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的社會形塑視角下中國第三方支付技術的社會選擇

2022-11-27 07:33周立中北京大學哲學系
品牌研究 2022年6期
關鍵詞:現金支付商戶支付寶

文/周立中(北京大學 哲學系)

近20年來,二維碼支付技術在中國迅速發展,成為中國線下支付場景的主流支付方式之一。從技術的角度來說,二維碼支付技術的安全性及便捷性都不及同期發展的NFC支付技術,但它在中國卻獲得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傳統的技術決定論(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的技術至上的論調,顯然無法有效解釋這一現象。反之技術的社會形塑理論(the Social Shaping of Technology,SST)從環境、需求、政策、文化等社會因素出發,考察人群的利益訴求、文化取向及權力格局等因素對技術發展路線的影響,可以為技術選擇問題提供嶄新的視角。為此,本文采取SST理論視角,以二維碼支付技術為案例,對影響二維碼支付技術選擇的社會因素展開深入分析,由此探析技術商業轉化的策略。

一、技術的社會形塑論概述

技術的社會形塑論(the Social Shaping of Technology,SST)興 起 于20世紀80年代的歐美國家,其理論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對技術決定論的批判,二是對科學知識社會學(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SSK)中的社 會學分析方法的繼承[1]。SSK在發展初期主要是用建構主義的方法對科學知識的成因進行社會學的分析和說明,認為社會因素對科學知識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后期的SSK出現了技術的轉向,開始對技術進行社會研究,主要著重于研究社會因素對技術內容的形成和技術擴散過程的影響。SST對技術決定論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技術系統沒有自身的邏輯,技術發展的軌跡也不是預設的,在技術的發展過程存在著不同技術路徑的選擇;技術是導致社會變革的一種工具,并非決定性力量[2]。

近年來,隨著SST理論的研究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學者選擇從動態的角度來考察技術的選擇。他們把技術的成長軌跡劃分為開發、革新、技術轉移、成長、競爭、鞏固等多個階段,其中政治、經濟、組織、文化等一系列因素在技術發展的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程度的形塑作用。例如,在開發和革新階段,技術共同體內部對技術系統發展的目標、發展的手段與發明價值判斷起到關鍵的作用。而當技術進化到成長、競爭、鞏固階段時,就會深受消費者行為的影響[3]。消費者將決定著技術的接受度,繼而又促進技術制品進行再設計,使技術制品的面貌發生徹底改變。因此,深入探討各種社會因素對技術選擇的影響,對豐富SST理論知識和增強創新能力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二維碼支付:技術社會形塑的典型案例

(一)二維碼支付技術的環境條件

技術行業的發展程度與當地技術標準的完善程度息息相關。國內NFC支付的發展正是受制于技術標準的問題。為什么中國政府在制定技術標準上如此滯后?首先,這完全是因為中國政府有一種技術民族主義的心態,希望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作為國家標準,而不希望直接跟進國際標準,從而變成每年向國際組織支付授權使用費。其次,國有部門不同勢力之間的博弈也進一步延緩了國家標準的制定進度。一方面,中國銀聯邁向國際化,而需要與國際13.56MHz標準兼容;另一方面,國家又希望扶植中國移動主導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2.4GHz標準[4]。兩大標準陣營的對峙增加了國內NFC行業的不確定性,NFC設備量產計劃幾無可能,以至于NFC設備的高成本特性進一步固化。

與NFC支付行業存在高度不確定性不同的是,遠程支付行業則進入平順發展的階段。而這種順遂從某種程度上得益于政府對移動互聯網技術基礎設施的持續投入。在2G移動通信網絡剛啟用不久,國家就已經投入到3G移動通信網絡的開發。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完善給遠程支付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兩點好處:其一是隨著手機性能迭代更新,上網速度的加快,可以使手機遠程支付獲得更流暢的體驗感;其二是手機上網成本的降低,能夠進一步激發人們對手機遠程支付的需求。正因為遠程支付行業和近場支付行業在發展阻力方面有著極大的差異,在無法保證獲得國家隱性保護的情況下,私營企業會更希望避免一些政策性風險,從而更傾向于選擇發展阻力較小的前者。

(二)二維碼支付技術的需求維度

由于國內NFC支付行業被滯后的技術標準拖慢了發展的進度,用戶不能快速享用到NFC支付。但即便NFC支付順利觸碰到中國用戶,用戶也未必愿意使用NFC支付,其重要原因在于支付成本。從銀行卡支付的普及度來看,中國的支付行業的發展水平與國外仍有較大的差距。雖然中國銀聯已經積極與商業銀行合作,向用戶發放銀行卡,并向商戶發放POS機,以培養買賣雙方使用銀行卡支付的習慣。但是,由于銀行卡支付給商戶帶來了許多成本,包括POS機的采購與維護費,以及刷卡的手續費,許多商戶并不愿意承擔一系列額外的支出,以至于銀行卡支付在中國一直只是一個小眾市場,僅在城市的商場出現。

除此之外,銀行卡使用率低的情況也與中國用戶偏好使用現金支付有關。事實上,在中國,現金的提取并不比國外方便,主要表現在提款機或者銀行的平均密度并不高,人們常需要排隊才能提款。中國用戶也會抱怨其提取現金不便利這一問題,但他們并沒有因此而放棄使用現金支付。中國用戶使用現金支付的比例至今仍然遠高于歐美國家。因為,對當時大多數中國用戶而言,市面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既便宜又便捷的支付方式,可以替代現金支付。在商戶不愿意為了銀行卡支付的便捷性付出額外的成本的情況下,大部分用戶只好選擇繼續使用現金支付。

從商家的表現就可以看出,中國用戶對價格彈性非常高,他們以成本為導向,其次才考量便捷、安全等這些在國外用戶看來很重要的維度。所以,當二維碼支付能夠以一種既便宜又便捷的支付方式出現時,就正好滿足了那一群原先堅守用現金支付的消費者。首先,二維碼支付和現金支付一樣幾乎零額外成本,甚至在平臺的補貼上還能獲得額外的返利,其次,二維碼支付相比現金支付更便利,用戶可以省去了找零的煩瑣步驟和收到假幣的風險。所以,當新興技術能滿足原有市場的需求時,則可以順利取代而獲得高市占率。

(三)二維碼支付技術的政策因素

政府政策長期并持續影響二維碼支付技術的擴散,其中規模比較大的干預行動有三次:第一次發生在2013年4月,央行下發了《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于暫停支付寶公司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等業務意見的函》,以安全為由要求第三方支付企業暫停并整頓二維碼支付服務,并表示二維碼支付服務在國家標準出臺后可恢復上架[5]。迫于政策的壓力,支付寶開始改變二維碼支付的設計思路:一是增加反掃功能,商戶可通過掃描消費者付款碼的方式來實現交易;二是將付款碼設為動態,以降低二維碼被病毒植入的可能性;三是加大驗證力度,要求更換設備登錄支付寶賬戶的用戶重新驗證支付密碼;四是將一維碼和二維碼同時顯示在消費者的付款碼頁面,簡化商戶掃碼時的流程。

第二次發生在2016年4月,央行發布了《非銀行支付機構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明確要建立網絡支付清算平臺,推行備付金集中存管制度,以切斷第三方支付機構直連銀行的商業模式[6]。第三方支付企業的線上支付業務必須對接網聯,而移動支付業務可以從網聯或者中國銀聯中選擇接入其中一個。在確保第三方支付企業的商業模式受到有效監管的前提下,政府下發了《條碼支付業務規范(征求意見稿)》,一方面是對第三方支付企業從事二維碼支付業務給予正式的法律承認,另一方面是為國有企業推出二維碼支付服務鋪平了道路。自此以后,二維碼支付業務的供應商大大增加。

第三次發生在2019年8月,央行發布了《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提出要制定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標準,統一條碼支付編碼規則,打通條碼支付服務壁壘,實現不同APP和商戶條碼標識互認互掃[7]。這個規劃具有兩個層面的意義:一是打破二維碼支付行業的技術壁壘,使任何一家私營第三方企業都不能通過自由設定二維碼解碼規則將競爭對手排除在外,直接削弱了大型私營企業的競爭優勢;二是鞏固國有企業主導二維碼支付行業的市場地位,經過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中國銀聯獲得了二維碼支付及其條碼互聯互通國際標準的制定權,也就奠定了它唯一制定游戲規則的地位??梢?,當二維碼支付技術成為第三方支付的主流設計后,政府政策的規范,將影響著后期支付技術的走向。

(四)二維碼支付技術的文化審視

從二維碼支付的形成到擴散的過程中,支付寶始終圍繞著目標市場價格敏感且追求便捷性的特點,來建立匹配的營銷策略。首先,在定價方面,支付寶采取了低價策略,無須商戶承擔支付服務費,也無須商戶配備額外的二維碼識別器,以確保二維碼支付不會給商戶帶來任何經濟負擔。其次,在推廣方面,支付寶采取了補貼策略,它在沒有獲得服務費收益的情況下,還向使用者和推廣者給予資金獎勵,以培養買賣雙方使用二維碼支付的習慣。

在中國用戶看來,雖然二維碼支付存在一定的缺點,例如它需要在手機有電且有良好的移動通信網絡的情況下才能使用,但它對現有的支付方式又有顯著的可替代性,因為二維碼支付正好滿足了用戶的兩個需求:其一是價格低廉。買賣雙方都不需要支付額外使用費,在支付寶推廣期間,他們還能額外獲得使用紅包或者推薦紅包。其二是使用便捷。商戶不需要配備專門的POS機,只需在紙上打印出收款二維碼,讓買家用支付寶的手機程序來掃碼支付即可。于是,二維碼支付從小商販開始推廣,很快就占領了大部分的線下支付市場。支付寶也因此成為線下支付市場占有率最高的企業。因此,生搬硬套的技術并不代表能在新興市場得到認同,反之因地制宜地制定在地化戰略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三、技術社會形塑對技術商業轉化的啟示

(一)不同社會因素對技術選擇的影響不一

在二維碼支付技術發展的不同階段,各種社會因素的形塑作用各有輕重,并非只有某種單方面的要素始終主導。在技術的形成階段,技術周遭的環境以及市場需求是技術組合的主要影響因素。當技術制品進入到擴散階段,市場客戶成為關鍵的影響因素,他們決定了技術的接受度,促進技術制品進行再設計,使技術制品的面貌發生徹底改變。此時,引入適當的企業文化,例如品牌形象及廣告策略可以增加市場客戶對技術制品的興趣。另外,另一個非競爭性因素即政府的影響尤其值得關注,它可通過政策手段來改變技術發展的可持續性。

(二)技術商業轉化階段必須考慮市場效益

技術創新必然經歷技術的社會化過程,技術的社會化選擇必然要考慮市場效益,也就是當地用戶的經濟承受能力。二維碼支付戰勝NFC支付就是一個例證,雖然二維碼支付在安全性能上不如NFC支付,但它不依賴于硬件設備,投入成本低,操作方法簡單,更符合中國用戶的經濟承受能力,因而更容易在全國推廣普及。即便中國政府試圖采取政策限制二維碼支付,由NFC支付取而代之,也無法改變基層用戶堅持使用二維碼支付的意愿,甚至會讓市場反饋政府做出協商的可能性。因此,企業在進行引進技術創新轉化時,還須充分考慮用戶市場效益,制定出符合當地市場需求的戰略來獲取核心競爭力,以達成競爭優勢。

猜你喜歡
現金支付商戶支付寶
11歲少女被支付寶聘用:養出優秀的孩子,離不開這3點
今年房企并購已達467宗
江蘇贛榆農商行 上線商戶回訪管理系統
“543”工作法構建黨建共同體
《家有喜事》《昂然春意》《老外體驗無現金支付》
零花錢
工商銀行 銀行業首家商戶發展中心成立
有誠意的話
淺談商戶對信用卡業務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