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問題探索與思考

2022-11-24 03:40帥賢勤湖北省松滋市紙廠河鎮財政所
品牌研究 2022年26期
關鍵詞:集體經濟土地農村

文/帥賢勤(湖北省松滋市紙廠河鎮財政所)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三農”問題是與國計民生存在緊密關聯的重要問題,是我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是這一問題有效解決的關鍵,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是實現農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徑,是推動城市與鄉村融合的必然路徑,也是提升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的基礎保障。隨著農村經濟改革的不斷推進,家庭經營模式存在的弊端逐漸凸顯,如何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實現農業的現代化建設,是擺在有關人員面前的重要課題[1]。黨中央指出,農村集體經濟是農村經濟的重要構成內容,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發展中國特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依托?;诖?,針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路徑進行研究具有非常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新時期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實踐情況

(一)理論得到創新

針對農村集體經濟的含義,許多學者提出了不同的觀念,部分學者提出農村集體經濟是在我們國家農村中占據主導地位的一種生產關系,所有村民共同擁有生產資料的所有權,通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將土地提供給農民使用,并給予其宅基地的使用權,是公有制的表現形式。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架構和成員權益分配方面,學術界和政府具有相同的認識。國務院在有關文件中提出,農村集體資產的所有權歸于成員集體,并由組織代表行使所有權。國內針對產權改革的必要性、組織架構、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在持續更新;部分學者提出推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可以為農民的合法權益提供保障,有利于這一組織形式的發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受到歷史、政策、經濟等各個方面因素的影響,需要通過組織立法以及產權交易系統的構建,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治理結構進行完善,促進其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過程中,要制定出科學的界定標準和成員資格認定規范,依據區域特點對股權進行針對性的處理,在土地流轉過程中要先進行確權,并且要積極地進行產權交易市場的建設。

(二)相關政策進一步得到完善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要堅持農戶家庭經營模式,并以此為基礎積極地發展農業規模經營,打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17年為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農村農業發展提供助力,中央出臺一系列的文件,提出要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提供助力,引導其進行特色產業的發展,通過旅游合作社的創辦,打造宜居村鎮,充分利用科技這一驅動力,促進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要對存量建設用地進行盤活,對財政支出投入制度和農業補貼制度進行完善,推動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化[2]。2019年中共中央出臺《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指引。黨中央針對市場環境的發展需求,積極地推進農村集體經濟有關制度的改革,使農村集體經濟在農村建設中的主體地位不斷凸顯,為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構建起了良好的支持、重視氛圍,激發了經濟活力,為經濟建設提供了保障。

(三)取得了新的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集體經濟獲得了高速的發展,經濟總收入不斷提升,組織規模不斷擴大。隨著產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通過運營機制的不斷完善,為集體經濟的良性健康發展提供了保障。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和改革,農村集體經濟取得了許多的成果,收入顯著提高,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教育文化等提供了資金,使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近些年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擁有的集體資產不斷增加,使其服務功能不斷增強,為農業現代化發展夯實了基礎,為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助力。

二、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困境

(一)產業發展單一,缺乏深層次挖掘

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具有決定性影響的因素是產業的選擇和發展,需要順應市場環境的變化,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選擇適合農村經濟發展的產業。但是在具體實踐過程中許多農村集體經濟的產業發展較為單一,缺乏深層次的探索。對原因進行分析可以發現,許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缺乏經濟資本的積累,不但缺少專業的經濟人才,也無法準確地掌握市場規律,無法在激烈市場環境中選擇出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同時,作為一種新型的經濟組織,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社需要承擔部分公共服務支出,假如經營出現重大風險,就會無法承擔村集體的公共事務支出,所以為了減少經營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問題,有效的履行鄉村治理、公共服務等各項職能,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會選擇那些競爭力不強、層次不高但是成員較為熟悉、風險性較低的產業。

(二)集體經濟土地資源較少,不能完全滿足發展需求

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基礎,土地是農村具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而且規?;洜I也是現代農業的特點,所以土地是否可以聚集對于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但是當前農村集體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集體經濟土地資源的缺少,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形成了限制[3]。對這一情況的形成原因進行分析可以發現,農村地區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基本完成了農村土地的確權,將大部分的土地承包給了農戶,并且通過法律形式進行了確認,然而該種模式重視土地承包,缺乏對土地聚集的重視,對于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對土地資源的需求缺乏考量,未能構建起科學的農戶利益聯結機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只能通過市場交易進行土地的流轉,甚至出現將土地分包給農戶但是所有權還在村集體的情況,所以,土地資源無法滿足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需求。

(三)過于依賴轉移性收入,自身造血能力不強

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關鍵是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具備“造血功能”,可以對其所擁有的人力、物力等資源進行科學的配置,使成員資產不斷增加,推動農業增長水平的提高,所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收入是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根基。但是從具體實踐情況來看,一方面,當前多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收入主要依賴轉移性收入,這也是目前多數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壯大的根基和保障。另一方面,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具備造血功能,沒有可以持續獲得收入的產業。對深層次原因分析可以發現,多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進行產業選擇時缺乏科學的依據,產業與市場之間存在不匹配的情況,加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時間較短,經營模式有待完善,市場活力較差,所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基礎較弱,產業規模較小,資金來源不穩定,只能依靠轉移性收入勉強支撐自身發展需求。

(四)現有管理隊伍綜合素質有限,不能適應市場發展

當前許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高層管理人員市場經營理念較為落后,存在與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不匹配的問題。針對原因進行分析可以發現,一方面許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形成模式不夠規范,特別是組織架構和管理模式都是將村級領導班子和管理模式移植而來,這種政治和經濟不分離的情況盡管可以有效地節約組織成本,有利于集體行動的進行,但是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影響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競爭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許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希望通過職業經理人的引入實現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缺乏相關政策提供指導,無法構建起市場化的待遇保障,使得精通管理和經營的人才十分短缺,村委干部只能勉強負責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領導工作。

(五)融資難度較大,發展動力不足

債務負擔不但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根本利益存在直接的關系,而且也是限制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重要因素。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受到歷史因素的影響,許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缺少可以利用的固定資產,沒有完成物質財富的累積,集體經濟的發展缺少資金支持,只能通過負債經營實現資產的盤活,所以高負債成為許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普遍特征。同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模式還處于發展階段,管理制度有待完善,運行機制不夠規范,資源配置不夠合理,使得市場對于法人地位的認可度較低,加上集體經濟組織無法提供有價值的抵押物,國家金融扶持政策有待完善,這些都增加了農村經濟組織融資的難度。

三、推進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策略

(一)推進多產業融合發展,突破農業限制

農村集體經濟是一種新型的經濟形態,想要發展壯大就需要成員以集體所擁有的資源要素為基礎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優勢產業。當前多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都以本地資源為出發點選擇農林牧漁作為主要產業,這是根據自身自然資源、地理環境和市場環境作出的科學的選擇,具有較強的合理性。然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想積極參與市場競爭,需要脫離農林牧漁產業的局限性,積極推進多產業融合發展。政府部門要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進行引導,做好做大第一產業,并以此為基礎積極地進行產業拓展,將產業分為生產和休閑兩種不同的類別,通過生產型產業推動農產品加工、科技更新等第二產業的發展,通過休閑類產業帶動周邊餐飲、住宿、旅游等第三產業的發展,通過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充分融合,構建起集體經濟融合發展的新興產業體系,從而實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濟效益的提升。針對將非農業作為主要產業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來說,政府要通過政策扶持為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提供助力,比如城郊區域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通過門面建設、倉庫出租等獲得收入,政府部門通過稅收減免給予支持等。

(二)做好土地流轉工作,加快土地流轉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想要發展壯大,就要積極地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深化,并構建起與市場經濟發展需求相匹配的運行模式,從而使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活力得到激發,為經營效益最大化目標的實現提供助力。2018年國家在一號文件中提出,各地要深入推動“三變”改革,也就是將資源、資金、農民變成資產、股金和股東,積極地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壯大的路徑。針對各個地方土地流轉的政策和現狀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各個地方都應當對土地承包關系進行穩固,在此基礎上推動土地流轉速度的加快[4]。詳細來說,針對已經完成確權的承包土地來說,如果農民自愿,可以對土地進行價值評估并允許農民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持證入股,使農民不但可以獲得保底收入,而且在年度還能夠獲得分紅,從而使農戶積極參與到土地流轉當中,不但能夠為“三變”改革的推進提供助力,而且可以使農民樹立集體經濟發展意識,為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提供助力。同時,要積極地推進農地產權市場建設,為土地流轉提供交易平臺。

(三)建立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管理體系,完善政府長效幫扶機制

當前多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立時間不長,并且對于轉移性收入過分依賴,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各級部門要堅持差異化發展的原則,對資源進行充分整合,根據當地各類資源情況構建起政府投入主導和政策扶植相結合的長效幫扶機制,將財政支持項目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進行有效結合,實現涉農政策資源的全面整合。同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財政扶持產生的資產要對所有權進行確認,并積極進行資金問題的解決。要積極發展產業項目,改變過分依賴財政資金的情況,通過政策扶持激發集體經濟組織的造血功能。此外,要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具有的各類發展資源要素進行全面的挖掘和針對性的指導,將資源進行產業化,從而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壯大提供助力,構建起良性健康發展的態勢。

(四)健全人才招募和管理機制,打造高質量管理團隊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對股份制產權形式和經營管理模式進行參考,以村集體為基礎構建起的經濟形式,堅持集體資產不可分割的原則,通過農民股份合作實現了集體資產股權的拓展。該組織日常的經營管理通常由董事會聘任的總經理負責領導,但是當前許多總經理管理水平不高,影響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市場競爭力的提升,所以,可以通過兩種辦法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區域,有關部門要尊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市場主體地位,保證其可以獨立進行經營,在此基礎上要依據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制定出職業經理人聘用的有關政策,給予聘用人員合理的薪資待遇,并對其行為進行約束[5]。另一方面,要通過科學有效的手段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隊伍水平的提高,使他們具備市場經濟發展所需要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和職業操守,使職業經理人和管理團隊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壯大中發揮積極的作用,促進其市場競爭力的提升,構建起政府和市場為主導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實現集體經濟保值增值的目標,使集體和村民可以獲得更多的收入。

(五)逐步分解債務,政策推進金融服務于農村經濟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于債務負擔的重視程度與其生存和發展具有緊密的關聯,也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目標的實現具有直接的影響。負債經營盡管可以幫助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現經營規模的擴大,通過財務杠桿獲得經濟效益,保證日常經營擁有充足的資金支持,但是負債結構如果不合理,必然會使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運營成本大幅增加,可能會陷入財務困境當中,所以政府有關部門要組織審計人員深入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當中,對債務的類型和額度進行梳理和核查,并以此為基礎,對各個地方和不同類型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結對抵沖,幫助他們對賬目進行規范,實現存量資產的盤活,給予他們積極的財政支持,實現各種類型債務問題的解決[6]。針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融資困難的情況,有關部門要以中央發布的金融支持政策為依據,在政府成立的融資擔保公司中將質押貸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抵押等納入擔保范圍,并通過風險補償金的設置,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提供貸款增信和擔保服務。

四、結語

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可以有效對農村資源要素所具有的活力進行激發,是農業現代化實現的重要路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推動產業融合發展,通過土地流轉鞏固發展基礎,創新融資渠道,制定市場化人才聘任機制等措施,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終極目標的實現提供助力。

猜你喜歡
集體經濟土地農村
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和糧食安全保障法列入2022年立法計劃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我愛這土地
村集體經濟是如何“無中生有”的?——楊陵區農村集體經濟的成長之道
伊川縣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探索
破解空殼村,黨建如何引領——以漢濱區壯大集體經濟為例
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 新一輩
分土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