭癬診斷中的價值也得到重視。文獻報道顯示,逗號發(comma hair)、開瓶器樣螺旋狀發(corkscrew hair)、Z型發(zig-zag hair)、夾子形或問號發(clip or question mark)、馬 蹄 形 發(horse-shoe hair)、V 型 發(V-shaped hair)、肘形發(elbow-shaped hair)、黑點發(black dot)、斷發(short broken hair)、毛周管鞘(perifollicular scaling)是頭癬皮膚鏡下的主要表現[32-34],對于頭癬的診斷及治療效果評價具有參考價值[35-37]。Kumar 等研究發現,毛周管鞘結合逗號發、斷發及黑點征診斷頭癬的敏感性達98.97%[38],皮膚鏡做為一種簡便快捷的檢查方法,不僅可以在真菌培養結果出來之前對頭癬做出初步診斷[39],也有助于頭癬治療效果的評估。

3 頭癬的治療

頭癬治療的目標是清除致病菌、盡快消除炎癥,盡可能減少瘢痕及阻斷傳播。治療原則以系統藥物治療為主,外用藥為輔,同時需要對污染物和污染環境進行消毒除菌,預防傳染和再感染。

頭癬系統治療的抗真菌藥物主要選擇灰黃霉素、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連續口服[40-41],也推薦使用氟康唑[42]?;尹S霉素是頭癬治療的經典藥物。在美國,灰黃霉素仍然是治療頭癬的首選藥物,但在我國已經較少使用?;尹S霉素治療兒童頭癬劑量為(15 ~25)mg/(kg·d),成人為1g/d,分兩次口服,連續服藥(6 ~8)周[42]。特比萘芬在頭癬治療中應用較為廣泛,美國(FAD)批準該藥可用于2 歲以上兒童。治療兒童頭癬,體重<20kg,62.50mg/d,體重(20 ~40)Kg,125mg/d,體重>40Kg,劑量同成人,250mg/d,療程(4 ~8)周。伊曲康唑也可用于2歲以上兒童,劑量(3 ~5)mg/(kg·d),每日1次或分兩次服用,療程(4 ~8)周。氟康唑治療兒童頭癬的應用相對較少,治療頭癬兒童劑量為(3 ~6)mg/(kg·d),成人(100 ~200)mg/d,每日1次口服,療程(4 ~8)周。

頭癬治療過程中發現,不同皮膚癬菌屬,乃至同屬不同種皮膚癬菌對不同抗真菌藥物的敏感性不同。研究表明,灰黃霉素對小孢子菌更有效,而特比萘芬對毛癬菌感染敏感,伊曲康唑對小孢子菌頭癬和毛癬菌感染頭癬的療效無差異,氟康唑對毛癬菌和小孢子菌所致頭癬的治療效果與灰黃霉素相當[43-44],特比萘芬對小孢子菌感染所致的頭癬,療程需要適當延長至(6 ~8)周。在真菌培養與鑒定結果出來之前,推薦特比萘芬作為頭癬的一線治療,待菌種鑒定結果出來后根據需要再進行調整[45]。

近年來,頭癬病原菌耐藥的問題在一些文獻中開始提出,值得臨床重視。一項臨床研究顯示,體外藥敏實驗結果紅色毛癬菌分離株對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灰黃霉素及特比萘芬的耐藥率高達100%,21.10%的紅色毛癬菌分離株對克霉唑和咪康唑耐藥,疣狀表皮癬菌則對所有抗真菌藥物均耐藥,而鐵銹色小孢子菌和須癬毛癬菌對克霉唑、咪康唑和特比萘芬敏感率為100%[46]。而以色列一項研究發現氟康唑治療頭癬的失敗率達27%[47]。Sacheli 等對分離自頭癬的須癬毛癬菌進行了耐藥基因檢查,發現5 株存在角鯊烯環氧化酶基因序列(SQLE)突變,其中1 株體外藥敏試驗結果顯示特比萘芬耐藥(MIC 4mg/L)[48]。這些報道的結果差異較大,尚難以對頭癬病原菌的耐藥做出客觀評價,對于頭癬病原菌耐藥的狀況需要更多的研究。

4 小結

過去的幾十年里,頭癬流行狀況、病原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診斷方法有了較大進步,皮膚鏡檢查、分子生物學檢查方法逐步普及,治療也更加規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衛生條件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頭癬的流行病學仍在變遷,致病菌耐藥性的問題也逐漸凸顯,對頭癬的動態研究仍然十分必要。

猜你喜歡
孢子病原菌耐藥
8例AIDS相關難治性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原因分析及文獻復習
病原菌多重核酸檢測試劑盒分析性能質量評價研究
南美白對蝦養殖孢子蟲病頻發,實戰派專家的五點預防建議
如何提高醫務人員對多重耐藥菌感染防控措施執行率
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調查與預防淺談
植物免疫系統“合作”御敵
抗生素耐藥后還能再用嗎
沙門氏菌耐藥譜分析
鯉城區肺結核患者耐藥監測結果分析
制作孢子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