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盛莊段明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與鄉村振興融合路徑研究

2022-11-23 01:21劉曉靚
科技資訊 2022年23期
關鍵詞:明長城文化公園長城

劉曉靚

(1.集寧師范學院;2.烏蘭察布市地理空間大數據應用與環境監測重點實驗室 內蒙古烏蘭察布 012000)

2021年12月,《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規劃》提出統籌推進長城保護、主題展示、文旅融合和開發利用,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內蒙古段)[1];2022年4月,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自治區文物局聯合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長城保護規劃》(2021—2035),專業系統地對自治區境內的長城保護與利用進行了科學統籌規劃,以提升新時期長城保護管理和展示利用水平[2]。在此時代背景下,深入挖掘長城世界遺產價值,創新展示遺產魅力,強化遺產的保護利用與傳承,帶動周邊鄉村振興是符合時代需求和發展趨勢的。

烏蘭察布市隆盛莊段明長城及其周邊地區,有著豐富的長城遺址景觀、寺觀廟宇景觀、交通驛道景觀,該研究將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發展極大地與當地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商道文化等相融合,共同構筑具有地方特色的長城文化地域空間,將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與脫貧攻堅有效銜接,助力鄉村振興,從而探索適用于內蒙古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的路徑。

1 國內外研究與實踐分析

目前,國內學者對于北京、河北段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與發展研究較為深入,但是關于內蒙古段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與發展方面仍然較少,而關于內蒙古段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與鄉村振興的融合發展更是缺乏深入的研究。

實踐案例方面,通過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的成功案例有以下幾點值得借鑒:北京市通過打造“八達嶺長城文化節”,舉辦相關的長城主題展覽、長城文旅融合發展論壇以及文化沙龍等活動,引導社會各界關注長城生態文明建設,帶動沿線地區鄉村的經濟發展;大同市沿古長城規劃文化遺產廊道,修復區域生態環境,以旅游公路和慢行步道串聯重點景區,以長城文化遺產旅游帶動周邊區域經濟、民俗旅游度假產業的發展[3];秦皇島確立市“長城保護日”,規劃打造國家長城步道系統,建設長城文化主題公園,帶動當地居民了解長城文化,實現地區經濟發展。

國外對于國家公園的規劃建設、歷史遺跡的開發利用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保護與發展模式??偨Y起來有以下幾個特點:(1)遺址保護的地理范圍不斷擴大,不再單指遺址本身,更加注重“區域”的思想;(2)文物遺產不能與其所見證的歷史和產生環境相分離,應包括遺址周圍的自然地理環境、歷史的變化和人類影響形成的社會環境;(3)文化遺產保護應涵蓋遺產環境范圍內的所有文化、習俗、物質文化遺產,遺址及其文化輻射區域被視作一個研究整體[4]。通過國外對于歷史遺跡的定位以及保護利用模式看,區域自然與人文環境的保護是國家公園建設的基礎,在保護的基礎上發展相關產業,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5]。

2 研究范圍界定及現狀分析

該研究核心為隆盛莊段明長城,涵蓋以明長城為中心散射的多個鄉村居民點、人文景觀及自然景觀,具體范圍界定北至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黃旗海,南至烏蘭察布市豐鎮市,如圖1所示。通過筆者近幾年多次調研走訪隆盛莊,發現隆盛莊段明長城核心景區明長城烽火臺因歷史、自然、人為等因素保存狀況不容樂觀,其規模在逐年縮小,內蒙古自治區長城本體保存狀態分項評估統計顯示,明長城單體建筑(烽火臺):保存程度一般,墻體保存程度較差??梢姳Wo隆盛莊段明長城遺址、規劃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腳步已刻不容緩。

圖1 研究范圍界定(圖片來源:作者自繪)

隆盛莊鎮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走西口晉商貿易往來的重要途徑與駐留之地,大量涌入的商人將其文化特色帶到這里,并與當地文化交融,形成隆盛莊獨具特色的晉風民居,并且至今保存較好;文化的交融又帶動了當地宗教文化的繁榮,當年旅蒙商人先后修建的寺廟(清真寺、南寺)一直保存到現在,成為隆盛莊人文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長城文化及相關人文景觀作為隆盛莊的又一特色風貌,與其他人文歷史景觀與文化元素交融較少,同時,長城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僅停留在最基礎的觀光旅游,缺乏與當地其他旅游資源的協同開發與資源整合[5]。比如:隆盛莊明長城烽火臺,除了歷史遺跡的參觀之外,普通游客很難深入了解到相關的遺存文化及歷史演變,其開發利用也與周邊村鎮的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商道文化以及歷史文化名村名鎮等多種資源和特色產業的發展建設脫節,缺乏與其他人文歷史景觀的融合發展,旅游資源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產業發展模式亟待充實。

該研究范圍內的隆盛莊段明長城沿線有17個鄉鎮街道辦事處,涉及大約150多個社區、行政村,其中很大一部分地區剛剛實現脫貧摘帽,因此,對于隆盛莊段明長城資源的開發利用,需要結合當地村鎮發展實際情況,借鑒長城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成功經驗,對該段長城遺址及其周邊旅游文化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加大長城旅游產品的開發力度,在加快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基礎上實現周邊村鎮的鄉村振興。

3 融合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在推進隆盛莊段明長城資的保護利用,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基礎上推動地區鄉村振興,勢必會面臨眾多挑戰。根據隆盛莊段明長城保護及資源開發現狀及其周邊村鎮的發展建設現狀,綜合考慮研究范圍內自然、人文、交通等環境因素的影響,隆盛莊段明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總結為以下幾點。

3.1 長城遺址缺乏合理的保護與展示

縱觀隆盛莊段明長城文化帶現有研究和開發實踐,發現長城遺址在展示利用、價值闡釋方面尚有不足。長城遺址在保護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風化腐蝕、植物侵染會使城墻本體受到侵害,而游人攀爬、踩踏更加劇了對本就不穩固的墻體損害;保護工程采取裸露在外的鋼筋加固不但影響了長城的歷史真實性,也有悖于遺址整體美感的呈現。長城的展示利用方面,有些地方會在遺址附近或不相干的空地仿建出一段偽長城,極大地喪失了遺址本體最重要的原真性;而過度追求長城周邊環境美化,使長城遺址與環境嚴重割裂,破壞了長城遺址與周邊環境的完整契合性??傊?,現狀隆盛莊段明長城遺址缺乏合理的展示開放模式、展示技術有待提升,且未能全面展示長城文化價值,不利于當地實現鄉村振興。

3.2 旅游資源管理分散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資源開發利用為長城文化旅游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同時也為長城周邊村落、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動能。隆盛莊段明長城沿線人文、自然資源豐富,但當地鄉土農耕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和商貿交通驛道等文化資源在空間上分散布局,在管理體制上分散經營,旅游資源配置不成體系,同時,長城經過的許多地區相對偏僻,人口稀少、交通不便,旅游配套設施不完善,導致慕名而來的游客游覽體驗感不強,當地旅游資源的優勢無法得到完整呈現。此外,除了國家文物管理部門投資修復加固長城外,沒有其他單位或組織進行長城修復和管理。同時,有些長城段管理和開發分工不明確,長城遺址及其周邊的文化資源遭到了嚴重破壞,極大影響了長城文化旅游的發展[6]。

3.3 產業發展路徑單一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是豐富地區產業結構、實現當地產業融合發展的重大工程。隆盛莊地區歷史文化資源豐富,但一直以來明長城文化資源的開發和旅游形態展示僅停留在“爬長城”的階段,缺乏與當地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的融合發展,所謂旅游也僅僅是以視覺為主的長城遺址觀光,整體文化旅游產業供給形式相對單一。隆盛莊鎮作為中國首批傳統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至今保留完整的明清時期的民居建筑、晉蒙商貿遺跡、當地豐富的宗教建筑以及明長城遺址等特色景區均以單一景點建設,且管理權限分散,統籌發展利用難度大,直接影響文化價值的整體呈現。同時,當地豐富的傳統文化“民間社火”活動、上三元干貨系列加工工藝、傳統古廟會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缺乏深度挖掘與利用,相關旅游消費產品研發滯后、層次較低,且缺乏完善的旅游服務體系??傊?,產業發展路徑單一導致游客的游覽形式單調,選擇余地小,旅游業發展的潛力無法得到深度挖掘,極大地影響了當地旅游客流量及旅游業的發展。

4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的路徑

隆盛莊地區有著豐富的長城文化資源等人文與自然景觀資源,根據地區獨特的資源優勢,可以通過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具體路徑體現為以下幾點。

4.1 保護區域周邊生態環境

要實現隆盛莊段明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與地區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周邊生態環境的保護。在二者融合發展過程中應當強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政府應規范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與運營標準,在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之前開展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建設過程中妥善協調好鄉村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隆盛莊鎮有著豐富的長城遺址、歷史建筑、宗教建筑等歷史遺跡,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對相關文化遺址進行搶險修繕的同時,應注重保護文化遺跡、歷史風貌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并對周邊生態環境進行整治。同時應鼓勵當地居民參與到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規劃設計中,以提升當地居民的文物保護意識,打造保留歷史原有風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鄉村文化旅游區。

4.2 打造特色文旅產業鏈

依據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局數據統計,明長城內蒙古境內部分長約698 km,分布于9個旗縣區,其中隆盛莊段明長城各類遺存226 處,長城墻體總長96.93 km。其沿線村落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與歷史發展沿革,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要實現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打造地區特色產業以促進沿線村鎮的發展,就要深入挖掘長城沿線優秀的傳統文化,努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產業鏈。通過探索公眾對于文化旅游的興趣點以及景點綜合服務的需求,建立集長城遺址公園、文博展示館、歷史及宗教建筑展示空間、民俗文化體驗區、數字與文創產品展示等于一體的長城文化旅游度假區[7]。游客在游覽過程中,可以增添對長城建筑、歷史、軍事體系結構、文化、衍生社會關系等的認知,通過講述流傳的長城故事、曾經的守邊將士記載,開展當地特色的農業、手工業等民俗文化活動與展示,讓明長城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深入融入游客的體驗當中,實現借助文旅資源刺激地方經濟融合發展。

4.3 創新文化旅游融合形式

隨著長城文化遺產旅游開發步伐的加快,遺址的現狀保護與展示利用也需要提升創新,跟上時代發展需求的步伐。在深度挖掘當地文化內涵的同時可以通過體感交互、AR虛擬現實、場景數字再現等展示方式,構建智慧公園App、數字博物館等,在不對遺址造成改變或傷害的基礎上,生動有趣地對遺址文化進行解說展示[8];還可以將村落老舊建筑改造成“長城文化”主題民宿,前提是基于當地歷史建筑的保護與傳統村落布局形制;通過歷史場景模擬和人物角色扮演,讓游客體驗當地的民間藝術、民間技藝,從而深刻感受到沉浸式文化遺產旅游體驗;依托隆盛莊傳統廟會、月餅節等活動,打造精品節目、創編舞臺劇、舉辦“長城文化節”,集中展示隆盛莊傳統文化,豐富隆盛莊段明長城文化遺產與民俗文化的展示和廣途徑;結合隆盛莊獨特的歷史文化、宗教文化及商道驛站文化建立具有示范性的文創產業園,設計文創產品,加深游客情感體驗的同時有利于當地文化資源的傳播與傳承,加速當地經濟創收,創造就業崗位,真正實現鄉村振興。

4.4 建立健全管理機制

據《內蒙古自治區長城保護規劃》(2021—2035)統計數據顯示,現狀隆盛莊段明長城文保員數量僅8人,平均每人管理資源數量28.3處,平均每人管理長城長度12.1 km,長城保護員巡查周期為1次/半月,總體巡查人員及頻率明顯不足。因此,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需建立健全長城保護員制度,建立長城保護員名錄。根據長城存量配備保護員數量,以滿足日常巡查人員數量要求和巡查設備要求。在此基礎上,完善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管理機制,完善制度保障體系,細化、加強保護區劃的劃定工作。建立健全法規和管理體系,全面提升管理能力,促進長城保護與地方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4.5 構建合理的基礎設施規模

旅游開發模式下的歷史文化遺跡經常會受到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規模不合理的影響。很多旅游景區在開放前未開展游覽區、特別是游覽本體上游人承載量的研究,造成旅游旺季“人看人”甚至垃圾堆積現象的產生,導致游客游覽體驗不符合心理期待,更不用說實現精神價值的共情[3]。隆盛莊段明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在建設前必須進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考慮遺址及周邊村莊的旅游開發承載量,避免造成長城遺址及原生態村落破壞的同時,為建設合理規模的基礎設施提供可靠依據。

5 結語

在全面把握內蒙古自治區長城保護規劃及文旅融合的理念和政策基礎上,建設隆盛莊段明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將隆盛莊段明長城周邊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與長城景觀融合打造,在當地形成文旅融合的特色產業鏈,建設隆盛莊文化產業園區,將文化產業融入新型城鎮化建設,推動長城文化、地區傳統文化走進現代人的生活,提高隆盛莊段明長城知名度,推動區域的文化生態旅游業發展,為傳統村落注入新活力的同時,真正實現鄉村振興。

猜你喜歡
明長城文化公園長城
積極推動江蘇國家文化公園立法
在地下挖一座“竊聽長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竊聽長城”(上)
臨沂市銀雀山兵學文化公園開園
放眼明長城
河北省人大常委會 就“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開展專題調研
守護長城
密洛陀文化公園游記
探析山海關老龍頭的文化內涵
高速公路以隧道形式下穿明長城的保護方案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